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the Full-length Genome Sequencing of 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ZH-08 Isolate Associated with Hemangiom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Xiao-tao SHI Wei-wei LIU Hong-bo ZHANG He-nan LIAO Ming XIN Chao-an CAO Wei-she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51-56,共6页
A 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VL-J), designated as ZH-08, was isolated from a breeder flock in Guangdong province with a novel hemangioma case.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ELISA test, PCR and immunofluoresecen... A 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VL-J), designated as ZH-08, was isolated from a breeder flock in Guangdong province with a novel hemangioma case.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ELISA test, PCR and immunofluoresecence assay (IFA) specific for ALV-J were all positive. Based on the public full-length proviral genome sequence of ALV-J prototype strain HPRS-103, three pairs of primers were synthesized. The full-length proviral genome sequence of ZH-08 isolate is 7597 bp, which has a little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published full-length genome sequences, but its organization corresponds with typical retroviral genome structure; and known oncogenes were not included in its genome. According to the gp85 sequence comparison of ZH-08 isolate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reference strain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highest similarity (93.7%) was with the YZ9901 isolat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gp85 gene, showed that the ZH-08 isolated here had the closest linkage to the SD07LK1 isolat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athogenesis research of the ZH-08 iso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全基因组测序 血管 全基因组序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alv-j 聚合酶链反应 GP85基因
下载PDF
ARG2基因在ALV-J感染DF-1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赵永霞 赵昌滨 +1 位作者 梁锦萍 李红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0,共7页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J感染之间是否有联系;设计ARG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过表达ARG2组)和干扰片段(干扰ARG2组)转染DF-1细胞,并以pcDNA3.1或Si-NC为对照,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RG2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效率;采用q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过表达或干扰ARG2基因后感染ALV-J的DF-1细胞中gp85基因及Env蛋白表达情况,从而综合分析ARG2基因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的脾脏、法氏囊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肾脏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在体外试验中,ARG2基因在感染后第6,12小时时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而在第24,48,74,108小时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G2组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干扰ARG2组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并选择干扰片段SI-ARG2-001进行后续试验。过表达ARG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G2组第12,24小时的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Env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Env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增强;干扰ARG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ARG2组第6,12,48小时的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Env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Env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减弱。说明ARG2基因可以促进ALV-J在DF-1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相关基因 精氨酸酶2(ARG2)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病毒复制 DF-1细胞
下载PDF
用ALV-Jgp85单克隆抗体证明蛋鸡存在J亚群禽白血病 被引量:52
3
作者 徐镔蕊 董卫星 +4 位作者 余春明 冯小宇 李宁 Lucy F.Lee Maoxiang Li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理学初步诊断为蛋用型鸡 J亚群白血病的自然发病鸡的肿瘤、骨髓、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脏、输卵管、卵巢、腺胃、骨骼肌、大脑、坐骨神经,用特异性抗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 J)囊膜糖蛋白gp85的单克隆...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理学初步诊断为蛋用型鸡 J亚群白血病的自然发病鸡的肿瘤、骨髓、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脏、输卵管、卵巢、腺胃、骨骼肌、大脑、坐骨神经,用特异性抗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 J)囊膜糖蛋白gp85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待检的组织切片中均检出阳性抗原,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并报道蛋用型鸡 J亚群禽白血病的自然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诊断 肿瘤 首次发现 膜糖蛋白 检出 免疫组化法 j亚群禽白血病 alv-j 蛋用型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被引量:57
4
