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境荷兰风信子种球中Dickeya dadantii subsp.dadantii分离和鉴定
1
作者 徐飞 龚静如 +3 位作者 于翠 马丁 张卫东 易建平 《植物检疫》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从荷兰进境风信子种球软腐症状组织处分离到一株分离物2018-5,对分离物进行PCR检测、荧光PCR检测、16SrRNA序列分析、多位点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试。分离物在NA平板上菌落淡黄褐色,扁平,圆形,边缘不规则。测试结果表明,常规PCR和荧光PCR... 从荷兰进境风信子种球软腐症状组织处分离到一株分离物2018-5,对分离物进行PCR检测、荧光PCR检测、16SrRNA序列分析、多位点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试。分离物在NA平板上菌落淡黄褐色,扁平,圆形,边缘不规则。测试结果表明,常规PCR和荧光PCR检测均为阳性;16SrRNA、rpoS、rplB、recA、purA、gapA、gyrA、fusA、dnaX序列和达旦提狄克氏菌达旦提亚种(Dickeya dadantii subsp.dadantii)菌株NCPPB898(CP023467)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3%,99.55%,100%,95.68%,99.35%,99.34%,99.37%,99.86%,99.59%;基于8个看家基因(rpoS、rplB、recA、purA、gapA、gyrA、fusA和dnaX)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2108-5与Dickeya dadantii subsp.dadantii处于同一分支;人工接种风信子叶片和甘薯幼茎都能引起腐烂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将分离物2018-5鉴定为达旦提狄克氏菌达旦提亚种(Dickeya dadantii subsp.dadant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 种球 Dickeya dadantii subsp.dadantii 鉴定
下载PDF
不同类型香蕉的细菌性鞘腐病病原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2
作者 麦桂婉 肖文超 +2 位作者 李云锋 李华平 饶雪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41,共7页
[目的]香蕉Musa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香蕉细菌性鞘腐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给香蕉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侵染不同类型香蕉的病原种类和致病性分化。[方法]对多种不同类型香蕉的细菌性鞘腐病病株进行分离... [目的]香蕉Musa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香蕉细菌性鞘腐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给香蕉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侵染不同类型香蕉的病原种类和致病性分化。[方法]对多种不同类型香蕉的细菌性鞘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并利用Dickeya属特异引物对这些病原进行PCR鉴定;通过分析16S rDN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6个管家基因(fusA、gyrA、recA、gyrB、dnaJ和dnaX)的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共线性关系进一步确定病原。采用离体和活体接种香蕉假茎及幼苗,对所分离病原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从不同类型香蕉病株中共分离、获得15株菌株,PCR鉴定表明这些病原属于Dickeya spp.。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基于6个管家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共线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属于D. dadantii。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15株菌株致病性分为3类:1) XJ1、XJ8、XJ12和对照XJ5-1属于强致病力菌株;2) XJ2、XJ3、XJ4、XJ7和XJ11是较强致病力菌株;3) XJ5、XJ6、XJ9、XJ10和XJ13为中等致病力菌株。[结论]来源于不同类型香蕉的细菌性鞘腐病病原均为D. dadantii,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为进一步研究D.dadantii的致病机理以及香蕉细菌性鞘腐病的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细菌性鞘腐病 Dickeya dadantii 致病性 16S rDNA
下载PDF
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小鼠免疫攻毒法研究
3
作者 张一帜 任小侠 +7 位作者 冯妍 李建 辛凌翔 孙淼 王豪杰 佟仁冬 朱良全 刘燕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112-120,共9页
为解决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灭活疫苗现行规程中效力检验采用靶动物免疫攻毒法所存在的动物筛选困难、动物质量不稳定、经济花费高等问题,开展了实验动物免疫攻毒替代方法研究。以靶动物免疫攻毒法为基础,确定该疫苗的最小保护剂量和不保护... 为解决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灭活疫苗现行规程中效力检验采用靶动物免疫攻毒法所存在的动物筛选困难、动物质量不稳定、经济花费高等问题,开展了实验动物免疫攻毒替代方法研究。以靶动物免疫攻毒法为基础,确定该疫苗的最小保护剂量和不保护临界剂量,并在确认小鼠品系后开展平行关系研究,从而筛选出在小鼠模型上能够体现疫苗差异的最佳攻毒剂量。结果显示:合格疫苗1/2稀释度为最小免疫剂量,1/4稀释度为不符合规定的临界剂量;KM小鼠为替代方法最合适的小鼠品系;最佳攻毒剂量为使用2 MLD混合菌液,对免疫组和对照组进行攻毒,对照小鼠全部死亡,免疫小鼠至少保护70%。本研究建立了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实验动物免疫攻毒替代方法,这将有助于提升该类疫苗效力检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羊败血性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败血性链球菌病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疫苗效力检验 免疫攻毒法 平行关系 替代方法
下载PDF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citru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reveals that CsGSTF1 and CsGSTU18contribute negatively to citrus bacterial canker 被引量:1
4
作者 Jia Fu Liyan Su +9 位作者 Jie Fan Qiyuan Yu Xin Huang Chenxi Zhang Baohang Xian Wen Yang Shuai Wang Shanchun Chen Yongrui He Qiang Li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309-1320,共12页
Citrus bacterial canker(CBC) is resulted from 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 infection and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citrus production.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are critical in maintaining redox homeos... Citrus bacterial canker(CBC) is resulted from 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 infection and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citrus production.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are critical in maintaining redox homeostasis in plant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abiotic and biotic stress responses.