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ulfur in the Jinshachang Lead–Zinc Deposit, Yunna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Sulfur-Bearing Minerals 被引量:8
1
作者 BAI Junhao HUANG Zhilong +2 位作者 ZHU Dan YAN Zaifei ZHOU Jiax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355-1369,共15页
The Jinshachang lead-zinc deposit is mainly hosted in the Upper Neoproterozoic carbonate rocks of the Dengying Group and located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SYG) Pb-Zn-Ag multi- metal mineralization area in China... The Jinshachang lead-zinc deposit is mainly hosted in the Upper Neoproterozoic carbonate rocks of the Dengying Group and located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SYG) Pb-Zn-Ag multi- metal mineralization area in China. Sulfides minerals including sphalerite, galena and pyrite postdate or coprecipitate with gangue mainly consisting of fluorite, quartz, and barite, making this deposit distinct from most lead-zinc deposits in the SYG. This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ectonic structures, and most mineralization is located along or near faults zones. Emeishan basalts near the ore district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orebodies. The j34S values of sphalerite, galena, pyrite and barite were estimated to be 3.6‰-13.4‰, 3.7‰-9.0‰, -6.4‰ to 29.2‰ and 32.1‰34.7‰, respectively. In view of the similar δ34S values of barite and sulfates being from the Cambrian strata, the sulfur of barite was likely derived from the Cambrian strata.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T ≈ 134--383℃) of fluid inclusions were not suitable for reducing bacteria, therefore, the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could not have been an efficient path to generate reduced sulfur in this district. Although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process had contribu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reduced sulfur, it was not the main mechanism. Considering other aspects, it can be suggested that sulfur of sulfides should have been derived from magmatic activities. The δ34S values of sphalerite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existing galena. The equilibrium temperature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ineral pairs matched well with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luid inclus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in ore-forming fluids had reached a partial equilib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Jinshachang lead-zinc deposit
下载PDF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and Material in the Baiyun Gold Deposit, Liaoning Province, NE China: Constraints from H-O-S-Pb Isotopes and in-situ Analyses of Au-Bearing Pyrites
2
作者 Chenggui Lin Xiaofeng Yao +5 位作者 Jingwen Mao Tingjie Yan Zhizhong Cheng Kuifeng Mi Hongxiang Jia Lujun L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The Baiyun deposit is a large gold deposit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Liaoji rift zone in Liaoning Province, which has produced both auriferous quartz-vein type and altered-rock type mineralization. The ore bodies are ... The Baiyun deposit is a large gold deposit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Liaoji rift zone in Liaoning Province, which has produced both auriferous quartz-vein type and altered-rock type mineralization.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hosted in schist from the Gaixian Formation of the Liaohe Group. A detailed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showed that the quartz-vein type gold ore 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ear EW-trending and occur in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space of schist in the Gaixian Formation, and the altered-rock type gold ore 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ear EW-trending structural belt and occur near in the Gaixian Formation of biotite schist, biotite granulite, marble and the upper footwall of dike.