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被引量:1
1
作者 LU Fang-Guo WU TAO +2 位作者 XIAO Wen-Ming WANG Ping ZHAO Che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 author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ed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 author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ed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from 5 aspects:abnormal climate in"warm winter",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pathogenesis evolution of cold and dampness mixed with insidious dryness,transmission and change of"triple energizer"of toxic pathogens,and game between healthy Qi and toxic pathogens.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purpose is to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curb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ith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 Pneumonia pathogenic pathogens of cold and dampness Game between healthy qi and toxic pathogen Hubei Province Hunan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梦 胡思远 +2 位作者 李琳 王梓仪 胡志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指导意义,隶属于正邪理论范畴,即Th17/Treg细胞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属于“正气”范畴;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免疫异常,促进疾病的发生,属于“邪气”范畴。基于此,作者以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微观角度来阐述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衰早期,正虚为主,邪实为辅;心衰中期,正虚邪实;心衰晚期,邪实为主,正虚为辅;心衰终末期,正虚为主。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调整机体正邪平衡,恢复机体Th17/Treg细胞的动态平衡,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Th17/Treg在心衰的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心衰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TH17/TREG细胞 正邪理论 中药干预
下载PDF
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机体内源性抗损伤反应的相关性初探
3
作者 徐世红 赵军 +3 位作者 王兴盛 王培鑫 姜朝阳 王小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7期144-148,共5页
内源性抗损伤反应是生物机体清除体内细菌病毒、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自我保护机制。其通过诱导相关保护蛋白,使机体自身防御系统产生对抗损伤的触发物质和中介物质,从而激活金属硫蛋白、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内源性抗损伤反应是生物机体清除体内细菌病毒、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自我保护机制。其通过诱导相关保护蛋白,使机体自身防御系统产生对抗损伤的触发物质和中介物质,从而激活金属硫蛋白、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等效应物质及相关信号通路,提高机体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与抗损伤能力,是防治疾病、维持机体自身稳态的重要途径。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是对人体发挥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功能和机体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的高度概括,阐明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发挥着主导作用,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而且正气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要满足“足”“通”“和”三个基本条件。内源性抗损伤反应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联系密切,都表明了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是机体发病的前提条件,正气与抗损伤物质不能通达患病部位是机体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基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与机体内源性抗损伤反应的防治特点、防治通路及物质基础等为契入点,研究机体内源性抗损伤反应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的相关性,揭示其在疾病预防和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抗损伤反应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抗损伤物质
下载PDF
从“清激调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临证思路
4
作者 贾新华 马先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14,共5页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重要内容;“激”是激发人体正气,调动先天之气补充后天之气以抗邪,“补”即补益气血阴阳,“激”与“补”二者均扶正以祛邪,是促使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 清激调补 扶正祛邪 调理脏腑 先天之气 补益气血阴阳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泽泻篇
5
作者 郑振涛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常与白术配伍,以泽泻汤为代表方;消膀胱之水,常与茯苓、白术、桂枝等药配伍,以五苓散为代表方;消腰下之水,常与牡蛎、栝楼根、葶苈子等药配伍,以牡蛎泽泻散为代表方;消肾脏之水,常与生地黄、山茱萸等药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消血中之水,常与当归、芍药等药配伍,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泽泻可调养五脏,培补正气,“养五脏,益气力,耳目聪明”,常与生地黄、山药等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常与茯苓、甘草、桂枝等药配伍,以茯苓泽泻汤为代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泽泻 消水 养正 养五脏 益气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朴炳奎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6
