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circular RC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FRP strips 被引量:1
1
作者 Zhou Changdong Lu Xilin +1 位作者 Li Hui Tian T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625-642,共18页
Bonding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has been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lum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However, FRP jackets have a significant stress hy... Bonding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has been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lum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However, FRP jackets have a significant stress hysteresis effect in this strengthening method, and pre-tensioning the FRP can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test results of 25 circular RC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FRP strips under low cyclic loading. The pre-stressing of the FRP strips, types of FRP strips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xial load ratio, pre-damage degree and surface treatments of the specimens are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factors in the tests. According to the failure modes and hysteresis curves of the specimens, these factors a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 on bearing capacity, ductility, hysteretic behavior,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important seismic behavi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lateral confined stress provided by pre-stressed FRP strip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gonal shear cracks, and change the failure modes of specimens from brittle shear failure to bending or bending-shear failure with better ductility. As a result, the bearing capacity,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strengthened specimens a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study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PRE-STRE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axial loadratio seismic behavior active confinemen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for Enhanced Diffusion Problem in Chemical Reaction Systems
2
作者 Ah-Young Jee Ziyang Wen Hua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4期1659-1664,共6页
The problem of molecular diffusion in the soup of chemical reactions attracts mounting interest across fields ranging from chemistry to biophysics to material science.Chemical reactions involve bond breakup and format... The problem of molecular diffusion in the soup of chemical reactions attracts mounting interest across fields ranging from chemistry to biophysics to material science.Chemical reactions involve bond breakup and formation,whose time scale is typically on the orders of fs to ps,while molecular diffusion occurs at time scales ofμs to ms.The two processes are often considered orthogonal,given the vastly different scales.The seri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zyme's diffusion is enhanced in a substrate-dependent manner,which was further extended to small molecule reaction systems,challenging this classical paradigm.However,th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groups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do not quantitatively agree,and a general mechanism is yet to be understood.We summariz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diffusion problems and seek to reconcile the interpretation with understanding the limits of measurement tools and the chemical nature of reaction systems.Understanding molecular diffusion in chemical reactions will provide fresh thoughts in designing chemical systems such as molecular machines that harvest work at the nanoscale in a controllable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iffusion Chemical reactions Enzyme reactions active matter Diffusion measurements Single-molecule studies FLUORESCENCE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原文传递
我国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地应力场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3
作者 景锋 盛谦 +1 位作者 张勇慧 刘元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1-58,共8页
随着我国交通、能源和水利水电等行业快速发展,在复杂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下兴建大量岩土工程,尤其是深埋长隧道,原位地应力测量及其相关研究逾加重要。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原位地应力实测以来,在地应力测量及相关研究方面已... 随着我国交通、能源和水利水电等行业快速发展,在复杂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下兴建大量岩土工程,尤其是深埋长隧道,原位地应力测量及其相关研究逾加重要。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原位地应力实测以来,在地应力测量及相关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展。文中扼要介绍了我国地应力测量的发展历程,着重总结了在钻孔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和其他常用原位地应力测量法及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分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我国区域构造应力环境和岩土工程的特点,对地应力测量和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研究方面的展望阐述了一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地应力场 测量 反演 进展
