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Deficits in Adulthood Following High Fat and High Sugar Diet Intake in Pre- and Periadolescence: A Test of the Specificity Hypothesis
1
作者 Gregory J. Privitera Darryl J. Mayeaux +1 位作者 Rachel A. Schey Hannah E. Lapp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3年第7期556-563,共8页
Obesity is linked to poorer cognitive performance, both of which may result from eating high-fat foods during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pre-and periadolescent (postnatal days 21 to 40) male rats were fed high... Obesity is linked to poorer cognitive performance, both of which may result from eating high-fat foods during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pre-and periadolescent (postnatal days 21 to 40) male rats were fed high fat (HF), high sugar (HS), or rodent chow (Chow) diets. After conditioning for 16 days with either Cheetos? (high-fat) or Froot Loops? (high-sugar) unconditioned stimuli (US) on one side of a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apparatus, rats were tested on postnatal day 61 for a place preference. Chow rats preferred the US-paired side, but HF rats showed no preference. HS rats preferred the side paired with Cheetos? but not with Froot Loops?. In spite of these deficits, object recognition, a nonassociative learning task, was not impaired. These results show mixed support for the specificity hypothesis, which predicts that CPP deficits will be nutrient-specific. The results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eating a HS diet leads to a nutrient-specific CPP deficit (for HS foods), whereas eating a HF diet leads to a general CPP deficit (for HS and HF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Fat diet High sugar diet CPP Cheetos^(■) Froot Loops^(■)
下载PDF
High Sugar-Fat Diet Induces Metabolic-Inflammatory Disorders Independent of Obesity Development
2
作者 Jéssica Leite Garcia Fabiane Valentini Francisqueti +7 位作者 Ana Paula da Costa Rodrigues Ferraz Artur Junio Togneri Ferron Mariane Róvero Costa Cristina Schmitt Gregolin Dijon Henrique Salomé de Campos Klinsmann Carolo dos Santos Igor Otávio Minatel Camila Renata Corrê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9年第6期664-677,共14页
Background: The modern dietary habit, which is rich in refined carbohydrates and saturated fats, increase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due to the p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these nutrients.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Background: The modern dietary habit, which is rich in refined carbohydrates and saturated fats, increase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due to the p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these nutrients.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igh sugar-fat di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inflammatory disorders in non-obese animals.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stribut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et: control and high sugar-fat for 30 weeks. It was analyzed: dietary efficiency;chow, water and caloric intake;metabolic and hormonal profile in plasma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Data were compared by Student’s t test or by Mann-Whitney U test with p Results: HSF presented lower chow intake, higher water consumption and dietary efficiency with no difference in the caloric intake. The final body weight (FBW) and weight gain (WG) were lower in the HSF group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diposity index (AI). HSF diet-induced hyperglycemia and hyperinsulinemia with no difference for 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Triglycerides, uric acid, adiponectin and leptin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HSF group. The HSF group showed increased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al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levels in epidydimal adipose tissue. The 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 and albuminuria were higher in the HSF group. Conclusion: HSF diet intake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inflammatory disorders independent of obesity, dissociating the view that increased adiposity is the major risk factor for complications commonly found in obese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ugar-Fat diet Western diet ADIPOSE Tissue Cytokines METABOLIC DISORDERS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evelopment 被引量:20
3
作者 Jian-Ping Liu Wen-Li Zou +4 位作者 Shui-Jiao Chen Hong-Yun Wei Ya-Ni Yin Yi-You Zou Fang-Gen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2期7353-7364,共12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caloric intake.METHODS Thir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five...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caloric intake.METHODS Thir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five groups(six rats each). The control diet(CON) group and free high-fat diet(FFAT) group were allowed ad libitum access to a normal chow diet and a highfat diet, respectively. The restrictive high-fat diet(RFAT) group, restrictive high-sugar diet(RSUG) group, and high-protein diet(PRO) group were fed a highfat diet, a high-sugar diet, and a high-protein diet, respectively, in an isocaloric way. All rats were killed at 12 wk. Body weight, visceral fat index(visceral fat/body weight), liver index(liver/body weight), insulin resistance, portal lipopolysaccharide(LPS),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and liver triglycerides were measured.