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构造运动对渤海凸起区、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米立军 徐建永 +2 位作者 刘志峰 朱文奇 吴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烃、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运移活跃等,整体上调整、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定型和分布,但对不同构造带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差异。根据构造位置和油气成藏特点,可将渤海浅层油气藏归为两大类:凸起区浅层油气藏、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两类构造带浅层油气的成藏特点,明确新构造运动对两类构造带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与富集模式差异,并构建了相应成藏模式。凸起区的浅层具有“晚期油源断层+浅层稳定储盖组合”的“台阶”型油气成藏模式;斜坡—洼陷区的浅层具有“洼中隆+晚期断层”“深层运移脊+晚期断层”两种“倒漏斗”型油气成藏模式。渤海浅层已进入了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应加强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晚期运移断层+岩性圈闭”组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渤海 浅层油气藏 凸起区 斜坡—洼陷区 成藏模式 “倒漏斗”型
下载PDF
邵家洼陷区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唐大卿 孙玉峰 余光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2,55,共4页
邵家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断裂体系、油藏剖面等综合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对邵家洼陷区不同... 邵家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断裂体系、油藏剖面等综合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对邵家洼陷区不同构造带上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洼陷区断裂活动从古生代持续至第四纪,多期断裂活动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该区油气生成与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继承性活动又控制了上部区域性盖层中断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断裂活动 油气运移 聚集成藏 邵家洼陷区
下载PDF
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成岩作用定量表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振岩 孟元林 +1 位作者 高建军 黄文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9,共9页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辽河坳陷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辽河坳陷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与控制。它们形成于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该文通过成岩作用定量表征方法,预测了鸳鸯沟洼陷西斜坡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微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三中上亚段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斜坡区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表征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成岩模拟 有利区带 鸳鸯沟洼陷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正理庄地区沙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维岭 姜在兴 +3 位作者 倪新锋 张建国 吴秀颀 赖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7,共6页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演化主要受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较大,因压实作用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9.8%,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4.1%,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孔隙的重要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成岩A期,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二段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半定量分析 正理庄地区 博兴洼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玉峰 唐大卿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2期92-96,共5页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箕状断陷。邵家洼陷区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剖面组合类型多样,导致了该洼陷区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影响...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箕状断陷。邵家洼陷区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剖面组合类型多样,导致了该洼陷区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影响着油气运移的指向、路径、效率和聚集部位,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盖层断层的活动主要影响该洼陷区圈闭的形成和类型,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家洼陷区 断层 平面组合特征 剖面组合类型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利用含氮化合物研究卞闵杨地区油气运移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旗 包建平 朱翠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1-25,4,共5页
通过对卞闵杨地区各个油田不同层位原油样品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以及各异构体参数比值的相对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探讨了卞闵杨地区原油的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墩塘油田南部戴南组"阜四型"原油来自于龙岗次凹阜宁组四段... 通过对卞闵杨地区各个油田不同层位原油样品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以及各异构体参数比值的相对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探讨了卞闵杨地区原油的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墩塘油田南部戴南组"阜四型"原油来自于龙岗次凹阜宁组四段烃源岩;墩塘北部阜宁组二段,杨家坝阜宁组一、二段,卞东阜宁组三段储集层原油均来自于龙岗次凹;而卞东油田阜宁组二段,闵桥油田阜宁组二、三段则均来源于氾水次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闵杨地区 含氮化合物 原油运移 龙岗次凹 氾水次凹
下载PDF
陆丰北地区构造特征及恩平组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定伟 张向涛 +2 位作者 雷永昌 邱欣卫 杨亚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文昌期发育地堑式的陆丰07洼,恩平期发育半地堑式的惠州05洼和惠州11洼,厚度和面积均较大。陆丰凹陷控洼断裂在古近纪具有“翘翘板”的特点,即从早文昌期到晚恩平期活动强度整体向北迁移;陆丰北地区恩平期物源主要来源于西北侧和东边,以长轴断槽式源 汇体系和沟谷源 汇体系为主要物源通道,其中在恩平早期广泛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而恩平晚期裂陷作用减弱,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相比陆丰南勘探成熟区的恩平组具有更好的储盖组合条件;惠州05底辟构造带和洼陷区的陡坡带发育大量的断背斜、断鼻和断块,是陆丰北地区探索恩平组勘探潜力可以优先开展评价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北地区 断裂系统 洼陷结构 恩平组 勘探潜力与方向
下载PDF
渤海海域凹陷区油气控藏规律与勘探实践——以渤中西洼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龙 薛永安 +3 位作者 张新涛 王国强 魏国财 徐春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8,共5页
为明确渤中西洼凹陷区新近系油气控藏规律,在渤中西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整体解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古隆起的大小、断层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对新近系油气平面运聚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隆-断-盖"联控成藏模式。研... 为明确渤中西洼凹陷区新近系油气控藏规律,在渤中西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整体解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古隆起的大小、断层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对新近系油气平面运聚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隆-断-盖"联控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古隆起控制油气汇聚部位,断层的发育程度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层位,泥岩盖层的厚度制约馆陶组油气富集。古隆起、断裂、泥岩盖层的有效配置共同决定了凹陷区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条件。在此成藏规律指导下,钻探了渤中13A和龙口7A构造,均取得了成功,进一步证实了"隆-断-盖"控藏模式在凹陷区勘探中的可行性,对深化凹陷区油气成藏认识和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西洼 凹陷区 新近系 古隆起 断裂 泥岩盖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次洼断裂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震 徐春强 +3 位作者 张志强 杨传超 赵家琳 李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渤中凹陷西次洼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受区域应力影响,断裂特征复杂多样。为了搞清研究区断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藏作用,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勘探实践,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成因演化及... 渤中凹陷西次洼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受区域应力影响,断裂特征复杂多样。为了搞清研究区断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藏作用,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勘探实践,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成因演化及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西次洼的断裂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早期基底断裂左旋走滑阶段、古近纪伸展作用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期)双向走滑作用阶段。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研究成果对该区目标优选及油气勘探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演化机制 控藏作用 渤中凹陷西次洼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10
作者 王小军 蒙启安 +7 位作者 李跃 吴海波 李军辉 邓海 申文静 陈方举 侯思宇 张守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4,共16页
海拉尔盆地是位于中国北部边陲的中生代—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经过60余年的持续勘探,主力含油层系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埋藏浅、规模大、易发现的构造油藏几乎已钻探殆尽,近年来的规模增储难度日益增大。通过系统回顾海拉尔盆地的油气... 海拉尔盆地是位于中国北部边陲的中生代—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经过60余年的持续勘探,主力含油层系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埋藏浅、规模大、易发现的构造油藏几乎已钻探殆尽,近年来的规模增储难度日益增大。通过系统回顾海拉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历程,结合当前勘探开发实践,指出向勘探程度较低的洼槽区和深部层系进军是打开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新局面的必经之路。海拉尔盆地在南屯组凝缩层段页岩油、铜钵庙组砂砾岩岩性油藏、侏罗系塔木兰沟组油藏和基岩潜山内幕油藏4个新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石油总资源量预测达5.96×10^(8)t;新领域油藏与已发现的油藏具有空间互补性,构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从中—浅层到深层、从斜坡带到洼槽区、从常规到非常规的多层系多类型且油藏呈有序分布、差异富集的复杂断陷盆地含油气系统,可进一步挖掘其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油气勘探 洼槽区 深部层系 新领域 新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