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生动武术图景——评《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以山西省武术运动员退役生活为中心(1958—2008)》
1
作者 马天辕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文章从社会变迁和重建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深层理论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武术图景,主要从现代运动员肩负的重任、“国家需要”以及运动员个体期待与适应的生活秩序方面对《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以山西省武术运动员退役生活为... 文章从社会变迁和重建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深层理论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武术图景,主要从现代运动员肩负的重任、“国家需要”以及运动员个体期待与适应的生活秩序方面对《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以山西省武术运动员退役生活为中心(1958—2008)》进行理性思考与社会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社会变迁 武术图景 运动员退役生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探究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崔发展 廖璐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3,81,共8页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深谙世界革命变化趋势,逐步重视对东方社会问题的研究。凭借特约通讯员身份,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统计数据与事实报道,对东方典型国家“中国”社会变革进行了细致探究,在西方列强资本扩张...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深谙世界革命变化趋势,逐步重视对东方社会问题的研究。凭借特约通讯员身份,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统计数据与事实报道,对东方典型国家“中国”社会变革进行了细致探究,在西方列强资本扩张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强权特权践踏中国人民、对华鸦片贸易加速社会矛盾激化等层面都做出了科学分析,并立足唯物史观、明辨中西时局、正视历史事实,前瞻预言了中国发展前路。回顾这些科学分析与前瞻评判,有助于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演变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真切体悟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哲思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当下把握唯物史观、锚定全球视野、坚持道路自信、发扬斗争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民国时期苏州古典园林之“识”
3
作者 胡旖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62-67,共6页
近代的苏州古典园林在开放性上越来越高,与苏州社会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在民国时期的苏州社会变迁中,不同群体如文人、学者和政府对苏州古典园林越来越重视,在文学品评、学术研究、市政建设的不同方面将古典园林作为一部分的话语中心,从... 近代的苏州古典园林在开放性上越来越高,与苏州社会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在民国时期的苏州社会变迁中,不同群体如文人、学者和政府对苏州古典园林越来越重视,在文学品评、学术研究、市政建设的不同方面将古典园林作为一部分的话语中心,从文本撰写和实践操作中可以反映出其在这一阶段的演变,以及如何影响到苏州城市的发展方向。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和实用功能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开发,各界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尤为关键,使得苏州的古典园林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园林保护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指导作用,为苏州此后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 传统园林 民国园林 社会变迁 近代转型
下载PDF
从历史视角审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解放
4
作者 黄雅琪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了一系列深刻且动荡的变化。社会背景和思想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且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社会和思想方面都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若能够在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了一系列深刻且动荡的变化。社会背景和思想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且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社会和思想方面都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若能够在如此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中,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就有利于我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方面进行审视,从而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情况具有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角 中国近现代 社会变迁 思想解放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Modern China and the Progressive Power of Educational Studies
5
作者 ZHOU Yo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1年第2期167-181,共15页
The turn towards using domestic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al studie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frames rooted i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This article identifies four ways of und... The turn towards using domestic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al studie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frames rooted i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This article identifies four way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Chinese society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by 20th century Chinese educators.By reflecting on these four approaches,and on the modern value oriented reactions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 expressed by contemporary Western educational scholars,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hinese educational scholars face two essential tasks when developing theories based on domestic experience so as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unfinished project of modernity.The first is to study the phenomena of imbalance,alienation,and backwardness caused by all kinds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movements and forces in the huge space of Chinese society,and the second is to develop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ideas that are robust enough to counter these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al studies domestic experience modern china social progress Hu Shih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图书馆职业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
6
作者 姚乐野 胡康林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101,共16页
