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鲟鱼重组鱼排3D打印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金铮 于婉莹 +4 位作者 赵文宇 刘宇轩 祁立波 白帆 董秀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9,共9页
该研究以鲟鱼肉为原料,复配鸭肉和山药并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重组鱼排。通过分析复配物料的流变特性及3D打印效果,考察熟化后鱼排的质构特性、色泽、水分特性、微观结构,结合感官评定结果,探究山药和鸭肉复配比对重组鱼排品质的影响。研... 该研究以鲟鱼肉为原料,复配鸭肉和山药并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重组鱼排。通过分析复配物料的流变特性及3D打印效果,考察熟化后鱼排的质构特性、色泽、水分特性、微观结构,结合感官评定结果,探究山药和鸭肉复配比对重组鱼排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山药和鸭肉总添加量为26.25%时,随山药占比增加,复配物料表观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大。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山药的添加会提高水分迁移率,使得重组鱼排微观网络结构逐渐粗糙不均匀。当山药与鸭肉复配比例为3∶7~4∶6时,重组鱼排的剪切力为456.86~504.19 g,硬度为300.72~391.79 g,此时3D打印鱼排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稳定性且感官接受度高。综上,当山药与鸭肉复配比例在3∶7~4∶6时,对重组鱼排进行加工,鱼排质构特性较为适宜,成型性良好,具有优良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鸭肉 山药 重组鱼排 3D打印
下载PDF
海水驯化对鲟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宁可源 李永雄 +3 位作者 玄一凡 梁萧 王茂林 王伟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以海水驯化(海水组)(盐度3.0%)3个月的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与淡水养殖的鲟(淡水组)(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水驯化对杂交鲟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生、熟鲟样品肌肉纹理、肌肉白度、肌肉质... 以海水驯化(海水组)(盐度3.0%)3个月的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与淡水养殖的鲟(淡水组)(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水驯化对杂交鲟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生、熟鲟样品肌肉纹理、肌肉白度、肌肉质构。结果表明,海水组生的鲟肌肉样品鲜样色泽更好,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等质构指标显著高于(P<0.05)淡水组;海水组鲟样品内聚性高于淡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海水和淡水组熟的鲟样品对比发现,海水组肌肉样品偏红,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P<0.05)淡水组,海水组鲟样品胶黏性低于淡水组;海水组内聚性低于淡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指出,经过海水驯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鲟体色以及肌肉品质,使其具备更好的口感和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构 肌肉品质 海水驯化
下载PDF
匙吻鲟、杂交鲟和鳙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丽宏 吉红 +4 位作者 胡家 李杰 孙海涛 王涛 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分析养殖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杂交鲟(hybrid sturgeon)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理化及营养特性,对3种鱼的肉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鳙的含肉率显著高于两种鲟鱼(P<0.05),两鲟鱼间差异不显著(P>0.05);匙吻鲟肌肉粗... 分析养殖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杂交鲟(hybrid sturgeon)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理化及营养特性,对3种鱼的肉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鳙的含肉率显著高于两种鲟鱼(P<0.05),两鲟鱼间差异不显著(P>0.05);匙吻鲟肌肉粗蛋白含量与杂交鲟、鳙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鲟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鳙(P<0.05);对于粗脂肪含量杂交鲟与匙吻鲟和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粗灰分含量鳙显著高于两种鲟鱼(P<0.05)。3种鱼的脂肪酸由3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杂交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匙吻鲟、鳙(P<0.05);匙吻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杂交鲟和鳙(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杂交鲟>匙吻鲟>鳙,3种鱼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种鱼之间差异显著(P<0.05),鳙>杂交鲟>匙吻鲟。