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14 Cases of Small Subepithelial Lesion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ing a Combined Snare, Long Lucency Cap, and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Technique
1
作者 Jian Pang Jingyu Wu +5 位作者 Chen Sun Yan Jiang Xiangyuan Liu Chang’en Liu Xinwen Lei Tengqi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10期175-181,共7页
Subepithelial lesions(SEL)of the digestive tract refer to a seri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ubepithelial masses that appear smooth or rough und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ubepithelial lesion... Subepithelial lesions(SEL)of the digestive tract refer to a seri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ubepithelial masses that appear smooth or rough und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ubepithelial lesion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is widely recognized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minimal trauma and rapid recovery.This paper report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using the combined snare,long lucency cap,and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technique to remove small subepithelial lesions in 14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epithelial lesion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Snare Long lucency cap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情况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王芳 牛广玲 +2 位作者 郭爱香 王巍 胡春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38-141,17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疼痛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疼痛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环境、社会关系、生理、心理各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症状均有良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卫华 姜海波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接受ESD治疗的消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延迟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差...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接受ESD治疗的消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延迟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总结ESD术后延迟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既往是否服用抗凝药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病变大小与有表面溃疡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整块切除情况比较(P>0.05);出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明显出血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5)。病变大小、有表面溃疡、手术时间、术中明显出血均为影响消化道病变术后延迟出血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病变较大、有表面溃疡、手术时间长、术中明显出血的消化道病变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应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延迟出血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健 林贵德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147-149,共3页
消化道早癌主要是指消化道早期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加之恶性肿瘤类型多样,存在癌前病变可能。多数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往往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情严重,与此同时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不... 消化道早癌主要是指消化道早期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加之恶性肿瘤类型多样,存在癌前病变可能。多数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往往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情严重,与此同时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常见的消化道癌主要有结直肠癌、胃癌以及食管癌等。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日益进步,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准确诊断率日益提高。尽早明确诊断消化道癌的具体分型,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文章对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分型、分期、分类、标本处理、病理报告、病理诊断技术以及诊断效果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68例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提示良性病变为8例,癌前病变22例、消化道早期癌18例、进展癌20例。NBI-ME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为97.06%、100.00%,高于常规内镜(80.8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敏感性(96.67%)高于常规内镜(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与肿瘤病变在NBI-ME镜下特征表现中,分界线、黏膜微血管、黏膜表面腺管、腺管密度增加及黏膜微血管密度增加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检查病变轮廓、消化道黏膜、微血管形态清晰程度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ME用于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特异度高,同时能提供清晰的图像以供于临床医师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筛查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傲 王俊萍 +3 位作者 杨莉丽 郭海 李曦 邹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体瘤,7例为壁外压迫。实体瘤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14例,黏膜肌层病变20例,黏膜下层病变62例,固有肌层病变39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5.0%和89.7%。EUS诊断平滑肌瘤30例(21.1%),间质瘤29例(20.4%),神经内分泌肿瘤25例(17.6%),异位胰腺15例(10.6%),息肉14例(9.9%),脂肪瘤11例(7.7%),囊肿9例(6.3%),壁外压迫7例(4.9%),颗粒细胞瘤2例(1.4%)。107例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后送病检,99例病理与EUS诊断相符,EUS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EUS对消化道SML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的起源有关,起源于黏膜层与黏膜肌层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在鉴别壁内病变与壁外压迫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SML的性质,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SML) 鉴别诊断 外源性压迫
