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D演化博弈的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履约研究
1
作者 薛松 方洁 +1 位作者 陈静妍 黄国华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IDI)实施效果亟需改善。针对寻租行为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构建履约阶段保险公司、承包商、风险管理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IDI)实施效果亟需改善。针对寻租行为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构建履约阶段保险公司、承包商、风险管理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改变合作损失、名誉损失、监督成本等数值,探究各主体行为演化过程及各因素对主体策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公司积极监督受到承包商寻租和风险管理机构意向寻租策略的正向影响,出于长久合作考虑,不会出现寻租行为,监督成本是影响保险公司策略的主要因素。验证结果具有科学性,为IDI在市场中的顺利推行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利益相关者 多元主体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2
作者 牟玲玲 吴少楠 刘琳珊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以住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IDI费率的因素,将其分为项目与保险自身特性、参与方综合能力和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潜在缺陷风险三方面,并据此建立了三级5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G1-CVA-MIE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可拓法对指标划分等级... 以住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IDI费率的因素,将其分为项目与保险自身特性、参与方综合能力和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潜在缺陷风险三方面,并据此建立了三级5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G1-CVA-MIE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可拓法对指标划分等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基本费率和调整系数,确定二者之积的值即为纯保险费率。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对投保人、承保人和政府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IDI费率厘定提供新的思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 物元可拓法 权重 纯保险费率
下载PDF
《社会保险法》亟待完善的若干重要问题
3
作者 杨思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2-65,共14页
《社会保险法》的完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适时启动修法程序。《社会保险法》的完善涉及若干基础性的重要制度,主要包括:在立法体例方面,生育保险应归并到基本医疗保险一章,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专章规定;在覆盖范围方面,社会保险应有... 《社会保险法》的完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适时启动修法程序。《社会保险法》的完善涉及若干基础性的重要制度,主要包括:在立法体例方面,生育保险应归并到基本医疗保险一章,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专章规定;在覆盖范围方面,社会保险应有效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改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制度;明确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及职权;确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法人地位;从国家层面统一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标准;规定社会保险费征收期限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与追偿制度;妥善处理民事侵权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问题;有效落实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职工的病残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法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个人账户 征收主体 缴费基数
下载PDF
住房反向抵押模式的主体多元化与政府的作用
4
作者 王者洁 《中国发展》 2024年第3期76-85,共10页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新型的养老保险兼具保险和抵押贷款的双重属性,保险公司在保险法律关系中具有保险人、贷款人及抵押权人三重主体身份。这种保险与抵押、借贷法律关系的主体合一导致风险叠加,需重新选择住房反向抵押...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新型的养老保险兼具保险和抵押贷款的双重属性,保险公司在保险法律关系中具有保险人、贷款人及抵押权人三重主体身份。这种保险与抵押、借贷法律关系的主体合一导致风险叠加,需重新选择住房反向抵押这一自助养老的主体模式,将基础法律关系由保险合同转化为抵押、借款合同,从而化解住房反向抵押中借贷双方的风险。将仅限双方主体参与的住房反向抵押保险模式改为多元主体参与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模式,由商业银行作为住房反向抵押的贷款主体;保险公司负责为借贷双方承保;政府在监督与政策制定方面发挥规范引导作用,采取金融监管及税费优惠予以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反向抵押 主体模式 “贷款+保险” 多元主体 政府作用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国海 汪亭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我国老龄化伴随着失能化和空巢化的特点,社会养老需求也随之扩大,文章基于2011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库中三期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双重差分模型(DID)方法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 我国老龄化伴随着失能化和空巢化的特点,社会养老需求也随之扩大,文章基于2011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库中三期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双重差分模型(DID)方法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增加了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稳健性检验下结果依然显著;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和城镇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老人 主观幸福感 PSM⁃DID
下载PDF
政策分析视角下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主体的变迁
6