作者 陈欣 谢飞彪 +5 位作者 张润顺 高劲 于惠博 马苏苏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进行高频药物、药物类型、中药性能、药物阴阳五行和用药剂量,以及多味药关联性用药的规律研究。结果共纳入大肠癌术后患者642例,涉及2226诊次处方、180味中药、总频次为39988。高频药物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等,药物功效多为补虚药、消食药等;中药药性多用温、平,药味以甘、辛、苦为多,主归脾经、胃经,常用升浮药,药物基本无毒;补阳药使用频率高,五行常用属土药;药物剂量多为10、15、20 g。多味药关联性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基础方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盐益智仁、陈皮、土茯苓、太子参、麸炒白术。结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重在扶正培本,顾护脾胃,兼顾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导滞散瘀,辨证施治,补中益气,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炳奎 数据挖掘 大肠癌 用药规律 扶正祛邪 补中益气
下载PDF
基于“伏毒”学说审因论治结直肠癌
7
作者 李玉 李城 +5 位作者 时浩洋 王栋 张艳 李雯 李清波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14-718,共5页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扶正者,须注重健脾益肾、气血双补、通补兼施;祛邪者,当针对不同伏毒,分别予以燥运除伏湿、健脾化伏痰、活血化伏瘀等法。运用“伏毒”学说可对结直肠癌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把握时机,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结直肠癌 审因论治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以化浊扶正法辨治真菌性角膜炎
8
作者 吕怡 钟缘 +2 位作者 黄雨 彭俊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正气损伤严重者当以固护正气为先,未见明显正气损伤或毒力较轻微者可直接以祛湿化浊通络之法驱散眼表之邪。并根据伏湿、伏毒致病特点,权衡选用宣畅气机、化浊通络、温阳扶正等具体治法,以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真菌性角膜炎 化浊 扶正
下载PDF
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撷英
9
作者 萨依腊西·杰恩斯努尔 朱宏 +3 位作者 张婷 任丹 李若梦 肖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成瘀滞,表现为标实。在临床治疗中,董克礼教授倡导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通过健脾益气和补肾填精的方法来增强正气,同时运用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来祛邪,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扶正祛邪 董克礼 名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融汇黄河文化:齐鲁正骨流派的学术特色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博文 李嘉程 李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5-529,共5页
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 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秉持固本祛邪的治疗理念,擅长运用滋补肝肾、强化筋骨、滋养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治疗方法,创立了“调线-牵引-整复”方法用于骨折治疗,归纳出关节脱位十大技法,整复关节内部骨折讲究手法细腻柔和,注重中西医结合,形成了周密完备的调护体系。流派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结合,人才传承结构合理,积极推广特色技术,促进了基层及社区正骨技术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齐鲁正骨流派 固本祛邪 中西医结合 调护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从正虚邪实论治恶性胸膜间皮瘤伴急性呼吸困难思路探析
11
作者 程权 石占利 傅华洲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0期1750-1755,共6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肿瘤内科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种之一,近年国内外指南中的治疗方案有限且疗效欠佳,同时伴随药物毒副反应较大,致使该类患者较其他癌种的预后更差。恶性胸膜间皮瘤常常侵犯胸膜及纵隔,伴随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一系列不适症...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肿瘤内科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种之一,近年国内外指南中的治疗方案有限且疗效欠佳,同时伴随药物毒副反应较大,致使该类患者较其他癌种的预后更差。恶性胸膜间皮瘤常常侵犯胸膜及纵隔,伴随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续的规范治疗。中医学认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多因长期邪毒侵袭以及素体内虚所致,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本病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气滞血瘀及痰瘀互结贯穿疾病全程。恶性胸膜间皮瘤伴急性呼吸困难的治疗应注意从正虚邪实论治,运用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平喘、活血散瘀利水三联疗法,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对药和角药辨证辨病施治,获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正虚邪实 呼吸困难 思路探析
下载PDF
中医“扶正祛邪”治则及其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76-2680,共5页
基于中医学正邪发病观与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相结合研究免疫性疾病,发现其核心病机为“真邪相搏”。正气是维持和调节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大免疫功能正常的体现;“邪气”则包括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和因异常免疫功能而形成... 基于中医学正邪发病观与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相结合研究免疫性疾病,发现其核心病机为“真邪相搏”。正气是维持和调节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大免疫功能正常的体现;“邪气”则包括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和因异常免疫功能而形成对机体有损害的病理产物。中医药扶正祛邪切中“真邪相搏”的病机,可通过增强和(或)抑制免疫功能起到调节和稳定免疫系统的作用,在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中均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免疫性疾病 真邪相搏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