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was sequenced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RESULTS The FFAT group had higher body weight, visceral fat index, liver index, peripheral insulin resistance, portal LPS, serum ALT, serum AST, and liver triglycerides compared with all other groups(P < 0.05). Taking the same calories, the RFAT and RSUG group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body weight, visceral fat index, peripheral insulin resistance and liver triglycerides compared with the PRO group(P < 0.05). The RFAT group also showed increased portal LPS compared with the PRO group(P < 0.05). Unweighted Uni Frac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of the sequencing data revealed that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structures of the CON, FFAT, RSUG and PRO groups were roughly separated away from each other. Taxon-based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 group, the FFAT group had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Roseburia and Oscillospira bacteria, a higher ratio of Firmicutes to Bacteroidetes, and a decreased abundance of Bacteroidetes, Bacteroides and Parabacteroides bacteria(P < 0.05). The RFAT group showed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and decreased abundance of Parabacteroides bacteria(P < 0.05). The RSUG group showed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Bacteroidetes and Sutterella bacteria, higher ratio of Bacteroidetes to Firmicutes, and a decreased abundance of Firmicutes(P < 0.05). The PRO group showed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Bacteroidetes, Prevotella, Oscillospira and Sutterella bacteria, and a decreased abundance of Firmicutes(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FFAT group, the RFAT group had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Bacteroidetes, higher ratio of Bacteroidetes to Firmicutes, and decreased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and Oscillospira bacteria(P < 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high-protein diet, the NAFLDinducing effects of high-fat and high-sugar diets are independent from calorie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hanged intestinal microbio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HIGH-FAT diet RESTRICTIVE HIGH-FAT diet RESTRICTIVE high-sugar diet High-protein diet Intestinal microbiota
下载PDF
枇杷叶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黑腹果蝇代谢紊乱的缓解作用
4
作者 董翠 孙安然 王家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为了探究枇杷叶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的缓解作用,以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设置基础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和分别添加1%、5%、10%枇杷叶提取物的含药培养基对黑腹果蝇进行培养,对各组黑腹果蝇的寿命、运动能力、生长发育指标、抗氧... 为了探究枇杷叶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的缓解作用,以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设置基础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和分别添加1%、5%、10%枇杷叶提取物的含药培养基对黑腹果蝇进行培养,对各组黑腹果蝇的寿命、运动能力、生长发育指标、抗氧化能力、肠道完整性、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糖饮食能造成黑腹果蝇代谢紊乱,在饮食中添加10%的枇杷叶提取物能通过延长黑腹果蝇寿命、提高老年黑腹果蝇的运动能力、提高黑腹果蝇卵的蛹化率和羽化率来提高黑腹果蝇的生长性能;通过提高黑腹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来提高黑腹果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和分析发现,高糖饮食能导致黑腹果蝇肠道菌群失调,在饮食中添加10%枇杷叶提取物能通过提高菌群丰度、抑制肠炎相关菌群增殖、改变菌群组成等方式缓解菌群失调。结果显示,枇杷叶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糖饮食造成的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高糖饮食 代谢紊乱 肠道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孙文豪 邱建强 +7 位作者 田仁红 陈冰 赵红霞 黄文 朱晓闻 朱喜锋 曹俊明 彭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4-5268,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CT)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为(10.85±0.02)g的健康花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3组分别饲喂...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CT)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为(10.85±0.02)g的健康花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3组分别饲喂常规饲料(含20.0%面粉,G1组)、高糖饲料(含45.8%面粉,G2组)和添加CT的高糖饲料(含45.8%面粉和0.1%CT,G3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G1组相比,G2组花鲈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与G2组相比,G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花鲈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投喂后1 h,G2组花鲈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而在投喂后3和6 h,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G2组花鲈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G1组和G3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花鲈肠道中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G1组>G3组>G2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5)G2组花鲈肠道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2(SGLT2)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G1组和G3组(P<0.05),G2组肠道中YY肽(PYY)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G1组和G3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高糖饲料可提高花鲈血清葡萄糖含量,诱导肝脏损伤,降低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和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抑制花鲈的生长和营养物质沉积。高糖饲料中添加0.1%CT可修复花鲈肝脏损伤,通过调控肠道激素的基因表达,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提高花鲈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饲料 缩合单宁 生长性能 糖代谢 花鲈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梦晓 贾艳菊 +1 位作者 刘晶 张海舟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生酮饮食因其特殊的营养结构,在减重、控血糖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备受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生酮饮食的类型,探讨了生酮饮食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其机制...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生酮饮食因其特殊的营养结构,在减重、控血糖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备受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生酮饮食的类型,探讨了生酮饮食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了生酮饮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 生酮饮食