作者 许金鹏 康正 +8 位作者 石淇 刘剑 邓芳敏 陈方厅 何靖冉 张洪宇 张婷 吴群红 田国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目的梳理不同时期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主体及其变迁过程,为深化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家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挖掘我国医保基金监管的核心主体。结果共纳入63条政策,得到195条监管主体编码... 目的梳理不同时期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主体及其变迁过程,为深化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家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挖掘我国医保基金监管的核心主体。结果共纳入63条政策,得到195条监管主体编码。医保基金监管雏形时期的监管主体主要是保险经办机构,依赖医保基金监督组织;探索时期的监管主体主要是行政部门与保险经办机构,开始重视社会参与;发展时期的监管主体以医保行政部门及其经办机构为主、相关部门协作,社会主体参与明显,第三方专业机构成为重要主体。结论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主体体现了由职责分散到职能集中统一、由多头监管到多部门综合联动、由政府主导到社会市场力量引入的变迁逻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未来医保基金监管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医保基金监管协同治理能力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分析 医保基金 监管主体
下载PDF
住院受试者临床试验费用区隔方法探讨与实践
7
作者 曹端文 李蒲 +2 位作者 黄世博 陈睿彬 温金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住院受试者临床试验费用与普通医疗费用的隔离。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机构多种区隔临床试验费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认为在不占用医疗保险(医保)基金的同时保证受试者正常享受医保报销的权益是各种方法应...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住院受试者临床试验费用与普通医疗费用的隔离。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机构多种区隔临床试验费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认为在不占用医疗保险(医保)基金的同时保证受试者正常享受医保报销的权益是各种方法应遵循的共同原则。基于住院医生工作站开发一种临床试验费用区隔信息模块。结果通过该模块,受试者可以根据实际医疗情况选择就医身份,研究医生可根据正常医疗或试验需求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开立医嘱,通过增删临床试验标记改变医嘱性质,系统自动拦截临床试验医嘱进行医保报销,其他费用按医保规则正常报销。结论该区隔模块能够降低受试者垫付临床试验费用的经济负担和保障其享受医保报销的权益,提高受试者参加试验的积极性、依从性,可为新备案的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医保基金 受试者 信息系统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HARL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秀媛 顾囡囡 +1 位作者 陈庆 高丽娜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本文基于2013、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长护险... 本文基于2013、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长护险每增加1%,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提高0.850%。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农业户口和高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促进效果更强。机制分析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宣传和推广及其对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的整合会促进养老保险的参与,进而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参保范围,加强政策的宣传,采取差异化策略及推动政策协同等建议,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PSM-DID
下载PDF
基于SNA的IDI制度下住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主体虚拟组织结构设计
9
作者 代云云 林诺 +3 位作者 李德智 李志刚 安琪 周剑峰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将住宅工程项目各阶段涉及的建设单位、政府、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识别IDI制度下住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主体,通过专家访谈量化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交互频率、情感强度、熟识性和互惠性分析主... 将住宅工程项目各阶段涉及的建设单位、政府、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识别IDI制度下住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主体,通过专家访谈量化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交互频率、情感强度、熟识性和互惠性分析主体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结果表明:IDI制度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等4主体属于核心主体位于结构的核心层,其关系紧密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管理;其他一般利益主体位于结构的外围层,借助合同形成契约关系,建立短期协作机制完成建造任务。建立“核心-外围”双层网络型虚拟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和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I保险制度 利益相关主体 虚拟组织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SNA)
下载PDF
利用航延险制度漏洞恶意重复投保牟利的行为定性
10
作者 项倩 王立鹏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利用航延险制度漏洞恶意重复投保牟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罪与非罪之争以及此罪与彼罪之争。从行为侵害的法益、行为方式、行为人主观目的等要素来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意图非法套取、占有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客观上表... 利用航延险制度漏洞恶意重复投保牟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罪与非罪之争以及此罪与彼罪之争。从行为侵害的法益、行为方式、行为人主观目的等要素来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意图非法套取、占有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客观上表现为利用保险制度漏洞,虚构保险标的,恶意重复投保,使保险公司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取得保险公司数额较大的保险金,应当定性为保险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诈骗 法秩序统一 保险标的 间接正犯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破壁”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11
