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inimum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 of Epidural Lidocaine for Herpetic Neuralgia
1
作者 Shao-xiong Fu Yan-qing Chen +1 位作者 Rong-guo Liu Xiao-dan Wu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带状疱疹 有效浓度 神经痛 硬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镇痛 EC50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辅助镇痛的有效剂量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洪超 宁林 +3 位作者 张琦玮 黄炳强 毛庆祥 闫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辅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和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选取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9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 min予以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0.2μ...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辅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和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选取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9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 min予以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0.2μg/kg,选择艾司氯胺酮亚麻醉剂量0.2 mg/kg为起始,剂量梯度为0.05 mg/kg,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统计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的阳性反应情况。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操作前(T0)、艾司氯胺酮给药即刻(T1)、艾司氯胺酮给药结束(T2)、术中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切皮后20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法计算艾司氯胺酮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辅助镇痛的ED_(50)、ED_(95)。结果艾司氯胺酮术中辅助镇痛的阳性率为48.3%。与T0时相比,T1、T2、T4、T5时MAP、RR、HR、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RR、SpO_(2)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相比,T2~T5时BIS降低,Ramsay评分升高,T3、T4时患者VAS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良反应少,辅助镇痛的ED_(50)为0.207 mg/kg,95%CI为0.162~0.247 mg/kg;ED_(95)为0.298 mg/kg,95%CI为0.254~0.570 mg/kg。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辅助镇痛的ED_(50)为0.207 mg/kg,ED_(95)为0.298 mg/kg;其能够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髋关节置换 剂量-效应关系 镇痛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卫 钱晓岚 阚全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931-1933,共3页
目的:测定妇科手术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5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身体状况分级(ASA)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30kg.m-2,手术时间1.5~2h。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 目的:测定妇科手术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5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身体状况分级(ASA)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30kg.m-2,手术时间1.5~2h。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舒芬太尼的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当前患者的药物浓度由上一例患者的反应决定,如果上一例镇痛有效,则当前患者药物降低一个浓度梯度。如果镇痛无效,则上升一个浓度梯度。从舒芬太尼1mg.L-1开始,各相邻浓度之间的比值1.2。若镇痛效果可疑,则下一例接受的药物维持原浓度,计算舒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观察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输注的EC50为0.87mg.L-1,95%的可信区间为0.79~0.96mg.L-1。皮肤瘙痒的发生率3.8%,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1.5%。结论:妇科手术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输注的EC50为0.8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镇痛 硬膜外 妇科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卫 钱晓岚 +2 位作者 阚全程 储勤军 王中玉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2期51-53,共3页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在60例年龄30岁~50岁,ASAⅠ-Ⅱ级,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30kg/m2,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中施行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I组),比较舒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输注与静...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在60例年龄30岁~50岁,ASAⅠ-Ⅱ级,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30kg/m2,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中施行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I组),比较舒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输注与静脉输注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副作用。结果显示E组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输注的EC50(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半数有效浓度)为0.87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0.79μg/ml^0.96μg/ml;I组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的EC50为0.63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0.55μg/ml^0.70μg/ml;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两组相似,Rammsay评分I组>E组。因此,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的效价大于硬膜外输注,而硬膜外输注镇痛呼吸抑制副作用更少;并推测椎管内应用舒芬太尼主要作用部位仍在脊髓以上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镇痛 硬膜外 静脉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芬太尼对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建设 杨吉武 +1 位作者 古妙宁 陈晔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26-1327,共2页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组,分别用罗哌卡因以及罗哌卡因+芬太尼20ml(2μg/ml)进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按序贯实验法进行调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按Dixon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值.结果R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98%;RF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69%,RF组较R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EC50为0.098%.芬太尼可降低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E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妇科 术后 硬膜外腔镇痛 半数有效浓度
下载PDF
