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joint with composite sucker rod
1
作者 Yan-Wen Zhang Jia-Qi Che +4 位作者 Han-Xiang Wang Jin Zhang Feng Li Ming-Chao Du Yu-Ting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3172-3183,共12页
Composite sucker rods are widely used in oil fields because of light weight,high strength,and corrosion resistance.Bonded technology becomes the primary connection method of composites.However,the joints with composit... Composite sucker rods are widely used in oil fields because of light weight,high strength,and corrosion resistance.Bonded technology becomes the primary connection method of composites.However,the joints with composite sucker rods are prone to debone and fracture.The connected characteristics are less considered,so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joint is still unclear.Based on the cohesive zone model(CZM)and the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model,a novel full-scal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joint with composite sucker rod was established,and verified by pull-out experiments.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li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were studied,and the damaged procession of the joint was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the numerical model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the error is within 5%;b)the von Mises stress,shear stress,and interface stress distributed symmetrically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path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fixed end to the loading end;c)the first-bonded interface near the loading end was damaged at first,followed by debonding of the second-bonded interface,leading to the complete shear fracture of the epoxy,and resulted in the debonding of the joint with composite sucker rod,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with composite sucker rod Numerical model Connected characteristics Failure mechanism Tensile tests
下载PDF
Online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 System for Sucker Rod Defects Based on LabVIEW Programming 被引量:1
2
作者 Ou Zhang Xueye Wei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19年第2期529-544,共16页
Aiming at the detection of the sucker rod defects,a real-time detection system is designed using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MFL).An MFL measurement system consists of many parts,an... Aiming at the detection of the sucker rod defects,a real-time detection system is designed using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MFL).An MFL measurement system consists of many parts,an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First of all,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part of the acquisition system in detail,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Hall-effect sensor,the design of the signal conditioning circuit,an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SCM)control serial port.Based on LabVIEW,a graphical programming software,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acquisition system is written,including serial port parameter configuration,detection signal recognition,original signal filtering,real-time display,data storage and playback.Finally,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he MFL detection is set up,and the MFL measurement is carried out on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defects of the sucker rod surfa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signed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has good detection performance,simple design and high flex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x leakage testing real-time detection sucker rod LABVIEW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下载PDF
Approach to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Sucker Rod Pumping Systems in Coalbed Methane Wells 被引量:4
3
作者 WANG Fudong LIU Xinfu +1 位作者 Guan Zhichuan LIU Chunhu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83-991,共9页