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社会变革的推动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业化不断完善。近代中国图书馆职业化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员职业群体化、图书馆组织机构结构化、图书馆岗位... 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社会变革的推动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业化不断完善。近代中国图书馆职业化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员职业群体化、图书馆组织机构结构化、图书馆岗位体系化、图书馆员选任制度化和图书馆工作规范化等方面。图书馆职业化和近代社会变迁具有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社会变迁在开启图书馆职业化进程、推动图书馆员专业化教育、培育图书馆职业精神和促进图书馆国际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图书馆职业化的深入系统发展,又通过社会教育、社团组织发展、女性的社会参与和“中国的图书馆学”构建等反作用于社会变迁,构成了相互交织并动态演进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职业化 图书馆员 社会变迁 互动关系 中国 近代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变迁 被引量:3
7
作者 秦燕 李慧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中国乡村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社会实践场域,中国化、大众化与近代乡村变迁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中共领导群体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和动员以及广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影响,共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乡村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社会实践场域,中国化、大众化与近代乡村变迁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中共领导群体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和动员以及广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影响,共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正是这一双向的互动过程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特征,深刻影响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样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逐渐展开的,只有通过对实际历史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和阐释,才可能形成新的分析概念,拓展新的研究内容,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众化 近代乡村社会变迁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个江南市镇社会结构在近代的嬗变 被引量:5
8
作者 郎友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对于近代中国的变化,学术界以往较多关注于宏观上,至于乡村社会包括市镇的变迁则研究较少。如果对乡村社会变化缺乏了解,那么,也就难以对宏观有准确和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南浔的社会结构(职业与阶层、家庭结构和社会组织)在近代中国所发... 对于近代中国的变化,学术界以往较多关注于宏观上,至于乡村社会包括市镇的变迁则研究较少。如果对乡村社会变化缺乏了解,那么,也就难以对宏观有准确和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南浔的社会结构(职业与阶层、家庭结构和社会组织)在近代中国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传统的江南市镇在中国近代转轨过程中如何变化发展。研究发现,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相比,南浔社会结构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并且只是局部上的变异而非整体性的转型,但是,这些变化本身表明高度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松动了,并开始向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浔 江南市镇 社会结构 近代 变迁
下载PDF
困境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的再诠释 被引量:4
9
作者 谢立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就其本义来讲 ,“社会主义”起初不仅不是作为“现代化”的特殊形式而且还是作为“现代化”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由于二者之间本来具有的对立性质 ,使得它们后来事实上的结合成为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这是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 就其本义来讲 ,“社会主义”起初不仅不是作为“现代化”的特殊形式而且还是作为“现代化”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由于二者之间本来具有的对立性质 ,使得它们后来事实上的结合成为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这是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来组织“现代化”过程的“后发外生型”国家所遭遇的一个特殊困境。正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过程二者之间内在本质上的差异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当代中国 社会变迁 形式理性 价值 实质理性 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教育
下载PDF
现代化大潮与中国社会变迁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玉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3-51,共9页
近代以来,世界最大历史事件,莫过于社会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由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近代以来虽然在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进程中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现代化梦想的... 近代以来,世界最大历史事件,莫过于社会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由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近代以来虽然在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进程中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现代化梦想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仁人志士和全中华民族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世纪中期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实现了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性社会变迁。21世纪,中国各族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按照党的十六大规划的蓝图,根据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一定会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大潮 中国 20世纪 21世纪 小康社会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苑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中国教育转型的重任;教科书的编审制度与教育行政体制相关联,在近代逐渐走向成熟。教科书的发展折射了近代文化的转移。教科书展示了近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转换历程。教科书承担了近代国族认同和国民塑形的教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研究 近代中国 教育体制 文化权势 知识结构 国家认同 社会文化转型
下载PDF
“我们的现代性”和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社会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逢振 谢少波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6-9,共4页
印度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帕萨.查特吉曾呼吁印度人民建构“我们的现代性”:他从康德的启蒙定义引申出他自己的现代性定义。所谓启蒙或进入现代世界,对查特吉和康德来说,便是不再听命于别人,而是从当下的主流思潮中退出... 印度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帕萨.查特吉曾呼吁印度人民建构“我们的现代性”:他从康德的启蒙定义引申出他自己的现代性定义。所谓启蒙或进入现代世界,对查特吉和康德来说,便是不再听命于别人,而是从当下的主流思潮中退出,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判断,摆脱霸权话语的制控。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却常常显得精神上缺乏成熟,尚未启蒙,他们常常是摆脱了过往的权威,到头来又仰赖当下的权威。当今的新自由主义者和新保守派尤其如此。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只有一条现代性轨道。他们所代表或鼓吹的现代性实际上不外乎是一个西方老故事的中国翻版。这个故事的内容即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失业、医疗保险与社会福利解体、经济市场化,无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建构查特吉所称的“我们的现代性”,有必要重新思考重新梳理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遗产。建构“我们的现代性”必须首先同时从内部与外部批判主控现代性话语;知识分子与社会批评家应该在资本主义体系以外构想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自身民族和其他国家的过去历史中吸取社会、文化、政治和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现代性 社会主义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沛霖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4,共9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趋向繁盛,其中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并形成近代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近代城市机械化公共交通、近代公共交通与城市社会变迁等热点专题领域。然迄今尚无专文梳理相关学术史。既如此,对该...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趋向繁盛,其中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并形成近代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近代城市机械化公共交通、近代公共交通与城市社会变迁等热点专题领域。然迄今尚无专文梳理相关学术史。既如此,对该域研究的学术源流、发展现状加以爬梳总结,兼论阙失而展望未来,不仅可为学界添枝加叶,亦有裨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史和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学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城市 人畜力 机械化 公共交通 城市社会变迁