作者 潘东阳 李玥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4期34-50,共17页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为此,我国在多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基于S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现状的调研发现,试点过程中,政府经办方、商业承办方、护理服务方、参保人等政策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极大地影响了...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为此,我国在多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基于S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现状的调研发现,试点过程中,政府经办方、商业承办方、护理服务方、参保人等政策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极大地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呈现出道德风险、低质服务、供求脱节、认知偏差等四类风险。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保障信息均衡的专项法律法规匮乏,主体责任尚未落实;校正信息失衡的监督机制存在短板,主体违约成本低下;提高信息流速的技术手段欠缺,主体信息利用程度较低;弥补主体信息短板的渠道有限,主体间信息流通序向固化等四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信息壁垒的出现,阻碍政策目标的达成。据此,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制约,完善信息系统,优化政策宣传等角度提出改进策略,以消解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梗阻和矛盾,促进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主体互动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风险社会化分配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以风险社会化分配为视角
12
作者 胡思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在环境风险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不仅是环境风险管理与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具有风险社会化分配的重要功能,即通过合理的责任主体风险分配,让原先过度集中在企业个体的风险责任可以分散给保险公司、社会等主体共同... 在环境风险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不仅是环境风险管理与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具有风险社会化分配的重要功能,即通过合理的责任主体风险分配,让原先过度集中在企业个体的风险责任可以分散给保险公司、社会等主体共同承担,以促进各责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协调。然而,目前我国环境风险责任分配机制中存在企业投保积极性缺乏、保险人承担风险压力过大及承保能力欠佳、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在借鉴国外风险分配与利益协调机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环境责任保险风险分配机制的建议与对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环境责任保险的强制性,明确投保企业的风险责任;扩大承保范围,创新保险险种,促进承保风险再分散,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加强风险评估与监管,建立并完善环境补偿基金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风险分配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责任保险 风险社会化 风险分配 风险责任主体
下载PDF
辽宁省加快特色农产品保险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激励策略
13
作者 张卓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104-106,110,共4页
《辽宁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辽宁省农业保险的立体发展战略,也指明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辽宁省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现状,探讨如何从主体激励强化视角“加快县域特色农产品保险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辽宁省农业保险的立体发展战略,也指明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辽宁省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现状,探讨如何从主体激励强化视角“加快县域特色农产品保险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尝试从“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主体视角探讨具体激励策略,一是强化市县政府农险补贴边界扩张的动力;二是逐步构建差异化的、契合农户风险需求的农险产品保费补贴体系,实现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参保激励;三是启动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的经营费用补贴,鼓励农险经营公司业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高质量发展 主体激励 特色农产品保险 补贴边界
下载PDF
建筑工程安责险的费率厘定研究
14
作者 李晓冬 唐云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9-78,104,共11页
当前建筑工程安责险的费率厘定还没有确定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为了科学厘定建筑工程安责险费率,构建了包含人员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设备材料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技术风险因素、企业信用风险因素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 当前建筑工程安责险的费率厘定还没有确定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为了科学厘定建筑工程安责险费率,构建了包含人员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设备材料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技术风险因素、企业信用风险因素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层次结构的建筑工程安全责任风险评价体系。应用结构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同时采用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价结果,以此作为调整系数之一,再按照投保项目的基本属性确立的其他调整系数综合考虑来厘定费率。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应用计算安责险费率,证明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出建筑项目的安全责任风险评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责险 结构熵权法 改进物元可拓 费率厘定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吴国英 温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该文基于2018年、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对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 该文基于2018年、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对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对年龄在80岁以下、自评健康较低、西部地区、子女数目在两个及以下、无配偶、收入较低的群体影响尤为显著。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改变变量的方法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基于该文研究结果,建议政府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和动态性调整,加大对弱势群体、西部地区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医疗建设,深入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全面提升老年人的主观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主观福利 老年人 CGSS数据
下载PDF
养老保险水平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消费支出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娅婷 段佳依 张勃 《科学决策》 CSSCI 2023年第8期159-173,共15页
