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预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超 胡永珍 李雪松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其中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该病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难以诊断,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其中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该病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难以诊断,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已有文献报道了多个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具有预测作用的指标。本文旨在综述这些预测指标,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高危患者,从而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光华 杨记超 +3 位作者 姬杉峰 谷浩源 徐驰 娄永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全脊髓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脊髓空洞直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测量中脑导水管中段、枕骨大孔收缩期及舒张期脑脊液流速,PC-MRI测量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情况,Queckensted试验检测患者40、60 mm Hg压力下的脑脊液峰值压力以及达峰时间;于术后6个月,采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术前SM患者出现疼痛14例、节段性感觉分离10例、肢体麻木9例、上肢肌力下降9例、下肢肌力下降5例。术后13例患者疼痛明显改善,1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手术前后SM患者mJOA评分分别为5~11(9.86±2.20)、10~15(12.67±3.95)分,SM患者术后m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脊髓空洞直径显著低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收缩期和舒张期枕骨大孔脑脊液流速峰值、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峰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C-MRI显示,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信号更强。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达峰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患者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2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PC-MRI及Queckensted试验显示,SM患者四脑室-蛛网膜下腔置入分流管固定良好,未发现分流管脱落及堵塞情况。结论FVSS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脑脊液循环情况,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脑脊液流体动力学 ChiariⅠ畸形 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下载PDF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刚 张宪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参照组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治...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参照组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研究组开展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效果较好,其可改善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下载PDF
血钠、血钾水平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夏瑜 邓磊 +2 位作者 余振兴 张志鹏 张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钠、血钾水平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23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2~4周CT检查表现为脑室进行性增大以及需永久... 目的 探讨血钠、血钾水平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23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2~4周CT检查表现为脑室进行性增大以及需永久依赖分流术才能改善症状的病人诊断为SDH。结果 239例中,61例术后发生SDH,发生率为25.5%。分流术距发病的中位时间为51 d(32~72 d)。入院时血钠水平为(139.82±5.27)mmol/L,术后血钠水平逐渐升高,术后2 d达峰值[(148.82±5.10)mmol/L];入院时血钾水平为(3.52±0.52)mmol/L,术后2 d最低[(3.25±0.48)mmol/L]。与无SDH病人相比,SDH病人术后2~7 d血钠水平明显增高(P<0.05),入院时及术后2~7 d血钾水平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和术后2 d血钾降低、术后2 d血钠增高是SD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钾≤3.25 mmol/L、术后2 d血钾≤3.00 mmol/L/术后2 d血钠≥146.65 mmol/L预测a SAH后SD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95%CI 0.775~0.895)、0.767(95%CI 0.691~0.843)、0.773(95%CI 0.701~0.844)。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SDH的几率较高,入院时和术后2 d血钾水平降低、术后2 d血钠水平增高对SDH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钠 血钾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健强 李健 马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裂所致,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制定自编问卷并应用于收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14.67%(55/375)。老年(OR=7.12,P=0.000)、入院时Hunt-Hess分级(OR=4.84,P=0.000)、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OR=5.81,P=0.000)、夹闭治疗(OR=6.72,P=0.000)及其每日脑脊液引流量(OR=6.56,P=0.00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较为普遍,其发生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关注病人年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权衡利弊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充分引流脑脊液对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 被引量:2
6
作者 钱令涛 曾庆胜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9期670-671,共2页
目的 探讨空洞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方法 总结 1997年 1月~ 1999年7月行脊髓空洞症采用单纯局部减压 +空洞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15例。结果 显效 8例 ,好转 7例。术后MRI复查 :空洞缩小 6例 ,无改变 9例。结论 手术... 目的 探讨空洞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方法 总结 1997年 1月~ 1999年7月行脊髓空洞症采用单纯局部减压 +空洞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15例。结果 显效 8例 ,好转 7例。术后MRI复查 :空洞缩小 6例 ,无改变 9例。结论 手术治疗为脊髓空洞的主要手段 ,但还不够理想 ,目的在于排除空洞内液体 ,减轻对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脊髓空洞症 疗效 治疗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减少脑积水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邵军 陈高 +5 位作者 胡华 祝向东 许璟 王林 王真 胡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例患者(16.91%)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可能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相关: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和Fisher分级(P<0.01);脑室内出血(P<0.01);破裂动脉瘤部位(P=0.001);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P=0.047)。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Fisher分级高、出现脑室内出血、后循环破裂动脉瘤,或者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其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脑积水 脑脊髓液分流术 腰骶部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统计学(主题)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实验室参数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康平 马剑 李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参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 SAH患者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SDHC组在年龄、脑室内出血比例、术前Hunt-... 