The existing design of the pumping systems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roximate computational formulae and procedures,which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nalytic approaches of conventional oil/gas fields.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isting design of the pumping systems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roximate computational formulae and procedures,which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nalytic approaches of conventional oil/gas fields.The calculation of polished rod loads usually just concerns about the static and inertial loads.And the computation of gearbox torque generally uses empirical formulae and correction factors.The above modeling procedures,if applied to the coalbed methane(CBM) wells,can not give the desired accuracy of the system design and its pertinent analysis.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umping system,the kinematic relation of polished rod is analyzed,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total loads of polished rod is developed with the limits of CBM well conditions along the string.The gearbox torque calc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counterbalance effect with the calculated dynamometer cards and torque factors.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are demon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ZH002-4 well in Qinshui basin.The interpretations of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anks of beam units should rotate in a counter clockwise direction viewed with the wellhead to the right.Compared with oil?gas fields,the dynamic and friction to polished rod load ratios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computation of polished rod loads should involve the static and inertial loads,as well as vibration and friction loads.And the dynamic load ratio decreases rapidly during the production.Besides,the total deformation of the string is small in CBM wells.As for balanced operation,the gearbox torque load usually has two approximately equal peaks and the magnitudes of instantaneous torque are just within 50% of unbalanced gearbox loadings.The proposed research improves efficiency of the pumping system,loads the pumping unit more uniformly,and provides the reasonable basis for selecting the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cker rod pump kinematic analysis polished rod load dynamometer card gearbox torque
下载PDF
多指标排序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软件研发
4
作者 贾鹿 石国伟 +2 位作者 赵金玲 华磊 王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针对原有抽油机井工作参数软件与采油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经过技术攻关研发出多指标排序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软件。首先确立以产液量指标为主、井下效率指标为辅、安全指标可靠的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的设计思路,其次... 针对原有抽油机井工作参数软件与采油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经过技术攻关研发出多指标排序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软件。首先确立以产液量指标为主、井下效率指标为辅、安全指标可靠的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的设计思路,其次是建立以产液量计算为核心的系统算法。应用工程计算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油泵沉没压力使供液量与排液量建立联系,将与供液量接近的排液量作为产液量,进而计算出井下效率、悬点载荷和抽油杆负载率。对所有“泵径、冲程、冲次”组合的优势产液量和优势井下效率及其对应的指标和下泵深度以列表方式输出,对所有指标与井下效率的关系以曲线方式输出,经过排序对比即可挑选出各项指标均占优势且稳定可靠的抽油井工作参数组合,实现抽油井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的目标。该软件自2017年应用以来年均指导调参130井次,平均单井增产原油63.54 t,提高井下效率3.2%,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参数优化 液量 井下效率 沉没压力 悬点载荷 抽杆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应力比的延长抽油杆疲劳寿命设计方法
5
作者 王治磊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3期127-134,142,共9页
有杆泵采油是目前各油田最常用的采油方式。为研究交变载荷对油井下部抽油杆柱疲劳寿命的影响,模拟抽油杆真实受力环境,开展了不同应力比条件下抽油杆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抽油杆循环拉伸次数随抽油杆应力比增大而增大,当应力比大... 有杆泵采油是目前各油田最常用的采油方式。为研究交变载荷对油井下部抽油杆柱疲劳寿命的影响,模拟抽油杆真实受力环境,开展了不同应力比条件下抽油杆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抽油杆循环拉伸次数随抽油杆应力比增大而增大,当应力比大于0.45时趋于不变,抽油杆寿命与应力比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具有一元三次方程关系;2)生产井因工作条件不同,最下一级抽油杆柱应力比不同,实测应力比为0.19~0.51,平均值为0.30;3)生产井最下一级抽油杆疲劳寿命拐点应力比为0.37,推荐抽油杆抗疲劳设计应力比大于等于0.37;4)抽油杆柱底端采用加重抽油杆或加粗抽油杆可以提高最下一级抽油杆应力比。该设计方法对于延长抽油杆疲劳寿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泵采油 抽油杆疲劳寿命 疲劳性能试验 实测载荷 应力比设计