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and material in the Baiyun gold deposit, the H-O isotopes for quartz, S and Pb isotopes, in-situ trace elements for sulfides from quartz-vein and altered-rock type mineralization were studied. The H-O isotopic δD_(V-SMOW) and δ^(18)O_(H2O) values of the auriferous quartz range were from-88.8‰ to-82.2‰ and-1.95‰ to 4.85‰, respectively, suggest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mainly magmatic water with minor meteoric water. The distribution ranges of in-situ 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u-bearing pyrite in the quartz-vein type and altered-rock type ores were-8.38‰–-10.47‰(with average values of-7.89‰) and 11.38‰– 17.52‰(with average values of 11.55‰),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two ore types were clearly different. The in-situ Pb isotopic ratios changed almost uniformly, which showed that they had the same lead isotopic sour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 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e metallogenic materials in the Baiyun gold deposit were primarily from deep magma, and some wall rock materials may have been mixed in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 Co/Ni diagram shows that most Au-bearing pyrites have magmatic-hydrothermal or sedimentary alteration properties, and Au/As ratios were between 0.001 and 0.828(the average value was 0.07), indica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in the Baiyun gold deposit may have been deep magma. Combining the geological,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 data, as well as data from previous studies, we propose that the Baiyun gold deposit is a magmatic-hydrothermal ore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trace elements isotopeS in-situ sulfur and lead isotopes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ore genesis Baiyun gold deposit
原文传递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as Exemp lified by the Laozuoshan Deposit, Heilongjiang,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代立东 李和平 +1 位作者 王思源 魏俊浩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1期89-96,共8页
From the studies of ore deposit geologic settings, sulfur i so topes, lead isotopes, carbon isotopes and oxygen isotopes, fluid inclusions and petrochemist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have drawn a conclusion that the... From the studies of ore deposit geologic settings, sulfur i so topes, lead isotopes, carbon isotopes and oxygen isotopes, fluid inclusions and petrochemist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have drawn a conclusion that the ore- 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are the high-temperatu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s olutions for the gold ore deposi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olvement of crus tal materials can not be ruled ou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uthors have p roposed that the Laozuoshan gold-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 ince was formed in the calc-alkaline series environment at the margin of an act ive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硫同位素 铜同位素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包裹体 岩石化学
下载PDF
贵州天柱云洞铅锌矿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
作者 王文杰 刘灵 +2 位作者 石庆鹏 林泽渊 杨贵龙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云洞铅锌矿是近年来通过重晶石整装勘查与科研工作新发现的矿床。通过云洞铅锌矿床、凯里柏松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硫同位素测试结果,与湖南董家河、花垣铅锌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的对比,云洞铅锌矿床δ^(34)S值在14.58‰~19.44‰之间,均值为1... 云洞铅锌矿是近年来通过重晶石整装勘查与科研工作新发现的矿床。通过云洞铅锌矿床、凯里柏松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硫同位素测试结果,与湖南董家河、花垣铅锌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的对比,云洞铅锌矿床δ^(34)S值在14.58‰~19.44‰之间,均值为17.24‰,与董家河铅锌矿床硫同位值δ^(34)S(8.44‰~17.92‰,∑12.25‰)比较接近,而与湖南花垣铅锌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值δ^(34)S(28.80‰~33.80‰,∑31.98‰)相差甚远。通过野外露头观察,铅锌矿与硫铁矿、重晶石紧密共生,矿床中发现大量的忱状构造、底劈构造、流纹构造和块状构造等,认为天柱云洞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矿床地质特征 硫同位素 喷流成因 天柱云洞
下载PDF
西藏那不定铅锌矿床S、Pb、H、O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5
作者 王琳 李志军 韩泽伟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西藏那不定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是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目前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那不定铅锌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显示:(1)那不定铅锌矿石金属硫化物的... 西藏那不定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是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目前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那不定铅锌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显示:(1)那不定铅锌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分布范围较宽,主要集中在-2.0‰~6‰之间,在硫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总体具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特征;(2)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小,显示出普通铅的特征,显示出铅同位素来源以上地壳铅为主,少量造山带铅相结合的特征;(3)将那不定矿床6件脉石矿物中石英包裹体氢同位素值在-83.5‰~167.8‰之间,石英包裹体中δ^(18)O水‰值在-2.81‰~3.6‰范围内,显示明显受到大气降水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铅锌矿床 矽卡岩型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湖南郴州铁石垅铅锌矿床地质及硫、铅同位素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文兵 文成雄 +6 位作者 郭爱民 关百成 肖荣 张贻舟 杜云 蔡毅 陈志超 《矿产勘查》 2023年第9期1584-1594,共11页
