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1
作者 Alimtohte Shih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29-337,共9页
A history of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not only includes studies on world Islam,it also includes research on Islam and Muslims in China.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did not achieve much in this field,sinc... A history of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not only includes studies on world Islam,it also includes research on Islam and Muslims in China.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did not achieve much in this field,since then,the research field of Islam and Muslim in China has been expanding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published,forming a new trend.In this field,scholars such as Jin Yijiu,Li Xinghua,Qin Huibin,Zhou Guoli,Sha Qiuzhen,Zhou Xiefan,Wu Yungui,and Yang Huaizhong have made the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Especially in the collation of reference book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in the past 20 years,The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Islam,The Chinese Encyclopedia of Islam have emerged,and the Chinese and World Encyclopedia of Islamic Law and other important historical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divided into academic research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is discussed from several fields such as general history,special history,national history,and region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c studies china the field of history Chinese Islam world Islam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apermaking in Ancient China based on the Uses and Forms of Paper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hui Yi 《Paper And Biomaterials》 CAS 2023年第3期38-46,共9页
In the past,scholars have divid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making into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apermaking technology,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apermaking in differen... In the past,scholars have divid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making into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apermaking technology,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apermaking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but 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the form of paper.Here,the stages are defined based on changes in use and function rather tha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When this approach is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printing,books,calligraphy,and painting,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mak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writing paper,writing and printing paper,printing paper,an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aper periods.Different periods of pape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xture,form,and performance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applications.Th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papers and reveals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printing,books,calligraphy,painting,and paper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ermaking in ancient china uses and forms printing history CALLIGRAPHY painting history
下载PDF
A Research Conception on Indigenous Chinese Leadership:Based on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n Political Elites in Ancient China
3
作者 LI Yongrui HUANG Shiqi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24年第3期95-113,共19页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leadership and its variability across situations,it is suggested that research on leadership should focus on attempts to understand leadership in specific situations or roles,and develop local...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leadership and its variability across situations,it is suggested that research on leadership should focus on attempts to understand leadership in specific situations or roles,and develop local knowledge about leadership in each situation or role.This paper validates the possi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building indigenous leadership theories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We demonstrated how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indigenous Chinese leadership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by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using historical data.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ypicalness,representativeness,and comparativeness,we selected six counterparts of political elites in ancient China as comparative cases,which includes Guan Zhong&Shang Yang(organizational reformer),Liu Bang&Xiang Yu(entrepreneur),Li Shimin&Qin Shihuang(intergenerational transition successor),Zhuge Liang&Zeng Guofan(professional manager),Lu Su&Zhang Juzheng(mess-to-order maker),and Zuo Zongtang&Wang Anshi(national dream driver).The paper aims to develop indigenous leadership theory specific to Chinese mental states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digenous leadership political elites in ancient chin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qualitative study
下载PDF
Gu Jiegang’s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and It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Sinology
4