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GSTs in resisting CBC remains unclear. Here, citru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were investigated applying a genome-wide approach. In total, 69 CsGSTs belonging to seven class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phylogeny,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gene structures and conserved motifs were analyzed. Several CsGSTs responded to Xcc infection, as observed in the upregulation of CsGSTF1 and CsGSTU18 in the CBC-sensitive ‘Wanjincheng' variety but not in the resistant ‘Kumquat' variety. CsGSTF1 and CsGSTU18 were localized at the cytoplasm. Transient overexpression of CsGSTF1 and CsGSTU18 media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scavenging, whereas the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 of CsGSTF1 and CsGSTU18 caused strong CBC resistance and ROS burst.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itrus GST gene family, and discovered that CsGSTF1 and CsGSTU18 negatively contributed to CBC through modulating ROS homeostasis. These findings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GSTs in infection resistance in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Citrus bacterial canker(CBC) 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 ROS homeostasis
下载PDF
福建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23
5
作者 蔡学清 黄月英 +3 位作者 杨建珍 陈军 蔡国隆 胡方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37,共4页
2004年在福建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20个细菌菌株,接种西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2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该... 2004年在福建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20个细菌菌株,接种西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2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挑选其中的14个菌株经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测试,确认该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该病菌除侵染西瓜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及番茄、玉米、大豆等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细菌性果斑病 病原鉴定 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下载PDF
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景升 许莉萍 +2 位作者 阙友雄 高三基 陈如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传播、防治及其致病菌Leifsoniaxyli subsp.xyli的分类归属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策略。
关键词 甘蔗 RSD(Ratoon stunthlg disease) Leifsonia xyli subsp.xyli
下载PDF
鲟细菌性败血综合征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3 位作者 高鹏 李怡 张书俊 邓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6,共4页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腹水及肾脏中共分离了5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2株细菌XL2-T和HK3-R具有致病性。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XL2-T为...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腹水及肾脏中共分离了5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2株细菌XL2-T和HK3-R具有致病性。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HK3-R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这2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氧化酶阳性,对先锋必、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奈替米星、新霉素等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ruthenus♂) 达氏鳇(Huso dauricus) 细菌性败血综合征 豚鼠气单胞 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下载PDF
广东冬种马铃薯软腐病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宁 沈会芳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林壁润 王忠文 曾东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8-59,F0002,共3页
马铃薯软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广东省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及其症状,通过分离病原菌,采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致病菌进行鉴定,确定该致病菌为肠杆菌科的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 马铃薯软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广东省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及其症状,通过分离病原菌,采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致病菌进行鉴定,确定该致病菌为肠杆菌科的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软腐病 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
下载PDF
酸乳菌种分离纯化方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伍时华 黄翠姬 +1 位作者 石媛靖 邱月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脱脂乳中保藏的发酵酸乳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确定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基为改良MRS,以10-2稀释度划线分离法在烛缸中厌氧培养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添加2%的玉米浆后有利于纯菌株的生长;采用涂布分离... 本文研究了在脱脂乳中保藏的发酵酸乳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确定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基为改良MRS,以10-2稀释度划线分离法在烛缸中厌氧培养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添加2%的玉米浆后有利于纯菌株的生长;采用涂布分离法和真空袋培养,在链球菌基础培养基上可很好地分离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纯菌株。经鉴定所分离出菌株为纯种后,采用斜面保藏在不含乳基质的培养基上,在15d内可以保持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业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酸乳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4株国内分离株的重新分类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媛 张建华 +3 位作者 胡守萍 王亮 辛九庆 乔祖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9-773,共5页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4株CCPP中国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针对3段基因...