作者 秦立廷 高玉龙 +7 位作者 潘伟 邓小芸 孙芬芬 李凯 祁小乐 高宏雷 刘超男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病毒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混合感染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免疫抑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利 刘青 +3 位作者 王晓伟 王峰 陈洪博 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8-1202,共5页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疫器官抑制显著,尤其是中枢免疫器官,1日龄感染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7日龄感染组。免疫器官的抑制是产生体质量抑制的根源。病理学观察发现,1日龄感染组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流失严重,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而7日龄感染组在3周前表现为免疫细胞增殖,在3周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坏死流失,其他器官主要表现炎性浸润及出血,未见肿瘤增生灶。血细胞检测发现,ALV-J感染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均有下降,但对粒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1日龄感染鸡更为严重。对胸腺和脾脏CD4+及CD8+T淋巴细胞检测发现,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说明机体的免疫抑制和这两种细胞的变化高度相关。无论是1日龄还7日龄感染,均在4周龄时达到免疫抑制最低值,因此可以确定ALV-J感染在体内潜伏期约为3~4周的时间。ALV-J造成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为肿瘤的形成及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免疫抑制 免疫细胞
下载PDF
ALV-J人工感染鸡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动态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贝贝 崔治中 +1 位作者 张青婵 娄本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069-4076,共8页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不同日龄感染ALV-J后的病毒血症和抗体的动态有很大差异。1日龄SPF鸡注射感染ALV-J后,自2周起开始可检出泄殖腔p27抗原和病毒血症。注射感染组有71%(5/7)鸡在26周内持续带毒排毒,其中有3只鸡在感染后45周仍带毒排毒。其中一只鸡在16周时产生一过性抗体,另两只鸡完全没有抗体。口服感染组仅11%(1/9)鸡呈持续带毒排毒,44%(4/9)鸡仅呈短暂性带毒排毒,且自第8周起即可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同笼接触组既不带毒排毒,也无抗体水平,表明未发生传染。49日龄SPF鸡即使注射攻毒后,在19周内的5次检测中,p27抗原和病毒血症均为阴性。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抗体反应并维持一段时间。49日龄SPF鸡经口服和接触感染,病毒血症和泄殖腔p27均为阴性,也无抗体反应。【结论】1日龄SPF鸡感染ALV-J很容易发生免疫耐受,感染鸡持续带毒排毒而不产生抗体;49日龄SPF鸡感染后,1周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但不带毒排毒。不同接种方式对ALV-J感染的动态有很大影响,注射感染诱发的病毒血症和耐受性病毒血症显著高于口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 病毒血症 抗体
下载PDF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孟珊珊 崔治中 孙淑红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0/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j亚群白血病病毒 病毒血症 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ALV-J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玲娟 刘杰 +3 位作者 成子强 王桂花 刁秀国 朱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禽白血病J亚群(ALV-J)是英国的Payne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肉鸡中分离出来的新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自1999年,我国一些肉用型种鸡场陆续发生了禽白血病J亚群。并且近几年来,ALV-J已从最初只引起肉种鸡发病开始向... 禽白血病J亚群(ALV-J)是英国的Payne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肉鸡中分离出来的新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自1999年,我国一些肉用型种鸡场陆续发生了禽白血病J亚群。并且近几年来,ALV-J已从最初只引起肉种鸡发病开始向蛋鸡及中国地方种鸡蔓延。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特殊的生物芯片技术,它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本研究将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起来,用特异性抗ALV-J囊膜蛋白gp85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发病鸡只的各组织器官的组织切片。在肝脏、脾脏、肾脏、卵巢、腺胃、骨髓、髓细胞瘤组织均检出病毒阳性抗原。结果表明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为临床诊断ALV-J提供了一个高通量、敏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禽白血病j亚群(alv-j)
下载PDF
IMC_(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顾玉芳 杨玉莹 +1 位作者 赵振华 王金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8-281,共4页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0 2 0 0 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 2 0 0 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 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 ,孵出后跟踪观察。 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 ,感染...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0 2 0 0 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 2 0 0 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 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 ,孵出后跟踪观察。 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 ,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 ;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 2 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 ;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IMC10200株 实验性 骨髓性白血病
下载PDF
REV和ALV-J感染对肉用型鸡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慧君 崔治中 +1 位作者 孙淑红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2-635,639,共5页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7 d均下降,REV单一感染组在感染后17、37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V-J单一感染组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脾淋巴细胞反应中,REV感染组在感染后37 d极显著降低(P<0.01),ALV-J组显著降低(P<0.05)。REV和ALV-J共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较单一感染强,效应期也较长,在感染后37 d,共感染对血液和脾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均大于REV和ALV-J的单一感染(P<0.05)。在感染后273、7 d检测NDV抗体,单一感染组降低显著(P<0.05),而共感染组下降极显著(P<0.01),且显著低于单一感染组(P<0.05)。本研究表明REV、ALV-J感染不仅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且共感染比单一感染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 alv-j 共感染 细胞免疫 3H-TdR掺入法 肉鸡