术后镇痛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松 周胜岐 +1 位作者 赵继英 崔新亮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 ml,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660%,下1例患者的药...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 ml,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660%,下1例患者的药物浓度根据前1患者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 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妇科手术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706%,95%的可信区间为(0.6852%-0.7272%)。结论本研究测定的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酰胺类 镇痛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运动阻滞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丽妍 张兴安 黄金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适宜剂量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髋部及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PCIA患者随机分4组:对照组(S组,舒芬太尼100μg)和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适宜剂量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髋部及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PCIA患者随机分4组:对照组(S组,舒芬太尼100μg)和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舒芬太尼100μg)、D2组(右美托咪定1.0μg/kg+舒芬太尼100μg)、D3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100μg),每组各30例。观察术后4、8、24、48 h NRS评分、术后48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1)与S组比较,D1、D2和D3组术后4、8、24 h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较低(P<0.05);D2、D3组术后48 h动态NRS评分均较低(P<0.05)。与D1组比较,D2、D3组术后4、8、24 h静态NRS评分均较低(P<0.05);D2、D3组术后4个时相点动态NRS评分均较低(P<0.05)。S组、D1组术后4个时相点动态NRS评分均较同组静态NRS评分升高(P<0.05)。(2)与S组相比,D1、D2和D3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均较少(P<0.05)。与D1组比较,D2、D3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均较少(P<0.05)。与D2组比较,D3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较少(P<0.05)。(3)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用量存在线性负相关(r=-0.9879,P<0.05),但大剂量右美托咪定(1.5μg/kg)对减少舒芬太尼用量的效果不再明显。(4)与S组相比,D1、D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时推荐剂量以1.0μg/kg为宜,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量效关系 老年 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剂量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淑萍 胡淑娜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2期1791-1792,1794,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行术后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2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三组各时间点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药消耗量、PCA实际按压次数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科学 镇痛 病人控制 硬膜外腔 镇痛 硬膜外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抑制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爆发痛的效力
9
作者 姜鹏 黄淑妮 +1 位作者 王向东 涂远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确定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抑制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爆发痛的效力。方法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发生爆发痛的初产妇,年龄≥18岁,单胎,足月,头位妊娠,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2)。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10 ml,采用序贯法确定给药浓度... 目的确定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抑制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爆发痛的效力。方法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发生爆发痛的初产妇,年龄≥18岁,单胎,足月,头位妊娠,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2)。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10 ml,采用序贯法确定给药浓度,首例浓度为0.15%。根据爆发痛是否缓解,确定下一例孕产妇罗哌卡因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0.9。爆发痛缓解标准: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后30 min内NRS评分<4分。采用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抑制分娩镇痛时爆发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例初产妇,EC_(50)(95%可信区间)为0.102%(0.088%~0.117%)。结论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10 ml用于抑制初产妇脉冲式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爆发痛时,其EC_(50)(95%可信区间)为0.102%(0.088%~0.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爆发性疼痛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硬膜外混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27
10
作者 徐世琴 沈晓凤 +1 位作者 赵青松 袁红梅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 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 目的 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 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组)(n=45)和0.6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B组)(n=55)。2组均在宫口扩张至2—3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组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均为0.12%,随后的罗哌卡因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1例若镇痛有效(注药后30min时VAS评分≤3分),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镇痛无效,则上升一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0.01%。若镇痛效果可疑,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维持原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观察镇痛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1.9%、29.4%(P〈0.05),A组、B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P〉0.05)。A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056%-0.062%),B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4%(95%可信区间为0.053%-0.055%)。结论硬膜外混合0.4、0.6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E‰分别为0.059%、0.054%;舒芬太尼的推荐浓度为0.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舒芬太尼 镇痛 硬膜外 产科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徐建国 沈晓凤 +4 位作者 唐跃 陈新中 贾真 甘树媛 金毅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进行该试验。