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o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Rural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Jian Meng Qingyue +3 位作者 Winnie Yip Sun Qiang Qu Jiangbin Jia Liyi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年第1期81-87,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In China,the key to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happiness of more than 900 million farmers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s.This study aimed to measure... The objecti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In China,the key to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happiness of more than 900 million farmers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s.This study aimed to measure rural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through the 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as well as to analyze SWB's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U index was 12.79%,indicating that respondents were unhappy 12.79% of the time.Twenty-seven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had a U index greater than 0,with the average value being 47%,indicating that these people were unhappy 47% of the time.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SWB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including age,education,county,household size,generation number,per capita income,migration status and social networking,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ed rural residents' SWB.The size of the impact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 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Data 被引量:17
2
作者 Long Cuihong Yi Chengzhi Li Changji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年第4期106-128,共23页
Internet us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ve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resi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However,the exis... Internet us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ve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resi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However,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resi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nd inconclusive,and 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Internet use affects well-being.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the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2015(CGSS2015),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age on resi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tudy finds that while Internet use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compared to non-use,frequency of Internet usage di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ubjective well-being.On this basis,we teste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Internet use affects residents’well-being through the three channels of the personal income effect,the human capital effect and the social capital effect.The findings partially verify the hypothe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resi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but do not verify the hypothesis of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ersonal income and human capital.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is innovativ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it uses the latest available representative national microdata,which is better able to reflect recent Internet usage and its impact on resi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age on residents’well-being,it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Internet use affects well-being,us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model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model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mechanism;and it applies the Bioprobit model to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of key explanatory variables,using a variety of model estimation methods to obtain more robust estim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use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贫困脆弱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杏子 周云波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2,共15页
实现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整体幸福感水平仍还有较大的增进空间,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也面临着较高的在未来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其面临的这种风险是否是制约幸福... 实现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整体幸福感水平仍还有较大的增进空间,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也面临着较高的在未来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其面临的这种风险是否是制约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探索增进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路径具有必要性。文章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8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具体探讨了其中的作用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以收入相对贫困标准测度得到的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仍较高,且其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即个体的贫困脆弱性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处在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以及男性居民贫困脆弱性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效应更为严重。(3)作用路径分析发现,贫困脆弱性的幸福感降低效应主要是由风险脆弱性,即个体应对风险能力的欠缺所导致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主观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信任程度的增加以及对未来信心的增强均能够有效缓解贫困脆弱性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相对贫困 主观幸福感 农村居民
下载PDF
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建构:基于乡村振兴多维构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4
作者 陈鹏宇 张露 郭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9,共14页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5个构面,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建构既依托于对自我的感知也源自于同他人的比较.本文构建“构面比较-群体比较-居民幸福感”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推进乡村振兴中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路径...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5个构面,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建构既依托于对自我的感知也源自于同他人的比较.本文构建“构面比较-群体比较-居民幸福感”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推进乡村振兴中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路径与可行策略,并结合湖北省粮食主产区127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乡村振兴能够显著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②相较于非经济因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经济因素(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对于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③相较于绝对获得感表征的同个人历史经验的纵向比较,相对公平感表征的同社交群体的横向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据此,在绝对贫困问题刚刚得以解决的时期,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计可持续能力依然是增进其幸福感的关键所在;考虑农村居民绝对获得感改进面临客观条件约束,塑造其对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相对公平感是短期内提升幸福感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观幸福感 乡村振兴 影响因素 绝对获得感 相对公平感