下载PDF
ALV-J相关的鸡急性纤维肉瘤发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传龙 张恒 +1 位作者 赵鹏 崔治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8-555,共8页
【目的】证明纤维肉瘤病料中含有的ALV-J相关病毒能够诱发急性纤维肉瘤。【方法】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病料过滤液经不同部位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不同倍数稀释后接种1日龄SPF鸡和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接种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接... 【目的】证明纤维肉瘤病料中含有的ALV-J相关病毒能够诱发急性纤维肉瘤。【方法】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病料过滤液经不同部位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不同倍数稀释后接种1日龄SPF鸡和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接种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连续动态观测30 d。【结果】颈部皮下、胸肌、腹腔3个部位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20/20)、95.2%(20/21)、100%(20/20)。病料过滤液未经稀释接种817肉杂鸡和SPF鸡的肿瘤发生率均为100%(10/10),1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0%(8/10)和100%(10/10),1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和80%(8/10),1 0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0%(4/10)和50%(5/10),更高倍数稀释后攻毒鸡没有肿瘤发生。接种病料的细胞培养上清也能使33.3%(2/6)的鸡只发生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诱发的急性肿瘤系典型的纤维肉瘤。【结论】817肉杂鸡肉瘤病料中含有ALV-J相关的急性致肿瘤病毒,不论是病料过滤液本身还是其接种DF-1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都能在不同品种鸡复制出急性纤维肉瘤,最快在接种后7 d出现,且肿瘤发生的时间、动态和肿瘤发生率与接种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急性纤维肉瘤 alv-j(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鸡体致病试验
下载PDF
ALV-Jgp85重组蛋白与免疫佐剂联合接种雏鸡诱导免疫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窦文文 李宏梅 +5 位作者 成子强 刘建柱 刘海港 井维芳 崔治中 郭慧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为研究原核表达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囊膜蛋白诱导雏鸡产生保护性抗体及抗ALV-J感染的作用,本研究采用ALV-J gp85重组蛋白与不同免疫佐剂接种雏鸡,检测其免疫后血清抗体变化,并在二免后第35 d进行攻毒,检测鸡体内病毒血症。结... 为研究原核表达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囊膜蛋白诱导雏鸡产生保护性抗体及抗ALV-J感染的作用,本研究采用ALV-J gp85重组蛋白与不同免疫佐剂接种雏鸡,检测其免疫后血清抗体变化,并在二免后第35 d进行攻毒,检测鸡体内病毒血症。结果显示单一gp85重组蛋白只能诱导少部分雏鸡产生抗体,抗体效价较低、维持时间短;而弗氏佐剂(F)和CpG(C)佐剂联合重组蛋白能够使所有的免疫鸡产生抗体,效价较高,维持时间约56 d;二次免疫可以增强免疫效果,高效价抗体维持时间进一步延长。重组蛋白免疫组减少病毒血症的免疫保护率为33.3%,而F佐剂组及F和C佐剂与重组蛋白联合免疫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3.8%和66.7%;另外,F和C佐剂与重组蛋白联合免疫明显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以上结果表明使用F和C佐剂可以增强gp85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产生较好免疫保护作用,为开发有效的ALV-J亚单位疫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囊膜蛋白gp85基因 免疫佐剂 免疫保护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子强 赵振华 +1 位作者 张利 高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v-j 感染率 抗体 病理学特征 攻毒试验
下载PDF
蛋种鸡ALV-J与REV共感染病变新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玥 姜艳萍 +4 位作者 于琳琳 王峰 陈洪博 王晓伟 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3-1648,共6页
2009年8月,山西榆次某鸡场蛋种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部分鸡产蛋停止。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鸡肝脏、肾脏、肺脏、心肌等组织中出现小灶状淋巴细胞瘤,肿瘤细胞为成熟的淋巴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 2009年8月,山西榆次某鸡场蛋种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部分鸡产蛋停止。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鸡肝脏、肾脏、肺脏、心肌等组织中出现小灶状淋巴细胞瘤,肿瘤细胞为成熟的淋巴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显示,被检鸡ALV-J感染率为8/8,而且7/8为病毒血症,与REV共感染率为2/8,未出现REV单感染;从发病情况看,淋巴细胞瘤均出现于共感染病例,特别是ALV-J病毒血症的共感染鸡病变最为严重,但未见ALV-J的特征性髓细胞瘤。囊膜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ALV-J毒株与英国HPRS-103原型株同源性最高(96.9%以上),共感染的REV毒株与suv-env株同源性最高(93.8%)。本病例揭示,先天传播的ALV-J引起的病毒血症状态可能为REV的致瘤创造了环境,使临床罕见的REV淋巴瘤早于髓细胞瘤出现,因此,严格种鸡群的ALV-J净化是防控此病的重中之重。对于ALV-J与REV协同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病毒 共感染 蛋种鸡 病毒血症
下载PDF
ALV-J诱发鸡成红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艳萍 王玥 +5 位作者 于琳琳 蔡黎明 王真真 徐晴晴 王桂花 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7-1323,共7页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胸腺、肌肉、腺胃等组织器官出血。新泰病鸡肝脏和肺脏表面有明显的白色肿瘤结节。血液涂片与骨髓涂片观察发现大量红细胞转变为体积较大,胞质丰富蓝染,胞核大呈圆形、核内有很纤细的染色质、核周围有空泡的成红细胞,以晚幼成红细胞为主;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所有组织脏器血管及间质内均可观察到大量聚集的与血涂片中形态相一致的成红细胞,并且可观察到核分裂相,但未见淋巴细胞聚集。通过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不仅排除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而且排除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的可能。以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在3批病鸡中利用PCR检测均扩增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基因924bp的特异性片段,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鸡肺脏和脾脏等含血量丰富的组织内发现组织细胞及成红细胞胞质呈ALV-J抗原阳性。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确定此3批患有成红细胞白血病病鸡均由ALV-J感染引起。ALV-J引起单纯鸡成红细胞白血病在国内为首次发现。