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ng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Marathons with Pre-Race Aspirin
1
作者 Arthur J. Siegel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年第8期211-217,共7页
Objectives: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s the number one clinical priority in sports cardiology. While the overall cardiovascular risk of long distance running is acknowledged as low, the frequency of cardiac ... Objectives: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s the number one clinical priority in sports cardiology. While the overall cardiovascular risk of long distance running is acknowledged as low, the frequency of cardiac arrests and sudden death has increased in middle-aged males during marathons since the year 2000. An evidence-based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susceptible runners from these acute cardiac events during races is considered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cause. Method: Review of articles in Pub Med on adverse cardiac events during marathons. Findings: Recent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an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cardiac arrest in middle-aged males during marathons since the year 2000 with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as the main caus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Same-aged asymptomatic middle-aged male physician-runners showed a post-race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osis with sequential increases in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a likely consequence of rhabdomyolysis after “hitting the wall”. Increased fibrinogen,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D-dimer with in vivo platelet activation indicated a concurrent hemostatic imbalance with pro-coagulant effects. Cardiac troponins I and T and NT-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were elevated after races as additionally predictive of acute cardiac events in asymptomatic persons. Conclusions: High short-term risk for acute cardiac events in asymptomatic middle-aged male runners is shown by stratification of validated biomarkers, which may render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vulnerable to rupture during marathons. Pre-race aspirin usage is prudent to reduce these events mediated by atherothrombosis based on conclusiv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of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 in same-aged healthy male physicians.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pre-race low-dose aspirin for curtailing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race-related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death in susceptible run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THON running sudden Cardiac death ATHEROTHROMBOSIS Pre-Race ASPIRIN Usage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春光 罗兴才 +5 位作者 要彤 刘玉玉 赵社海 程佳媛 李跃 赵小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检测技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隐匿性CHD 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检测技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隐匿性CHD 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6例,心绞痛(AP)53例,缺血性心力衰竭(IHF)54例。同期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软件系统分析并计算出DC值及DRs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D各亚组(AMI组、AP组、IHF组、隐匿性CHD组)的DC值及DRs值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值与DRs值所提示CAD各亚组的危险分级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数量越多范围越大,病情越重,这与DC、DRs所提示CHD各亚组的危险分级相一致。结论: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能够测定分析迷走神经功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对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可作为预警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减速力 连续心率减速力 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旷蓉 冷永群 +3 位作者 卢佳佳 张硕 涂婉华 叶静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两项检测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预警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两项检测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预警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心梗患者(AMI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群(正常组)各90例进行对比,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系统软件自动分析并计算出DC值及DRs值。结果 AMI组的DC值及DRs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病程划分的AMI各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超过6个月风险明显下降;同时,DC与DRs提示的风险越高,即提示病情越重,这与冠脉造影对应的病变数量及范围相符。结论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具有定量、单独分析测定迷走神经的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减速力 连续心率减速力 冠脉造影 心脏猝死
下载PDF
长跑猝死频发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体质测试工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楚海月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5年第1期76-78,94,共4页
对长跑猝死频发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在国家管理部门、学校、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3个层面都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完善我国高校的体质测试工作。
关键词 长跑猝死 体质测试 风险防范
下载PDF
对运动猝死事件后部分高校取消长跑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飞雄 张万宝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部分高校为防止运动性猝死事件的发生而取消长跑运动是否合理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运动性猝死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的研究,发现运动性猝死的人群涉及范围广,其中大学生猝死率显著增高。针...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部分高校为防止运动性猝死事件的发生而取消长跑运动是否合理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运动性猝死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的研究,发现运动性猝死的人群涉及范围广,其中大学生猝死率显著增高。针对运动猝死的案例,作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从运动生理学角度阐述长期坚持长跑运动会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呼吁高校不能因噎废食而取消长跑运动,建议高校建立有效合理的预防机制,从根本上预防运动猝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猝死 长跑运动 高校
下载PDF
构建我国高校体质测试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楚海月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3-76,85,共5页
采用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对高校体质测试中长跑猝死事故进行界定,整理了我国高校体质测试长跑猝死事故纠纷涉及到的法律依据、责任主体、处理方式、处理程序等,分析了构建我国高校体质测试中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的意义与现状,同时... 采用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对高校体质测试中长跑猝死事故进行界定,整理了我国高校体质测试长跑猝死事故纠纷涉及到的法律依据、责任主体、处理方式、处理程序等,分析了构建我国高校体质测试中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的意义与现状,同时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质测试中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的构想及有效实施高校体质测试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测试 长跑猝死 纠纷 法律 构想
下载PDF
无创预警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爱英 魏芳晶 +3 位作者 任润梅 于赛华 韩伟 关宏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心率减速力(DRs)联合其他预警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共150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DRs、窦性心率震荡、T波电交替。对DRs危险分层进行... 目的探讨连续心率减速力(DRs)联合其他预警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共150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DRs、窦性心率震荡、T波电交替。对DRs危险分层进行比较。对猝死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1)从对照组到实验组,预警指标明显异常。(2)冠脉病变3支组与1支组比较中高危患者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现DRs的阴性预测价值最高,指标联合对猝死风险的预测特异度、准确度明显提高。结论病情越严重,DRs危险分层越高,猝死预警指标越异常。DRs识别猝死低危患者价值更高,与其他指标联合对于准确筛选猝死高危患者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心率减速力 窦性心律震荡 T波电交替 急性冠脉综合征 猝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病程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和心脏猝死差异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楠 王春光 +2 位作者 程佳媛 孙志广 张爱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病程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和心脏猝死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AMI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梗死后时间不同分为四组:A组(<1个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病程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和心脏猝死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AMI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梗死后时间不同分为四组:A组(<1个月)、B组(1~3个月)、C组(3~6个月)和D组(>6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和M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查。对比各组心率减速力(DC)指标:DC值、DRs值;心率变异性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C、DR2、DR4、TS和SDNN在A、B、C和D四组中依次升高,且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R8和TO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各组低风险层、中风险层和高风险层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LVSP和LVEF依次升高,且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DC与LVSP、LVEF呈明显正相关(r=0.385、0.421,P均<0.05);TS与LVSP、LVEF呈明显正相关(r=0.346、0.411,P均<0.05);SDNN与LVSP、LVEF呈明显正相关(r=0.329、0.485,P均<0.05);但TO与LVSP、LVEF相关性不大(r=0.142、0.172,P均>0.05)。结论AMI后不同病程患者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心功能指标及危险分层差异明显,其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指标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同病程 连续心率减速力 心脏猝死
下载PDF
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志忍 林荣 《医学综述》 2014年第8期1437-1440,共4页
心肌梗死后由于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心脏负性频率调节能力下降而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通过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通过检测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可对猝死风险进行分... 心肌梗死后由于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心脏负性频率调节能力下降而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通过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通过检测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可对猝死风险进行分层。国内外大量研究都高度肯定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该文就心率减速能力检测的方法、优越性及其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价值予以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率减速力 连续心率减速力 迷走神经张力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心率减速率和连续心率减速率在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丽 张囡囡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与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率 连续心率减速率 心肌梗死 猝死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