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斗山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
1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充分利用。水榆花楸和翅柃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4)两次调查中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群落发展,总体联结性的显著正关联逐渐增强,正相关对数和正负比值逐渐增加,负相关对数逐渐减少。[结论]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处于自然演替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联结松散、不紧密,水榆花楸和翅柃竞争力强,长蕊杜鹃、多脉青冈和包果柯常绿树种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西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性 次生林 动态
下载PDF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y in two forest type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in a mid-subtropical zone
2
作者 Yunni Chang Quanlin Zhong +3 位作者 Hong Yang Chaobin Xu Weiping Hua Baoyin Li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Background: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y is a key indicator of nutrient utilization in plants,and C/N/P ratios are related to the life historie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tree species.However... Background: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y is a key indicator of nutrient utilization in plants,and C/N/P ratios are related to the life historie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tree species.However,no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on how leaf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re affected by forest type and stand ag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stoichiometry and geographical,meteorological,and soil factors also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Methods:Leaf and soil were sampled from forest stan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young,middle-aged,near-mature,and mature)in two forest types(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forests 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ic parameters and geographical,meteorological,and soil factor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redundancy analysis(RDA)and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Leaf C concentrations peaked in the near-mature stands with increasing age irrespective of forest type.Leaf N and P concentrations fluctuated with a rising trend in Chinese fir forests,while decreased first and increased later from young to mature phase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Chinese fir forests were primarily limited by N and P,whil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P limitation.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fir forest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oil total P concentration(SP),longitude(LNG),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GSP)and mean temperature in July(JUT).The leaf C concentrat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GSP and JUT;leaf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both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NG;and leaf 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however,leaf stoichiometric parameters display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latitude(LAT)a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Conclusions:Leaf stoichiometry differed among forest stan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forest types.Leaf C,N,and P stoichiometry was primarily explained by the combinations of SP,LNG,GSP and JUT in Chinese fir forests.LAT and MAP we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leaf C,N,and P statu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which supports the temperature-plant physiological hypothesis.These findings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leaf stoichiometry linked with stand age and forest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stoichiometry C/N/P ratio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tand age groups Chinese fir forest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下载PDF
Review of Studies on Structural Features,Regeneration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China
3
作者 Li Bing Fan Jinshuan Che Xiaoqia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45-46,共2页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it is urgent and significant to develop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 management.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eventually made:1) In no cutting area,all logg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banned.In a restricted cutting area,th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generally controlled within 15%of the stock volume before cutting.On the commodity forest management area, the appropriat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per hectare,determine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selective cutting.2) Closure for afforestation,planting and repair planting should be adopted on vegetation-intensive land,sparse shrubs covered land and harvesting slash,in order to accelerate natural regeneration.3) The in situ conserv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in nature reserve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station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such as Abies chensiensis,Picea neoveitchii,Abies vuanbaoshanensis,to reduce human destruction.4) It is supposed to collect seeds in time,establish nursery,actively establish forest, expand artificial population and promote natural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UCE fir natural forest mixed STAND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 STAND structure forest REGENERATION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规律
4
作者 严铭海 王金池 +4 位作者 黄清麟 庄崇洋 郑群瑞 卓鸣秀 官晓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6,共8页
