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2 位作者 林育欣 单娜娜 王世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8-2748,共11页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m2/人(省公顷,记为:s-nhm2),而生物承载力只有0.24 s-nhm2/人,生态赤字达0.94 s-n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达4.91,是典型的生态赤字地区。另外,浙江省各地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舟山和温州处于高强度生态压力,宁波、杭州、台州、金华和绍兴处于中强度生态压力,而丽水、衢州、湖州和嘉兴处于低强度生态压力。最后借助IPAT的分析,发现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和衢州等地的万元GDP占用足迹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足迹 空间差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亚 朱志玲 贾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7-362,共6页
人口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为研究区,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研究区各县(区)的人口承载力,即在生态承载标准下研究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研究表明:... 人口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为研究区,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研究区各县(区)的人口承载力,即在生态承载标准下研究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研究表明:盐池县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有4.1万生态人口承载空间。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生态超载状态。其中海原县生态超载最严重,超载人口达5.1万人,同心县次之,超载人口3.84万人,红寺堡区的生态超载最小,超载人口仅2.12万。从生态人口承载力来看,在该区域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研究区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因素主要为人均的消费水平和耕地的生产能力,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耕地的生产能力主要受水资源的限制。因此,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缓解该区域的生态压力,只能从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区域人口数量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生态足迹 人口承载力 宁夏中部干旱带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杨雪荻 白永平 +2 位作者 车磊 乔富伟 周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85-4793,共9页
生态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城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却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以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q... 生态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城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却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以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概念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2005—2015年甘肃省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安全状况,定量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0.51 hm^2/人和0.22 hm^2/人增加至0.69 hm^2/人和0.47 hm^2/人,生态承载力增加速度较快,但自然资源依旧呈"供小于求"的状态。(2)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由-0.20 hm^2/人变化至-0.33 hm^2/人,生态恶化程度不断加深。生态压力也由2.07升至2.74,生态安全处于很不安全状态,总体"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与城镇化布局相一致。(3)各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变化的决定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人均GDP对生态安全扰动最强,其余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均能源消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科教支出占总支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省公顷”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省公顷”的福建省域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翠珍 《林业勘查设计》 2014年第4期36-42,共7页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尺度区域的生态容量现状,利用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资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在确定基于"省公顷"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省公顷"模型更能客观...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尺度区域的生态容量现状,利用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资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在确定基于"省公顷"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省公顷"模型更能客观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更适合于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耕地是福建省生态生产力最强的土地类型,各设区市的耕地生产力与全省平均生产力接近;2010年福建省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省公顷面积总和大于其现状面积总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设区市的生态承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承载力 均衡因子 产量因子 福建省
下载PDF
“省公顷”下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邵月花 杨调调 谈存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32-37,共6页
摸清流域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是流域生态治理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中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2009—2018年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并运用GM(1,1)模型对流域未来的生态供需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09—2018... 摸清流域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是流域生态治理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中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2009—2018年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并运用GM(1,1)模型对流域未来的生态供需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09—2018年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态足迹下降2.26%,下降趋势低于生态承载力的4.18%;生态赤字以每年0.58%的速率波动减小。如果继续当前的发展模式,那么预计到2028年,生态赤字较2018年降低16.27%,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将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GM(1 1)模型 省公顷 渭河干流甘肃段
下载PDF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92
6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2 位作者 王世忠 单娜娜 梁红梅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92,共11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的有力工具。为更加准确地核算中小尺度的生态足迹,论文建立了"省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首次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 生态足迹模型是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的有力工具。为更加准确地核算中小尺度的生态足迹,论文建立了"省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首次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了不同类型生物产品不能直接加总的难题。以浙江省为例,应用本方法测算了2005年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和各市土地的产量因子。其均衡因子分别是:耕地为2.82 s-nhm2/hm2;草地为0.11 s-nhm2/hm2;林地为0.35 s-nhm2/hm2;水域为0.17 s-nhm2/hm2等。结果与国际上通行的数值和国家公顷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认为,文章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客观地表达了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是合理的。最后,指出文章所构建的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该计算方法可推广到国家层面;在进行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分析时,模型应采用"省公顷"对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使分析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省公顷 转换因子 转换方法 热值 可持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