下载PDF
两种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特点及差异研究
7
作者 郑晓春 邢瀚文 +2 位作者 印艳萍 张硕峰 方芳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1期2943-2949,共7页
目的对比两种造模方法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特点和差异。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正常组),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单次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组15只(联合诱导组,STZ剂量:30 mg·kg^(-1)),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组15只(STZ... 目的对比两种造模方法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特点和差异。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正常组),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单次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组15只(联合诱导组,STZ剂量:30 mg·kg^(-1)),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组15只(STZ诱导组,STZ剂量:60 mg·kg^(-1)),检测并对比两种造模方法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在血糖、体重、24 h尿液量、饮食量、饮水量、尿微量白蛋白、尿总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血清中血肌酐、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及肾脏病理上的差异。结果造模结束后联合诱导组大鼠和STZ诱导组大鼠均出现体重降低、血糖升高、饮食饮水量增加、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增加、尿肌酐含量降低、尿素氮含量增加、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两模型组比较,STZ诱导组大鼠饮食饮水量、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含量高于联合诱导组,肾脏病理改变较联合诱导组更为严重。结论两种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在体重、血糖、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中均有差异,且STZ诱导组大鼠肾脏损伤强度高于联合诱导组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高糖高脂饮食 链脲佐菌素 差异研究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4种常量营养素相对摄入量与肾结石的因果关系
8
作者 王聪 席羽佳 +2 位作者 王振兴 贾宜君 郝川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饮食成分相对摄入量(即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蛋白质和脂肪)与肾结石(KSD)之间的因果关系,为KSD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整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统计数据,暴露组数据来自社会科学遗传协会联合会...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饮食成分相对摄入量(即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蛋白质和脂肪)与肾结石(KSD)之间的因果关系,为KSD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整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统计数据,暴露组数据来自社会科学遗传协会联合会的基因组研究,KSD数据选自Finn Gen生物样本库。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两样本MR分析的主要方法,采用MR-Egger、加权中位数法、MR-多效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验、Cochran s Q检验、“留一法”分析和Steiger滤波作为MR结果和敏感性分析的补充。结果IVW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相对摄入量(OR=2.01,95%CI:1.02~3.96,P=0.042)、添加糖相对摄入量(OR=2.07,95%CI:1.00~4.29,P=0.049)与KS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未发现蛋白质相对摄入量(OR=0.70,95%CI:0.38~1.29,P=0.249)和脂肪相对摄入量(OR=0.79,95%CI:0.27~2.35,P=0.671)与KSD存在关联。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无异质性和多效性(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相对摄入量与添加糖相对摄入量可能是KSD的危险因素,提示控制碳水化合物与添加糖的摄入可预防K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肾结石 饮食 碳水化合物 添加糖
下载PDF
限制游离糖饮食与常规饮食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临床试验
9
作者 徐理茂 吴成凤 +2 位作者 王菲 董和英 吴晨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69-975,共7页
目的:探讨限制游离糖饮食与常规饮食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4~18岁的青少年男性NAFLD患者,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60 U/L。患者按1∶1... 目的:探讨限制游离糖饮食与常规饮食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4~18岁的青少年男性NAFLD患者,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60 U/L。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饮食组或常规饮食组。干预饮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的菜单并为整个家庭提供研究膳食,8周内将游离糖摄入量限制在每日卡路里的3%以下,且每周两次电话评估其饮食依从性。常规饮食组维持原有饮食习惯。主要观察指标为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测量肝脂肪变性变化,设定最小的临床重要差异为4%。同时,研究还观察了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变化和饮食依从性在内的12个次要指标。结果:共40名青少年被随机分配到干预饮食组或常规饮食组[每组20人,平均年龄(13.0±1.9)岁],并且全部完成试验。与常规饮食组患者相比,干预饮食组患者肝脂肪变性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01)。干预饮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下降幅度更显著(P<0.001),干预饮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高(20例中有18例报告在干预期间从游离糖中摄入的卡路里<3%)。研究期间未报告不良事件。结论:与常规饮食相比,提供8周限制游离糖饮食可显著改善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长期和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游离糖饮食 常规饮食 青少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随机临床试验
下载PDF
注射用胰岛素、饮食联合运动治疗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
10
