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在短毛蓼不同器官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华 李明顺 +3 位作者 陈英旭 于方明 陈春强 周振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研究锰在超富集植物短毛蓼Polygonum pubescens Blume体内的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采用差速离心法及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结果表明,在亚细胞水平分布上,短毛蓼根、茎、叶中90%以上的锰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包括细胞质和液泡);在... 研究锰在超富集植物短毛蓼Polygonum pubescens Blume体内的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采用差速离心法及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结果表明,在亚细胞水平分布上,短毛蓼根、茎、叶中90%以上的锰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包括细胞质和液泡);在锰赋存形态上,茎部以水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为主,根部和叶部以水提取态、氯化钠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为主;随着锰处理浓度增加,根中锰由水提取态向盐酸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转化,叶中水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Mn占总Mn的比例逐渐上升。细胞壁和液泡是Mn在短毛蓼细胞内的主要贮存点位,Mn在短毛蓼中的化学形态以水提取态、盐酸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蓼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EPS8蛋白的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畅 丁小凤 +1 位作者 孙一兵 韩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EPS8(EGFR pathwaysub strate 8)是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重要的激酶活性底物之一,近年有研究表明其与神经胶质瘤密切相关.为了对该基因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成功地将EPS8基因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BL21(DE3... EPS8(EGFR pathwaysub strate 8)是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重要的激酶活性底物之一,近年有研究表明其与神经胶质瘤密切相关.为了对该基因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成功地将EPS8基因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BL21(DE3)获得融合表达产物,用GST-EPS8(-10-230a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EPS8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用该抗体检测EPS8基因的真核表达产物,证明该抗体有较好的针对EPS8蛋白的专一性,可用于对EPS8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同时,用该抗体通过荧光免疫细胞对4种神经胶质瘤细胞系进行定位分析发现,EPS8蛋白主要分布于胶质瘤细胞的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8 表达 抗EPS8多抗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蚕豆萎蔫病毒2号VP37蛋白在BY-2细胞内的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成科 洪健 +2 位作者 孟春梅 叶露飞 周雪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5-409,共5页
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于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VP37蛋白的N-端,构建融合基因GFP-VP37,用农杆菌法在BY-2悬浮细胞内进行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分布。结果显示:GFP-VP3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周... 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于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VP37蛋白的N-端,构建融合基因GFP-VP37,用农杆菌法在BY-2悬浮细胞内进行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分布。结果显示:GFP-VP3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周围呈网络状,并在细胞边缘形成点状结构;ER-tracker标记显示VP37在细胞内与内质网共定位;电镜免疫金标记显示VP37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用BFA处理转染细胞后,VP37在细胞质及细胞边缘的定位受到抑制。推测内质网参与VP37的细胞内转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萎蔫病毒2号 VP37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定位
下载PDF
角蛋白KRT18对LRP16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尹肖云 伍志强 +3 位作者 孟元光 赵亚力 杨洁 韩为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LRP16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子,观察LRP16蛋白在乳腺癌MCF-7、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株中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角蛋白18(Cytokeratin18,KRT18)对LRP16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blot对KRT18能够调控LRP16核浆穿梭进一步... 目的:通过构建LRP16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子,观察LRP16蛋白在乳腺癌MCF-7、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株中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角蛋白18(Cytokeratin18,KRT18)对LRP16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blot对KRT18能够调控LRP16核浆穿梭进一步验证。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LRP16,经脂质体介导pEGFP-LRP16质粒单独转染,与携带KRT18基因的Flag-pCDNA3-KRT18质粒共同转染NIH3T3、MCF-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LRP16的亚细胞分布变化。Western-Blot法进一步验证在KRT18过表达和小干扰(siRNA)技术沉默掉KRT18后对内源性LRP16蛋白核浆分布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EGFP-LRP16融合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LRP16蛋白在MCF-7细胞呈核型分布为主,在NIH3T3细胞呈浆型分布为主。与KRT18共同转导后LRP16亚细胞分布趋向细胞浆。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角蛋白18会介导内源性LRP16由核向浆穿梭的生物学功能。结论:KRT18通过与LRP16相互作用将LRP16扣留在细胞浆,是影响LRP16亚细胞分布的关键因子。为进一步研究KRT18对LRP16翻译后核功能执行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LRP16 角蛋白18 乳腺癌 核浆分布
下载PDF
基于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法的AtGLR1.4亚细胞定位分析
5
作者 吴晶 项显波 +3 位作者 钱周婷 林威彦 朱世华 丁沃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
将拟南芥基因AtGLR1.4启动子驱动的AtGLR1.4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法(Fast Agro-mediated Seedling Transfomation,FAST)浸染拟南芥幼苗,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的研究。转基因植株通过激光共聚焦... 将拟南芥基因AtGLR1.4启动子驱动的AtGLR1.4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法(Fast Agro-mediated Seedling Transfomation,FAST)浸染拟南芥幼苗,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的研究。转基因植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观察,发现GFP绿色荧光在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表达,表明At-GLR 1.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为其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GLR1.4 绿色荧光蛋白 瞬时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应用定量分析法与图像观察法对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戴维德 曾晶 +2 位作者 李晓松 刘凡光 顾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989-991,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法在光敏剂亚细胞定位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并与图像观察法进行比较。方法传代培养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孵共同孵育2,12,24h。选择四种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Rhodamine-123、Luciferyellow、DiOC6(3)和BOD...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法在光敏剂亚细胞定位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并与图像观察法进行比较。方法传代培养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孵共同孵育2,12,24h。