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金小华 刘宏纲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7-274,共8页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的地上部分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1.94,6.84和3.80(t/ha·a),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生产力较低,对...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的地上部分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1.94,6.84和3.80(t/ha·a),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生产力较低,对亚热带优越的水热资源利用不充分。所调查的九个样地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可回归成线性方程y=4.27+0.15x,净生产力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即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越高,净生产力越大,所以利用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植被,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次生灌丛和灌草丛 净生产力
下载PDF
皖南黟县次生灌草丛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小华 宋永昌 左文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8-332,共5页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的安徽黟县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共9个样地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为81.74、16.83和5.28t/ha。所调查的5个群落类型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可回...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的安徽黟县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共9个样地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为81.74、16.83和5.28t/ha。所调查的5个群落类型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可回归成线性方程Y=3.88+0.14X,净生产力随生物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灌丛 灌草丛 生物量 亚热带
下载PDF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的聚类和排序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小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文运用聚类和排序的方法对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及灌草丛38个样地进行了分类。样地间的相似性计算采用了Wishart(1969年)的相似性系数公式,聚合策略用形心法,排序采用了主分量分析(PCA)。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38个样地分为6种群落类型,... 本文运用聚类和排序的方法对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及灌草丛38个样地进行了分类。样地间的相似性计算采用了Wishart(1969年)的相似性系数公式,聚合策略用形心法,排序采用了主分量分析(PCA)。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38个样地分为6种群落类型,并在其中5类中找出它的区分种;这6种类型在PCA排序图上可作为分离的点集划分出来,排序也能很好地反映群落间的相互关系。聚类和排序的结果与定性分类所得出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数量分类方法是适用于亚热带次生灌丛的分类。此外,本文还对聚类和排序在亚热带次生灌丛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次生 灌丛 聚类 排序 灌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