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控制小区动态划分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晓光 黄玮 马万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50-1457,共8页
控制系统对过饱和状态作出迅速响应首先要确定与过饱和路段相关联的交通控制小区的范围.从判别过饱和路段出发,以交叉口之间的关联度为量化指标,建立并验证关联度计算模型,并通过界定阻塞区、过渡区和常态区以及消散区提出过饱和状态下... 控制系统对过饱和状态作出迅速响应首先要确定与过饱和路段相关联的交通控制小区的范围.从判别过饱和路段出发,以交叉口之间的关联度为量化指标,建立并验证关联度计算模型,并通过界定阻塞区、过渡区和常态区以及消散区提出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控制小区的动态划分方法.结合实例标定划分小区的关联度关键值,给出控制结构范围确定的具体流程.过饱和状态交通控制小区的划分为城市道路网过饱和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小区 小区动态划分 过饱和 关联度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文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振 牛叔文 吴文恒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文章选取9个主要的人类活动指标因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联度指数,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干扰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陇中黄土高原进行水土流失生态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兰州的人类活动综合干... 文章选取9个主要的人类活动指标因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联度指数,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干扰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陇中黄土高原进行水土流失生态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兰州的人类活动综合干扰度大于12.0,是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天水位居第二,干扰度在7.0~12.0之间;临夏、庆阳和平凉位居第三,干扰度在6.0~7.0之间;白银、定西两市是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对最轻的区域,干扰度在5.0~6.0之间。据此,笔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分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人文因素 关联度 干扰度 分区治理 陇中黄土高原
下载PDF
分区串并联式太阳能-地源热泵跨季节蓄热组合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艳峰 宋梦瑶 +3 位作者 周勇 靳璐 杨灵艳 刘延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79,共9页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在不同串并联分区面积、不同蓄热量的情况下,系统土壤温度场、地源热泵进出口温度、短期蓄热水箱的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得到系统最佳设计串并联分区与蓄热量,同时与同规模下传统SAGSHP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串联区与并联区面积比为1∶4,蓄热量为3∶2时,系统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在该设计参数下,系统SCOP可达5.2,较传统并联系统提高13.0%,较传统串联系统提高18.1%。且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系统运行状况稳定,满足末端供暖设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采暖 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 分区串并联
下载PDF
基于UTC-SCOOT的特殊相邻路口交通信号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智 张永忠 陈兆盟 《交通标准化》 201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根据相邻路口的交通特性,基于UTC-SCOOT提出控制这种特殊路口的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邻路口的交通状态。
关键词 SCOOT 子区 APS 连线
下载PDF
山城重庆夜景照明规划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荥 张杰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对山城地理特征的分析论证 。
关键词 夜景照明 城市轮廓线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节点景观 道路景观 重庆
下载PDF
Classes of tree-based networks 被引量:1
6
作者 Mareike Fischer Michelle Galla +2 位作者 Lina Herbst Yangjing Long Kristina Wicke 《Visual Computing for Industry,Biomedicine,and Art》 2020年第1期104-129,共26页
Recently,so-called tree-based phylogenetic network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These networks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a phylogenetic tree,called the base tree,by adding additional edges.The primary aim of t... Recently,so-called tree-based phylogenetic network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These networks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a phylogenetic tree,called the base tree,by adding additional edges.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sufficient criteria for tree-basedness by reducing phylogenetic networks to related graph structures.Even though 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determining whether a network is tree-based is an NP-complete problem,one of these criteria,namely edge-basedness,can be verified in linear time.Surprisingly,the class of edgebased networks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well-known family of graphs,namely,the class of generalized series-parallel graphs,and we explore this relationship in full detail.Additionally,we introduce further classes of tree-based networks and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netic tree Phylogenetic network Tree-based network Edge-based network Chordal network Hamilton connected Hamiltonian path Generalized series-parallel graphs series-parallel graph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