下载PDF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采设备悬点载荷变化规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新福 綦耀光 +2 位作者 胡爱梅 韩军 杨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7-134,共8页
煤层气井悬点载荷是标志排采设备工作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有杆泵设备运动特性分析,建立计算悬点各载荷的数学模型和动力示功图,并通过现场实例验证,给出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和杆管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煤层气井悬点载荷的计算需要考虑振... 煤层气井悬点载荷是标志排采设备工作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有杆泵设备运动特性分析,建立计算悬点各载荷的数学模型和动力示功图,并通过现场实例验证,给出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和杆管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煤层气井悬点载荷的计算需要考虑振动载荷和摩擦力的影响;抽排初期的强排水使悬点载荷变化幅值加大,稳定生产后,其变化较小;煤层气井动载荷和摩擦载荷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达到15%和5%,这就加大悬点载荷的变化幅度与不平衡性,开采中,静载荷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而动载荷所占比例迅速减小,稳定生产时仅为2.5%,此时摩擦力的比例稳定在3.7%左右;另外,排采设备的杆管总变形量较小,仅占冲程的10%左右,其中静变形量占较大比例,而惯性载荷引起动变形量较小,后期可忽略。该算法首次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煤层气井有杆泵悬点载荷并用动力示功图直观表达,为排采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泵 悬点载荷 动载荷 摩擦载荷 示功图
下载PDF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采设备设计计算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新福 綦耀光 +1 位作者 李延祥 刘春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85-1691,共7页
基于有杆泵设备各组成部分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了悬点的运动规律,给出不同开采阶段载荷的变化规律和曲柄轴扭矩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为减小上冲程开始时悬点最大加速度,曲柄应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计算悬点载荷要考虑静载荷、... 基于有杆泵设备各组成部分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了悬点的运动规律,给出不同开采阶段载荷的变化规律和曲柄轴扭矩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为减小上冲程开始时悬点最大加速度,曲柄应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计算悬点载荷要考虑静载荷、动载荷和摩擦载荷的综合作用。相对于常规油气田,煤层气井动载荷和摩擦载荷所占的比重较大,与悬点载荷的比值分别达到15%和6%;开采中,动载荷的比重迅速减小,稳定生产时,其影响已较小,仅为4%左右,而此时摩擦载荷的影响超过动载荷。杆管总变形量较小,最大值仅为17.6cm,且主要为静变形,动变形的比重较小,稳定生产后可忽略。设备平衡良好时的曲柄轴瞬时扭矩仅为未平衡时所需扭矩的50%左右,且上下冲程的扭矩值近于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有杆泵 悬点载荷 曲柄轴扭矩 示功图
下载PDF
抽油杆/油管耐磨涂层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颜廷俊 王奎升 +1 位作者 郭立谦 朱红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7,52,共3页
针对我国东部地区油田抽油杆 /油管井下偏磨严重这一实际情况 ,提出在抽油杆或油管接触表面进行喷涂耐磨涂层的防磨措施。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经喷涂工艺处理的抽油杆 /原油管、经喷涂工艺处理的油管 /原抽油杆试验以及未经处理的... 针对我国东部地区油田抽油杆 /油管井下偏磨严重这一实际情况 ,提出在抽油杆或油管接触表面进行喷涂耐磨涂层的防磨措施。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经喷涂工艺处理的抽油杆 /原油管、经喷涂工艺处理的油管 /原抽油杆试验以及未经处理的杆 /管的摩擦磨损试验。试验证明 ,经喷涂工艺处理的管与抽油杆进行摩擦时 ,耐磨性能较好 ,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油管 耐磨涂层 摩擦 试验研究 磨损
下载PDF
抽油杆柱综合防偏磨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祥海 孙军 钱秀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6-38,共3页
为预防抽油杆柱偏磨 ,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 ,研制试验了抽油杆柱综合防偏磨技术。介绍了抽油机井抽油杆柱井下旋转、防偏磨技术及其试验效果。抽油杆防脱器与旋转器配合使用可使抽油杆柱旋转 ;抽油杆防偏磨器、抽油杆抗弯防磨副的配合使... 为预防抽油杆柱偏磨 ,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 ,研制试验了抽油杆柱综合防偏磨技术。介绍了抽油机井抽油杆柱井下旋转、防偏磨技术及其试验效果。抽油杆防脱器与旋转器配合使用可使抽油杆柱旋转 ;抽油杆防偏磨器、抽油杆抗弯防磨副的配合使用可起到防偏磨的作用。所使用的井下工具简单 ,无需改变地面和井下设备 ,其原理可靠 ,理论依据充分 ,适用于具有明显中性点的油井 ,对每口油井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计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井下抽油杆旋转器是一种多功能的井下工具 ,不但能使抽油杆柱旋转 ,而且能起到抽油杆井下减震器的作用 ,具有超冲程效果 ,可提高抽油机井泵效 ,延长检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抽油杆柱 防偏磨 试验 井下
下载PDF
抽油杆柱断脱原因剖析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效忠 裴润有 吴宗福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3-97,共5页
抽油杆柱的断脱是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陇东地区的抽油杆柱断脱资料,对抽油杆断裂、抽油杆脱扣、滑杆断脱、光杆断裂、游动阀罩断裂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综合防治抽油杆断脱的措施,实施后见到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抽油杆 杆柱 断裂 石油开采
下载PDF
D级空心抽油杆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房军 阎相祯 +1 位作者 孙能福 谷玉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6-18,共3页