选择四种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Rhodamine-123、Luciferyellow、DiOC6(3)和BODIPY分别标记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致冷CCD探测HMME和探针荧光图像。观察细胞中光敏剂和荧光探针各自的荧光图像并分析光敏剂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定量计算探针荧光高强度区域与细胞区域内的HMME荧光均量比IB/IA。结果图像观察法显示,孵育2,12,24h,细胞内HMME几乎不进入细胞核,而主要弥散分布于细胞质及各细胞器。定量结果显示:A549肺癌细胞内,2h时IB/IA由高到低为: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12h时IB/IA由高到低为: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24h时IB/IA由高到低为: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组IB/IA随时间上升。结论应用定量分析法较图像观察法更可以准确反映出HMME在细胞内分布随着孵育时间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亚细胞定位 图像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不同蔬菜对镉的吸收累积及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芳 杨勇 +1 位作者 张燕 李花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基于叶绿体分离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对镉吸收、运输和亚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蔬菜在不同浓度镉的营养液中培养1周后,蔬菜生物量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类的蔬菜生物量差异较大。镉在蔬菜叶片中大部分存在于... 采用营养液培养,基于叶绿体分离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对镉吸收、运输和亚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蔬菜在不同浓度镉的营养液中培养1周后,蔬菜生物量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类的蔬菜生物量差异较大。镉在蔬菜叶片中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中,占总量的62%~85%,少量存在于原生质(不含叶绿体)和叶绿体中;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增加,各组分中镉的含量明显增加,但分配比例变化不大。各种蔬菜根中镉的含量高于地上部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根中镉分配比例从44%~59%降低至27%~38%;不同蔬菜根部对镉的吸收能力及镉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细胞壁 叶绿体 细胞分布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EeDREB2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珊珊 杨涛 +4 位作者 柳珊 陈京瑞 赵昌平 唐益苗 高世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5期149-15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EeDREB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为转基因小麦挖掘有效的候选基因,应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EeDREB2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EeDREB2基因进行初步的分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035bp,编码344个... 为了进一步研究EeDREB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为转基因小麦挖掘有效的候选基因,应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EeDREB2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EeDREB2基因进行初步的分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035bp,编码344个氨基酸,理论上的等电点为4.85,分子量为37485.49Da,属于亲水性蛋白,有20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EeDREB2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表达谱分析预测表明EeDREB2在根、茎、叶、花、种子中都表达,其中叶中表达量最高。同源性分析发现,EeDREB2与TaDREB4B同源性最高。EeDREB2基因的克隆为转基因小麦的抗逆性研究提供了有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EeDREB2 基因克隆 系统进化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以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和基因本体为特征的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冰静 郭红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4,共9页
提出一种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方法.该方法以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和基因本体抽取对应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多标签分类模型.充分考虑了蛋白质进化信息对其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基于文本分类中涉及到的卡方检验的对数变换思想,构建基因... 提出一种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方法.该方法以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和基因本体抽取对应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多标签分类模型.充分考虑了蛋白质进化信息对其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基于文本分类中涉及到的卡方检验的对数变换思想,构建基因本体注释信息的加权系数对其进行加权处理,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率.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基分类器构建多标签分类模型,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率.通过在目前该领域两个常用的真实数据集上进行的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预测 蛋白质亚细胞 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 基因本体 多标签分类
下载PDF
大豆GmDRR与互作基因GmDIP1的亚细胞定位及原核表达
10
作者 杨蕊 禹国龙 +4 位作者 沈岩茹 刘春燕 傅永福 辛大伟 陈庆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7-561,共5页
本实验室通过疫霉菌诱导大豆绥农10号后,获得差异表达蛋白点,通过序列拼接比对和分析,获得一个新的大豆GmDRR基因,并通过酵母双杂筛选文库的方式获得其互作基因GmDIP1。为进一步明确两个基因关系,对两个基因分别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原核表... 本实验室通过疫霉菌诱导大豆绥农10号后,获得差异表达蛋白点,通过序列拼接比对和分析,获得一个新的大豆GmDRR基因,并通过酵母双杂筛选文库的方式获得其互作基因GmDIP1。为进一步明确两个基因关系,对两个基因分别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原核表达以及重组蛋白的纯化。GmDRR蛋白为外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GmDIP1基因定位于线粒体膜上,二者都成功进行了原核表达,从而获得了有表达功能和生物学活性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DRR GmDIP1 亚细胞定位 原核表达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Based on Hilbert-Huang Transform 被引量:1
11
作者 SONG Chaohong SHI Fe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Using Hilbert-Huang transform,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tbr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proteins was predicted and tested with Reinhart and Hubbard's dataset. The prediction accu- racy of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pr... Using Hilbert-Huang transform,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tbr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proteins was predicted and tested with Reinhart and Hubbard's dataset. The prediction accu- racy of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protein sequences concentrated in the dataset all reached 100% by self-consistency, 91.8% for the former and 88% for the latter by the five fold cross-validation tes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rediction quality by incorporating the spectrum parameters with the conventional amino acid composition was observed. One of the crucial merits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many existing tools in 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can be easily applied in the predicting proces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may serve as a useful vehicle for many other protein scienc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 transform subeellular loc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rokaryotic protein eukaryotic prot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