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的冲击及化解路径——基于马克思机器论视角的考察
1
作者 杨礼银 李海艺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在马克思看来,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既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面,也会引发一些消极后果。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的典型产品,其本质是一种合目的的手段,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它的出现使人制造和使用某种工具的能力在层次上有了一个巨... 在马克思看来,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既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面,也会引发一些消极后果。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的典型产品,其本质是一种合目的的手段,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它的出现使人制造和使用某种工具的能力在层次上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人工智能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科林格里奇困境,并凭借其大数据的精确计算实质性地加剧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对人的主体性造成冲击。具体表现为,侵犯人的人格尊严,削弱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挤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导致人的交往异化问题。化解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造成的冲击,首先,要坚持人是实践主体原则,为人的主体性复归提供理论遵循;其次,要坚持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使人摆脱人工智能的牵引和钳制;最后,严格遵循科技伦理,明确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之间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机器论 主体性
下载PDF
升学与就业并举视角下中职学校综合课程观的构建——学科课程观和职业课程观的比较与启示
2
作者 耿义博 谢勇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26,共7页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呈现出学科课程观与职业课程观分野现象。理论层面,两者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四个维度存在差异;实践层面,两者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存在差异。新时代中等职业...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呈现出学科课程观与职业课程观分野现象。理论层面,两者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四个维度存在差异;实践层面,两者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存在差异。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由就业导向转变为就业和升学并举,有鉴于此,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应超越“学科课程观”和“职业课程观”的分野,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科学依据与逻辑起点,综合两者课程观,规避单一课程观带来的局限,重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思维,使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互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观 学科课程观 职业课程观 综合课程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齐爱军 孔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化呈现与表达,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却是一个长期未被凸显的学术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主体性的建构体现在政治主体性、传媒主体性以及新闻生产者主体性三个层面,三...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化呈现与表达,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却是一个长期未被凸显的学术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主体性的建构体现在政治主体性、传媒主体性以及新闻生产者主体性三个层面,三个层面均存在其主体化的独特逻辑,并落实在相应的话语行动中,即从党性、人民性相统一,到人民报刊,再到群众办报、专业办报和政治家办报的传媒现代性实践。延安时期塑造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主体性的初始架构,至今犹有深远的影响力,我们目前看到的改变,依然是在这个主体性的场域中展开。在今后的研究中,学术共同体需要把主体性问题带回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传媒现代性 主体性
下载PDF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观的理论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新时代表达,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之中作为守恒的价值归置。文章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中的...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新时代表达,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之中作为守恒的价值归置。文章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中的人民主体性思想,继而整合百年历程中党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归纳出“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途上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唯物史观 主体性 现代化 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虚无”论及其规正理路——基于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视域的考察
5
作者 赵华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立论基础与内核,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以主体形式存在,包括以下三种基本形态:一是作为“个体主体”的存在;二是作为“群体主体”的存在;三是作为“类主体”的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主... “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立论基础与内核,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以主体形式存在,包括以下三种基本形态:一是作为“个体主体”的存在;二是作为“群体主体”的存在;三是作为“类主体”的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主体虚无”就是对“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三种样态的虚无化,导致“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角色与价值判断能力不断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主体虚无”论的危害在于造成个体价值错位、消解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影响人类交往秩序。因此需要从技术、制度和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彻底批判与规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历史虚无主义 主体虚无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生发逻辑、命题论域与当代价值
6
作者 辛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署名文章、重要讲话、新年贺词中多次论及英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新时代英雄观。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的理论沃土,承继于中华英雄文化的历史流变,发展于回击历...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署名文章、重要讲话、新年贺词中多次论及英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新时代英雄观。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的理论沃土,承继于中华英雄文化的历史流变,发展于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现实需要。它通过高度凝练英雄品格、科学厘定英雄主体、全面阐发英雄意义、系统推进英雄传承,为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底气,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汇聚了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英雄史观 新时代英雄观 社会历史主体 群众史观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多维阐释
