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的电性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平 杨僻元 李艳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5-203,共9页
首次报导了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该区中上地壳主要代表岩石(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等)在10—25km的温压条件下,含水矿物出现脱水会引起电导率值升高,认为这是该区出现高导层体的主要原... 首次报导了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该区中上地壳主要代表岩石(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等)在10—25km的温压条件下,含水矿物出现脱水会引起电导率值升高,认为这是该区出现高导层体的主要原因;中下地壳代表性岩石(片麻岩、麻粒岩、榴辉岩等)由于石英从α相向β相转变,会导致电导率值(σ)下降。在下地壳的温压条件下电导率值一般为10-2到10-3S·m-1;上地幔的代表性岩石由于组成矿物较为基性,电导率值比下地壳高,从0.1到1S·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电导率 秦岭-大别山 岩石 电性
下载PDF
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七光 李安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生态、低碳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为目标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正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的特殊区位与生态属性,使发展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成为必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条件、发展生态农业的丰富... 以生态、低碳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为目标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正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的特殊区位与生态属性,使发展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成为必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条件、发展生态农业的丰富经验与现实基础、以丰富的科教与智力资源作支撑以及各个层面的制度创新,使实现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成为可能。未来大秦岭生态城市群农业建设模式应注意突出特色和农业产业体系的生态友好性,在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功能,诱发农业的经济功能,同时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通过强化政府的引导与媒体的宣传、强化金融支持与改革以及实施生态农业品牌化战略等,促进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岭生态城市群 生态农业 品牌化战略
下载PDF
秦岭厚镇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 刘燕威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10期6-9,共4页
本文结合国家战略发展提出的健康中国新理念和山地户外运动相关文件,从区位、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资源分类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提出秦岭厚镇开展山地旅游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秦岭 山地旅游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秦东明珠”——暨陕西省大秦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4
作者 殷晓克 《价值工程》 2012年第3期301-301,共1页
陕西省大秦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以人文的精神俯视秦岭,用艺术的积淀解读秦岭,并以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突出秦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关键词 大秦岭 文化艺术 脉络 民间艺术研究 书画艺术
下载PDF
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大秦岭研究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桂权 《唐都学刊》 2019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大秦岭是由秦岭、巴山、神农架、桐柏山和大别山构成的巨大山系,其所涉行政区划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五省一市,涵盖30多个地市和100多个区县。本区兼容南北方多元文化,存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与景观,是开展学术... 大秦岭是由秦岭、巴山、神农架、桐柏山和大别山构成的巨大山系,其所涉行政区划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五省一市,涵盖30多个地市和100多个区县。本区兼容南北方多元文化,存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与景观,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典型地区。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大秦岭研究,可从文化源地、文化景观、文化区、文化生态学四个方面对大秦岭地区展开研究。文化地理学视野的引入,将进一步深化大秦岭的研究现状,为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大秦岭研究 文化景观 地理标识
下载PDF
秦岭学的创立与建设刍议
6
作者 杨增强 《商洛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21世纪以来,对秦岭的关注、研究进入热潮,建立秦岭学也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对秦岭保护研究取向的简要梳理,从学术上为社会经济服务出发,提出了秦岭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秦岭学的学科定义、范畴、结构和任...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21世纪以来,对秦岭的关注、研究进入热潮,建立秦岭学也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对秦岭保护研究取向的简要梳理,从学术上为社会经济服务出发,提出了秦岭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秦岭学的学科定义、范畴、结构和任务,秦岭学学科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指出了秦岭学的软科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秦岭学 秦岭学学科建设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军事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历史空间进程 被引量:8
7
作者 韩茂莉 于家明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基于中国东、西部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异,农耕区内部以及农耕区与非农耕区之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战略空间进程。东部农耕区从最初由西向东至三国南北朝时期转向从北向南,农耕区与非农耕区之间表现为自东北、西北两个方向给中原政权施... 基于中国东、西部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异,农耕区内部以及农耕区与非农耕区之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战略空间进程。东部农耕区从最初由西向东至三国南北朝时期转向从北向南,农耕区与非农耕区之间表现为自东北、西北两个方向给中原政权施加军事压力,伴随国力盛衰,近2000年以来中原政权不断从被动转为主动,又从主动转为被动,在武力争雄与文化交融中,直至清代前期最终实现了疆土稳定地从农耕区拓展至非农耕区。在从农耕区向非农耕区发展的中国古代历史空间进程中,关中地区和秦岭、淮河一线以及长城一带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理 关中 秦岭 淮河 长城 历史空间进程
原文传递
交通巨变条件下贫困县的旅游发展--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彭永祥 吴成基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7,共5页
通过分析柞水县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指出贫困县在旅游业发展初期阶段必须由政府强力主导,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国家交通干线带来的大好机遇,达致双赢。
关键词 交通巨变 贫困县 旅游发展 柞水县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原文传递
秦岭——淮河南沿线地区宋代墓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敬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52,共8页
目前秦岭—淮河南沿线地区发现的宋代墓葬已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从这些墓葬所反映的特点来看,受到了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共同影响。我们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特征出发,总结了这些墓葬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 目前秦岭—淮河南沿线地区发现的宋代墓葬已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从这些墓葬所反映的特点来看,受到了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共同影响。我们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特征出发,总结了这些墓葬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淮河南沿线地区 宋代墓葬 初步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