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cation of the right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and its anatomic basis and techniques 被引量:12
1
作者 LUOGuang-hui LIWen-jian +2 位作者 ZHONGShi-zhen LIZhong-hua FANGJ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45-653,共9页
Background Several million subclavian-vein catheters are placed in patients each year to enable caregivers to administer chemotherap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or long-term antibiotics or to manage preoperative fl... Background Several million subclavian-vein catheters are placed in patients each year to enable caregivers to administer chemotherap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or long-term antibiotics or to manage preoperative fluids. Subclavian venipuncture requires the position of a deep vein to be identified with only surface landmarks. But the traditional right subclavian vein (RSV) catheterization (primitive procedures) is not the answer for all patients.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the vein is not known, and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to achieve central venous access safely in any given patient. To modify the primitive procedures of the RSV catheterization for greater success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atomic studies and ultrasonography were conducted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were validated. Methods Anatomical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RSV and its adjacent structures were performed on 20 adult cadavers according to modified procedures. The RSV catheterization of 2900 cases was carried out by the modified procedure, 500 of these cases were observed by ultrasonography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The anatomical stud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insertion point differs from the bodily form of fatness or leptosome. The clinical data revealed that in the 2900 cases which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modified approach, the success rate was 98.90% (2868 cases), the failure rate was 1.10% (32 cases),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0.79% (23 cases), and the catheterization time is (31.2±10.5) minutes. Five hundred and sixty cases of the RSV catheter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recommended insertion procedur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odified approach and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was 73.0%, of which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6.1%; the two approach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uccessful rate: χ 2=626.642, P <0.01; complication rate: χ 2=80.708, P <0.01). 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RSV catheter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higher success rat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he insertion procedure differs from the bodily form of fatness or leptos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clavian vein · catheterization · anatomy
原文传递
Flexible Subclavian Artery Closure for an Inadvertent Injury to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During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Dong-Dong Que Lei Liu +7 位作者 Xu-Dong Song Xian-Bao Wang Xiu-Li Zhang Yi-Jun Zhou Li-Yun Feng Wen-Jie Yu Yuan-Qing Li Ping-Zhen 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68-870,共3页
Central vein catheter (CVC) placement, which is widely utilized in clinical departments, is also highly important i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 fo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entral vein catheter (CVC) placement, which is widely utilized in clinical departments, is also highly important i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 fo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or subclavian vein is the routine target. Arterial injury is not uncommon during the procedure but is potentially devastating in spite of the safety and advantages of the Seldinger technique. Compressing of the airway by a hematoma, as well as hemothorax, pseudoaneurysm, arteriovenous fistula, stroke, and even death, has been well-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subclavian Artery Injury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原文传递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洪良才 刘裕梅 +1 位作者 段芳香 丁荣椿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1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后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静脉炎)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29/30),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80.00%(24/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置管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静脉炎总发生率为6.67%(2/3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33.33%(10/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为70.0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1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易被患者认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浅静脉留置针 脑卒中 并发症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PICC与传统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途径穿刺置管在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靖 李娜 +1 位作者 齐云霞 闫蕊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途径穿刺置管三种不同方法在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静脉化疗的血液病患者173例,其中PICC组58例、锁骨下静脉组63例...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途径穿刺置管三种不同方法在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静脉化疗的血液病患者173例,其中PICC组58例、锁骨下静脉组63例和股静脉组52例。观察三种途径在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主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PICC组与股静脉组(P<0.05)。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组与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与锁骨下静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具有操作简单、留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且可减少化疗药外渗的发生率,为血液病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汪素萍 钟小青 +4 位作者 游晓燕 潘年妙 黄年娇 黄萍 何青竹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剌时间、穿剌成功率、穿刺异...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剌时间、穿剌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剌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用于输液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化疗优于PICC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不良反应发生率 PICC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留置时间 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外周静脉穿刺 对照组 观察组 肿瘤患者 操作时间 显著性 静脉炎