下载PDF
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锦墉 王文锋 汤永红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9,共9页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OLS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结果具有稳健性;消费不平等通过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OLS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结果具有稳健性;消费不平等通过降低人际信任和未来信心进而抑制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消费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递减效应,缓解消费不平等能够缩小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差距;相对于青年人和高收入组,消费不平等对于中老年人和低收入组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抑制作用更大。据此,建议持续探究缓解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路径,更好地发挥缓解消费不平等以提升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因人分类施策,持续提升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农村居民 主观幸福感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角下社会质量对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9,共14页
中国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主观福利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多期数据,考察农村脱贫攻坚阶段农村居民主观福利变化的机制。研究发现,随着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差... 中国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主观福利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多期数据,考察农村脱贫攻坚阶段农村居民主观福利变化的机制。研究发现,随着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地区的社会质量和政府质量始终高于城镇地区;同时,社会质量的改善是农村居民主观福利提升的原因,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强化社会质量对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的正向影响。中国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仅要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还应着力提升基层政府质量,进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主观福利 农村居民 社会质量 政府质量
下载PDF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农村成年居民心理健康: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可强 李凤兰 +1 位作者 王丽 陈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568名农村成年居民进行调查,以探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农村成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农村成年居民希望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两两显著正相关;(2)童年社会经济地...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568名农村成年居民进行调查,以探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农村成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农村成年居民希望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两两显著正相关;(2)童年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农村成年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农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与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 心理健康 希望感 主观幸福感 农村居民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阆中市五龙村为例
8
作者 李环 向程 +3 位作者 舒琮瀚 李月娴 王一冰 何星颖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3年第4期86-96,共11页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阆中市典型乡村旅游地五龙村为个案,基于社会学理论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机理概念模型并设计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幸福感测度指数、幸福感计量模型等数...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阆中市典型乡村旅游地五龙村为个案,基于社会学理论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机理概念模型并设计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幸福感测度指数、幸福感计量模型等数理方法分析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表明:(1)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显性驱动因素为生活富裕感、民生安居感、自我价值感及未来期待感,隐性联结因素为属性特征变量;(2)显性驱动因素中未来期待感最为重要,居民在精神层面的感知较物质层面更能与主观幸福感产生共鸣;(3)显性驱动因素中各测度指标的权重与测度指数大小次序一致,差异化系数分值波动较大;(4)居民个体主观幸福感指数差异显著,平均水平为“幸福等级”,受访居民在第4至第5级梯度幸福感等级的频数及占比较高,全村整体幸福感水平为“非常幸福等级”;(5)隐性联结因素中的年龄、月均收入、从事职业、居住时间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其影响大小关系为年龄>月均收入>居住时间>从事职业,文化程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主观幸福感 居民 五龙村
下载PDF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健康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2 位作者 Winnie Yip 贾莉英 王丽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昨日重现法和EQ5D量表分别对主观幸福感和健康进行测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调查居民中有27%产生过不愉快情绪,平均有47%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分别有31.9%和17.9%居民...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昨日重现法和EQ5D量表分别对主观幸福感和健康进行测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调查居民中有27%产生过不愉快情绪,平均有47%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分别有31.9%和17.9%居民感到疼痛/不舒服、焦虑/沮丧。结论主观幸福感与健康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主观幸福感 健康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琳 潘庆忠 +2 位作者 张爱芹 楚新艳 陈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668-15669,15672,共3页
[目的]根据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针对农民幸福感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农民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农村地区(以山东省为例)随机抽样(n=900),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利用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获得较高信效度的农民主观... [目的]根据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针对农民幸福感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农民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农村地区(以山东省为例)随机抽样(n=900),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利用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获得较高信效度的农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结果]编制了由43个项目10个维度组成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编制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作为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量表 农村居民 山东省
下载PDF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与实证检验——基于山东省的调查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5,共11页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金融决策 客观金融素养 主观金融素养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方纲 风笑天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1,共8页
在对成都市433名城区、郊区和农村居民的结构式访问基础上,以"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的核心维度,运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城乡... 在对成都市433名城区、郊区和农村居民的结构式访问基础上,以"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的核心维度,运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在一些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另一些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城乡居民存在着增进和损害其各自主观幸福的条件和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包括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居住条件、家庭生活、人际关系、闲暇活动、健康状况、生活城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主观幸福 整体生活满意度 具体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 被引量:58