7
作者 邹佰峰 张会珍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5期49-55,F0002,共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代表性经典文本。在此理论巨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往哲学的不足和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充分认可人民大众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代表性经典文本。在此理论巨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往哲学的不足和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充分认可人民大众的自主活动作用,以唯物史观为基石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证,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真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从根本上厘清了新旧哲学对主体探讨的本质界限,还奠定了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内涵的理论基础,更构筑起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导向。聚焦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初文本语境,挖掘其中的人民主体思想,不论是对充实马克思主义原著探究和文本诠释,还是对深刻感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科学张力来看,都具有独特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民主体 群众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基于多视图自编码器的多被试者脑影像功能校准
8
作者 黄硕 孙亮 +1 位作者 汪美玲 张道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不同被试者fMRI数据的异质性。一方面,多被试数据分析对于确定所生成结果跨被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分析多被试者fMRI数据需要在...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不同被试者fMRI数据的异质性。一方面,多被试数据分析对于确定所生成结果跨被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分析多被试者fMRI数据需要在不同被试者的神经活动之间进行准确的解剖和功能校准,以提升最终结果的性能。然而,现有大多数功能校准研究都采用浅层模型来处理多被试者间的复杂关系,这严重束缚了多被试信息的建模能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图自编码器的功能校准(Multi-view Auto-encoder Functional Alignment,MAFA)方法。具体地,该方法通过重构不同被试者的响应空间来学习节点嵌入,捕获不同被试者之间共享的特征表示,从而创建一个公共的响应空间。此外,通过引入自训练聚类目标,利用高置信度节点作为软标签来监督图聚类过程。在4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多被试者脑影像功能校准方法,所提方法在解码精度方面取得了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校准 多视图表示学习 多被试分析 脑解码
下载PDF
论先秦法家平等观的嬗变历程
9
作者 李科毅 袁满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4-168,共5页
先秦平等观在当前的学界中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法家平等观的嬗变研究则稍有些不足。通过对法家平等观的发展梳理后,发现其可分为早中后三个阶段,探讨了三个重要的平等问题。早期的法家主要探讨平等的主体归属问题,中期的法家分析平等... 先秦平等观在当前的学界中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法家平等观的嬗变研究则稍有些不足。通过对法家平等观的发展梳理后,发现其可分为早中后三个阶段,探讨了三个重要的平等问题。早期的法家主要探讨平等的主体归属问题,中期的法家分析平等的维护问题,后期的法家思考平等的体系化问题。后期法家韩非融合并升华前人的理论,因时代原因也延伸出僵化和专制的倾向。先秦法家的理论主要随着这三个问题的探讨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平等观 平等的主体 平等的维护 平等的体系化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主体向度探析——兼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理论的创新发展
10
作者 韩博文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8-24,共7页
传统进步观念在演进过程中主体向度的缺失,使得传统进步观念成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僵死教条,而马克思历史进步观实现了对历史进步主体的科学建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也是历史进步的价值主体。这一重要理论观点被中国共... 传统进步观念在演进过程中主体向度的缺失,使得传统进步观念成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僵死教条,而马克思历史进步观实现了对历史进步主体的科学建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也是历史进步的价值主体。这一重要理论观点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观、“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观念 历史主体 人民主体 新时代
下载PDF
ChatGPT赋能学校教育:技术优势、可能问题与应对策略
11
作者 黄海红 叶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ChatGPT作为当前AI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表现出超强的角色赋予能力、语言文本分析能力、生成性互动能力和类人特征。将其应用于学校教育赋能教师教学工作,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赋能学生学习,有助于延伸教学场域,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学习... ChatGPT作为当前AI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表现出超强的角色赋予能力、语言文本分析能力、生成性互动能力和类人特征。将其应用于学校教育赋能教师教学工作,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赋能学生学习,有助于延伸教学场域,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学习形态。然而,ChatGPT又存在“标准化、公式化”的教学特点,易造成教育主体客体化复现、学生知识习得过程趋于异化、学校教育生态面临危机的潜在问题。为更好应用ChatGPT,需超越主、客二分的狭隘思维,重构人机教育教学主体;发展“高阶思维”,建构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人机向善”的数字德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学校教育 教育主客体 知识观 德育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与主体困境:在马克思科技观视域下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日华 梁炯彤 谭毅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研究目的]马克思科技观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其强调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指出人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而当下人类已处于数字技术最繁荣的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形... [研究目的]马克思科技观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其强调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指出人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而当下人类已处于数字技术最繁荣的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形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推动着整个社会形态繁荣发展。然而,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人的主体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劳动形成和数字资本的渗透,人类实质上成为数字的“附庸”,并产生了主体价值危机、机器替代危机以及社会排斥危机等问题。[研究方法]通过研究马克思关于科技发展的重要论述,分析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下人所面临的主体性危机及其衍生问题,在马克思科技观的视域下分别对价值型、替代型、排斥型主体性危机及其衍生问题进行对策探讨。