初产妇224例,ASAⅠ级或Ⅱ级,妊娠≥36周,产前未服用镇痛、催眠药,随机分为7组:单纯罗哌卡因组(Ⅰ组,n=3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进行该试验。初产妇224例,ASAⅠ级或Ⅱ级,妊娠≥36周,产前未服用镇痛、催眠药,随机分为7组:单纯罗哌卡因组(Ⅰ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2μg/ml舒芬太尼组(Ⅱ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4vg/ml舒芬太尼组(Ⅲ组,n=32)、罗哌卡因混合0.6μg/ml舒芬太尼组(Ⅳ组,n=31)、罗哌卡因混合1μg/ml芬太尼组(Ⅴ组,n=32)、罗哌卡因混合2μg/ml芬太尼组(Ⅵ组,n=31)及罗哌卡因混合3μg/ml芬太尼组(Ⅶ组,n=32)。所有产妇宫Vt开至2—3cm时,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分别注人15ml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药液。各组初始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12%,采用双盲、序贯法,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的罗哌卡因药液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注药30min内的疼痛程度,计算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记录注药后30min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儿心率、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14例完成试验。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胎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运动程度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和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Ⅰ组0.1100%及0.1057%-0.1159%,Ⅱ组0.0741%及0.0708%.0.0789%,Ⅲ组0.0474%及0.0405%-0.0556%,Ⅳ组0.0355%及0.0289%-0.0438%,Ⅴ组0.0890%及0.0877%.0.0911%,Ⅵ组0.0730%及0.0717%-0.0744%,Ⅶ组0.0610%及0.0560%-0.0635%;Ⅱ-Ⅶ组EC50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Ⅵ组及Ⅶ组比较,Ⅲ组及Ⅳ组EC50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混合舒芬太尼(0.2~0.6μg/ml)或芬太尼(1—3μg/ml)可增强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明显强于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芬太尼的推荐浓度分别为0.4μg/ml、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酰胺类 镇痛 产科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啶用于患者镇痛的适宜剂量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红 程艳欣 +2 位作者 陈永学 徐贯杰 赵森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以探讨其硬膜外给药用于患者镇痛的适宜剂量。方法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患者120例,年龄20-55岁,体重50—75kg,ASA分级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以探讨其硬膜外给药用于患者镇痛的适宜剂量。方法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患者120例,年龄20-55岁,体重50—75kg,ASA分级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30)。Do组: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20ml;Do25组、D0.50组和D1.00组分别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含0.25、0.50和1.00ug/kg右美托咪啶。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啶的容量为20ml。D0组、D0.25组、D0.50组或D1.00组首例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40%、0.40%、0.28%和0.20%,按照序贯法调整罗派卡因浓度,升降幅度为0.02%。采用VAS评价对手术切皮的阻滞效果,VAS评分=0分为阻滞有效。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罗哌卡因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砜组、D0.25组、D0.50组和D1.00组罗哌卡因EC50及95%CI分别为0.38%(0.35~0.41)%、0.34%(0.31~0.36)%、0.22%(0.20~0.24)%和0.14%(0.12~0.15)%。D0组、D0.25组、D0.50组、D1.00组罗哌卡因EC50依次降低(P〈0.05);与D0组比较,D1.00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升高(P〈0.05),D0.25组和D0.50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啶用于患者镇痛的适宜剂量为0.50u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注射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镇痛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时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来保 刘松 +3 位作者 魏明 汪卫兵 邹学农 黄文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 确定分娩镇痛时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30例ASA Ⅰ级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宫颈开至2~3cm时,L2-3硬膜外间隙穿刺,头端置管3cm,注射负荷量罗哌卡因10ml,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为0.5%,应用序贯法... 目的 确定分娩镇痛时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30例ASA Ⅰ级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宫颈开至2~3cm时,L2-3硬膜外间隙穿刺,头端置管3cm,注射负荷量罗哌卡因10ml,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为0.5%,应用序贯法确定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04。注药后30min时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结果 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EC50为0.674%,95%可信区间为0.651%~0.697%。结论 分娩镇痛时第一产程硬膜外罗哌卡因(10ml)运动阻滞的EC50为0.674%,95%可信区间为0.651%~0.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原文传递
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抑制患者带状疱疹性疼痛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少雄 陈彦青 +1 位作者 刘荣国 吴晓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3-1334,共2页
目的 确定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抑制患者带状疱疹性疼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胸腰段带状疱疹性疼痛患者,性别不限,20 ~ 60岁,体重指数18 ~ 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注射含有碘佛... 目的 确定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抑制患者带状疱疹性疼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胸腰段带状疱疹性疼痛患者,性别不限,20 ~ 60岁,体重指数18 ~ 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注射含有碘佛醇+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利多卡因初始浓度为0.37%,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镇痛有效时下一例患者下调一级浓度,否则上调一级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06.镇痛有效的标准:注药后30 min内VAS评分≤1分.采用Dixon公式计算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抑制患者带状疱疹性疼痛的EC50为0.199%,其95%可信区间为0.168%~ 0.216%.结论 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抑制患者带状疱疹性疼痛的EC50为0.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镇痛 硬膜外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来保 刘松 +3 位作者 李梅娜 邹学农 黄文起 陈秉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目的确定分娩镇痛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30例ASAⅠ级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宫颈开至2~3cm时,L2,3硬膜外间隙穿刺,注射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1例产妇的左旋布比卡因浓度为0、5%,应用序贯法确... 