下载PDF
从伏毒理论论治前列腺癌
13
作者 唐益文 蔡煜阳 +6 位作者 王雄 程鹏伃 周艳艳 魏永强 李铭 丁家森 高瞻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64-2467,共4页
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伏毒理论,认为伏毒具有伏时不变、发时始显的特点。从病因病机来看,前列腺癌的发病可以是内外伏毒潜藏于人体,正气耗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产生,复合为毒,骤起发病。此外,前列腺癌的致病特点、疾病特性均与伏毒隐... 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伏毒理论,认为伏毒具有伏时不变、发时始显的特点。从病因病机来看,前列腺癌的发病可以是内外伏毒潜藏于人体,正气耗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产生,复合为毒,骤起发病。此外,前列腺癌的致病特点、疾病特性均与伏毒隐伏、缠绵、暗耗、暴匿、杂合、多变的演变特征十分契合。治疗时应注重把握时机,分期论治辨标本,明确患者病情分期与伏毒性质,辨明外感伏毒与内生伏毒区别;同时中西联用、增效减毒,五脏同治、身心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前列腺癌 病因病机 致病特点 扶正 祛毒 中西联用 五脏同治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为肺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肺纤维化 巨噬细胞极化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从伏邪论治干眼
15
作者 侯宛君 蒋鹏飞 +4 位作者 刘培 谭亢 龙茜 彭俊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21-2125,共5页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眼部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完全治愈,与伏邪特点相合。结合本病目失濡泽的基本特征,导致干眼的可伏之邪主要为伏燥、伏湿、伏火等,藏伏之处为肺、脾、肝,另外因三焦既可布津液润目又可行伏邪害目,故邪可伏于...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眼部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完全治愈,与伏邪特点相合。结合本病目失濡泽的基本特征,导致干眼的可伏之邪主要为伏燥、伏湿、伏火等,藏伏之处为肺、脾、肝,另外因三焦既可布津液润目又可行伏邪害目,故邪可伏于三焦。治疗上祛邪与扶正并重,祛邪以养阴利邪,即通利三焦、祛邪生津贯穿治疗始终,扶正以顾护正气、调和阴阳,同时强调养生调摄的重要性。并附临床案例1则,以期为干眼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伏邪 三焦 正邪交争 养阴利邪
下载PDF
裴正学运用祛邪扶正法诊治白塞病经验
16
作者 祁琴 任超展 +3 位作者 郑访江 郑捷 法强 裴正学(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气养阴扶正为要,疗效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祛邪扶正 裴正学
下载PDF
曹烨民运用和营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撷菁
17
作者 吴迪 王御震 +1 位作者 赵诚 曹烨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83-85,118,共4页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曹烨民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阳虚为本、络毒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扶助脾肾阳气为主,同时清解络热邪毒;提出“因虚感邪,因邪致瘀,扶正为本,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曹烨民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阳虚为本、络毒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扶助脾肾阳气为主,同时清解络热邪毒;提出“因虚感邪,因邪致瘀,扶正为本,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提倡分期辨证。本病治疗分急性发展期、好转缓解期两个阶段。急性发展期祛邪为先,以清为主,慎用活血。好转缓解期正虚邪恋,需扶正固本,通补兼施。曹教授治疗上以和营法贯穿全程,分别辅以清热、益气、和血之法;临证常用清热解毒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并逐渐减少激素类西药用量,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肤病 免疫性疾病 中医药疗法 凉血和营 扶正祛邪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18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6-210,共5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正邪理论 扶正祛邪 免疫调节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任青玲运用加味二妙方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19
作者 吴蝶 商婷婷 +3 位作者 顾晨曦 洪丹丹 徐佳忆 任青玲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任青玲教授认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属湿热下注,带脉失约,病位在下焦,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其发生的内在条件,基于“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病机,提出“扶正改邪”之说,遵“分消走泄”之法自拟加味二妙方,传承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调周... 任青玲教授认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属湿热下注,带脉失约,病位在下焦,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其发生的内在条件,基于“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病机,提出“扶正改邪”之说,遵“分消走泄”之法自拟加味二妙方,传承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调周法要验,于阳气旺盛之经前期用药,重视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妙方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扶正改邪 调周法 名医经验 任青玲
下载PDF
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
20
作者 吕欣妮 尹佳钰 +3 位作者 钱丽君 金梦洁 胡灿红 方志军(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扶正祛风,调气通腑”的治疗大法,兼之明辨分期、中西汇通,做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临床可有效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品质。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风邪流注 气机失调 扶正祛风 调气通腑 方志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