目的探讨实验室参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 SAH患者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SDHC组在年龄、脑室内出血比例、术前Hunt-Hess分级≥III级比例、术前空腹血糖、术后3 d血钠、术后3 d血钾、术后3 d空腹血糖方面与无SDH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11.15,22.39,5.96,2.45,-2.69,5.47;P<0.05);(2)年龄≥60岁、脑室内出血、术前Hunt-Hess分级≥III级、术前血钾<3.48 mmol/L、术前空腹血糖≥160.25 mg/d L、术后3 d血钠≥145.54 mg/L、术后3 d血钾<3.02 mmol/L、术后3d空腹血糖≥167.55 mg/d L是影响a SAH后SDHC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夹闭术术前及术后第3d血钠、空腹血糖、血钾与a SAH患者SDHC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参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夹闭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正常颅压脑积水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朝辉 郭二坤 +3 位作者 米中波 彭立威 吕中强 王立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NPH)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分析aSAH后NPH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病历资料,男性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00±8.25)岁,aSAH发病时Hunt-Hess分级II级6例,III级6例,IV级3例,动脉瘤均...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NPH)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分析aSAH后NPH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病历资料,男性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00±8.25)岁,aSAH发病时Hunt-Hess分级II级6例,III级6例,IV级3例,动脉瘤均行开颅手术夹闭,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4例,2个月9例,3个月2例。再次入院后均行腰穿放脑脊液试验(Tap试验),腰穿测压在70~180mmH_2O(1mmH_2O=0.0098kPa),Tap试验阳性13例,阴性2例,均应用可调压分流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1年,临床症状治愈12例,好转1例,无效2例。结论关注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发生的高危因素,一旦确诊脑积水,应及时采取可调压分流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一般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正常颅压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芳 张铭 +1 位作者 李中振 梁恩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 151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 151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3.19;95%可信区间为2.21-4.60;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3.02;95%可信区间为1.79-5.09;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3.94;95%可信区间为2.70-5.74;P〈0.01)、急性脑积水(OR=16.85;95%可信区间为10.87-26.12;P〈0.01)、脑室外引流术(OR=2.95;95%可信区间为1.46-4.61;P〈0.01)是a 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后脑积水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勇 毛伯镛 +1 位作者 胡文 文波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7期618-619,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积水的检查方法及分流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收治外伤后脑积水共 36例 ,男 2 6例 ,女 10例。年龄为 18~ 78岁 ,平均年龄 46 .6岁。格拉斯哥评分 GCS:5 .6± 1.4。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积水的检查方法及分流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收治外伤后脑积水共 36例 ,男 2 6例 ,女 10例。年龄为 18~ 78岁 ,平均年龄 46 .6岁。格拉斯哥评分 GCS:5 .6± 1.4。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达 83.3% ,去骨瓣减压者占总数的 44 .4%。结论  CT、MRI及同位素扫描是诊断脑积水的常用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后脑积水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MRI 分流手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池引流患者慢性脑积水发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巍 黄勇 +3 位作者 陈亚坤 李乾 顾进茂 黄承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行腰大池引流患者后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术后腰大池置管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腰大池引流的患者(H...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行腰大池引流患者后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术后腰大池置管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腰大池引流的患者(Hunt-HessⅠ-Ⅲ级)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手术方式及术后置管等因素纳入研究。结果其中17例患者(16.3%)发生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提示出血量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脑室内有否出血的差异性对后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影响显著(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Fisher分级,脑室内有否出血是影响腰大池引流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Hunt-HessⅠ-Ⅲ级患者,即使围手术期规范化置入腰大池引流,其高Fisher分级以及脑室内出血仍是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腰大池引流术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DHC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芳 张铭 +1 位作者 李中振 梁恩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危险因素,比较Fisher分级系统中开颅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对a SAH后SDH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危险因素,比较Fisher分级系统中开颅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对a SAH后SDH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分流组(151例)与非分流组(617例)探讨SDHC的危险因素,并根据Fisher分级系统,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SDHC的影响。结果 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等于40岁,Hunt-Hess(H-H)分级Ⅲ、Ⅳ、Ⅴ级,Fisher分级Ⅲ、Ⅳ级,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Fisher分级Ⅱ级的患者,栓塞治疗有较低的SDHC发生率;Fisher分级Ⅳ级的患者,开颅夹闭治疗有较低的SDHC发生率。结论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有关。Fisher分级Ⅱ级的患者选取栓塞治疗,Ⅳ级的患者选取夹闭治疗,可明显降低SDHC发生,改善患者预后;Fisher分级Ⅰ、Ⅲ级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对SDHC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Fisher分级系统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诊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志敏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723-724,768,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治疗的aSAH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6月~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7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慢性脑积水是a...