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
1
作者 王岩英 刘海平 +2 位作者 王芳 刘晓宁 张光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滴0.6μg/kg,以0.2~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穿刺完毕5 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_(2))与手术后12 h(T_(3))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前、手术后24、48 h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手术前、手术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后转归情况(气管拔管、ICU滞留、苏醒、定向力恢复与术后住院时间)及躁动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SpO_(2)、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SpO_(2)、MA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48 h,观察组的cTnT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6.65±1.41)、(27.58±1.11)、(28.69±1.15)分,均高于对照组[(25.31±1.22)、(26.47±1.23)、(27.11±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3.36)h、(51.39±5.77)h、(11.39±2.48)d,均短于对照组[(19.75±3.41)h、(60.48±5.63)h、(13.65±2.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24、48 h,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45%、3.64%、1.82%,均低于对照组(21.82%、16.36%、1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损害,改善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转归,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术后转归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腕踝针联合镇痛泵的镇痛效果
2
作者 黄琼 华雅琪 +1 位作者 赵红 涂萍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256-2259,共4页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期使用腕踝针联合镇痛泵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入麻醉苏醒室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镇痛泵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镇痛...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期使用腕踝针联合镇痛泵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入麻醉苏醒室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镇痛泵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镇痛。结果 术后1、2 h,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试验组患者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erbal analogue scale, 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 h,试验组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的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髋关节疼痛,腕踝针联合PCA较单纯PCA镇痛效果好、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后护理 针刺疗法 脘躁针 镇痛泵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麻醉的影响
3
作者 李金瑞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OPCAB)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OPCAB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剂量舒芬太尼辅助OPCAB手术,试验组予以低剂量舒芬太尼辅助OPCAB...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OPCAB)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OPCAB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剂量舒芬太尼辅助OPCAB手术,试验组予以低剂量舒芬太尼辅助OPCAB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体征变化情况,麻醉镇痛、镇静效果,苏醒情况,苏醒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麻醉方案下,试验组T0、T2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后VAS、RASS的评分,术中知晓率与常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T1、T3时的HR、MAP均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CS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舒芬太尼辅助OPCAB麻醉能有效维持患者围手术期基础体征稳定,镇痛、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麻醉
下载PDF
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失败中转剖宫产的最佳麻醉方式选择
4
作者 郎秀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麻醉方式。方法120例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失败中转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B组使用分娩镇痛留置的导管行硬膜外麻醉,C组实施... 目的探讨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麻醉方式。方法120例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失败中转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B组使用分娩镇痛留置的导管行硬膜外麻醉,C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比较三组围麻醉期并发症发生率,入室至切皮时间及麻醉至胎儿取出时间,新生儿出生时、出生1 min和出生5 min Apgar评分。结果C组围麻醉期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围麻醉期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入室至切皮时间和麻醉至胎儿取出时间分别为(8.2±1.6)、(5.3±0.7)min,均短于A组的(15.7±2.6)、(12.2±2.5)min和B组的(15.6±2.7)、(11.5±2.3)min(P<0.05)。C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1 min和出生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8±1.4)、(8.6±0.4)、(9.1±0.7)分,均显著高于A组的(7.0±0.7)、(7.4±0.6)、(8.0±0.5)分和B组的(7.1±0.8)、(7.5±0.6)、(8.1±0.5)分(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分娩失败中转剖宫产者,具有并发症少,快速娩出胎儿,减少新生儿窒息风险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泵椎管内分娩镇痛 阴道分娩失败 中转 剖宫产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止痛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庞波波 刘秀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80-81,94,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究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与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通过罗哌卡因联合右... 目的分析并探究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与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通过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泵注麻醉,两组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段[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20min(T3)、胎儿娩出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产后各时段(6h、12h、24h、48h)疼痛程度(VAS评分)、新生儿分娩2min、5min后阿氏(Apgar)评分与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1时段HR、MAP指标、T2时段MAP指标、产后6h的VAS评分、新生儿分娩后2min、5min的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均不明显(P>0.05),但实验组产妇T2时段HR指标、T3、T4时段HR、MAP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较高,产后12h、24h与48hVA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则较低,各组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不但对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产后止痛效果良好,还不易引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静脉泵注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止痛效果
