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简帛的分类及其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2,共6页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数术方技类古籍的史料价值;5.为校读整理传世古书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依据;6.使我们对古书体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7.提供了对"疑古思潮"进行反思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牍帛书 汉书·艺文志 历史文献学
下载PDF
清华简与《荀子》语言文字关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庙军 刘聪颖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清华简与《荀子》在傅说之状、生活哲理、召与招字义、"中"的传承、日不足惟宿不详等语言文字比读,发现清华简某些篇什与《荀子》在语言特征、思想观念、文本传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关联性。两者互读不仅有助于解决... 清华简与《荀子》在傅说之状、生活哲理、召与招字义、"中"的传承、日不足惟宿不详等语言文字比读,发现清华简某些篇什与《荀子》在语言特征、思想观念、文本传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关联性。两者互读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遗留的历史、学术问题,也有益于加深对其著作时代的早晚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流情况的认识。《荀子》可以作为清华简释读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荀子》 语言 历史思想 关联研究 古代典籍 释读 学术问题
下载PDF
斯坦因考察活动与中国学术的拓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延胜 时军军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5期48-55,共8页
20世纪初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斯坦因在1900年至1931年对中亚地区进行了四次考察,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对研究中亚地区的历史有一定贡献。客观上看,斯坦因将考察所得文物交由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善加保护、整理,使这些文物成为了后人... 20世纪初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斯坦因在1900年至1931年对中亚地区进行了四次考察,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对研究中亚地区的历史有一定贡献。客观上看,斯坦因将考察所得文物交由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善加保护、整理,使这些文物成为了后人研究中亚地区历史,尤其是新疆历史的珍贵资料,并激发了时人对中亚地区研究的热情。斯坦因在新疆、甘肃等地获得的大批汉简木简、敦煌吐鲁番文书、绢画、丝织品等珍贵的文物,揭开了20世纪简牍和帛书出土和研究的序幕。汉晋简牍等新史料的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新鲜的课题,也为在传统的历史文献考证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史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宽阔的空间,成为由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变的重要一页。斯坦因虽然是敦煌劫经的始作俑者,但也是国际敦煌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从西域史、丝绸之路发展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文明传播史等角度看,斯坦因在学术上的成绩及其中亚考察成果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因 中亚考察 简帛学 敦煌学 西域
下载PDF
简帛《日书》岁篇合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晏昌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8,共6页
江陵九店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居廷汉简中都有通过“岁”的运行占断移徙吉凶的日书条文,通过对这几种《日书》“岁篇”的比较对证,发现“岁”即《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太岁”或“大时”,日书中移徙吉凶也... 江陵九店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居廷汉简中都有通过“岁”的运行占断移徙吉凶的日书条文,通过对这几种《日书》“岁篇”的比较对证,发现“岁”即《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太岁”或“大时”,日书中移徙吉凶也与《淮南子》所记大体相符。《日书》“岁篇”为楚国历法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日书》 “岁篇” 疏证 楚国历法
下载PDF
简牍帛书与书法史研究及当代书法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政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3期33-37,共5页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 ,是 2 0世纪的“五大发现”之一 ,它不仅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及书法史上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 ,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和强有力的史证 ,而且对当代书法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用简牍帛书上的文字材料进行...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 ,是 2 0世纪的“五大发现”之一 ,它不仅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及书法史上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 ,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和强有力的史证 ,而且对当代书法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用简牍帛书上的文字材料进行书法史研究 ,探索书法创作 ,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帛书 书法史研究 书法创作
下载PDF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于振波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甲湾汉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走马楼吴简等 ,出现了一批对汉简帛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整理 研究 秦汉史
下载PDF
基于秦汉简帛语料库的“倍”“背”记词变化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再兴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19-32,共14页
现代汉语中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的'背'字产生于西汉早期。战国楚简中用'怀'字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秦文字中用'北'记录脊背义,用'倍'记录违背类义。用字习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西汉早期开始,'... 现代汉语中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的'背'字产生于西汉早期。战国楚简中用'怀'字记录脊背、违背类意义。秦文字中用'北'记录脊背义,用'倍'记录违背类义。用字习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西汉早期开始,'北'字增加义符产生'背'字,用来记录脊背义,这一过程在西汉晚期可能已经完成。西汉晚期以后,一直用'倍'字记录的违背类意义也开始用'背'字来记录。魏晋碑刻材料显示,当时的违背类意义用'背'字记录已经相当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帛语料库 用字 记词
下载PDF