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平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本研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深入探讨了养老保险及其相关水平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幸福感... 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平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本研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深入探讨了养老保险及其相关水平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幸福感,并以消费支出为中介,进一步考察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我国大力推动普及养老保险的背景下,养老保险的幸福促进效应不明显,而养老保险的相对水平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参加低水平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参加高水平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幸福感高出20.8%-23.8%。同时消费支出在参加高水平养老保险对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即参加高水平养老保险能够通过促进消费支出来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对此,研究认为政府要着眼于养老保障的公平性,妥善提升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工的消费支出,增强其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保险 消费支出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购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多元主体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松 陈士静 黄国华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第4期71-77,共7页
为解决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推行受阻的问题,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及其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梳理出保险购买阶段的核心主体,重点分析购买阶段各主体利益诉求和相互影响关系。基于此... 为解决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推行受阻的问题,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及其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梳理出保险购买阶段的核心主体,重点分析购买阶段各主体利益诉求和相互影响关系。基于此,以政府视角构建出保险购买阶段主体间博弈模型,运用VensimPLE进行仿真模拟,改变政府补贴、保险费率、优惠系数等数值,分析对各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给予建设单位、保险公司补贴及帮助宣传等鼓励行为对建设单位投保、保险公司改进保险都有极大推动作用;建设单位投保与保险公司改进间存在正向循环,有利于该保险的后续推广。验证结果具有科学性,为政府推行工程质量潜在保险提供了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利益相关者 多元主体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主观贫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焕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究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主观贫困的减缓效应。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前,与未参保老人相比,参保老人主观贫困发生率下降6.45%(P>0.05);采用倾向... 目的:探究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主观贫困的减缓效应。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前,与未参保老人相比,参保老人主观贫困发生率下降6.45%(P>0.05);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后,与未参保老人相比,参保老人主观贫困发生率下降26.88%(P<0.05)。结论:社会医疗保险不仅仅发挥基本的社会保障作用,对老年人主观贫困也具有显著的减缓效应;政府应继续完善和优化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使其充分发挥减缓主观贫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老年人 主观贫困 倾向得分匹配
下载PDF
意定监护助推特殊需要信托服务落地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静波 何肖龙 宋颂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48-55,共8页
随着我国意定监护和信托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实践中将意定监护制度嵌入特殊需要信托服务设计,发挥意定监护与信托服务法律关系同源、功能互补的特点,可以使监护人与财产管理人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实现特殊需要人群“放心安老与托孤”的... 随着我国意定监护和信托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实践中将意定监护制度嵌入特殊需要信托服务设计,发挥意定监护与信托服务法律关系同源、功能互补的特点,可以使监护人与财产管理人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实现特殊需要人群“放心安老与托孤”的诉求,探索出特殊需要信托服务本土化的落地路径。调研发现,通过意定监护促进特殊需要信托服务的实施存在以下问题:实施细则指引不明晰、社会监护组织尚在探索、意定监护监督制度不完善、监护人风险责任不清晰、特殊需要信托服务配套欠缺以及宣传推广不足等。因此,在实务中发挥意定监护作用,有效促进特殊需要信托服务,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意定监护内涵、建立社会监护组织、完善监督监察机制、配套监护人责任保险、开展社区信托试点、多部门联动宣传推广以及营造特殊人群发展环境等,才能满足特殊需要人群终身照顾和家庭财产安全监护的诉求,从而提供普惠型、全周期的信托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要信托服务 意定监护 社会监护组织 监督监察 多元主体联动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提升中年人幸福感了吗--基于积极、消极情感的双向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璐 王璐 文琬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对中年非失能参保人(45~59岁)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增加了中年非失能参保人的积极情感,减少...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对中年非失能参保人(45~59岁)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增加了中年非失能参保人的积极情感,减少了其消极情感。虽然这一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但影响效果随着试点的推进而不断增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通过提供抵御失能风险的照护保障,增加了中年人的积极情感;通过减轻现阶段的照料负担和缓解由子女照料资源禀赋较少产生的照料担忧,减少了中年人的消极情感;在两类情感的双向作用下,中年人的幸福感提升。据此,建议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出台家庭照料支持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和覆盖范围,使之更全面、有效地发挥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幸福感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中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