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外侧裂区对冲性脑挫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永汉 贾林伟 张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终板池、基底池。检测术后第3、7、14天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预后良好率。结果术后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在不同时点(血浆F时间=603.436,脑脊液F时间=684.276)、不同组间(血浆F组间=272.531,脑脊液F组间=317.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时点看,除术后3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7 d、14 d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出院GCS评分高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vs51.85%(28/54),χ2=8.496,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可改善脑挫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内皮缩血管肽1 脑脊髓液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放侧裂池 侧裂区对冲伤 内皮素-1
下载PDF
比较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与经皮蛛网膜下置管分流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忠伟 张树文 +2 位作者 杨新明 陆帅 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比较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与经皮蛛网膜下置管分流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的532例脊柱疾病患者,术后23例出现脑脊液漏,其中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10... 目的比较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与经皮蛛网膜下置管分流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的532例脊柱疾病患者,术后23例出现脑脊液漏,其中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10例(拔除引流组),经皮蛛网膜下置管分流13例(置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14 d临床治愈率及颅内感染率。结果拔除引流组与置管组的脑脊液停止时间分别为(3.1±0.32)、(11.77±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组与置管组的14 d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00%(10/10)、92.3%(1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组中有0例(0%)出现颅内感染,置管组中有3例(23.1%)出现颅内感染,拨除引流组的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置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与经皮蛛网膜下置管分流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后早期直接拔除术区引流在缩短脑脊液漏持续时间上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治疗 引流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基于眼超声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的无创评估颅内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悦 庞睿奇 +3 位作者 康军 马腾 王宁利 刘含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评估其预测颅内压升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应用于无创评估颅内压变化,探究好发于航天员的颅内压损害视力综合症的发生机制。方法51名受试者基于腰椎穿刺术测量的颅内压结果分为颅高压组(n=21)和...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评估其预测颅内压升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应用于无创评估颅内压变化,探究好发于航天员的颅内压损害视力综合症的发生机制。方法51名受试者基于腰椎穿刺术测量的颅内压结果分为颅高压组(n=21)和正常颅压组(n=30),利用眼部超声检查和Image J 1.51分析软件,测量球后3 mm处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和球后3~7 mm范围内的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ONSASA),应用工作特性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比较2种指标对于颅内压的预测能力。结果颅高压组视神经鞘直径和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较正常颅压组明显增大(P<0.001),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预测颅内压升高的曲线下面积(0.894)大于视神经鞘直径(0.764)。结论利用超声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对于颅内压升高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在太空环境下探究颅内压视力损害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超声 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 颅内压损害视力综合症
下载PDF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的CT定量分析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腾飞 刘巧梨 +3 位作者 易海玲 汤培荣 李祝和 关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定量参数测量鉴别脑水肿背景下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P-SAH)与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H)的可行性。方法:10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P-SAH组(15例)、D-SAH组(30例)、对照组A(血红蛋白正常者30例)及对照组B(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CT平扫定量参数测量鉴别脑水肿背景下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P-SAH)与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H)的可行性。方法:10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P-SAH组(15例)、D-SAH组(30例)、对照组A(血红蛋白正常者30例)及对照组B(血红蛋白升高者30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脑沟裂内血管区及其邻近脑白质的CT值,计算两者的差值(D),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CT图像上P-SAH组和D-SAH组均表现为脑沟裂内血管区与脑白质密度的差异较对照组增大、两者对比更明显。脑沟裂内血管区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及D值在4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SAH组脑沟裂内血管区的平均CT值为(53.26±5.50)HU,显著高于与其它3组(P<0.05);P-SAH组脑沟裂内血管区的CT值与对照组B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2±5.38)vs.(41.91±1.30)HU;P>0.05]。P-SAH组、D-SAH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脑白质CT值分别为(26.42±2.10)、(30.11±0.77)、(29.91±1.25)和(30.37±1.31)HU,P-SAH组明显低于其它3组(P均<0.05),其它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沟裂血管区与脑白质CT差值在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AH组与对照组B之间,以差值大于13.35HU为界值来判定P-SAH,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敏感度84.6%,特异度90.0%;P-SAH组与D-SAH组之间,以差值小于18.15HU为界值来判定P-SAH,AUC为0.762,敏感度76.9%,特异度70.0%。结论:脑沟裂血管区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及两者的差值对判断弥漫性脑水肿背景下P-SAH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资与D-SAH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水肿 脑沟裂 脑白质
下载PDF
前庭大腺切除术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麻醉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迎 胡铭仪 +2 位作者 肖静 步莉娜 岳小芳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1期2240-2245,共6页
目的比较前庭大腺切除术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镇痛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因前庭大腺囊肿需行腺体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 目的比较前庭大腺切除术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镇痛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因前庭大腺囊肿需行腺体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蛛网膜下隙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坐骨棘部矢状面阴部神经、髂外动脉旁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围手术期镇痛效果[麻醉后针刺痛开始消失时间、术后首次疼痛出现时间和运动开始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和术后各时段静息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各时点间的MAP和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和心率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活性药物人均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0.38±0.14)次比(1.31±0.24)次](P<0.01)。观察组的麻醉后针刺痛开始消失时间、术后首次疼痛出现时间均长于对照组[(28.4±7.6)min比(3.7±1.9)min,(530±155)min比(236±36)min](P<0.01),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2.7±0.8)次比(3.7±0.5)次](P<0.01)。对照组术后患者下肢运动恢复时间为(119.4±21.5)min,而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运动丧失。观察组各时段静息时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34%(3/29)比33.33%(10/30)](P<0.05),两组患者血管损伤和穿刺神经异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会阴区选择性神经阻滞对前庭大腺切除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镇痛时间持久、并发症较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麻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隙麻醉 前庭大腺切除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大鼠早期脑损伤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红霞 肖军 +2 位作者 刘志杰 霍晓强 苏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2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大鼠早期脑损伤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H组(B组)和SAH+右美托咪定组(C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造SAH模型。比较三组大鼠建模后24hMorris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大鼠早期脑损伤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H组(B组)和SAH+右美托咪定组(C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造SAH模型。比较三组大鼠建模后24h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数及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B、C组大鼠定位航行总路程和寻找站台时间均长于A组,但C组短于B组(P<0.05);B、C组大鼠穿过站台次数少于A组,但C组多于B组(P<0.05)。A组海马Ca1区存活锥形细胞数多于B组和C组,且C组多于B组(P<0.05)。B、C组大鼠的hs-CRP、MBP和S100β水平高于A组,但C组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SAH后大鼠早期脑损伤和学习记忆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蛛网膜下隙出血 海马Ca1区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王爱景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5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统计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5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统计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105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40例,发生率为38.10%;发生脑积水患者的骨窗面积≥75 cm^(2)、术后昏迷时间≥14 d、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脑疝占比均高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窗面积≥75 cm^(2)、术后昏迷时间≥14 d、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脑疝均为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骨窗面积≥75 cm^(2)、术后昏迷时间≥14 d、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脑疝均为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脑积水 去骨瓣减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疝 骨窗面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