下载PDF
无痛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浩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收的78例疑似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8例...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收的78例疑似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检查,研究组采用无痛内镜精细筛查,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对比两组的临床筛查率。对两组的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等影像评分进行评估,诊断效果评价采用ROC曲线。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痛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在85.40~100.00%之间,特异度在83.30~100.00%之间,ROC曲线分析显示,无痛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AUC分别为0.992(95%CI为0.977~1.000)、0.999(95%CI为0.997~1.000)、0.896(95%CI为0.823~0.968)。结论:无痛内镜精细筛查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可明显提高筛查率,且能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当中的形态、胃小凹分型和毛细血管等影像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内镜 上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筛查 评价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会会 陈莹 +2 位作者 许树长 王志荣 张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内镜随访1周~2年不等。结果 26例入选病例中食管9例,胃15例,残胃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治疗情况:22例完整剥离,4例部分剥离。术中4例少量出血、1例食管轻度穿孔经术中及术后保守治疗均有效,1例出血较大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平滑肌瘤8例,间质瘤1例,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潴留囊肿1例,异型增生7例,癌变3例。完成随访10例,其中1例早期食管癌复发,其余愈后良好。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术前严格评估及术中对切除范围及深度严密把握对减少病灶残留和病变复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 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9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王敏 王翔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mm(平均24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m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隆起病变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光荣 陈武杰 +3 位作者 王晨 叶晓华 吴明 黄智铭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误诊较多的病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诊原因。结果:病理与超声结果符合的病例有106例,与超声结果不符合的有35例,诊断准确率达75.18%(106/141),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准确率33.33%(47/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下,回声不均匀、起源于肌层的黏膜下肿瘤,间质瘤的可能性比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P<0.01);对病灶位于胃窦尤其是胃窦大弯,并且超声图像示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起源于肌层的胃黏膜隆起性病变,除考虑胃间质瘤外还要排除是否存在胃异位胰腺的可能。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较困难;对起源于肌层的形态不典型的胃异位胰腺,有时与胃间质瘤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志恒 汪全红 +3 位作者 钟萍 黄景山 王贵和 夏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29例(共31块)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2例,1例创面...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29例(共31块)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2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另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天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留下后遗症,平均住院时间5 d。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EMR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并发症
下载PDF
一家三甲医院近7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向明 柏灵灵 +7 位作者 王珏 尹湧华 王旭 宋宁 田力 康凯 练正秋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全面了解该院7年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可能的相关性因素,为深入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手工查阅2010年以来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记录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的输血管理系统查阅2013年来... 目的全面了解该院7年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可能的相关性因素,为深入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手工查阅2010年以来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记录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的输血管理系统查阅2013年来所有悬浮红细胞的有效期和发血日期。结果 2010年以来,从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总体发生率为2.38±0.86‰(349次/151 605 U),血小板为5.64‰,红细胞为3.17‰,血浆为1.28‰,冷沉淀为0.94‰。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RBC占64%(172/212);过敏反应中血浆占38.1%(40/105),血小板占28.6%(30/105)。消化内科和血液内科分别占输血反应总数的32%和21%(110/349和72/349);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RBC占93%(63/68);肝病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血浆占71%(17/24);白血病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血小板占57%(20/35)。储存期为第1、2、3和第4周的悬浮RB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6‰、4.49‰、3.65‰和4.89‰。结论 RBC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为主,其他血液成分以过敏反应为主;随着悬浮RBC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本研究不能完全排除疾病类型和相关血液成分之间发生特定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消化道出血 红细胞 储存损伤 临床输血
下载PDF