为考查D级空心抽油杆不同摩擦焊接工艺性能的可靠性, 采用电测试验应力法测试抽油杆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β。在静拉伸条件下进行应变测试, 测得抽油杆焊接接头平均应力集中系数为1-0915 , 各应力集中系数分散性较小, 说... 为考查D级空心抽油杆不同摩擦焊接工艺性能的可靠性, 采用电测试验应力法测试抽油杆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β。在静拉伸条件下进行应变测试, 测得抽油杆焊接接头平均应力集中系数为1-0915 , 各应力集中系数分散性较小, 说明摩擦焊接工艺稳定可靠。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做了抽油杆短杆接头的疲劳试验,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D 级空心抽油杆疲劳性能, 获得D级杆的P- S- N 曲线和疲劳极限图, 求得存活率P= 99-9 % 及对应寿命N= 107时抽油杆的最大应力水平为244-37MPa。统计结果表明, 按有关工艺制造的D级空心抽油杆疲劳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抽油杆 性能 疲劳试验 抽油杆 D级
下载PDF
液力反馈型空心杆采油工艺抽油机悬点载荷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谋 姜东 +1 位作者 罗文莉 罗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0,53,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杆采油工艺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了具有液力反馈原理的空心杆抽油泵 ,该泵的特点是能有效地减小空心杆的下行阻力 ,并能增加抽油杆的下行动力。对常规型和液力反馈型两种空心杆采油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 ,给出了两种工艺...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杆采油工艺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了具有液力反馈原理的空心杆抽油泵 ,该泵的特点是能有效地减小空心杆的下行阻力 ,并能增加抽油杆的下行动力。对常规型和液力反馈型两种空心杆采油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 ,给出了两种工艺中抽油机的最大、最小悬点载荷计算公式 ,计算出上、下冲程中抽油机的最大、最小悬点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空心抽油杆 抽油泵 液力反馈型 悬点载荷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再制造抽油杆疲劳寿命评估的磁记忆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冷建成 张辉 +1 位作者 周国强 吴泽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08,共6页
废旧零部件寿命评估一直是再制造工程的技术难点之一。通过对预制沟槽抽油杆试件的拉-拉疲劳实验,利用磁记忆检测仪在线测量试件表面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磁记忆信号,研究抽油杆疲劳损伤演化的切向幅值和法向峰峰值变化规律。通过引入李... 废旧零部件寿命评估一直是再制造工程的技术难点之一。通过对预制沟槽抽油杆试件的拉-拉疲劳实验,利用磁记忆检测仪在线测量试件表面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磁记忆信号,研究抽油杆疲劳损伤演化的切向幅值和法向峰峰值变化规律。通过引入李萨如图,表明随着循环的进行所围成的面积由变大到最大后又逐步减小,而非闭合图形面积达到最大时正好对应着宏观裂纹即将发生失稳扩展的临界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向法向合成磁场梯度最大值作为预测疲劳寿命的指标,结果表明该特征参数与疲劳循环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基于高斯函数拟合建立了其与归一化寿命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可用于抽油杆的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忆检测 特征参数 疲劳寿命 抽油杆
下载PDF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水采气设备示功图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春花 刘新福 +2 位作者 周超 綦耀光 张守森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3,共6页
煤层气井示功图直观表现了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可为有杆泵设备设计计算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有杆排采设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计算悬点各载荷的数学模型,给出煤层气井不同开采过程的静力和动力示功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静力示功... 煤层气井示功图直观表现了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可为有杆泵设备设计计算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有杆排采设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计算悬点各载荷的数学模型,给出煤层气井不同开采过程的静力和动力示功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静力示功图接近于稳定生产后的示功图,代表了悬点载荷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实际示功图的基础;动力示功图在考虑动载荷的影响后,呈现出波动和偏斜的形状,考虑摩擦力的作用后,示功图的上缘向上平移,下缘则下移。煤层气井动载荷和摩擦力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15%和5%,这就加大了悬点载荷的变化幅度与不平衡性。随冲次的降低,示功图的下缘远离零线,上缘则逐渐远离下缘,而且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影响的减小,使得上下缘的倾斜度逐渐降低,波动幅度不断变小。煤层气井杆管总变形量较小,与冲程的比值仅为10%左右,且随冲次的降低,总变形量和静变形量逐渐增大,而动变形量不断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有杆泵 悬点载荷 静力示功图 动力示功图
下载PDF
基于损伤力学的HL级抽油杆疲劳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雯 彭振华 +3 位作者 张园 任向海 张辛 吴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3,共7页
抽油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会对其安全性能造成影响。为分析损伤对HL级抽油杆安全性能的影响程度,根据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抽油杆疲劳损伤演化模型,采用有效应力法与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裂纹损伤、蚀坑损伤和偏磨损伤3种损伤形式下HL级... 抽油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会对其安全性能造成影响。为分析损伤对HL级抽油杆安全性能的影响程度,根据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抽油杆疲劳损伤演化模型,采用有效应力法与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裂纹损伤、蚀坑损伤和偏磨损伤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的剩余疲劳寿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3种损伤形式下深度、宽度、角度等影响因素对HL级抽油杆剩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式。