下载PDF
西部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应力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允芳 肖本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4502-4508,共7页
中国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随着中国对西部地区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对该地区地震机制和地应力测量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据此,叙述了该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应力的关系及其研究的现况,主张加强深钻孔地应力测量。重点介绍... 中国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随着中国对西部地区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对该地区地震机制和地应力测量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据此,叙述了该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应力的关系及其研究的现况,主张加强深钻孔地应力测量。重点介绍了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深钻孔地应力测量技术和方法,同时介绍了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地应力测量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西部开发 地震活动研究 地应力测量与研究
下载PDF
地应力研究与西部大开发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允芳 何建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638-1644,共7页
叙述了地应力研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和它的具体应用。在众多地应力测量方法中,推荐水压致裂测量法,尤其提出了在3个不同方向钻孔(组成一测量剖面)中和单个钻孔中的三维地应力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有实例分析。
关键词 地应力研究 西部开发 水压致裂法 三维地应力测量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减震措施与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孙铁成 高波 叶朝良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0,共6页
由于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所以对其抗震减震的理论研究较少,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抗震减震措施仅仅停留在经验阶段。通过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措施及其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目前地下结构的震害特点、抗震减震措施和理论分析方... 由于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所以对其抗震减震的理论研究较少,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抗震减震措施仅仅停留在经验阶段。通过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措施及其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目前地下结构的震害特点、抗震减震措施和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表明,地下结构的破坏过程主要受地震位移场的控制,与加速度场的关系不明显,所以应尽快修订《铁路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隧道抗震部分的条文;高烈度地震区的隧道抗震减震措施的耦合技术、减震机理与随机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度的关系、洞口结构抗减震技术以及不同地震烈度下的设防长度、基础处理技术和减震层参数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需加强研究。这些成果将为高烈度地震区进行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减震措施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振动压电控制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军强 马少波 +1 位作者 王社良 刘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通过试验,研究自主研发的压电主动杆件在单层网壳结构中的主动智能控制问题。利用集传感器、作动器和承受荷载等功能于一体的压电主动杆件,对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振动实施主动智能控制。结果表明,这种压电主动构件作为网壳结构的内在控制... 通过试验,研究自主研发的压电主动杆件在单层网壳结构中的主动智能控制问题。利用集传感器、作动器和承受荷载等功能于一体的压电主动杆件,对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振动实施主动智能控制。结果表明,这种压电主动构件作为网壳结构的内在控制源,可以有效地控制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起到抑制网壳振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控制 网壳结构 地震响应 试验研究 压电主动构件
下载PDF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活动设计和课堂评价准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薇 何庆青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55,共12页
培养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课堂教学实验,以“目标、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为实验理念,以日常课堂为实验环境,确立了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活动设计、课堂评价细则、教学策略实施四个实验干预措施,在北京市、沈阳市部分学校开展准实验。实验... 培养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课堂教学实验,以“目标、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为实验理念,以日常课堂为实验环境,确立了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活动设计、课堂评价细则、教学策略实施四个实验干预措施,在北京市、沈阳市部分学校开展准实验。实验布局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作为文科、理科的代表,实验对象是五至八年级学生,387名学生为实验组,325名为对照组。采取为期一学年的追踪准实验研究方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间接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验证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四个干预措施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准实验形成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教学策略”的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教学范式,可供中小学教师借鉴使用,具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 准实验研究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不同减隔震措施下平板支座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瑶 刘洪滔 高晓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为探究不同减隔震措施对短边距混凝土网架平板支座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别针对不同混凝土边缘距离以及采用不同减隔震措施的四个平板支座缩尺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对平板支座破坏模式、滞回曲线、箍筋应变进行分析。