[研究结论]需要通过大力弘扬马克思科技观中的人本理念、推动马克思科技观和劳动价值论相互交融、重视科技人才和劳动者的素养提升等方面入手解决数字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问题,这彰显了马克思科技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科技观 数字时代 主体性危机 数字劳动 数字技术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功能、现实挑战与拓展路径--基于马克思精神交往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德庆 《理论建设》 2024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显著的“对内”和“对外”双重价值。在马克思精神交往观视域下,其双重价值主要包括:对内刻入中国基因,发展国人的“本质性存在”;渗透中国精神,激发现代“生产动能”;融进中国理论,共建民族“自由王国”;以及对外... “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显著的“对内”和“对外”双重价值。在马克思精神交往观视域下,其双重价值主要包括:对内刻入中国基因,发展国人的“本质性存在”;渗透中国精神,激发现代“生产动能”;融进中国理论,共建民族“自由王国”;以及对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建设世界“现实共同体”。时下“讲好中故事”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敌对势力正有意扭曲中国故事、多元思潮正持续消解中国故事、数智空间正无声解构中国故事,以及少数“新一代”正被动误解中国故事。应从全面把握中国故事意识形态属性、以主流价值观引领中国故事话语叙事、用数智技术全时空赋能中国故事高质传播、分众化观照重点群体对中国故事接受度等方面,持续推进和拓展讲好中国故事实践,使其内外双重功能得以更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精神交往观 精神生活 主体交往 形象传播
下载PDF
“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探析
14
作者 杨延杰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6-52,共7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加深刻融合。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大历史观”中,在东西方文化哲学平等交融过程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向度转换过程中,在构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加深刻融合。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大历史观”中,在东西方文化哲学平等交融过程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向度转换过程中,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域中,“两个结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为全球治理困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努力贡献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助推科学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模式。“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它既有理论生产的实践基础,又有理论创新的现实呼唤,充分体现我们党的重大认识判断在迈向真理过程中的价值合目的性和理论自洽性,对于东西方文化哲学的正向融合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主体性向度 大历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徐特立《小学各科教授法》中的美育观探析与启示
15
作者 许天译 梁堂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徐特立编写的《小学各科教授法》是一部翔实、系统的分科教授法,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开了先河。在这部著作中,美育观随处可见,主要可归纳为:以美养德,陶冶情操;以美触感,发现美好;以美增趣,愉悦身心。徐特立的这些美育观和当下的新美育... 徐特立编写的《小学各科教授法》是一部翔实、系统的分科教授法,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开了先河。在这部著作中,美育观随处可见,主要可归纳为:以美养德,陶冶情操;以美触感,发现美好;以美增趣,愉悦身心。徐特立的这些美育观和当下的新美育理念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突出以美育人,陶冶品格情操;注重审美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美育实践,倡导学科融合。这些美育观,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特立 《小学各科教授法》 美育观
下载PDF
论教材的本质及其重建 被引量:13
16
作者 折延东 周超 黄灿灿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不同背景中,教材本质呈现出多变性特征,"标准教科书""文本材料""生活经验""社会控制符号",就是这一本质在不同背景中的具体表现。在不同学科视野中,教材本质呈现出多维性特征,"文化精... 在不同背景中,教材本质呈现出多变性特征,"标准教科书""文本材料""生活经验""社会控制符号",就是这一本质在不同背景中的具体表现。在不同学科视野中,教材本质呈现出多维性特征,"文化精粹的集装箱与传输带""学生学习的材料""主流价值的搭载平台""社会建构的工具"是分别从知识论、学习论、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透视教材本质的产物。遴选优秀教材是实现教材现实本质的环节,好教材的评判尺度是:价值载荷力强,社会公允、关怀弱势,知识优选、体系严谨,促学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视野 教材本质 教材遴选 好教材
下载PDF
尊严死的幸福指向
17
作者 杨祖行 王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1,46,共6页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三个维度获得道德诠释,有着明显的幸福指向。既指向临终主体的主观幸福,又回应了临终主体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指明了在临终状态时死亡与幸福的可匹配性。并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相契合,有着其“应该”性和正当性。对促进尊严死合法化,健全和完善我国民生伦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 主观幸福 道德难题 幸福指向 儒道生死观
下载PDF
控规调整参与主体博弈过程与约束机制检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守谅 陈婷婷 陆月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章将参与控规调整博弈过程的主体分为五大类:需求主体、技术论证主体、论证辅助主体(相关部门和专家)、规划管理主体及社会公众,进而对这五类主体的特征进行归纳,并分别从各类主体的视角对控规调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各参... 文章将参与控规调整博弈过程的主体分为五大类:需求主体、技术论证主体、论证辅助主体(相关部门和专家)、规划管理主体及社会公众,进而对这五类主体的特征进行归纳,并分别从各类主体的视角对控规调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各参与主体博弈过程中的问题,源于当前控规调整的约束机制存在缺陷—项目申请管理宽松、技术论证存在局限、参与主体权责失衡、行政裁量缺乏依据、公众利益表达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视角 控规调整 博弈过程 约束机制
下载PDF
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武纪 朱宝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88-91,共4页
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能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结合,是以立体方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发展的整体推进的有效尝试。职业课程项目化要求教师观念角色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以适应职业教... 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能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结合,是以立体方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发展的整体推进的有效尝试。职业课程项目化要求教师观念角色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以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课程项目化 知识观 课程观 主体性
下载PDF
从漫游者到媒介漫游者——城市的观看之道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严亚 董小玉 谢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城市观看将城市景观作为"他者"来构建城与人的主体—位置关系。这种关系蕴涵权力的眼光,并接橥出新观看方式的本质——快速的视觉空间占有行为和重构现代生活的态度。进入媒介社会,漫游者对城市景观的在场欲望投向了新媒介技... 城市观看将城市景观作为"他者"来构建城与人的主体—位置关系。这种关系蕴涵权力的眼光,并接橥出新观看方式的本质——快速的视觉空间占有行为和重构现代生活的态度。进入媒介社会,漫游者对城市景观的在场欲望投向了新媒介技术所建构的媒介空间,他们演变为寄生于观看技术的媒介漫游者。"技术性观视"彻底颠覆了人们固有的视觉经验乃至城市认知方式。当代漫游者的城市观看首先体现为速度化的看之方式,并由此隐射出生活化的城市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漫游者 视觉范式 城市景观 主体性 速度 影像媒介 城市观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