下载PDF
Awak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in 25 patients
6
作者 郭惠明 Murali Chakravarthy +2 位作者 Vivek Jawali K Jayaprakash NV Shivananda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3年第2期66-71,共6页
Objectives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use of 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as a sole anesthetic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avoiding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Between Octo... Objectives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use of 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as a sole anesthetic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avoiding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Between October 2002 to April 2003, twenty five cases underwent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without endotracheal general anesthesia, using 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epidural catheterization on the evening before the surgery. Resuits The patients in all received 71 grafts (single n = 11, double n = 5, triple n = 6, quadruple n = 3). Six patients underwent repea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Except one was converted to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he other patients underwent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2 patients underwent grafting via left thoracotomy (MIDCAB) and the rest through mid sternotomy. There was no mortality. Mean length of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was 16 .2 ( 4.2 hours and hospital was 3.0(1.2 days. Conclusions Our experience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performing multiple coronary artery bypasses in conscious patients without endotracheal general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 surgery Conscious patients
下载PDF
丙泊酚泵注下的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胃癌根治术全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韵 徐国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1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泵注下的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36例胃癌患者为... 目的观察丙泊酚泵注下的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3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68例。将采用丙泊酚泵注下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列为静脉组[男/女=35/33,年龄(55.24±5.17)岁],将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患者列为吸入组[男/女=38/30,年龄(55.33±5.2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在不同麻醉方案下,静脉组术中心率(HR)(65.45±5.28)次/min高于吸入组(62.33±5.17)次/min(t=3.482,P<0.001),平均动脉压(MAP)(90.44±10.2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吸入组(85.33±10.16)mmHg(t=2.917,P=0.004),血氧饱和度(SaO2)(98.24±5.11)%高于吸入组(95.12±5.36)%(t=3.474,P<0.001),呼吸频率(PR)(20.26±2.35)次/min低于吸入组(21.37±2.46)次/min(t=2.691,P=0.008)。静脉组术后1、3、5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吸入组(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等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均受到一定抑制,但静脉组的CD3+(38.77±5.16)%高于吸入组(36.33±5.25)%(t=2.733,P=0.007),CD4+(45.15±5.24)%高于吸入组(42.27±5.16)%(t=3.229,P=0.002),IgM(1.22±0.35)g/L高于吸入组(0.95±0.64)g/L(t=3.052,P=0.003),IgA(1.52±0.76)g/L高于吸入组(0.96±0.61)g/L(t=4.739,P<0.001)。静脉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7.35%(5/68)略高于吸入组5.88%(4/68)(χ^(2)=0.175,P=0.676)。结论采用丙泊酚泵注下的全凭静脉麻醉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可起到更加显著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且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抑制作用更轻,且全凭静脉麻醉并未明显增加患者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丙泊酚泵注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硬膜外持续泵注罗哌卡因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民 蔡宏伟 +2 位作者 任飞 陈江辉 孙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持续泵注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0.75%罗哌卡因组间断给药组(B组)。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30... 目的:探讨硬膜外持续泵注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0.75%罗哌卡因组间断给药组(B组)。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30例)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2mL,然后以6mL/h的速度用微泵持续输入;B组(30例)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在80min后时追加6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记录术中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B组在90min左右时血压出现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麻黄素使用病例数较少(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的给药方法既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又避免了间断法造成血压大幅波动的缺点,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微泵泵注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543例的麻醉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刚 高长青 +5 位作者 周琪 陈婷婷 李伯君 肖苍松 吴扬 阎军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5年3月间连续实施的OPCAB麻醉543例,多数患者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2mg/kg、氯胺酮0~0.5mg/k...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5年3月间连续实施的OPCAB麻醉543例,多数患者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2mg/kg、氯胺酮0~0.5mg/kg和芬太尼5~15μg/kg,麻醉维持采用以0.3%~1.5%异氟醚和1~3mg/(kg·h)异丙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进行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调控基本稳定.本组患者苏醒时间为术后2.3±0.8h,拔管时间为术后5.8±1.6h.ICU停留时间0.5~2.0天,术后8.0±1.2天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死亡2例.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分流术 麻醉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明山 尹燕伟 +4 位作者 马世龙 华震 于文刚 宋建防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1、24、48hET及ANP显著低于A组(P<0·05),血液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少(P<0·05)。