下载PDF
晚清东南社会变迁与近代化智力资源积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东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83,共6页
晚清时期 ,东南地区社会变迁显著 ,这种变迁对近代化智力资源积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此种积累主要表现在近代绅商阶层和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反之 ,近代化智力资源积累又加速了社会变迁 ,这一点在东南地区表现得相当突出。
关键词 晚清 东南地区 社会变迁 近代化 智力资源
下载PDF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与换工——以劳动力、畜力间的对等交换为中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思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1-8,115,共8页
换工作为一种农家之间相互交换役畜和劳力的农耕结合习惯广泛流行于近代华北农村,那些土地不多、经营能力不强的农家依靠换工习惯来解决农耕生产上的劳力与畜力不足的问题。换工可细分为农家间的劳动力与劳动力交换、劳动力与畜力交换... 换工作为一种农家之间相互交换役畜和劳力的农耕结合习惯广泛流行于近代华北农村,那些土地不多、经营能力不强的农家依靠换工习惯来解决农耕生产上的劳力与畜力不足的问题。换工可细分为农家间的劳动力与劳动力交换、劳动力与畜力交换、畜力与畜力交换以及劳动力与劳动力.畜力相交换等多种形式。考察20世纪华北农村的换工习惯,可以窥见该时期乡村社会的变迁和时代动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农民生活日见窘迫,换工习惯以其合理性、对等性及灵便性特点而被农民们普遍接受。华北的农民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乐于采用那些即战即决、少受束缚的农耕结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工 近代华北农村 社会变迁 合理性 对等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十次留学潮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蜀平 《科学文化评论》 2015年第2期34-67,130,共34页
本文概述了从19世纪首次官派幼童留美,直到21世纪新生代留学的十次留学潮,历时140余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起始的第一次官派幼童留美伴随着以器物(经济)变迁为主的现代化运动;其后第二次留欧潮已由经济变... 本文概述了从19世纪首次官派幼童留美,直到21世纪新生代留学的十次留学潮,历时140余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起始的第一次官派幼童留美伴随着以器物(经济)变迁为主的现代化运动;其后第二次留欧潮已由经济变迁转向政治变迁;20世纪初带来了辛亥革命的第三次留学潮是数万人留日;而第四次庚款留美带来了文化变迁;带来无产阶级革命的留法勤工俭学为第五次留学潮,抗战前后留美留欧第六次留学潮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人力储备;五十年代留苏(第七次)和同阶段台湾大规模留美(第八次)为海峡两岸现代化提供了人力资源。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九次留学潮和新世纪第十次留学潮是当代现代化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化 留学 归国潮 文化交流 变迁
下载PDF
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闽南地区为切入点,揭示近代华侨的投资直接影响、制约着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和深度:外向型的工业、近代化的城市、商业消费的物质生活。但这种变迁并不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内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受多... 以闽南地区为切入点,揭示近代华侨的投资直接影响、制约着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和深度:外向型的工业、近代化的城市、商业消费的物质生活。但这种变迁并不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内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左右的侨资上,因而极其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近代投资 社会经济变迁 东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世界贸易体系下的云南马帮与近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敏 杨永平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古代中国的西南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既是中国联系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也是云南马帮进行中外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近代世界贸易在列强的主导下,中国和周边国家都成为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承载货贸往来的马帮也通过国内外的贸易,凸显了... 古代中国的西南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既是中国联系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也是云南马帮进行中外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近代世界贸易在列强的主导下,中国和周边国家都成为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承载货贸往来的马帮也通过国内外的贸易,凸显了在云南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尤其是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都与马帮的推动和影响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贸易体系 云南马帮 近代 边疆民族地区 社会变迁
下载PDF
近代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南昌许逊崇拜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军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7-20,共4页
许逊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以水崇拜为基本核心的一个区域性民间信仰现象。近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天灾人祸对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作为民间信仰组成的许逊崇拜主要活跃于南昌地区,社会变迁必然会对其造... 许逊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以水崇拜为基本核心的一个区域性民间信仰现象。近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天灾人祸对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作为民间信仰组成的许逊崇拜主要活跃于南昌地区,社会变迁必然会对其造成影响。通过梳理民国以来南昌地区经济、社会的变化情况,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外敌入侵对南昌地区所造成惨烈破坏的史实,认为许逊崇拜在近代南昌的衰变有其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逊崇拜 南昌 社会变迁 近代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忠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16,共7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高潮时期 ,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培育了新生的力量。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推动了晚清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三是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四是推动... 清末民初是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高潮时期 ,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培育了新生的力量。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推动了晚清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三是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四是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留学教育 中国社会变迁 社会现代化 清末民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