作者 林燕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6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行注射用胰岛素、饮食联合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内分泌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予以治疗注射用胰岛素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基...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行注射用胰岛素、饮食联合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内分泌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予以治疗注射用胰岛素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基于对照组加用饮食联合运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均呈现出降低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指标均呈现出降低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呈现出降低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T2DM伴高血压患者在注射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饮食联合运动治疗的效果显著,经用药治疗辅助饮食、运动治疗可巩固用药治疗效果,不仅可促进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加以有效控制,继而确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血压 注射用胰岛素 血糖 饮食联合运动治疗 血脂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高脂/高糖膳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1
作者 郭冬涓 谢济明 +6 位作者 周新又 黄强 饶明欣 谢金凤 程小燕 陈茂林 苏利强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6期6-11,2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相比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高脂/高糖膳食餐后各时间段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运动干预对高脂/高糖膳食血管内皮功能(FMD)影响的相关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相比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高脂/高糖膳食餐后各时间段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运动干预对高脂/高糖膳食血管内皮功能(FMD)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样本量共计107人。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血管直径舒张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WMD=-0.31,95%CI:-0.50~-0.12)。在4个时间段当中,运动干预对FMD的调节在餐后3 h最具有显著性差异(WMD=-0.31,95%CI:-0.50~-0.12),对高糖餐后FMD的改善效果不具显著性(WMD=-0.32,95%CI:-0.54~-0.10)。结论运动能有效调节高脂/高糖餐后FMD,且MICT的调节作用优于HIIT,但运动对高糖饮食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高脂膳食 高糖膳食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25-27,37,共4页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7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组采取5A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饮食护...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7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组采取5A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饮食护理方式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联合组孕妇的HbAlc、2hPG及FBG水平更低,联合组DSQL评分低于对照组,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联合组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较低(P<0.05)。联合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vs 71.43%)(P<0.05)。结论:5A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饮食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干预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护理模式 个性化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 分娩结局
下载PDF
健康饮食背景下西式面点低糖低脂配方的研究与开发
13
作者 潘希超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0期120-123,共4页
在公众对健康日益重视的当下,低糖低脂的饮食模式正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为探索和创造符合健康饮食理念的西式面点低糖低脂配方,本文对市场上现有食谱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糖脂替代品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可能影响食物的口... 在公众对健康日益重视的当下,低糖低脂的饮食模式正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为探索和创造符合健康饮食理念的西式面点低糖低脂配方,本文对市场上现有食谱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糖脂替代品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可能影响食物的口感、受限于加工工艺以及缩短产品的保存期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糖脂替代技术、改进加工工艺和开发新型包装与保鲜技术的开发路径,为健康食品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饮食 低糖低脂 西式面点 糖脂替代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情绪释放疗法联合低血糖指数膳食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血糖的影响
14
作者 罗菊 陈玲燕 徐阳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314-316,320,共4页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疗法(EFT)联合低血糖指数膳食对糖尿病(DM)患者心理弹性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DM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基于此,对照组进行低血糖...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疗法(EFT)联合低血糖指数膳食对糖尿病(DM)患者心理弹性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DM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基于此,对照组进行低血糖指数膳食护理,观察组进行EFT联合低血糖指数膳食护理,干预2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FBG和2 h P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CD-RISC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T联合低血糖指数膳食能够降低DM患者血糖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情绪释放疗法 低血糖指数膳食 心理弹性 血糖
下载PDF
营养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15
作者 胡萍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营养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参比组采取常规的日常饮食和降糖... 目的 探讨营养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参比组采取常规的日常饮食和降糖治疗,实验组采取营养饮食指导和降糖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营养状态、治疗满意率和母婴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的营养状态好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运用营养饮食指导与降糖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避免营养不良情况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饮食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营养状态
下载PDF
计划性能量饮食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
16
作者 王雷 宋一丽 +1 位作者 张君芳 郑威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38-39,46,共3页
目的探究计划性能量饮食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纳入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分娩的172例产妇,以随机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取自由饮食;研究组85例,采用计划性饮食干预方案。对比两组产程... 目的探究计划性能量饮食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纳入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分娩的172例产妇,以随机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取自由饮食;研究组85例,采用计划性饮食干预方案。对比两组产程时间、能量指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干预至宫口全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研究组血糖及血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性能量饮食可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提高其营养水平,从而减少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性能量饮食 初产妇 产程时间 血糖 血钠 卫生经济学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高糖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芹 周中凯 任晓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776-1782,共7页