【目的】揭示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和各亚层)林木高径比分布规律,为中亚热带人工阔叶林、半天然林和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阔叶林木高径比方面的典型参照。【方法】以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5... 【目的】揭示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和各亚层)林木高径比分布规律,为中亚热带人工阔叶林、半天然林和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阔叶林木高径比方面的典型参照。【方法】以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5个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分别设置50 m×50 m样地,计算典型林分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其随亚层的变化情况,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亚层之间(包括第Ⅰ亚层、第Ⅱ亚层和第Ⅲ亚层间以及受光层和非受光层间)林木高径比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利用偏度和峰度描述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的偏离程度和离散程度,选择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函数对各样地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进行拟合,并采用χ^(2)检验法检验拟合效果。【结果】综合5块样地林木高径比平均值,全林为103.1,各亚层平均值随亚层高度升高而减小,排序为第Ⅲ亚层(112.7)>第Ⅱ亚层(89.0)>第Ⅰ亚层(66.9)以及非受光层(112.7)>受光层(78.3);除4号样地第Ⅱ亚层与第Ⅲ亚层间林木高径比平均值为显著差异外,其他样地内各亚层间林木高径比平均值均为极显著差异。偏度结果表明,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为右偏。峰度结果表明,全林、第Ⅰ亚层林木高径比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第Ⅱ亚层、第Ⅲ亚层、受光层林木高径比分布相对较为集中。运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其结果均通过卡方检验;而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较多未通过卡方检验。【结论】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亚层林木高径比平均值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且各亚层林木高径比平均值随亚层高度升高而减小;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均为右偏,全林与第Ⅰ亚层林木高径比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第Ⅱ亚层与第Ⅲ亚层以及受光层林木高径比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正态分布函数对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拟合效果较好,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不理想;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木高径比分布与直径分布不同,全林和第Ⅲ亚层林木高径比呈正态分布,而全林和第Ⅲ亚层直径呈反J形分布。本研究所体现的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平均值和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属于理想结构森林的林木高径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林木高径比分布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5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8,共11页
[目的]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阐明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系及对环境适应状况,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m2(300 m×200 m)标... [目的]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阐明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系及对环境适应状况,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m2(300 m×200 m)标准大样地数据,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系数、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等方面研究了16种主要木本植物(重要值大于1%)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结果](1)2020年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共有64科140属266种木本植物,主要有桦木科、壳斗科和金缕梅科等,物种组成逐渐复杂。(2)川陕鹅耳枥的物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与其他主要木本植物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四照花、灯台树和尖叶四照花的优势地位次之。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系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物种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3)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呈现显著正联结,且正负联结比值大于1。16种主要木本植物的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关系松散、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4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张世熔 廖尔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5,共10页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林后土壤团粒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数量之间...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林后土壤团粒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降低,3种人工林中,檫木林较好、水杉林次之、柳杉林最差;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小;在湿筛条件下,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随分形维数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这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组成结构的维护效果不同,导致更新后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变化,林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分形维数的大小。因此,分形维数可作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活动情况的一项综合性定量化评价指标。同时,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分形维数 团粒结构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1.13 t/hm2)。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分别是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的3.18倍、41.33倍和1.53倍。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是天然常绿阔叶林>水杉林>檫木林>柳杉林。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层 持水特性
下载PDF
特大冰冻灾害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宏光 李燕群 +3 位作者 温远光 梁宏温 林建勇 农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571-5577,共7页
2008年1月,在我国南方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有19个省区和1765万hm2森林受灾。虽然此种规模的干扰相对稀少,但它为研究冰冻干扰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在大明山国家级... 2008年1月,在我国南方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有19个省区和1765万hm2森林受灾。虽然此种规模的干扰相对稀少,但它为研究冰冻干扰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在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区,建立了3.2hm2的固定样地,包含80个20m×20m样方,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对样方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的胸径进行测定,将受损林木分为折干、翻蔸和死亡3类,同时测定每个样方的冠层结构。