下载PDF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叶强 郑家平 +4 位作者 汝复明 张家兴 童乾纲 奚顺法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4-947,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锁骨中点下 1~ 2cm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 ,穿刺针对准锁骨头方向斜向内上、紧贴锁骨后缘穿刺 ,Arrow导管头留置于上腔静脉 ,3M敷贴外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第 2段的解剖位置。结果 锁骨下静脉第 2段一般走行于锁骨内侧中下 1/3处 ,占 80 .6 % (14 5 /180 )。其解剖位置在左右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穿刺成功率 10 0 % ,对准锁骨头中下 1/3处 ,一针穿刺成功率达 95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安全、微创 ,成功率高。熟悉锁骨下静脉的X线解剖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向 ,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导引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穿刺方法 置管方法
下载PDF
彩超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对重复置管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庆 钱林学 +4 位作者 龚海马 谭小渠 刘冬 刘玉江 赵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对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3380例在超声科实施彩超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管需求次数归类为A组(首次置管)、B组(重复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对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3380例在超声科实施彩超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管需求次数归类为A组(首次置管)、B组(重复置管2~3次)及C组(重复置管4次及以上)。观察各组总成功率及穿刺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3380例患者中,首次置管A组1644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1556例(94.6%)和87例(5.3%),失败1例,总成功率99.9%;重复置管B组1224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1148例(93.8%)和75例(6.1%),失败1例,总成功率为99.9%;多次置管C组512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438例(85.5%)和69例(13.5%),失败5例,总成功率99.0%;与A、B两组相比,C组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三组共发生穿刺并发症29例,总发生率0.9%,其中C组并发症发生率(12/512,2.3%)明显高于A组(9/1644,0.5%)和B组(8/1224,0.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另外,穿刺过程中导丝误入颈内静脉共541例,占16.0%,三组分别为279(16.8%)、185(14.9%)、77(15.0%)例,组间比较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尤其对于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的患者(如恶性肿瘤化疗、肥胖、胸廓畸形、水肿等),同样效果可靠。术前、术中仔细探查可减少置管失败和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临床救治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穿刺置管术 超声引导
下载PDF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万宏伟 李小昕 柳丽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下载PDF
磁铁引导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邢顺鹏 闻大翔 +2 位作者 皋源 何征宇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研究磁铁引导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磁铁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磁铁引导(4500Oe)或常规操作对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置管后采用X线胸片检查客观评估导管头端位置,探讨导管误入... 目的研究磁铁引导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磁铁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磁铁引导(4500Oe)或常规操作对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置管后采用X线胸片检查客观评估导管头端位置,探讨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和置管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磁铁组有5例(6.25%)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例(18.75%)(P<0.05)。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一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穿刺置管时的主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铁引导法可显著降低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磁铁引导法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用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冬祥 鲍艳飞 +3 位作者 李梅 刘艳芸 赵冬冬 刘沙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用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定位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将60例择期非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用腔内心电图确定导管置入深度,对照组用L=H/10-2(cm)公式计算值确定导管置...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用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定位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将60例择期非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用腔内心电图确定导管置入深度,对照组用L=H/10-2(cm)公式计算值确定导管置入深度。导管最终位置通过胸部X线检查确定。结果观察组0例(0%)和对照组例18(60%)导管置入位置异常(过深12例、过浅1例、误入右颈内静脉5例)(P<0.05)。导管置入深度,观察组(12.1±1.1)cm,对照组(14.1±1.4)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和置管次数、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导管使用异常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可靠并且可行,可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置管 腔内心电图 定位
下载PDF
三中点法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621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果应菲 王建国 +3 位作者 何忠杰 张宪 马俊勋 宋祖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方法.方法:1995-02/2004-12使用三中点法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621例.结果:本组患者一针成功399例(64.3%),二针159例(25.6%),三针以上63例(10.1%),操作成功617例(99.4%),操作失败4例(0.6%)... 目的:探讨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方法.方法:1995-02/2004-12使用三中点法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621例.结果:本组患者一针成功399例(64.3%),二针159例(25.6%),三针以上63例(10.1%),操作成功617例(99.4%),操作失败4例(0.6%).在非标准体位下锁骨下行静脉穿刺术38例1次穿刺成功22例,成功率57.9%,低于标准体位的64.3%.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感染25例(4.0%),全身感染5例(0.8%),穿刺点皮下血肿12例(1.9%),穿刺点皮下液肿4例(0.6%),气胸4例(0.6%).未发生空气栓塞、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三中点法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值得推荐的静脉通路建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三中点法
下载PDF