目的比较高糖饮食和普通饲料喂养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C57BL/6J小鼠,经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糖组,于第5周末,对小鼠粪便菌群16S r RNA的V1-V3区进行扩增,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其基因序列,与silva数据库中... 目的比较高糖饮食和普通饲料喂养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C57BL/6J小鼠,经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糖组,于第5周末,对小鼠粪便菌群16S r RNA的V1-V3区进行扩增,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其基因序列,与silva数据库中微生物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类。结果研究发现:尽管差异性不显著,高糖饮食组小鼠体重和血糖值较正常饮食小鼠有明显升高;正常饮食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高于高糖饮食的小鼠;高糖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Firmicutes(厚壁菌门),较正常组显著升高;高糖组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在属的水平上,正常组和高糖组粪便菌群中含量最高的是Allobaculum,其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Lactobacillus和S24-7_norank的含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饮食类型对肠道菌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饮食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高糖饲料饲养对家蚕的血糖浓度和脂肪体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忠燕 温阳丽 +4 位作者 张振 任秀 张毅 赵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3-937,共5页
以高糖饲料饲养家蚕后,测定与分析蚕体血糖浓度、脂肪体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蚕的体质量变化,探究以家蚕为模型阐明高糖饮食导致的人体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变化的可行性。5龄起蚕摄食高糖饲料3 d后,血淋巴中葡萄糖和海藻糖的浓度上升;脂肪体... 以高糖饲料饲养家蚕后,测定与分析蚕体血糖浓度、脂肪体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蚕的体质量变化,探究以家蚕为模型阐明高糖饮食导致的人体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变化的可行性。5龄起蚕摄食高糖饲料3 d后,血淋巴中葡萄糖和海藻糖的浓度上升;脂肪体组织中的甘油三酯积累,脂肪球明显增大、增多;蚕体质量明显降低,生长受到影响。此外,高糖饲料饲养家蚕按1 IU/头剂量注射人胰岛素后,血淋巴中的葡萄糖和海藻糖浓度有一定程度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糖饲料喂养家蚕后可导致其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失调,体质量下降,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高糖饲料 糖代谢 脂质代谢 胰岛素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8周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大林 李晶 +8 位作者 马铁 高海宁 刘昊鹏 张士城 徐思彤 肖家煜 李一冉 闫圣楠 常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60-3666,共7页
背景:目前普遍观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信号传导中的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相比于健康人群均出现异常,而运动后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也与骨骼肌中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强有关。目的:探究8周有氧运动对中... 背景:目前普遍观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信号传导中的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相比于健康人群均出现异常,而运动后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也与骨骼肌中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强有关。目的:探究8周有氧运动对中龄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10个月龄中年雌性SD大鼠75只,由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方案经沈阳体育学院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5006)。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给普通饲料;糖尿病对照1组、糖尿病运动1组,均于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继续给予高脂饲料至16周;糖尿病对照2组、糖尿病运动2组,均于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2个运动组均于第9周开始进行有氧运动,运动8周后测试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腓肠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8周和16周的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均可引发中龄SD大鼠出现骨骼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PK蛋白表达下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发生障碍,引起脂和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诱发2型糖尿病;②与相对应的糖尿病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运动1组和糖尿病运动2组的体质量有上升趋势,脂肪量和脂体比有下降趋势,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值均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活性均显著增高;③结果说明,在诱发糖尿病前后施加运动干预,能通过增加机体能量消耗,提高骨骼肌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磷酸化水平,增加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最终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改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高脂高糖膳食 链脲佐菌素 2型糖尿病 运动干预 胰岛素抵抗 骨骼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应激加高热量膳食致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苏长海 傅继华 +2 位作者 单英 孔树佳 王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通过多因素致病刺激方法,建立一种具有代谢综合征(MS)特征的动物模型,为这类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高糖喂养同时结合应激刺激(足底电击+噪声刺激)建立MS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 目的:通过多因素致病刺激方法,建立一种具有代谢综合征(MS)特征的动物模型,为这类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高糖喂养同时结合应激刺激(足底电击+噪声刺激)建立MS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组(A组)、单纯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组(B组)、普通饲料喂养+应激组(C组)和高脂高糖喂养+应激组(D组)。C、D组每天上、下午应激刺激1次,每次2 h,连续刺激55 d。试验期间每周记录动物体重及食耗量,每周测量血压1次,45 d后检测血脂、血糖,继续刺激10 d后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在连续6周的训练过程中,D组血压明显升高,与C组血压升高相当;进食量明显增加;至第5、6周D组体重增长有所下降,而训练期间C组体重增长明显减慢。训练6周后D组血糖升高,而B、C组血糖均未见明显升高;D组血脂指标:TC、LDL、VLDL、TC/HDL、(LDL+VLDL)/HDL均显著升高,且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HDL明显下降,但TG升高幅度不及B组。至连续刺激55 d后,D组糖耐量异常最严重。结论:应激伴高热量膳食喂养的大鼠可引起脂质异常、高血压、轻微高血糖及明显糖耐量异常,具备MS特征的动物模型。这种模型不是单因素致病模型的简单相加,而具有多因素的协同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物模型 应激 高脂高糖饲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