作者 Li Changyin Ge Hongquan(译)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1期134-155,共22页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ated 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w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ement Hu Shi and Gu Jiegang proposed the notion that,"there was no history before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which was indebted to the historical skepticism by Philip Van Ness Myers(American scholar)and Friedrich Hirth(German sinologist)of the same period.The idea that"the Shang Dynasty is still in the late Stone Age"advocated by Hu and Gu was also directly influenced by J.G.Andersson’s An Early Chinese Culture.Conversely,American sinologist Arthur W.Hummel Sr played a key role in introducing and evaluating the first volume of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to Western academia.Paradoxically,while Swedish sinologis Bernhard Karlgren wrote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Nature of the Tso Chuan to refute Kang Youwei’s re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Forged Classics of the Wang Mang Period),his work however became of value for Chinese historic doubt scholars to reaffirm the value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and advance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If we would like to choose a saying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Discussion of Ancien History"movement and Western Sinology,the Chinese proverb,"Stones from other hills may serve to polish jade of this one,"may be an appropriate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INOLOGY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history of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下载PDF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China's Upgrading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海波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man society from a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 encompassing primitive society,ancient society and recent and 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man society from a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 encompassing primitive society,ancient society and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As far as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is concerned,this paper divides the upgrade into two basic aspects:the shifting dominant position of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and that of laborintensive,capital-intensive and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Moreover,this paper has examined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since 1949 and identified that the upgrad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demonstrate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zation as well.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attern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and China's reality,great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improve China's indigenous innovation capacity,expedit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and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sector,and vigorously promote service sector(especially producers servi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culture industry and maritim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hical history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primitive ancient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since 1949
下载PDF
Study on the ancient cultivated rice in China 被引量:1
6
作者 ZHANG Wenxu Chinese Agri Univ,Beijing 100094,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2000年第1期11-12,共2页
Sixty-eight ancient cultivated rice grains of 10 ruins of 2000-15000 BP in the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grain shape, using discri-minat formulas of hi-peaked tubercle(BPT) with the G (x) = 44. ... Sixty-eight ancient cultivated rice grains of 10 ruins of 2000-15000 BP in the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grain shape, using discri-minat formulas of hi-peaked tubercle(BPT) with the G (x) = 44. 4788 -0. 4308X- 0. 4263 X+ 0. 078 X, where Xis hi-peaked distance( BPD), Xis peaked angle (PA), and Xis ratio of hi-peaked distance/col depth (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D study on the ancient cultivated rice in china
下载PDF
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月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38,共8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到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文明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不断孕育、生成和发展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研究,即“新中国学”。“新中国学”特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学,由此也推动中国学从“他塑”转向“自塑”,重心从研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转向探讨关于新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时代发展,以及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中国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科,是关于新中国的“百科全书”;作为世界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构建“新中国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引领世界中国学发展,是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要求,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为此,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本组专题讨论,重点以《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新中国史史料学的新境遇与新问题--兼论“新中国学”资料构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为题作多方面探讨,以期引领和推动“新中国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史 新中国史研究 “中国学” “新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新中国史史料学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回顾与展望——以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谢欢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 中国图书馆学史
下载PDF
中日社区教育政策及执行比较
9
作者 邓湘宁 李艳华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社区教育能够更有效调动区域内民众的个人素质要求、文化知识需求,社区教育政策为社区教育活动提供方向引导,为配备设施、经费、人员提供保障。中日社区教育政策背景、时期、内容不尽相同,以文献研究资料为基础,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社区教育能够更有效调动区域内民众的个人素质要求、文化知识需求,社区教育政策为社区教育活动提供方向引导,为配备设施、经费、人员提供保障。中日社区教育政策背景、时期、内容不尽相同,以文献研究资料为基础,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教育政策的转折与完善时期,与我国80年代开始社区教育政策逐步系统化时期进行比较,细化中日社区教育政策政府与民众的着眼点、政策推行制度与力度、民众政策执行意识等通过比较的方式,明晰社区教育管理目标、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政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比较研究 社区教育政策 政策历程 政策执行
下载PDF
苍逸图书馆旧址巡礼
10
作者 王子舟 《河北科技图苑》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苍逸图书馆旧址现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古镇西侧正义文化广场,它是由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的严子珍先生捐建。1939年9月图书馆落成时,喜洲著名白族文学家赵甲南专门为此撰写一篇记文,其见识、文笔一流,堪称民国时期图书馆碑刻记文的... 苍逸图书馆旧址现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古镇西侧正义文化广场,它是由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的严子珍先生捐建。1939年9月图书馆落成时,喜洲著名白族文学家赵甲南专门为此撰写一篇记文,其见识、文笔一流,堪称民国时期图书馆碑刻记文的典范。苍逸图书馆曾为大理喜洲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抗战时期华中大学的西迁办学立下不朽功绩。从最初乡绅的创办管理,到新时代社会力量的接收运营,苍逸图书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逸图书馆 大理喜洲古镇 图书馆纪念碑 民国图书馆史
下载PDF
范式转换下的民国古籍出版研究——评《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研究》
11