ALV-J在我国鸡群中的多潜能致瘤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成红细胞白血病(EB) 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洁 常维山 +1 位作者 杨宪勇 崔治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更加严重;切片中可出现局灶状凋亡,凋亡细胞多于坏死细胞。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感染鸡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生增生症病毒 j亚群白血病病毒 细胞凋亡 胸腺细胞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基因表达与抗原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子强 刘思当 +1 位作者 张利 赵振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了组织中ALV-J病毒RNA的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攻毒后3周时,所检测到的组织大部分已感染病毒;病毒对肝脏、心脏、肾脏的实质细胞、骨髓髓系细胞和卵巢基质中的间质细胞、... 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了组织中ALV-J病毒RNA的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攻毒后3周时,所检测到的组织大部分已感染病毒;病毒对肝脏、心脏、肾脏的实质细胞、骨髓髓系细胞和卵巢基质中的间质细胞、脾脏红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有较高的嗜性,在核膜及胞浆内显示出蓝紫色颗粒状的特异性信号,而在法氏囊、胸腺、脑和坐骨神经中检测不到病毒RNA及病毒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原位杂交相似,在核膜及胞浆内可见蓝紫色阳性信号,瘤组织的信号较强,显示了较强的抗原性。由骨髓和其他组织的结果可推测ALV-J诱导肿瘤可能和病毒基因的插入位点有直接关系,而和病毒在组织内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基因表达 抗原定位 肿瘤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安徽两个鸡场ALV-J分离株gp8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银 赵瑞宏 +4 位作者 胡晓苗 侯宏艳 潘孝成 周学利 张丹俊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41,共4页
为研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在安徽省鸡群中的遗传变异趋势,对分离到的2株安徽省ALV-J毒株,克隆了其gp85基因序列,并与国内外分离毒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ALVJ gp85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易变性,可变氨基酸残基占全... 为研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在安徽省鸡群中的遗传变异趋势,对分离到的2株安徽省ALV-J毒株,克隆了其gp85基因序列,并与国内外分离毒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ALVJ gp85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易变性,可变氨基酸残基占全长序列的22.8%。其中高变区hr1和hr2具有较多的可变位点,而可变区vr2和vr3相对较为保守。二级结构预测显示ALV-J gp85蛋白含有大量的无规则卷曲结构,尤其是hr2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毒株AH1103和AH1104的gp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8%;毒株AH1103与毒株BJ090201J,ev/J的gp85序列同源性最高,毒株AH1104的gp85序列则与国内毒株HuB09JY04的同源性最高。进化分析显示,毒株AH1103和AH1104均与国内毒株NX0101和SD07LK1及美国分离株4817的遗传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ALV-J感染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少珍 李娇 +2 位作者 吴晓婵 曹伟胜 廖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446-3453,共8页
【目的】探讨ALV-J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血管瘤病变型ALV-J毒株HN06和骨髓瘤病变型ALV-J毒株NX0101分别感染DF-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Real-time PCR、IFA和ELISA等方法,观察细胞Akt蛋白磷酸化... 【目的】探讨ALV-J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血管瘤病变型ALV-J毒株HN06和骨髓瘤病变型ALV-J毒株NX0101分别感染DF-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Real-time PCR、IFA和ELISA等方法,观察细胞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病毒RNA表达水平和病毒蛋白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HN06株和NX0101株在体外细胞中复制水平有差异。HN06株的早期感染可引起Akt转导通路的活化,病毒引起的Akt磷酸化具有病毒滴度依赖性,而且能被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所抑制,表明HN06株诱导的Akt活化是PI3K途径依赖的。LY294002可在病毒感染早期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受染细胞中HN06 RNA水平、囊膜蛋白水平和细胞培养物上清中的病毒粒子含量。【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对HN06株在细胞感染早期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结果与已报道的有关细胞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NX0101株的早期感染的结论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ALV-J入侵宿主细胞和复制的精确机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血管瘤 髓细胞瘤 感染早期 PI3K/AKT
下载PDF
我国1999-2003年间ALV-J野毒株gp85基因变异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增福 崔治中 +1 位作者 张志 吴永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4期393-398,共6页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五年从全国各地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4株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为了动态观察ALV-J囊膜表面结构蛋白(GP85)的变异情况,对这14株野毒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五年从全国各地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4株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为了动态观察ALV-J囊膜表面结构蛋白(GP85)的变异情况,对这14株野毒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它们与HPRS-103株的GP85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V-J的囊膜表面结构蛋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高变区hr1、hr2和vr3;这些野毒株GP85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6.6%~100%之间(从同一鸡场中分离到的两株ALV-J即BJ00302与BJ0303的同源性为100%,其它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小于100%);有义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例显示这3个高变区极有可能是免疫选择压作用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白血病病毒 中国野毒株 GP85基因 变异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