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治疗的aSAH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6月~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7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慢性脑积水是aSAH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室-腹腔分流术是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徐军 田军 +2 位作者 许超蕊 郑伟卓 陶树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006年对12例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19~57岁,平均26.8岁。术前均行MRI检查,空洞部位:颈段7例(C2~C61例,C2~C72... 目的:探讨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006年对12例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19~57岁,平均26.8岁。术前均行MRI检查,空洞部位:颈段7例(C2~C61例,C2~C72例,C3~C73例,C4~C71例),颈胸段4例(C4~T82例,C4~T101例,C5~T91例),颈胸腰段(C5~L2)1例。其中伴Chiari-Ⅰ畸形6例,合并髓内肿瘤1例,合并脊髓蛛网膜炎2例,余无脊柱脊髓畸形。按Tator标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中无严重头痛及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发热2例,3d后体温正常;术后头痛2例,术后7d缓解。随访6~25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效果优9例,良2例,差1例。1例患者术后15个月时因髓内室管膜瘤复发压迫致临床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空洞消失1例、明显缩小或呈裂隙状8例,无变化2例,扩大1例。结论:应用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近期效果好,是合理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内引流术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时机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竞斯 刘妲 +1 位作者 谭晓穗 关跃聪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年第4期438-440,444,共4页
目的分析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发生间隔的长短对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收治的1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的... 目的分析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发生间隔的长短对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收治的1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的时间分为24小时以内(A组56例)、24~72小时(B组79例)、超出72小时(C组43例)三组,分析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距出血时间的长短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三组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为:A组5例(8.9%)、B组8例(10.1%)、C组12例(27.9%)。三组间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许越早行持续腰大池引流于预防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6例手术经验总结)
17
作者 郑丰任 左焕琮 +4 位作者 焦书祥 左峰 马力 袁越 王世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本文总结自1985年6月以来3年间手术治疗36例脊髓空洞症的经验。对28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结果显示,92.8%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其中优12例、良14例)。并对本症的分型、手术适应症与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空洞引流术 枕下减压术
下载PDF
30例成人创伤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继程 赵刚 +6 位作者 李贵民 王宇 刘帅 李俊 张义 高峰 杨成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总结各种术式对成人创伤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30例成人创伤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愈后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6个月。18例22次行局部外引流术,仅2例积液... 目的总结各种术式对成人创伤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30例成人创伤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愈后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6个月。18例22次行局部外引流术,仅2例积液减少。10例行局部外引流术加腰大池引流术,3例减少。14例行积液腹腔分流术,6例积液减少,7例积液消失,有效率为92.9%。8例行开颅积液包膜切除、蛛网膜下腔沟通术,4例积液减少,3例积液消失,有效率为87.5%。手术总有效率为83.3%。结论成人创伤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应尽早预防,避免其发生。积液腹腔分流术及开颅积液包膜切除、蛛网膜下腔沟通术是较为可靠的手术方式,而单纯局部外引流术几乎无效,即使加腰大池引流术也疗效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硬膜下积液 脑积液腹腔分流术 开颅积液包膜切除 蛛网膜下腔沟通术 外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引流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佳雨 尹龙 黄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脑脊液引流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 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因a SAH致脑积水接受脑脊液引流治疗,根据是否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将病人分为永久分流组(n=22)和非永久分流组(...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脑脊液引流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 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因a SAH致脑积水接受脑脊液引流治疗,根据是否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将病人分为永久分流组(n=22)和非永久分流组(n=46)。统计分析脑脊液引流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前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颅内感染、脑脊液平均引流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分流组7 d内与14 d内的脑脊液每日平均引流量均明显高于非永久分流组,其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 SAH后脑脊液每日引流量可能成为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每日平均引流量高的病人易发展为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分流依赖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术 脑脊液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宝昌 黄书岚 刘华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VPS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56例,根据分流管类型分为定压组(32例)和可调压组(24例)。定压组采用美国Medtronic非可调压抗虹吸分...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VPS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56例,根据分流管类型分为定压组(32例)和可调压组(24例)。定压组采用美国Medtronic非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套装,可调压组采用法国索菲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套装。术后随访6~3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术前ADL评分的差值评估疗效。结果术前腰椎穿刺术测压>220 mmH_2O 4例,140~220mmH_2O 38例,<140 mmH_2O 14例,其中正常压力性脑积水44例,选择高压管3例,中压管24例,低压管5例,可调压分流管24例。可调压组术后发生堵管3例,感染2例,未发生分流不足、分流过度;定压组术后发生分流不足6例,分流过度4例,堵管8例,感染7例;可调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5/24)明显低于定压组(78.1%,25/32;P<0.05)。术后6个月,可调压组ADL评分提高(29.9±1.75)分,定压组提高(25.1±1.34)分;可调压组明显优于定压组(P<0.05)。结论 VPS是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分流压力的分流管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首选可调压分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