13
作者 邢占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本研究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N=1,224),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城乡居民的测量学特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适用于城乡居民。运用该量表对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初步比较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 本研究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N=1,224),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城乡居民的测量学特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适用于城乡居民。运用该量表对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初步比较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居民。这种差距反映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差距。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的观念与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城市社会,因此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生活质量 主观幸福感 比较研究 城乡居民
下载PDF
风险态度对养老规划的影响研究——来自湖北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4期91-105,共15页
居民的养老规划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将养老规划细分为“新农保缴费档次”、“是否购买其它养老保险”以及“利用金融市场养老规划的意愿”,利用湖北恩施、襄阳、荆州三市的调查数据,着重考察了风险态度对农... 居民的养老规划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将养老规划细分为“新农保缴费档次”、“是否购买其它养老保险”以及“利用金融市场养老规划的意愿”,利用湖北恩施、襄阳、荆州三市的调查数据,着重考察了风险态度对农村居民养老规划选择的影响。统计表明:被调查者普遍缺乏高层次的养老规划,大都选择低缴费档次的“新农保”;虽然有较强的利用养老金融市场的意愿,但很少购买其它养老保险。实证结果显示:主观风险态度对居民养老规划行为没有影响,客观风险态度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规划选择,即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养老规划越缺失。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对农村居民进行金融风险教育,克服对金融市场的恐惧心理,鼓励其积极利用金融市场进行养老规划,增加和优化养老规划品种及其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养老的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风险态度 客观风险态度 养老规划 农村居民
下载PDF
城乡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曼 柴云 +2 位作者 李涛 卢丽 刘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以多重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深入探讨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480名城乡居民运用Campbell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以多重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深入探讨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480名城乡居民运用Campbell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城乡居民总体幸福感指数平均得分为(11.17±1.9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未来目标、压力应对方式、自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城乡居住地、休闲时间是幸福感指数的预测因素,标准化偏回归数分别为0.261、0.182、0.152、0.066、0.071、0.051。路径分析发现,未来目标、压力应对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直接作用于幸福感指数,路径系数为0.285、0.191、0.160,兴趣爱好、个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间接作用于幸福感指数,间接效应为0.08、-0.04、0.10、-0.07。结论:主观幸福感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内外部因素有关,多重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在探讨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过程中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多重线性回归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分析——对农村人口流动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7
16
作者 赖晓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与动力,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推-拉"理论,但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经济动力。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比较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发现生活质量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与直接的预测变量...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与动力,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推-拉"理论,但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经济动力。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比较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发现生活质量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与直接的预测变量。除掉教育、职业、收入等直接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在休闲娱乐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生活质量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推-拉"因素,推的力量来自于农村匮乏的文化娱乐生活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拉的力量来自于城市更为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主观幸福感 路径分析 文化解释
下载PDF
实践与反馈: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23,共18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变得岌岌可危,已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以家庭养老为单一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亟需改革。因此,国家正在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农村实情的并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新型...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变得岌岌可危,已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以家庭养老为单一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亟需改革。因此,国家正在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农村实情的并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和推广(统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该体系的核心。那么,究竟这一制度是否符合农村的养老实际,实施效果如何,它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适应性建构。本文将以新疆一个村为调研点,重点考察现代社会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二者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养老保险 运行现状 责任主体 适应性
下载PDF
农村居民娱乐方式的调查与研究——以豫东L县J镇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浩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娱乐方式是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娱乐方式并未沿着政府规划的路线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逻辑与民间叙事之间未能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应从转变实现农村娱乐... 娱乐方式是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娱乐方式并未沿着政府规划的路线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逻辑与民间叙事之间未能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应从转变实现农村娱乐方式的治理理念,确立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以及提高农民素质,降低"门槛"等方面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娱乐方式 主体
下载PDF
不平等厌恶偏好与村民相对贫困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艳敏 李春晓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6,共13页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相对贫困状况。运用Logit分析相对贫困广度,发现:不平等厌恶偏好具有诱发相对精神贫困的直接效应;且与收入、教育和健康交互作用于相对贫困广度,展现出调节效应。采用OLS分析相对贫困深度揭示:不平等厌恶偏好正向贡献偏离相对贫困线的贫困缺口指数;通过收入、教育和健康等途径调节相对贫困缺口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相对贫困 主观福利 不平等厌恶
下载PDF
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丽萍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4-17,共4页
在构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济因素、亲情因素、理想实现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关键词 安徽 农村居民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