试验结... 为探究不同减隔震措施对短边距混凝土网架平板支座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别针对不同混凝土边缘距离以及采用不同减隔震措施的四个平板支座缩尺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对平板支座破坏模式、滞回曲线、箍筋应变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板支座的运动伴随着平动和转动。当混凝土边距不足时,边缘混凝土在压剪作用下,会发生冲切破坏。开长孔支座能较好的释放水平位移,并且对锚栓约束较弱,使其受力较小,从而减轻了边缘混凝土的受力。对采用橡胶垫板的支座,混凝土边缘未发生破坏,原因是橡胶垫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可以释放支座的位移和转角,使得边缘混凝土受力较小。因此,针对混凝土边缘距离较短的平板支座节点,为防止混凝土发生边缘破坏,可采用开长孔支座,但需要对孔长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橡胶垫支座也可避免混凝土发生边缘破坏,橡胶垫板可按照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支座 减隔震措施 混凝土边距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汶川等巨震前M≥5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立德 付虹 赵小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31,共10页
本文对汶川、昆仑山口西、察隅和海原等8级巨震前震中距半径15°范围内,震前10年M≥5地震活动的对比研究表明,地震频度和强度的异常表现形式可分为大范围活跃、平静和局部活跃三种,异常展布范围半径为(600±200)km,异常分布... 本文对汶川、昆仑山口西、察隅和海原等8级巨震前震中距半径15°范围内,震前10年M≥5地震活动的对比研究表明,地震频度和强度的异常表现形式可分为大范围活跃、平静和局部活跃三种,异常展布范围半径为(600±200)km,异常分布受青藏亚板块边界断裂控制,边界断裂外异常不明显。震前无论活动频度或强度的异常增强或减弱,均以未来震中所在和相邻地块(或省区)最明显,异常强度多以突破其历史极值为特征,向外则逐渐减弱。研究区或震中所在省区M≥5地震累计年频次异常,多数于震前1~2年出现高值,个别出现在震前4年。8级巨震震中区均为M≥5地震的弱活动或异常平静区,一般表现为围空区,少数为活动条带,空区大小总体上与震级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M≥5地震活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东北地震大形势跟踪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文福 李海林 +3 位作者 曹凤娟 李芳 焦明若 郭晓燕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在近几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最新地震资料,对东北地区地震发展趋势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到2008年结束。同时,对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区域也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 研究区域 东北地区 活跃期 发展趋势 跟踪研究
下载PDF
论英语自学能力的养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丛石 张慧丽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培养大学生自学英语能力需要特定的条件、环境和一些具体的措施,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入手,能使学生科学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主动学习 自学能力 措施 知识
下载PDF
PLAGL2对SP-C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飞涛 柴新群 +1 位作者 吴超英 王泽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3期33-35,44,共4页
目的研究多形性腺瘤样因子2(pleiomorphic adenoma gene like-2,PLAGL2)对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surfactant protein-C,SP-C)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分别突变掉SP-C基因启动子上PLAGL2的结合位点以及PLAGL2的第6?7... 目的研究多形性腺瘤样因子2(pleiomorphic adenoma gene like-2,PLAGL2)对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surfactant protein-C,SP-C)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分别突变掉SP-C基因启动子上PLAGL2的结合位点以及PLAGL2的第6?7位锌指结构域并获得相应的突变体;利用细胞共转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研究PLAGL2对SP-C基因启动子表达活性的影响及比较正常及突变体的PLAGL2或SP-C基因启动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以明确PLAGL2对SP-C基因的调控及作用靶点。结果细胞共转染试验中,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LAGL2可明显增加SP-C基因的表达(P<0·001),SP-C基因表达活性的增高与PLAGL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当定点诱变掉PLA-GL2的第6或7位锌指结构域后,PLAGL2的突变体质粒均不能增高SP-C基因的表达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同样,当定点诱变掉PLAGL2在SP-C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后,PLAGL2也不能增高SP-C基因启动子突变体质粒的表达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肺Ⅱ型细胞中,PLAGL2通过其第6和7位锌指结构域结合于SP-C基因启动子上的PLAGL2结合位点序列来促进SP-C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样因子2 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 定点诱变 细胞共转染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下载PDF
RM—905a标准级活度计的性能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式琦 安晶刚 《中国医学装备》 2007年第6期17-19,共3页
通过建立和维护放射性测量仪器溯源到国家标准,才能保证放射性核素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我们的SSDL中,我们采用一台RM—905a型标准级放射性活度测量仪器。提供了对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标准和校准服务。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对这... 通过建立和维护放射性测量仪器溯源到国家标准,才能保证放射性核素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我们的SSDL中,我们采用一台RM—905a型标准级放射性活度测量仪器。提供了对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标准和校准服务。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对这台放射性核素测量仪器的一些性能考查研究的结果,如本底水平、重复性、稳定性、线性和测量误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度计 电离室 活度测量 性能考查
下载PDF
关于学校体育运动事故防止对策的研究——以日本的事故实际状态为线索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金蓉 《湖北体育科技》 2003年第3期318-319,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业余时间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体育运动、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事故也不断增加。有鉴于此,文章以日本的学校体育运动事故实际状况为线索,从防止事故发生和安全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业余时间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体育运动、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事故也不断增加。有鉴于此,文章以日本的学校体育运动事故实际状况为线索,从防止事故发生和安全管理的观点出发,把握、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运动事故 安全管理 防止对策 日本 负伤种类 法律法规 指导教师 管理方法
