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观社会阶层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独立型自我构念与零和博弈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
胡汉玉
彭明
陈天龙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回声问句的主观性解析 |
单威嘉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认知语法中识解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
张克定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3 |
1
|
|
4
|
处所主语句的认知研究 |
张法科
仇伟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5
|
语言界性的模糊性与主体识解 |
闫洪勇
曲秀艳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8
|
|
6
|
自我构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自我效能感和关系和谐的中介作用 |
邹璐
姜莉
张西超
胡婧
张红川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
2014 |
24
|
|
7
|
翻译中的“主观性识解”——反思中国传统译论意义观 |
王明树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8
|
论翻译的主观性 |
程平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9
|
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步曲”启示——认知图式、框架和识解 |
刘国辉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10
|
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 |
胡金凤
孙配贞
郑雪
何资桥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11
|
英汉互译中主、客观化识解策略的选择与转换 |
侯敏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4
|
|
12
|
“把”字句主观性的实现机制 |
席留生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3
|
从认知语言学看定语从句中「という」的功能及表现意图 |
单瑜阳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 |
2
|
|
14
|
诗歌词语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认知识解——以杜甫《春望》8译本为例 |
杨露
梁燕华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5
|
日语“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表达式的构式选择——兼与汉语对比 |
姚艳玲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8 |
3
|
|
16
|
认知识解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英译研究——以戴乃迭《沉重的翅膀》英译本为例 |
汪晓莉
张来运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17
|
识解与分句主语和宾语的选择 |
方子纯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8
|
小句主语选择的认知阐释 |
陈忠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9
|
非现实位移事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
张克定
|
《英语研究》
|
2019 |
3
|
|
20
|
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分析 |
景晓平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