《周易研究》之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综述
8
作者 黄海啸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周易研究》自1988年创刊以来至2005年底刊登的64篇有关“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类阐述与分析研究,梳理了《周易研究》所关注“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的脉络,为今后本刊确立研究重点与方向提供了系统的分析资料。
关键词 周易研究 出土文献 简帛文献 易学文献
下载PDF
竹书《易》、帛书《易》与传世本《易》语言文字研究中的问题
9
作者 杨端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周易》研究,在历史上分象数、义理两大学派,因而形成《周易》研究的象数易和义理易两大领域,但由于不重视语言文字,造成了“狐不守丘,叶不归根”的局面。《周易》的现代研究,应当接收历史的教训,以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包括象数、义理... 《周易》研究,在历史上分象数、义理两大学派,因而形成《周易》研究的象数易和义理易两大领域,但由于不重视语言文字,造成了“狐不守丘,叶不归根”的局面。《周易》的现代研究,应当接收历史的教训,以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包括象数、义理、语言文字三大内容。针对《周易》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帛书《易》、竹书《易》语言研究的现状,目前亟需解决与语言文字有关的版本问题,《周易》语言文字的性质特点、时代性问题,《周易》语言的口语性、社会性问题,古音通假问题等,以纠正《周易》语言文字研究中一些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书《易》 帛书《易》 传世本《易》 语言文字研究
下载PDF
《里耶秦简(壹)》纪年简月朔简研究
10
作者 罗见今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6期86-91,共6页
2012年《里耶秦简(壹)》出版。里耶历简有四个特点:年代早、数量大、年代高度集中、时间记录准确,对于秦汉史和《颛顼历》的研究弥足珍贵。该书共有372枚纪年简和月朔简,其中1039、1112号原简有误,而164、1255、765、653号释文有误。根... 2012年《里耶秦简(壹)》出版。里耶历简有四个特点:年代早、数量大、年代高度集中、时间记录准确,对于秦汉史和《颛顼历》的研究弥足珍贵。该书共有372枚纪年简和月朔简,其中1039、1112号原简有误,而164、1255、765、653号释文有误。根据128枚纪年月朔简可以复原秦始皇卅至卅五年(公元前217—公元前212年)《颛顼历》历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壹)》 纪年简和月朔简 历谱 年代考释
下载PDF
论“河西学”的界定与构建
11
作者 高荣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7,共10页
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等国际性"显学"都肇始于河西地区。但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各有其时空界限,都不足以涵盖丰富多彩的河西文化,更不能全面反映河西历史的深刻内涵,... 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等国际性"显学"都肇始于河西地区。但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各有其时空界限,都不足以涵盖丰富多彩的河西文化,更不能全面反映河西历史的深刻内涵,甚至连河西发现的诸多"新材料",也难以全部纳入其中。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建立一门研究领域更广泛、研究内容更丰富的"河西学",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不仅有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学 敦煌学 西夏学 简牍学
下载PDF
简帛音韵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12
作者 朱湘蓉 《青海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对近年来简帛音韵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小结,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简帛材料的不断发现,它在音韵学方面的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新方法的运用使简帛音韵研究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简帛 研究 展望
下载PDF
中国简牍学百年回眸与展望之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万进 《许昌师专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81-84,共4页
中国简牍学已过百年发展历程。世纪之交 ,认真总结回顾中国简牍学发展、研究的演进轨迹 ,建立新的简牍学学科架构 ,在理论、方法、规律上为新世纪简牍学提供指导 。
关键词 中国简牍学 简牍研究
下载PDF
论出土简帛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的作用
14
作者 张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1-116,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简帛材料大量发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首先,为了解古书形制特征提供新样本,竹简尺寸由长短无定到渐有规制,且篇卷并称,以篇指古书内容,以卷指收藏方式;其次,为校勘古书错讹提供新证据,...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简帛材料大量发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首先,为了解古书形制特征提供新样本,竹简尺寸由长短无定到渐有规制,且篇卷并称,以篇指古书内容,以卷指收藏方式;其次,为校勘古书错讹提供新证据,通过简本和传本对读,可复原正确文本,明了致误原因,平息古今纷争;最后,为厘清古书流传过程提供新线索,应充分考虑不同传播方式对文本演变所起的作用,以“层累形成”的眼光看待古书流传并判断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献学 出土简帛 先秦典籍 古书形制 校勘 流传
下载PDF
“京”、“亭”考辨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平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2,169,共6页
本文从已经确认的战国简帛文字"京"的一种异体出发,系联战国陶文、货币中的两组"京"字的写法,认为都应该释为"京"。第一组作■、■之形,"京"是韩国地名;第二组作■、■之形,"京"表... 本文从已经确认的战国简帛文字"京"的一种异体出发,系联战国陶文、货币中的两组"京"字的写法,认为都应该释为"京"。第一组作■、■之形,"京"是韩国地名;第二组作■、■之形,"京"表示粮仓。"京"的构形即像粮仓之形。"京"和"亭"是两个不同的字,秦系亭从高省丁声,六国文字从3丁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 “亭” 战国文字 简帛 货币 陶文
原文传递
新出土简帛佚籍与中国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米靖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7,共6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研究 出土简帛 中国 教育思想体系 孔子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 汉语文教育 《老子》 道家学派 先秦道家 长期存在 经学教育 先秦两汉 史料 大地 历史
原文传递
包山楚简州、里问题研究缀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鑫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
《包山楚简》文书简中所记战国晚期楚国的里名可以分作"从属于某人的里"和"从属于某地的里"这两种类型。但是,里中居民的身份似乎并不像里名所表现的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具有相当复杂的一面。通过对包山楚简中名籍制... 《包山楚简》文书简中所记战国晚期楚国的里名可以分作"从属于某人的里"和"从属于某地的里"这两种类型。但是,里中居民的身份似乎并不像里名所表现的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具有相当复杂的一面。通过对包山楚简中名籍制度的分析,我们发现战国晚期楚国的名籍登记制度已经很完善了,从中甚至可以看到秦汉时代名籍登记制度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山楚简 居民身份 名籍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