结论TEA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 心钠素 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琪 王刚 +2 位作者 高长青 陈婷婷 李佳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6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31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n=86),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术中失...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31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n=86),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术中失血及补液,麻醉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心肌酶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相似。off-pump组麻醉时间较on-pump组短[(244±47)m in Vs(312±59)m in](P<0.05)。on-pump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用量均多于off-pump组(P<0.05)。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支数[off-pump组(2.7±0.6)Vs on-pump组(2.9±0.7)]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与on-pump组相比,off-pump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off-pump组术后肾、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n-pump组(P<0.05)。两组CK-MB术后均升高,on-pump组明显高于off-pump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OP-CAB手术对麻醉要求更高。与传统CABG手术相比,OPCAB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东春 李丹 +1 位作者 张树凡 董英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性、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眭选择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性、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眭选择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HT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GA+HTEA组,手术前-天于T2~L间隙置人硬膜外导管,确定麻醉平面在T1-T4后诱导插管,术中吸入异氟烷和硬膜外泵人0.33%罗派卡因+1.33%利多卡因维持麻醉。GA组,常规诱导插管,术中吸人异氟烷维持麻醉。两组术中分别于进人手术室后5min、诱导后3min、插管后3min、切皮即刻、劈胸骨即刻和手术结束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及拔管即刻,拔管后6h,12h,24h的疼痛评分。结果GA+HTEA组与GA组比较术中血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诱导、插管和手术结束时心率明显降低;GA+HTE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GA+HTE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GA组。结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相对于单纯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循环影响不明显,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芳 李娟 +1 位作者 崔中璐 黄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微量泵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B组33例,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模式。...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微量泵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B组33例,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模式。观察两组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患者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5 min、30 min的意识状态(OAAS),麻醉时间及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B组手术中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5 min、30 min的意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异丙酚用量A组少B组,瑞芬太尼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更适合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颅内动脉瘤 输注泵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架桥的效果和资源利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敏 巩固 +2 位作者 董辉 张英民 熊利泽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 (off pum p)和体外循环 (CPB)冠状动脉架桥 (CABG)手术的效果和转归。方法 :113例患者接受 CABG手术 ,其中 5 9例采用 off pum p CABG,5 5例采用传统的 CABG,作者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病变...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 (off pum p)和体外循环 (CPB)冠状动脉架桥 (CABG)手术的效果和转归。方法 :113例患者接受 CABG手术 ,其中 5 9例采用 off pum p CABG,5 5例采用传统的 CABG,作者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病变情况 ,拔管时间 ,ICU留住时间 ,出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病变情况无明显差异 ,off pump组的拔管时间略早于 CPB组 (9∶ 15 ) ,但无统计学意义。 Off pum p组的 ICU留住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 CPB组 ,off pum p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 CPB组。结论 :off pum p CABG较之传统的 CABG有较低的病死率 ,并能缩短 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 ,因此减少医疗费用 ,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非体外循环 麻醉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恽惠方 谢锋 +2 位作者 张京平 李立 王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60例冠心病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复合组(全身麻醉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组),每...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60例冠心病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复合组(全身麻醉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在手术前(T1)、术终(T2)和术后24 h(T3)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两组血浆中ET-1,AngⅡ,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终和术后24 h复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显著降低OPCAB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麻醉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治疗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璐 刘冬炎 陶水祥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2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射对麻醉诱导后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入院间行择期手术,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47例。应用序贯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射对麻醉诱导后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入院间行择期手术,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47例。应用序贯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B组(16例)与C组(16例)。其中A组不采取特殊处理,B组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h)至阴茎疲软,C组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啶1.0μg/(kg·h)至阴茎疲软。观察三组阴茎疲软时间、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A组平均勃起时间为(19.0±10.2)min,B组为(15.3±5.8)min,C组为(4.9±1.4)min。C组勃起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B组(P<0.05),A组与B组勃起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即刻A组血压心率并无显著变化,但B组与C组血压显著升高、心率则不同程度下降,以C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30min后,三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均降低到治疗前水平。C组平均麻醉苏醒时间长于B组与A组,且B组长于A组,但三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与意识障碍病例比例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诱导后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的右美托咪啶治疗可快速改善阴茎异常勃起的情况,并且对麻醉的影响较小,但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率与血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静脉泵注射 麻醉 阴茎勃起