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4株CCPP中国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针对3段基因(A、B、C),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将结果与丝状支原体簇的6个成员进行遗传衍化分析。在A片段,4株中国分离株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的结果与Mccp代表株F38相同,为548、420、128等3条带,其他5个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只有420、128bp两条带。在B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中国分离株与F38同源性为99.5%,与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代表株kid的同源性为98.9%,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ZZ株同源性仅为95.4%。在C片段研究发现,4株中国分离株的序列与Mmc模式株PG3株同源性为67.4%~67.6%,与2株Mcc8601-50和California Kid同源性为95.1%~98.4%,与3株Mccp97097ET、Gabes和F38的同源性为99.6%~99.8%。通过对中国分离的87001、87002、367、1653等4株CCPP病原体的分子特征研究,首次提出其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亲缘关系最近,应归属为Mccp,并将国内流行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定名为Mc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
下载PDF
辣椒内生细菌BS-1和BS-2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及鉴定 被引量:67
11
作者 何红 邱思鑫 +2 位作者 蔡学清 关雄 胡方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抗利福平为标记 ,用浸种、涂叶和灌根方法接种 ,测定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 ,来自辣椒体内的BS_2和BS_1菌株不仅可在辣椒体内定殖 ,也可在番茄、茄子、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小白菜等植物体内定殖 ,BS_2菌株还可在水稻、... 以抗利福平为标记 ,用浸种、涂叶和灌根方法接种 ,测定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 ,来自辣椒体内的BS_2和BS_1菌株不仅可在辣椒体内定殖 ,也可在番茄、茄子、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小白菜等植物体内定殖 ,BS_2菌株还可在水稻、小麦及豇豆等植物体内定殖 ,BS_2菌株的内生定殖宿主范围比BS_1菌株的广 ;另外BS_2菌株可在辣椒和白菜体内较长期定殖。用常规方法、Biolog及 1 6SrRNA序列比较 ,两菌株鉴定为枯草芽杆菌内生亚种 (Bacillussubtilissubsp .endoph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内生细菌 BS-1 BS-2 定殖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内生亚种
下载PDF
中国“疣粒野稻”拉丁学名和中名的订正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万春 卢永根 王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7,共5页
中国“疣粒野稻”的小穗近等长于颗粒野稻,而短于疣粒野稻。内外稃(谷壳)表面电镜扫描形态是:中国“疣粒野稻”的山形瘤状突起分布较密,与颗粒野稻近似,但疣粒野稻则分布较疏。中国“疣粒野稻“的钩毛多为弯锥形:钩毛周围的硅质突起为... 中国“疣粒野稻”的小穗近等长于颗粒野稻,而短于疣粒野稻。内外稃(谷壳)表面电镜扫描形态是:中国“疣粒野稻”的山形瘤状突起分布较密,与颗粒野稻近似,但疣粒野稻则分布较疏。中国“疣粒野稻“的钩毛多为弯锥形:钩毛周围的硅质突起为乳头状,顶端圆而光滑。疣粒野稻和颗粒野稻的钩毛为雀嘴形;钩毛周围的硅质突起为火山顶状,顶端具星状冠。以上述形态为主要依据,中国“疣粒野稻”与颗粒野稻和疣粒野稻均有明显区别;在地理分布方面也与上二亚种不同。所以,现将中国“疣粒野稻”另立一新亚种,为瘤粒野稻Oruza meyeriana (Zoll. et Mor.)Baill. subsp. tuberculata W. C. Wu et Y. G. Lu, G.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稻 疣粒野稻 拉丁学名 中名
下载PDF
两种青海野生沙棘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玉花 高英 +2 位作者 向前胜 刘品高 周至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27-3831,共5页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和肋果沙棘(Hipphae neurocarpa)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对两种沙棘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种沙棘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和肋果沙棘(Hipphae neurocarpa)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对两种沙棘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种沙棘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两种沙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的趋势;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甜菜碱含量及CAT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酶和POD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两种沙棘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的抗旱性高于肋果沙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sis) 肋果沙棘(Hipphae neurocarpa)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
下载PDF
一株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分离鉴定与分子特征 被引量:44
14
作者 辛九庆 李媛 +2 位作者 张建华 胡守萍 王亮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248,共6页
从送检的山羊肺炎肺脏中成功分离到一株支原体,经过3次克隆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电镜观察、PCR及酶切、基因特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物SD3属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成员。将培养物经气管接种2只山羊可引起1只山羊典型发病,体温升高至41.... 从送检的山羊肺炎肺脏中成功分离到一株支原体,经过3次克隆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电镜观察、PCR及酶切、基因特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物SD3属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成员。将培养物经气管接种2只山羊可引起1只山羊典型发病,体温升高至41.5℃,IgG和IgM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其中IgG抗体变化与临床表现基本同步。剖检发现肺脏发生严重病变,并从中再次分离到该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分离 基因特征鉴定
下载PDF
杀鲑气单胞菌一新亚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晓君 房海 +2 位作者 陈翠珍 靳晓敏 王秀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3,共7页
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鱼(濒死及死亡不久)中分离到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l%的测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 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鱼(濒死及死亡不久)中分离到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l%的测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60株菌为杀鲑气单胞菌的一个新亚种(subsp.nov.),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v.)。代表菌株HQ010320-1及HQ010320-5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杀鲑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在99%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鲽 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 生物学特性 系统发育学分析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与链球菌混合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美霞 杨军 +5 位作者 艾博 谷长勤 刘晓丽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48-1850,共3页