作者 麻柏璐 杨金花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研究》充分展现了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历程及其背后的运行逻辑,出版史研究范式的转换使得民国出版史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该书史料收集广泛,史论融合密切,为读者勾勒出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原生态,以民国时期古籍出版...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研究》充分展现了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历程及其背后的运行逻辑,出版史研究范式的转换使得民国出版史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该书史料收集广泛,史论融合密切,为读者勾勒出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原生态,以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实践比之当代出版场域,为当代出版提供镜鉴。该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当代出版研究者牢记使命、勇担时代重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古籍 出版史
下载PDF
尼泊尔汉学的传统与演进
12
作者 樊子琪 徐宝锋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38-45,156,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尼两国有关尼泊尔汉学研究文献的深入分析,对中尼交流史以及尼泊尔汉学发展脉络展开详细论述,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尼泊尔汉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演进。得益于两国的历史渊源, 尼泊尔在早期双边关系以及佛教文化往来方面拥有... 本文通过对中尼两国有关尼泊尔汉学研究文献的深入分析,对中尼交流史以及尼泊尔汉学发展脉络展开详细论述,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尼泊尔汉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演进。得益于两国的历史渊源, 尼泊尔在早期双边关系以及佛教文化往来方面拥有独特优势,这使尼泊尔汉学在萌芽阶段就有了优秀的学 术成果,形成了以历史考察为中心的研究传统。步入 21 世纪后,尼泊尔汉学开始高速发展,关注领域从两 国关系史延伸至中国社会、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更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汉学 中尼关系史 尼泊尔中国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翘头履的变迁及其穿着者身份的转变
13
作者 王乐 蔡欣 徐铮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翘头履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类,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梳理翘头履发展脉络以展示各时期翘头履典型形制。通过整理古代图像资料中人物所着翘头履,发现翘头履风格及穿着者的人物身份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 翘头履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类,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梳理翘头履发展脉络以展示各时期翘头履典型形制。通过整理古代图像资料中人物所着翘头履,发现翘头履风格及穿着者的人物身份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转变,与隋唐时期相比呈现对立之态。对此现象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从社会风尚、审美观念及官方思想三个维度深究得出原因:隋唐以后缠足风气的流行、宋代崇古思想的盛行,以及宋明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翘头履 变迁 穿着者身份 服饰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白区历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14
作者 郭晓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中国共产党的白区工作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白区历史研究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在白区历史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共识,即以城市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下斗争为主要考察内容,在学术研究和党史基本著作编... 中国共产党的白区工作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白区历史研究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在白区历史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共识,即以城市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下斗争为主要考察内容,在学术研究和党史基本著作编写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理论层面的成果包括对白区工作方针、白区斗争策略原则、白区工作的历史地位和经验教训的研究,实践层面的成果包括对白区工作方方面面的考察。拓展和深化白区历史研究,还需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发掘整理史料、推进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白区 白区工作 白区历史研究 地下斗争
下载PDF
史料批判与史料扩展——《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的唐史取材与运用
15
作者 陈哲群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4期123-128,159,共7页
《剑桥中国隋唐史》和《哈佛中国史·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西方学界唐史研究的两部代表性通论著作。《剑桥中国隋唐史》主要处理传统官修史籍,运用“史料批判”的方法。表现在认清儒家思想在史籍修纂中的渗透作用,进而从具体的史... 《剑桥中国隋唐史》和《哈佛中国史·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西方学界唐史研究的两部代表性通论著作。《剑桥中国隋唐史》主要处理传统官修史籍,运用“史料批判”的方法。表现在认清儒家思想在史籍修纂中的渗透作用,进而从具体的史实入手,采取不同的价值标准重新衡量;将其放入当时的历史语境观察,揭示出不同的面相。《哈佛中国史》体现了“史料扩展”的取向。“史料扩展”近年来发展出三种方法:考辨真伪,提取史实;弃置辨伪,讨论观念;重建语境,探究寓意。《哈佛中国史》的写作主要运用了前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 陈寅恪 以文证史
下载PDF
在“历史化”与“中国立场”中探寻文学演进的规律——论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与学者的主体意识
16
作者 王晓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6,共13页
当下,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求学界在对古今中西的既有成果检视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并推陈出新。对此,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检视的范例。在鲜明的总体性视野下,相关研究强调动态历史演进的问题意识;总结和探寻文学发... 当下,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求学界在对古今中西的既有成果检视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并推陈出新。对此,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检视的范例。在鲜明的总体性视野下,相关研究强调动态历史演进的问题意识;总结和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是出于注重时代与社会语境的“历史化”的方法论原则;在通晓西方理论和研究状况的同时,坚持“中国立场”即立足本土社会与文化语境下的自主性;而对“趣味”的强调则是在强调文学本位之外,坚持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学术史的研究既具有深刻的专业根基,又具有知识实践的总体性视野和主体意识,对于当下探索建立自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史学研究 陈平原 “历史化” “中国立场” 自主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的三种维度
17
作者 阳清 冯秀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规律的特别追求。关于灾异现象与灾异史的当代研究,可见“科学”与“人文”“社会”视角的交融与消长之态。关于灾异思想与主体认知的当代研究,可见以“人文”为主导趋于细致。关于灾异书写与文化记忆的当代研究,大致以“人文”视角为特色走向复合。以上三种维度及其变化,恰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缩影和应有之义,客观展示出其发展空间,预示其未来可能,昭示其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灾异记录 研究维度 灾异史 灾异认知 灾异书写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18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新中国的考古学发展与远古史撰述
19
作者 王兴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用、考古学与古史建构之关系等方面的认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撰述,开始使用考古学上的文化遗存及遗物来丰富中国原始社会史的叙述内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学界对中国远古史的重建进行整体性的思考。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可视为中国远古史撰述与考古学成果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考古学 中国远古史 原始社会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制造”传统:早期中国胎教起源考
20
作者 李鹏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晚清教育史学科建设以来,“胎教传统源于周王室”便作为经典知识确立下来,后来的研究皆循此说。但对支持这一“知识”的历史文献考证发现,西周王室胎教原型系贾谊取材小说《青史子》中的胎教故事改造而成的,乃托古拟造之说,而非历史真... 晚清教育史学科建设以来,“胎教传统源于周王室”便作为经典知识确立下来,后来的研究皆循此说。但对支持这一“知识”的历史文献考证发现,西周王室胎教原型系贾谊取材小说《青史子》中的胎教故事改造而成的,乃托古拟造之说,而非历史真实。胎教一说起源自秦汉时期稗官小吏收集的下层民众间流传的“街谈巷议”,本不为当时正统学术所重视。正是贾谊发现了其背后“礼”的价值并做了上层阶级的路径建设,将之回溯至西周王室,于“三代”历史中建立其天然的合法性,才使得胎教传统在以儒家思想独尊的汉代社会中被“制造”出来。胎教起源的考证过程显示了早期中国童蒙教育文献的复杂性,以及教育与历史思想之间广泛的内在关联性,这为当今蒙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教溯源 古史辨伪 文献考证 蒙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