心内心电图辅助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定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翟美琴 赵砚丽 +1 位作者 刘小明 刘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心电图技术监测锁骨下静脉穿刺时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拟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择期手术全麻成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n=40),均于右锁骨下切迹下方1.0~1.5cm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A组穿刺后,... 目的:评价心内心电图技术监测锁骨下静脉穿刺时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拟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择期手术全麻成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n=40),均于右锁骨下切迹下方1.0~1.5cm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A组穿刺后,计算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深度(L)=(H/10)-2(H为身高,L、H单位为cm);B组依据心内心电图P波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术毕均经常规床旁x线正位胸片检查确定导管位置,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第3,4胸椎为导管到位标准,记录两组的到位情况并计算到位率。结果:A、B两组置管深度分别为(15.1±1.2)cm,(13.4±0,9)cm,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导管到位率分别为80%和100%,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辅助置管,可有效监测中心静脉导管深度的变化,而且对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的情况也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心电描记术 锁骨下静脉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3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冬 赵呈恩 樊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82-198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89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46例,股静脉置管143例,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89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46例,股静脉置管143例,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3.5%,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安然 王永忠 +1 位作者 徐书楷 郑晓璇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26-27,92,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方法。方法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00例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99.92%,并发症发生率5.08%,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主要并发症有气胸... 目的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方法。方法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00例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99.92%,并发症发生率5.08%,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主要并发症有气胸、动脉损伤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均治愈。结论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毗邻,熟练掌握穿刺置管过程的操作方法及细节,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术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戚彩 于晓玲 +3 位作者 程志刚 韩治宇 魏莹 于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27-628,652,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总结2007年9月-2011年11月间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97例资料,并分析穿刺成功率、进针次数、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成功率100%,进针次数1-3(1.5&#...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总结2007年9月-2011年11月间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97例资料,并分析穿刺成功率、进针次数、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成功率100%,进针次数1-3(1.5±0.6)次。操作时间15-30(19.2±5.5)min,2例(2%)中心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内,1例(1%)置管后41d形成血栓,10例(10%)于置管后1-80(32.9±25.7)d发生感染。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锁骨下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ICU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德强 郑莉 闫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9期15-17,31,共4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SVC)的操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SVC的257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1%,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11例,重复穿刺成功41例,因患者血管变异或操作技... 目的探讨ICU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SVC)的操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SVC的257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1%,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11例,重复穿刺成功41例,因患者血管变异或操作技术原因导致失败5例。并发症发生率12.1%,总计31例,其中导管尖端入颈内静脉12例,导管相关感染8例,皮下血肿6例,气胸3例,心律失常2例。结论 SVC成功率高,操作步骤易于掌握,对患者颈部及四肢活动影响小,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护理,感染概率低于颈内、股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并发症
下载PDF
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舒适护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蔚 黄慧 林紫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7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包括穿刺前、中、后期的护理,观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中2例发生皮肤瘙痒,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包括穿刺前、中、后期的护理,观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中2例发生皮肤瘙痒,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的感染。结论: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整个过程中起到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舒适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高 付治卿 李世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内静脉组40例,锁骨下静脉组319例。又根据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31例,非血栓组374例。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5.0%vs 15.0%,19.6%,P<0.05,P<0.01)。血栓组既往静脉血栓病史明显高于非血栓组(19.4%vs 6.4%,P<0.05)。结论老年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最低;静脉血栓史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同样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血栓形成 导管 留置 锁骨下静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2
19
作者 蒲成容 张世巧 +2 位作者 郭洪莉 魏雪平 秦渝蓉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570例中52例(3.3%)并发症,其中气胸26例(1.7%),血...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570例中52例(3.3%)并发症,其中气胸26例(1.7%),血胸2例(0.13%),发热34例(2.2%),导管周围感染7例(0.45%),导管脱出11例(0.70%)。结论采用预防性措施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技术的并发症可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 肠外营养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覃芳红 韦柳青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7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相比,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置管 ICU 锁骨下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