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明黎 吴正祥 +3 位作者 张开光 丁西平 卫梅枝 王巧民 《安徽医学》 2009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指肠122枚。依次为平滑肌瘤401枚、间质瘤128枚、壁外压迫342枚、囊肿79枚、血管瘤64枚、异位胰腺58枚、脂肪瘤52枚、Brunner腺增生35枚、黏膜表面下腺瘤62枚、炎性增生51枚、黏膜表面下癌27枚、淋巴瘤7枚、静脉曲张7枚、十二指肠副乳头6枚、神经纤维瘤5枚、类癌2枚、胃黏膜肥厚症1枚、EUS未见异常48枚。除去壁外压迫,食管以平滑肌瘤、血管瘤为主;胃部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囊肿、异位胰腺居多,十二指肠内Brunner腺增生最多。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可指导内镜下治疗,准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隆起病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重症脑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学安 费舟 +3 位作者 李兵 林伟 胡世颉 杨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B组,140例)。另有C组为西咪替丁治疗组(76例)。观察各组治疗3d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A、B、C三组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分别为53.79%、86.43%、26.32%,抑酸率(胃酸pH值≥6)分别为67.42%、95.00%、38.16%;无论是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还是抑酸率,B组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控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重症脑病 应激性胃黏膜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大洲 李守英 +4 位作者 吕胜祥 高彤 张树贤 徐静 陈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检查方法...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检查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NBI联合染色内镜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一致性、边缘清晰度、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22.22%,阴性检出率为68.52%;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12.96%,阴性检出率48.15%,两组假阳性、假阴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468、4.364,P <0.05)。观察组Kappa值为0.765,一致性较好;对照组Kappa值为0.121,一致性差。观察组2分分布区域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930,P<0.05)。观察组患者中度以下非典型增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5)。结论 NBI联合染色内镜检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能够更好地观察消化道内的情况,提高活检检查效率,减少活检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窄带成像技术 染色内镜 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程 徐永成 +1 位作者 余志金 陈惠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5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疑似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的特征。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疑似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的特征。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100%、25.00%、95.08%、100%、95.16%,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不同表现的超声内镜特征。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鉴别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体会 被引量:11
17
作者 洪伟勤 王小忠 +2 位作者 彭启全 黄耀奎 张晓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包括食管病变8例(其中1例合并有食管胃结合部病变),食管胃结合部病变3例(其中1例合并有胃底病变),胃病变19例(其中2例病变多发),十二指肠病变3例。术后病理分别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11例,腺瘤样息肉3例,囊肿1例,异位胰腺1例,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7例,轻到重度非典型增生7例,早期癌1例。病灶直径0.5~3.5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者联合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20~120(中位数45)min,出血量2~5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33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及间质瘤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下载PDF
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成斌 许彩虹 蔡兆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及穿孔发生的部位;术后3个月首次内镜随访,记录随访时间和复发等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病人发生术中穿孔,对照组1例胃底病变发生术中穿孔。所有病人经3~36个月随访,均未发现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病变 上消化道 单发套扎器 电圈套器
下载PDF
异常糖链糖蛋白在食管、胃、大肠癌前病变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科 吴永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3期508-510,共3页
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是肿瘤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放的糖蛋白和钙-组蛋白复合物的总称,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类物质向血液排放,并较多地存在于外周血液。研究表明,TAP在消化道癌前病变中有较高表达。现就TAP在食... 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是肿瘤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放的糖蛋白和钙-组蛋白复合物的总称,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类物质向血液排放,并较多地存在于外周血液。研究表明,TAP在消化道癌前病变中有较高表达。现就TAP在食管、胃、大肠癌前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糖链糖蛋白 癌前病变 消化道 肿瘤
下载PDF
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桦林 王一鸣 +3 位作者 郑国荣 熊毅敏 徐维田 王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6-05/2007-06月间内窥镜诊断的各类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30例。应用德国ERBEAPC300型氩等离子体凝固器,经内镜活检孔插入电极管,功率70瓦,尖端距离病灶... 目的探讨经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6-05/2007-06月间内窥镜诊断的各类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30例。应用德国ERBEAPC300型氩等离子体凝固器,经内镜活检孔插入电极管,功率70瓦,尖端距离病灶0.5~1.0cm,以1~3秒/次的时间进行非接触性治疗,凝固后病灶变白,变平。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100%(30/30),显效率为86%(26/30)。治疗部位疼痛发生率6.67%,腹胀26.67%,头昏3.33%。20例治疗后复查,不留瘢痕,无复发现象。结论经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消化道良性隆起性病变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 消化道隆起病变 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