下载PDF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缺血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刚 周琪 +1 位作者 高长青 陈婷婷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研究异氟烷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患者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麻醉组和异丙酚麻醉组,分别给予0.8%-1.5%异氟烷和静脉输注异丙酚2—3mg·kg^-1·h^-1,两组患者芬太尼总量均为15—20μg... 目的:研究异氟烷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患者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麻醉组和异丙酚麻醉组,分别给予0.8%-1.5%异氟烷和静脉输注异丙酚2—3mg·kg^-1·h^-1,两组患者芬太尼总量均为15—20μg·kg^-1。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楔压(PCWP)、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心电图ST段变化和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MAP在吻合前降支和回旋支时下降比较明显,与手术操作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一致,术中伴随着MAP和CI的降低变化,SVRI和PV砒同步降低,尽管异丙酚组变化较异氟烷组更为明显,但两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SvO2在心脏移位和远端吻合过程中有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循环功能抑制的同时均增加了升压药使用剂量,异丙酚组例数稍多,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发生缺血变化比例均较低,仅2%左右。结论:异氟烷吸入麻醉还是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均能满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需要。这两种麻醉方法在保持循环稳定,减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方面,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异氟烷 二异丙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过程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秀江 王莉 +1 位作者 周长浩 毛瑞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OPCAB患者18例,ASA分级Ⅲ~Ⅳ级,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普鲁泊福、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等行常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OPCAB患者18例,ASA分级Ⅲ~Ⅳ级,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普鲁泊福、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等行常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山莨菪碱。结果18例手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术期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OPCAB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持心肌氧供需的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同时要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 围术期 OPCAB 体外循环 ECC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静脉麻醉技术在需行脊髓功能监测的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秀丽 王丽薇 +2 位作者 周阳 马越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4-479,共6页
目的:对靶控输注和人工调控输注两种静脉麻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前瞻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后凸矫正和脊柱侧弯矫正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人工调... 目的:对靶控输注和人工调控输注两种静脉麻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前瞻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后凸矫正和脊柱侧弯矫正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人工调控输注组(manual-controlled infusion,MCI),TCI组麻醉全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采用Marsh和Minto药代动力学模型;MCI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和持续静脉滴注维持,两组均于诱导插管前应用一次肌松药,之后不再使用。两组麻醉过程中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全身麻醉深度稳定。主要比较两组对全身麻醉深度调控的便利性和关键手术步骤脑电双频指数的波动幅度,同时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药物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对脊髓电生理监测成功率的影响。结果:TCI组静脉泵调控次数小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关键手术步骤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波动幅度小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与MCI组丙泊酚(P=0.158)和瑞芬太尼(P=0.168)在脊柱后凸矫正手术中的总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清醒时间(P=0.972)和拔管时间(P=0.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电生理监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和MCI均可为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手术提供满意麻醉,TCI组对全身麻醉深度调节更为便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脊柱弯曲 输注泵
下载PDF
不同麻醉用药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准 韩建阁 薛玉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适宜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麻醉用药方法。方法:择期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5~82岁,心功能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氟烷组(I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T0)、术毕(T1)、术... 目的:探讨适宜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麻醉用药方法。方法:择期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5~82岁,心功能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氟烷组(I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T0)、术毕(T1)、术后6h(T2)和术后24h(T3)4个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5mL,测定血清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分别于麻醉前1d和术后3d、7d时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总分30分),<24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镇痛效果均良好。术后7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S组4例(13.3%),I组16例(53.3%),2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7dMMSE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1d(P<0.05);I组术后7dMMSE评分低于S组(P<0.05)。2组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于手术开始后升高,T1时达到高峰(P<0.05),T2下降,但仍高于基础值(P<0.05),至T3时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与I组比较,T1和T2时S组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结论:在OPCABG中,与吸入异氟烷比较,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脑损伤程度轻,可推荐为预防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麻醉 氟烷 S100蛋白质类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镇痛 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