下载PDF
K线理论在地震趋势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臧秀平 祁玉岭 +1 位作者 张学阳 吴庆杰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1期48-49,60,共3页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人类需要不断地寻找更科学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虽然目前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但科学进展与实现科学预报地震的目标之间还存在...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人类需要不断地寻找更科学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虽然目前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但科学进展与实现科学预报地震的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本文将对K线理论在地震趋势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地震趋势分析思路。本文根据地震活动趋势分析与投资品价格走势分析的比较,提出了可以用K线理论进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的观点,并定义了地震K线的画法,还通过对徐州周围的历史地震K线图的分析,验证了K线理论在地震趋势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K线理论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高校群体活动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赵聂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结合中原工学院体育实际工作,研究和阐述了创新群体活动的理念和手段,为繁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创新 活动策划 体育文化 引领作用
下载PDF
埋地管道通过活动断层区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志锋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活动断层所产生的急剧错动性的地面运动,会导致如断层位移、滑坡和地陷等,对埋地管道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已严重破坏了埋地的油、气、水和污水管道,其后果表现为管道的断裂与严重扭曲。由于地震活动的危害,国内外目前对... 活动断层所产生的急剧错动性的地面运动,会导致如断层位移、滑坡和地陷等,对埋地管道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已严重破坏了埋地的油、气、水和污水管道,其后果表现为管道的断裂与严重扭曲。由于地震活动的危害,国内外目前对穿过活动断层区埋地管道的设计均十分重视。分别从埋地管道震害原因、埋地管道通过平推断层的当前的研究以及通过逆冲断层区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综述了埋地管道通过活动断层区的研究情况,提出了埋地管道通过逆冲断层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活动断层 抗震设计 油气输送管道
下载PDF
线性合成概率预测在天山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唐兰兰 王琼 《高原地震》 2018年第1期13-17,28,共6页
利用1970~2017年天山地震带(中国境内)Ms5.5级以上地震目录,针对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Ms≥5.5级地震及天山地震带、南天山西段和柯坪块体Ms≥6.0级中强地震,计算了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时序变化,进行回顾性震例检验,对201... 利用1970~2017年天山地震带(中国境内)Ms5.5级以上地震目录,针对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Ms≥5.5级地震及天山地震带、南天山西段和柯坪块体Ms≥6.0级中强地震,计算了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时序变化,进行回顾性震例检验,对2018年地震形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回溯性检验效果较好,为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回顾性检验 线性概率 地震预测
下载PDF
A Seismotectonic Zonation Map of Eastern Siberia: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app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L. P. Imaeva V. S. Imaev +1 位作者 O. P. Smekalin N. N. Grib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5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The paper reviews goals and objectives, stages and components of a seismotectonic study conducted in Eastern Siberia, Russi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our study establishes... The paper reviews goals and objectives, stages and components of a seismotectonic study conducted in Eastern Siberia, Russi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our study establishes whether the local earthquakes are of tectonic origin and reveals relationships among earthquakes with recent geo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area under study.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ctonic processes are the two major closely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seismotectonic studies. A seismotectonic study is generally combined with a seismic study and conducted prior to the stage of detailed seismic zonation (DSZ) which is followed by seismic micro-zonation (SMZ). In three stages of the seismotectonic study, we analyze specific geological structures, reveal the regional dynamics of seismotectonic processes, clarify details of potential seismic hazard locations and identify sites of the potential instantaneous deformation of the crust which may take place due to active faulting. Based on results of our longterm studies, a seismotectonic zonation map of Eastern Siberia is compiled. The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methods of mapping and refers to data on active faults and neotectonic structures revealed in the area under study,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earthquake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OTECTONIC Studies seismic Hazard active Faults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METHODS TRENCHING seismic Source Zones seismic BELTS seismic Belt Segments SEISMOTECTONIC ZONATION Map of Eastern Siber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