结果表明:2008年的特大冰冻灾害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造成严重影响,2009年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受灾率达51.8%;2010年死亡的个体数达776株,是2009年的6.75倍;个体较小的林木(胸径为2—6cm以下)比个体较大的林木受损更严重,其折干、翻蔸和死亡的个体数分别占2010年折干、翻蔸和死亡个体总数的68.18%、54.29%和83.51%;常绿阔叶林林冠有很强的恢复能力,2010年森林的叶面积指数比2009年提高55.4%;2010年森林群落的个体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显著增加(P=0.018-0.000,df=79),分别比2009年提高14.96%、10.05%、3.89%和1.13%;群落优势种(云贵山茉莉、罗浮槭)个体的大量死亡将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灾害 常绿阔叶林 冠层结构 物种多样性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亚热带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9,共8页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the 0~20 cm layer and incubated for 15, 30, 45, 60, 75 and 90 days in the laboratory at 25 ℃ with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different lit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showed the ranked order of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when the forest litter was not added to the soil. The added forest litter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regardless of the forests. Comparing with the litter from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the litter from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led to higher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to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might lead to the low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土壤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量碳 代谢商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氮库与微生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罗承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63-1771,共9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活性,各林分均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各季节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这说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下降,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降低,而各人工林下降程度不同。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微生物数量及脲酶活性的变化能够表征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氮库 微生物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庄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85,共7页
[目的]在划分林层的基础上,探讨天然阔叶林树高胸径关系,从林层角度研究树高曲线以揭示复层林林分特征。[方法]根据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数据情况选择Schumacher式(简称S式),Curtis式(简称C式)对典型林分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进... [目的]在划分林层的基础上,探讨天然阔叶林树高胸径关系,从林层角度研究树高曲线以揭示复层林林分特征。[方法]根据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数据情况选择Schumacher式(简称S式),Curtis式(简称C式)对典型林分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S式和C式在拟合全林分和第Ⅲ亚层的效果较好,全林分树高模型的R^2均在0.86以上,第Ⅲ亚层的R^2均在0.58以上,且RMSE和AMR均较小,但无论是S式还是C式都不能很好的拟合第Ⅰ、Ⅱ亚层,其拟合R^2的结果较低,大都在0.2~0.3左右。选取模型拟合结果 R^2较大,RMSE、AMR较小的C式拟合各林层树高胸径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全林分模型推算各亚层(不包括全林分)的树高会产生较大的AMR;虽然分层拟合各亚层树高胸径时获得的模型的R^2较小,但其估计相应层内树高产生的ARM值却小于全林分模型,表明采用亚层树高胸径模型估计相应层内林木树高时具有较小的误差。[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无论是全林树高模型还是分林层树高模型,C式的适应性均比S式高。选择C式全林分树高模型估计各亚层树高产生的误差比各亚层采用各自的C式树高模型拟合的误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树高胸径曲线
下载PDF
氮沉降对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春华 吴东梅 +4 位作者 刘雨晖 陈辉 沈宝贵 蒋宗垲 刘小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目的]研究氮(N)沉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N沉降水平:对照(CK,0kg·h... [目的]研究氮(N)沉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N沉降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N(LN,40kg·hm^(-2)·a^(-1))和高N(HN,80kg·hm^(-2)·a^(-1))。[结果]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高N和低N处理总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低N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27.4%,而高N对土壤有机碳无显著影响;在10~20 cm土层,N沉降(低N和高N处理)对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总微生物及各类群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分析表明,N沉降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全氮(TN)、C/N和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是驱动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关键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N沉降显著改变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对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结论]在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中,短期低N沉降增加能够提高土壤碳储量,但长期N沉降对土壤碳吸存的影响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常绿阔叶天然林 氮沉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环境和恢复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对30块样地的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和稀疏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群落在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多度(F=8.64,P<0.01)、物种丰富度(F=10.24,P<0.001)和稀疏物种丰富度(F=9.615,P<0.01)均显著减少,胸高断面积(F=14.2,P<0.001)显著增加,土壤环境则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密度、土壤p H、坡向、坡度、海拔和坡位对研究区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显著(P<0.05);方差分解显示,恢复20年次生林、恢复35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分别有31.4%,36.8%和54.1%的物种组成变异受环境影响,空间因素(PCNM变量)仅对恢复35年次生林(16.8%)和老龄林(23.2%)的物种组成变异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恢复20年次生林无显著影响(P>0.05);同步自回归结果显示,恢复时间、凋落物厚度、坡度、海拔、坡向机土壤p H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空间及恢复时间是决定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种源空间扩散、优先效应等随机过程对次生林的群落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环境选择等确定性过程对老龄林的群落构建起主导作用。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次生林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差异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自然恢复 次生演替 环境选择 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后河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新 田玉强 +2 位作者 胡理乐 黄汉东 江明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研究了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 ,有 110科 2 88属 5 34种 ,科的分布型以热带类型为主 ,属的分布型温带类型占优势 ,反映该群落... 研究了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 ,有 110科 2 88属 5 34种 ,科的分布型以热带类型为主 ,属的分布型温带类型占优势 ,反映该群落区系以温带为主的亚热带区系特点 ;该混交林主要由以单叶、中型叶及非全缘叶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组成 ,群落层次分明 ,从上至下 ,落叶阔叶树种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常绿阔叶树种比例逐渐增加 ;除两低海拔样地外 ,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小 ,各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自然保护区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群落学特征 区系 湖北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64-72,共9页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枯落物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高于不添加枯落物土壤,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微生物量氮含量与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与檫木林和柳杉林枯落物相比,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作用更大,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因此,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对林地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供氮潜力 土壤氮矿化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冰灾对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区系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刚 区余端 +3 位作者 李镇魁 黎孟昭 马旭东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7,共6页