铁石垅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矿山之一。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指导深部找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矿石硫、铅同位素分析与研究。数据显示,矿床中方铅矿的δ34S值基本呈“塔式分布”,δ34SCDT值变化介于-1.48‰... 铁石垅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矿山之一。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指导深部找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矿石硫、铅同位素分析与研究。数据显示,矿床中方铅矿的δ34S值基本呈“塔式分布”,δ34SCDT值变化介于-1.48‰~-5.05‰,平均-3.86‰,表明铁石垅铅锌矿床混有一定地层中的有机硫,具有地壳深部硫的来源特征,且越往深部,岩浆硫的来源特征越明显。206Pb/204Pb值介于18.509~18.619,平均18.588;207Pb/204Pb值介于15.697~15.762,平均15.735;208Pb/204Pb值介于38.754~38.982,平均38.891。矿石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小,相对集中且较大,显示铅源主要为上地壳物质,可能混染了少量造山带铅,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预测铁石垅铅锌矿床深部存在隐伏岩体和钨、锡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铅锌矿床 深部找矿 铁石垅 郴州
下载PDF
西藏亚贵拉铅锌矿床矿石与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7
作者 廖诗进 郭亚娇 +3 位作者 杨长青 张哨波 陈俊魁 杜保军 《矿产勘查》 2023年第5期730-740,共11页
为研究亚贵拉铅锌矿床矿石矿物特征,本文以矿石及围岩中的金属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及铅硫同位素分析,可知:方铅矿化学成分含少量Zn和Fe,平均含铅82.01%,闪锌矿化学成分含少量Mn,含铁达10.52%~10.99%,平均含锌53.36%,闪锌矿形... 为研究亚贵拉铅锌矿床矿石矿物特征,本文以矿石及围岩中的金属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及铅硫同位素分析,可知:方铅矿化学成分含少量Zn和Fe,平均含铅82.01%,闪锌矿化学成分含少量Mn,含铁达10.52%~10.99%,平均含锌53.36%,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研究区金属矿物^(206)Pb/^(204)Pb值为18.410~19.773,平均18.640,^(207)Pb/^(204)Pb值为15.589~15.778,平均15.674,^(208)Pb/^(204)Pb值为38.161~39.362,平均38.922,矿石和围岩铅同位素图具线性关系,有较稳定的多源性成矿物质;围岩及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主要集中分布在4.26‰~5.93‰,显示出两者具紧密同源关系,与地壳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δ^(34)S值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综合前人数据分析,进一步证实亚贵拉铅锌矿床成因属于矽卡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贵拉铅锌矿床 电子探针 硫同位素 矽卡岩 西藏
下载PDF
湖南黄沙坪W-Mo-Bi-Pb-Zn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祝新友 王京彬 +2 位作者 王艳丽 程细音 傅其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09-3822,共14页
湖南黄沙坪W-Mo-Bi-Pb-Zn多金属矿床规模大、矿种多、范围小、分带明显,是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成矿地质体为碱长花岗斑岩,与下石炭统灰岩接触带发生大规模矽卡岩化,形成大型钨、钼、铋、萤石以及铁的共生矿床。围绕矽... 湖南黄沙坪W-Mo-Bi-Pb-Zn多金属矿床规模大、矿种多、范围小、分带明显,是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成矿地质体为碱长花岗斑岩,与下石炭统灰岩接触带发生大规模矽卡岩化,形成大型钨、钼、铋、萤石以及铁的共生矿床。围绕矽卡岩向外,分布铜锌、铅锌、铅锌银的分带,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粗粒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中粗粒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胶状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围绕花岗斑岩,硫化物矿物的δ34S值呈带状分布,其δ34S总体变化为2.3‰~17.5‰,花岗斑岩中浸染状辉钼矿δ34S为17.1‰,矽卡岩中硫化物δ34S>15‰,矽卡岩附近及外侧的铅锌矿体10‰<δ34S<15‰,外围的铅锌银矿体δ34S<10‰。下石炭统中代表沉积特点的细粒浸染状黄铁矿δ34S为-3.1‰~-22.6‰。铅同位素206Pb/204Pb为18.525~18.603,207Pb/204Pb为15.706~15.792,208Pb/204Pb为38.889~39.178。综合研究表明,黄沙坪矿床成矿物质硫和铅主要来自花岗斑岩。经硫同位素热力学平衡计算,引起δ34S值围绕花岗斑岩体分带的主要原因是随温度下降以及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的热力学分馏作用,其次是沉积岩围岩中低δ34S值硫的加入。对南岭地区花岗岩、古生代地层等的δ34S值对比研究发现,引起花岗斑岩岩浆高δ34S值的主要原因是深部富含硫化物(δ34S值高)地层对富含挥发份(Li-F)的碱长花岗岩岩浆的混染作用,其次是成矿作用过程中地层与岩浆的相互作用(包括同化混染)。围绕黄沙坪矿床,湘南地区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存在一个较高的δ34S值分布区。宝山矽卡岩型Cu-Mo-Pb-Zn矿床矿石硫化物δ34S为-1‰~3.6‰,206Pb/204Pb为18.602~18.672,207Pb/204Pb为15.693~15.780,208Pb/204Pb为38.901~39.186。因此,宝山矿床与黄沙坪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不同,宝山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集中,分布范围不同于黄沙坪,成矿物质来自岩浆岩。黄沙坪、宝山矿床代表了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岩浆活动与成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矿床成因 成矿机制 钨矿 铅锌矿 湖南省
下载PDF
河南栾川地区铅锌矿床地质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7