目的确定分娩镇痛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30例ASAⅠ级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宫颈开至2~3cm时,L2,3硬膜外间隙穿刺,注射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1例产妇的左旋布比卡因浓度为0、5%,应用序贯法确定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0.95。注药后30min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C50为0.562%,95%可信区间为0.542%~0.584%。结论分娩镇痛时第一产程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10ml)运动阻滞的EC50为0.562%,95%可信区间为0.542%~0.5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左旋布比卡因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松 赵汝有 +1 位作者 周胜岐 赵继英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硬膜外给予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一例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应用序贯...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硬膜外给予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一例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应用序贯法根据前一产妇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一个浓度级。注药30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有运动阻滞。结果本实验用序贯法测得在国人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95%的可信区间为(0.542%~0.584%)。结论在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可以为国人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动力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镇痛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术后镇痛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松 周胜岐 +1 位作者 赵继英 崔新亮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布比卡因10 ml,第1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400%,下一例患者的药物浓度...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布比卡因10 ml,第1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400%,下一例患者的药物浓度根据前一患者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 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妇科手术硬膜外镇痛中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443%,95%的可信区间为(0.4288%~0.4576%)。结论本研究测定的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术后硬膜外镇痛中布比卡因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镇痛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健康单胎初产妇(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五组,每组20例.五组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时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3、4、5、6、7μg,同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健康单胎初产妇(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五组,每组20例.五组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时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3、4、5、6、7μg,同时均复合罗哌卡因3 mg.记录五组产妇蛛网膜下隙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注药前及注药后5、15、30、60 r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胎儿胎心率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蛛网膜下隙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C、D、E组;A、B组维持时间短于C、D、E组.五组注药后5、15、30、60minVAS均较注药前明显降低(P<0.01);B、C、D、E组注药后5minVAS低于A组(P<0.05),C、D、E组注药后60minVAS低于A、B组(P<0.05).五组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胎儿胎心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皮肤瘙痒、恶心发生率[D组为25%(5/20)和15%(3/20),E组为40%(8/20)和20%(4/20)]明显高于A、B、C组[A组为5%(1/20)和0,B组为10%(2/20)和0,C组为10%(2/20)和0](P<0.05).结论 4~6μg舒芬太尼复合3 mg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尤以5μg舒芬太尼复合3 mg罗哌卡因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神经传导阻滞 镇痛 产科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开胸手术后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红梅 翁建东 +2 位作者 杨文科 韩红 王榕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择30例食管癌开胸手术病例,ASAⅠ~Ⅲ级。手术后均于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5ml负荷量并以此浓度持续泵入(5ml/h)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浓度选择0.10%、0.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择30例食管癌开胸手术病例,ASAⅠ~Ⅲ级。手术后均于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5ml负荷量并以此浓度持续泵入(5ml/h)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浓度选择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根据上下序贯的方法,上一个患者的镇痛效果决定下一个患者所用的罗哌卡因浓度。结果开胸手术后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是0.148%。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是0.148%,此浓度使患者得到镇痛而不产生运动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妇科术后病人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卫 钱晓岚 +2 位作者 阚全程 邢娜 王中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价妇科术后病人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妇科术后病人120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S组经硬膜外注射负荷剂量舒芬太尼10ml,M1组、M2组和M... 目的评价妇科术后病人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妇科术后病人120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S组经硬膜外注射负荷剂量舒芬太尼10ml,M1组、M2组和M3组分别经硬膜外注射咪达唑仑0.025、0.050、0.075mg/kg+舒芬太尼10ml作为负荷剂量,各组均以2ml/h速率持续输注。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各相邻浓度之间的比值为1.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VAS评分≤3分为镇痛有效,计算各组舒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镇痛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Rammsay评分法评价镇静水平;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M1组、M2组和M3组舒芬太尼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7(0.79~0.96)、0.82(0.74~0.90)、0.67(0.61~0.74)、0.63(0.56~0.71)μg/ml;与S组比较,M2组、M3组舒芬太尼的EC50降低(P〈0.05);Rammsay评分M3组〉M2组〉M1组及S组(P〈0.05);M3组镇静过度及呼吸抑制发生率较其余3组高(P〈0.05)。结论妇科术后病人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镇痛时,推荐咪达唑仑剂量为0.050~0.07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镇痛 硬膜外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