研究了2008年年初南方冰雪冻雨灾害对车八岭常绿阔叶林不同区系的冠层植被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样地内温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高于热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2检验说明不同区系间的冠层乔木个体受损比例差异显著(P<0.01);东亚分... 研究了2008年年初南方冰雪冻雨灾害对车八岭常绿阔叶林不同区系的冠层植被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样地内温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高于热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2检验说明不同区系间的冠层乔木个体受损比例差异显著(P<0.01);东亚分布及其变型受损个体比例最小,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变型、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其变型、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受损个体比例较大.冠层乔木都以重度受损为主,中度受损和轻度受损个体数都远小于前者.CCA多元分析显示,株数密度、平均胸高断面积、坡度、海拔各自对不同物种的受损乔木的分布有显著影响(Monte Carlo test,P=0.010 0).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受损植株的分布与群落的平均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亚优势种栲Castanopsis fargesii、鸭公青Neolitsea chuii、尾尖叶柃Eurya acum inata受损植株的分布与坡度显著负相关;亚优势种荷木Schima superb与海拔显著正相关.总之,在相同的生境中能够占据林冠优势层的区系类型往往受灾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区系分布类型 山地常绿阔叶林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及蓄积估计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庄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9-565,共7页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主要测树因子的特征,特别是各林层树高和蓄积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蓄积的估计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各林层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各...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主要测树因子的特征,特别是各林层树高和蓄积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蓄积的估计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各林层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各亚层株数和蓄积占全林分的比重,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并对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与全林分相比,分层后各亚层胸径和树高的变异系数明显变小,各亚层之间胸径的变异系数随亚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第Ⅰ、Ⅱ亚层树高的变异系数基本一致,小于第Ⅲ亚层。第Ⅰ、Ⅱ亚层的株数占全林分的20%~30%,蓄积却占全林分的90%以上。相对误差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林分蓄积时全林分、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误差均在5%以内,第Ⅲ亚层在10%以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算出各林层的蓄积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受光层(第Ⅰ、Ⅱ亚层)的蓄积占绝对优势,是外业调查的重点。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计算方法的误差总体上符合生产实践中精度的要求,方差分析得出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可在满足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主要测树因子 蓄积估计
下载PDF
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谭一波 申文辉 +2 位作者 郑威 何峰 陆国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2,共5页
通过对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群落的调查,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演替趋势,为红锥天然林群落保护及其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锥天然林共有物种60种,隶属于34科53属,单种属占88.7%;红锥在群落中占有主要... 通过对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群落的调查,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演替趋势,为红锥天然林群落保护及其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锥天然林共有物种60种,隶属于34科53属,单种属占88.7%;红锥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马尾松和乌榄为乔木层散生种;群落内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垂直结构由林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群落处于以中生性树种为主的偏中生常绿阔叶林阶段,样地所有木本植物总径级在5~25 cm出现断层,但1~5 cm径级幼苗数量多,群落演替趋势表现为稳定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锥天然林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演替趋势
下载PDF
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北光 张木明 +1 位作者 苏志尧 谢正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大东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8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南缘的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2.950~4.673;物种均匀度为0.499~0.7... 通过对大东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8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南缘的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2.950~4.673;物种均匀度为0.499~0.782;生态优势度为0.050~0.067;对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也分别作了测算。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海拔高度相近的八宝山而略低于南昆山。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对大东山的自然保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山 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柴勇 李玉媛 +2 位作者 方波 和丽萍 何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植物群落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主要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植被型相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植被型不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系数为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 采用植物群落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主要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植被型相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植被型不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系数为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节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季节雨林群落优势种明显,重要值集中在少数优势种上;山地雨林群落优势种不明显,重要值分布均匀;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明显,重要值分布不均匀 山地雨林群落物种丰富,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季节雨林群落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 天然植被 物种多样性 季节雨林 山地雨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