以携带有鸭源呼肠孤病毒(DRV)的7日龄雏鸭为试验动物,人工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S.gallolyticus subsp.pasteurianus)AL101002菌株,旨在建立混合感染的病理模型。采用病理学研究手段,观察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组织学... 以携带有鸭源呼肠孤病毒(DRV)的7日龄雏鸭为试验动物,人工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S.gallolyticus subsp.pasteurianus)AL101002菌株,旨在建立混合感染的病理模型。采用病理学研究手段,观察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组织学病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雏鸭于感染后1 d出现死亡,感染后3 d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死亡率为50%;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脾脏表面灰白色坏死灶,质地坚实,心包膜炎和肝包膜炎,脑膜充血严重;组织学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脾组织坏死、包囊的形成、心肌炎、脑膜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鸭源呼肠孤病毒(DRV) 混合感染 病理学研究
下载PDF
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晓君 房海 +1 位作者 陈翠珍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60,共10页
采用分类方法,对从两起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例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自凝性、色素产生情况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的测定等研... 采用分类方法,对从两起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例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自凝性、色素产生情况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的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杀鲑气单胞菌的新亚种(subsp.nov.)并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v.)。经血清型检定,表明60株菌均为同种血清型。选择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石鲽、牙鲆、鲤、鲫及泥鳅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6种耐药,对头孢噻肟等25种高敏,对多黏菌素B、利福平2种敏感,对头孢唑啉等4种在株间存在一定敏感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该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鲽 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一株抗MRSA的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电容 黎晶晶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得一株对MRSA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B0701,通过其生理生化反应,细胞壁化学组成、菌株细胞壁、糖型以及rRN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菌株细胞壁Ⅰ型,糖型C型,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其与Str...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得一株对MRSA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B0701,通过其生理生化反应,细胞壁化学组成、菌株细胞壁、糖型以及rRN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菌株细胞壁Ⅰ型,糖型C型,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其与Streptomyces parvus在16SrDNA中Blast比对相似率达99.9%。结论:定名为Streptomyces parvus subsp 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parvus SUBSP NB 抗MRSA 菌株鉴定分离
下载PDF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远征 王晓菁 +7 位作者 李源 徐海 王嘉宇 赵明辉 唐亮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0-918,共9页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根据地区和品种(系)特点划分为黄淮粳稻、京津唐粳稻、晚熟中早粳稻、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分析了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现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京津唐粳稻、黄淮粳稻>晚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83.66%和66.9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平均值分别为30.26%和3.08%。总体和不同类型产量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籽粒长宽比与产量关系不密切,与糙米率大多显著负相关,而与整精米率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也不密切,与穗数基本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每穗粒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对结实率、千粒重和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我国北方粳稻至少在9 t hm–2以下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可以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改进品质,或者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使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北方稻区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研究I 被引量:28
20
作者 黄红英 方海红 +3 位作者 刘爱民 夏颍 吕正兵 张林普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24,共5页
从皖北盐碱地土样中分离到 0 1 1菌株 ,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以及胞外碱性蛋白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0 1 1菌株符合地衣芽孢杆菌种的特征 ,但该菌芽孢端生、孢囊膨大、中度耐盐、高度耐碱 ,可在NaCl浓度为 1 3%和pH1 1的培养基中生长 ... 从皖北盐碱地土样中分离到 0 1 1菌株 ,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以及胞外碱性蛋白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0 1 1菌株符合地衣芽孢杆菌种的特征 ,但该菌芽孢端生、孢囊膨大、中度耐盐、高度耐碱 ,可在NaCl浓度为 1 3%和pH1 1的培养基中生长 ,这些特征又不同于该种几个模式株 ,因而将 0 1 1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Bacilluslicheniformissubsp .dangshanensis)。该菌在发酵培养基中能产生较高产量的胞外碱性蛋白酶 ( 72 5u/mL)。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60℃、pH9.0 ,该酶在pH6.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亚种 菌种鉴定 碱性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