动脉粥样化指数匙吻鲟显著低于鳙(P<0.05);血栓指数匙吻鲟与杂交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鳙(P<0.05)。杂交鲟熟肉率显著低于鳙(P<0.05),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鳙(P<0.05);液体流失率、水分流失率匙吻鲟显著低于杂交鲟、鳙(P<0.05);脂质流失率、肌纤维直径匙吻鲟与杂交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脂质流失率两种鲟鱼显著低于鳙(P<0.05),肌纤维直径两种鲟鱼显著高于鳙(P<0.05);生肉硬度匙吻鲟与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杂交鲟(P<0.05);黏附性、内聚性、回弹力、剪切力杂交鲟均显著高于鳙(P<0.05);弹性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黏性、咀嚼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杂交鲟>匙吻鲟>鳙。熟肉硬度匙吻鲟与杂交鲟、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鲟显著高于鳙(P<0.05);内聚性、回弹力匙吻鲟显著高于杂交鲟、鳙(P<0.05);弹性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黏性、咀嚼性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剪切力匙吻鲟显著低于鳙(P<0.05)。多汁性、油腻、风味浓度3种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嫩度匙吻鲟<杂交鲟<鳙,匙吻鲟显著低于鳙(P<0.05)。研究认为,匙吻鲟风味较好,健康指数较为理想,杂交鲟与之相似。鳙可提供较高水平的蛋白和HUFA等不饱和脂肪酸,其嫩度也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杂交鲟 肉质
下载PDF
真空低热烹饪对鲟鱼肉物性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跃文 刘飞建 +5 位作者 祁立波 董秀萍 汪金林 蔡文强 欧杨智 沈诗珂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1,共8页
为评价鲟鱼肉真空低热烹饪(LTVH)过程中肉质变化程度并明确其变化原因,本试验以冷冻鲟鱼肉为原料,进行真空包装,于48,52,56℃下分别进行40和60 min的低温热处理,并与常压100℃,15 min的传统烹饪方式(TC)进行对照,对鲟鱼肉的蒸煮损失率... 为评价鲟鱼肉真空低热烹饪(LTVH)过程中肉质变化程度并明确其变化原因,本试验以冷冻鲟鱼肉为原料,进行真空包装,于48,52,56℃下分别进行40和60 min的低温热处理,并与常压100℃,15 min的传统烹饪方式(TC)进行对照,对鲟鱼肉的蒸煮损失率、质构、色差等物性指标,以及肌原纤维蛋白构象、SDS-PAGE图谱和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鲟鱼肉的蒸煮损失、硬度、咀嚼性呈显著上升(P<0.05),弹性则先显著下降后上升(P<0.05);亮度(L值)和白度(W值)显著下降(P<0.05),而色度角(H值)较为稳定。分析圆二色谱发现,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呈现向无序性发展的趋势。根据SDS-PAGE图谱可知,肌球蛋白重链、肌原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等主要条带颜色变浅,降解较为明显。微观结构观察发现,鲟鱼肉肌纤维间隙、肌内膜和肌纤维形态均发生明显改变。相较于TC方式,LTVH方式处理的鲟鱼肉物性品质更优,肌原纤维蛋白构象破坏及降解更少,肌纤维结合也更为紧致,空间破坏程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肉 真空低热烹饪 物性指标 圆二色谱 凝胶电泳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美味鲟鱼肉丁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其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5,69,共3页
以新鲜鲟鱼为原料加工美味鲟鱼肉丁,先以产品感官品质为指标,比较得出改良工艺加工的产品品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制得的产品。利用改良的加工工艺制得鲟鱼鱼肉丁外观呈金黄色,形体整齐,咸甜适中,质地均匀,有嚼劲,鱼香味显著。其理化指标... 以新鲜鲟鱼为原料加工美味鲟鱼肉丁,先以产品感官品质为指标,比较得出改良工艺加工的产品品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制得的产品。利用改良的加工工艺制得鲟鱼鱼肉丁外观呈金黄色,形体整齐,咸甜适中,质地均匀,有嚼劲,鱼香味显著。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肉丁 改良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处理的鲟鱼肉营养成分和风味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海川 钱琴 +3 位作者 母运龙 张应杰 李慧 张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6-244,共9页
为了探究烹饪方式对鲟鱼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以人工养殖的鲟鱼肉为原料,比较了清蒸和煎炸烹饪方式,对鲟鱼肉的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风味化合物含量,以及氨基酸指数(AAS、EAAI)、蛋白质效价的影响,... 为了探究烹饪方式对鲟鱼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以人工养殖的鲟鱼肉为原料,比较了清蒸和煎炸烹饪方式,对鲟鱼肉的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风味化合物含量,以及氨基酸指数(AAS、EAAI)、蛋白质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鱼肉为对照,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水分含量分别降低了56.41%和43.73%;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干基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19.78%和17.47%;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干基灰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5.80%和20.85%;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干基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0.37%和26.27%。