模拟结果表明,3种损伤形式下影响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列:裂纹损伤,依次为裂纹的位置、角度、深度和宽度;蚀坑损伤,依次为蚀坑的位置、深度和半径;偏磨损伤,依次为偏磨的位置、深度和长度。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回归关系式的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82.0%、94.0%和90.9%。研究结果表明:损伤位置对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影响极其显著;裂纹深度、角度,蚀坑深度和半径及偏磨深度的影响显著;裂纹宽度也有一定影响。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式,可为判断HL级抽油杆的剩余寿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抽油杆 疲劳寿命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抽油杆可再制造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冷建成 吴泽民 +1 位作者 张辉 徐明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2-67,74,共7页
对抽油杆毛坯进行可再制造性检测和评价是从源头上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的第一步。阐述了可再制造性的内涵,分别综述了抽油杆再制造毛坯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其中重点探讨了适于早期损伤检测、损伤定量检... 对抽油杆毛坯进行可再制造性检测和评价是从源头上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的第一步。阐述了可再制造性的内涵,分别综述了抽油杆再制造毛坯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其中重点探讨了适于早期损伤检测、损伤定量检测、损伤动态监测的金属磁记忆法、交流电磁场法和声发射法等新技术,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基于疲劳试验手段进行寿命预测、利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模拟计算寿命、采用无损检测技术预测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抽油杆可再制造性检测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无损检测 寿命评估 可再制造性
下载PDF
油井管杆磨蚀试验机的研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优强 刘丙生 +1 位作者 宋开利 王民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7,136,共3页
随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到来和油井综合含水的升高,有杆泵井的管杆偏磨腐蚀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管杆偏磨腐蚀问题,需要一台能模拟管杆在油井中腐蚀磨损的试验机,进行各种针对性实验,找出偏磨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就目前存在的腐... 随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到来和油井综合含水的升高,有杆泵井的管杆偏磨腐蚀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管杆偏磨腐蚀问题,需要一台能模拟管杆在油井中腐蚀磨损的试验机,进行各种针对性实验,找出偏磨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就目前存在的腐蚀磨损实验机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管杆磨蚀试验机,目前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磨 腐蚀 抽油杆 油管 试验机
下载PDF
喷射泵有杆泵接替举升工艺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明卿 李秀元 +1 位作者 张琪 樊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7-77,共1页
举升原理是通过套管式反循环喷射泵(动力液从油套管环空进入,由油管返出)将油层产出液举升到一定高度,再由有杆泵系统接替举升至地面。介绍了接替举升系统的工艺设计方法、喷射泵参数匹配设计方法和两泵之间的关联设计方法。举升工... 举升原理是通过套管式反循环喷射泵(动力液从油套管环空进入,由油管返出)将油层产出液举升到一定高度,再由有杆泵系统接替举升至地面。介绍了接替举升系统的工艺设计方法、喷射泵参数匹配设计方法和两泵之间的关联设计方法。举升工艺在胜利桩西油田的桩52-10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设计有杆泵下深1650m,喷射泵下深2250m,接替高度600m。结果显示,在试验前后有杆泵系统相似的情况下,接替举升使抽油机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差值变小,且最大负荷有较大下降,油井日产液、日产油增加。表明接替举升有效地改善了抽汲系统的工况,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喷射泵 有杆泵 人工举升 工艺 采油泵
下载PDF
35CrMo钢真空扩散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鹤法 俞笑蓉 +2 位作者 李志远 戴志刚 谢明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4-18,共5页
对35CrMo钢在采用两组焊接规范(真空度为4Pa;焊接压力为56MPa;焊接时间为1min;焊接温度分别为860℃、900℃)下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标准疲劳试验及缺口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扩散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性能... 对35CrMo钢在采用两组焊接规范(真空度为4Pa;焊接压力为56MPa;焊接时间为1min;焊接温度分别为860℃、900℃)下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标准疲劳试验及缺口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扩散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性能优于母材;扩散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对缺口的敏感程度比母材低。采用真空扩散焊接工艺焊接制造空心抽油杆即使对焊接接头不进行切削加工,也不会影响空心抽油杆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接头 焊接 疲劳试验
下载PDF
空心抽油杆的超声导波检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存富 李颖 +2 位作者 吴斌 李隆涛 王秀彦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38-541,共4页
利用超声纵向导波对抽油杆缺陷进行检测。将空心抽油杆简化为一管状波导,利用管道中的导波频散曲线,并结合抽油杆的缺陷检测要求,设计出适合抽油杆缺陷检测的传感器,选择合适的导波模态对抽油杆表面上宽1 mm、深1 mm的周向槽进行检测,... 利用超声纵向导波对抽油杆缺陷进行检测。将空心抽油杆简化为一管状波导,利用管道中的导波频散曲线,并结合抽油杆的缺陷检测要求,设计出适合抽油杆缺陷检测的传感器,选择合适的导波模态对抽油杆表面上宽1 mm、深1 mm的周向槽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将抽油杆简化为管状波导是可行的,利用设计的环状传感器激发出纵向轴对称L(0,2)导波模态,有效检出了抽油杆表面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导波 抽油杆 纵向模态 频散曲线 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