煎炸使鲟鱼肉的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效价较清蒸组更高。与鲟鱼生肉相比,煎炸使鲟鱼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效价均提高,且较清蒸烹饪方式处理组高。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从生鲟鱼肉、清蒸鲟鱼肉和油炸鲟鱼肉中分别鉴定出27种、28种、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烃类、醇类以及其他类风味化合物。总之,鲟鱼肉经过煎炸和清蒸处理,可以使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提高、风味物质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肉 氨基酸 挥发性化合物 蛋白质营养价值
下载PDF
蒸制鲟鱼肉特征性滋味组分的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向晨曦 钟明慧 +3 位作者 徐新星 刘康 汪金林 赵元晖 《肉类研究》 2021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明确传统热加工鲟鱼肉特征性滋味组分,对蒸制鲟鱼肉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甜菜碱及无机离子等滋味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滋味活性值、滋味组分减缺、添加及重组实验探究蒸制鲟鱼肉的关键味觉化合物。结果表明:蒸制16 min... 为明确传统热加工鲟鱼肉特征性滋味组分,对蒸制鲟鱼肉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甜菜碱及无机离子等滋味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滋味活性值、滋味组分减缺、添加及重组实验探究蒸制鲟鱼肉的关键味觉化合物。结果表明:蒸制16 min鲟鱼肉的关键味觉化合物为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5’-一磷酸腺苷、5’-一磷酸肌苷、乳酸、琥珀酸、K^(+)、Na^(+)和Cl^(-);将10种关键味觉化合物按其天然含量溶解在超纯水中制备简化重组液,简化重组液能够较为完整地复制完全重组液的味道,但与天然提取液相比,在鲜味上仍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肉 滋味组分 关键味觉化合物 减缺实验 味道重组 鲜味
下载PDF
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柳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杨登玲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13-219,共7页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部,而黄度、p H、嫩度、滴水损失和肌纤维密度低于腹部。中华鲟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6.89%、1.47%、19.86%和0.93%,肌肉中K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Fe、Zn、Cu和Se等。经GC-MS分离鉴定,中华鲟中共有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0.65%)、烃类(62.41%)、酯类(5.50%)和含硫、含氮、含氧及杂环化合物(6.59%)是中华鲟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此结果可为中华鲟精深加工生产提供工艺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肉质 营养成分 风味
下载PDF
市售条件下冷鲜鲟鱼肉货架期及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贝贝 龚恒 +2 位作者 艾有伟 侯温甫 周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7,135,共7页
模拟冷鲜鲟鱼的市售环境(托盘覆膜包装置于4℃、4℃+吸水垫片和0℃贮藏),通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以及肌肉质构分析和微观观察,研究冷鲜鲟鱼肉在不同市售环境下的货架期及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鲜鲟鱼在4℃、4℃+吸水垫... 模拟冷鲜鲟鱼的市售环境(托盘覆膜包装置于4℃、4℃+吸水垫片和0℃贮藏),通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以及肌肉质构分析和微观观察,研究冷鲜鲟鱼肉在不同市售环境下的货架期及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鲜鲟鱼在4℃、4℃+吸水垫片和0℃条件下贮藏的货架期分别为5、4 d和7 d;贮藏至第8天时,3种贮藏环境下鲟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和TBA值均超过国标规定的鲜度指标;贮藏至第8天时,贮藏在0℃下的鲟鱼肉的硬度、弹性、回复性分别达到贮藏在4℃下鲟鱼肉的1.14、1.29、1.15倍,是贮藏在4℃+吸水垫片的1.39、1.07、1.18倍;对比贮藏初期和后期鲟鱼肉的肌肉组织结构的电镜图可以明显看出0℃下的鲟鱼肉肌原纤维排列紧密,黏结少,排布较规整。结论:不同贮藏温度对冷鲜鲟鱼肉货架期及品质影响显著,温度越低越利于鱼肉良好品质的维持;市售中常用的4℃+吸水垫片的包装方式对鲟鱼肉货架期的延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鲟鱼肉 品质 货架期 质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