9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6 位作者 刘国印 燕长海 冯启伟 宋要武 涂其军 高永宝 高炳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河南栾川地区是我国著名斑岩钼矿集区,近年铅锌矿勘查取得重要进展,但对铅锌矿成因认识分歧颇多。研究表明,栾川地区铅锌矿产在燕山期斑岩钼矿床外围,矿区地层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和新元古界栾川群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变质建造,地层中侵... 河南栾川地区是我国著名斑岩钼矿集区,近年铅锌矿勘查取得重要进展,但对铅锌矿成因认识分歧颇多。研究表明,栾川地区铅锌矿产在燕山期斑岩钼矿床外围,矿区地层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和新元古界栾川群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变质建造,地层中侵入有晋宁期辉长岩、正长岩和燕山期酸性斑岩,铅锌矿呈脉状或透镜状,发育3种类型:受燕山期斑岩与元古界钙质地层接触带控制的夕卡岩型铅锌矿、受北西西向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铅锌矿和受北东或近南北向张-张扭性断裂控制的脉状铅锌矿。铅锌矿石中硫化物δ^(34)S_(V-CDT)为近零的正值(骆驼山0.37‰~4.20‰、赤土店-0.32‰~8.30‰、百炉沟-1.20‰~10.90‰、冷水北沟0.70‰~12.10‰),岩浆来源硫特征明显;夕卡岩型铅锌硫化物的δ^(34)S_(V-CDT)与本地斑岩型钼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_(V-CDT)(1.24‰~3.30‰)极为相近,脉状铅锌硫化物的δ^(34)S_(V-CDT)与斑岩型钼矿石中硫化物重合,但有地层中硫(δ^(34)S_(V-CDT)为12.43‰~18.63‰)的影响。总体上δ^(34)S_(黄铁矿)>δ^(34)S_(闪锌矿)>δ^(34)S_(方铅矿),指示矿石中主要硫化物矿物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平衡,赤土店铅锌矿石中共生方铅矿与闪锌矿的硫同位素温度计指示硫化物矿物沉淀温度较高(388.29℃)。河南栾川地区铅锌矿主体应为受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控制的中高温热液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硫同位素 铅锌矿床 赤土店 百炉沟 冷水北沟 河南栾川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铅锌银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0
作者 臧文栓 孟祥金 +1 位作者 杨竹森 叶培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北侧的铅锌银矿化带是冈底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对冈底斯北侧铅锌银矿带的3个典型矿床进行的矿石矿物S、Pb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各个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δ34S为-3.9‰~... 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北侧的铅锌银矿化带是冈底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对冈底斯北侧铅锌银矿带的3个典型矿床进行的矿石矿物S、Pb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各个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δ34S为-3.9‰~-1.1‰,均值-2.42‰,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床的S同位素组成接近。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1523~19.76144,207Pb/204Pb变化于15.56129~15.85036之间,208Pb/204P介于38.50412~40.29409之间。3个铅锌银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可能指示它们具有不同的起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多偏离造山带Pb演化曲线而靠近上地壳Pb演化线。3个铅锌矿床的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部地壳,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N住素 铅锌银矿床 冈底斯带 西藏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与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朱路艳 苏文超 +5 位作者 沈能平 董文斗 蔡佳丽 张正伟 赵海 谢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31-3440,共10页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床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其矿物组合和热液蚀变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该区部分铅锌矿床的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床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其矿物组合和热液蚀变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该区部分铅锌矿床的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学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确定了该类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成矿过程。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不同赋矿层位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160~260℃)、较高盐度(10%~22%NaCleqv)、含有低密度的CO_2、CH_4和N_2的卤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范围均落在对应赋矿地层时代蒸发岩中的硫酸盐和生物成因硫化物的δ^(34)S演化曲线上或其附近,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的S可能主要来源于对应地层本身。结合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认为Pb、Zn等成矿元素的Cl络合物是成矿元素的主要搬运形式,富含Pb、Zn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地层中富含H_2S还原性流体的混合是铅锌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闪锌矿和石英 硫同位素 铅锌矿床 黔西北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沉积喷流成因:地质和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7
12
作者 曾庆栋 刘建明 +4 位作者 贾长顺 万志民 于昌明 叶杰 刘红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9-667,共9页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产于二叠系黄岗梁组地层中,矿体分布受褶皱构造控制。矿体主要由层纹状、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构成。矿区内矿化类型以层纹状、层状矿化为主,晚期为脉状矿化。矿床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产于二叠系黄岗梁组地层中,矿体分布受褶皱构造控制。矿体主要由层纹状、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构成。矿区内矿化类型以层纹状、层状矿化为主,晚期为脉状矿化。矿床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早期矿化与晚期矿化具有不同的硫同位素特征:早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4.31‰)明显小于晚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值为-1.83‰)。综合研究表明,白音诺尔铅锌矿是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受到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主成矿期发生于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喷流 硫同住素 白音诺尔铅锌矿
下载PDF
秦岭凤太矿集区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任鹏 梁婷 +3 位作者 刘扩龙 牛亮 鲁麟 张文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均不超过10‰。区内硫化物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4.3‰-13.2‰,指示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中206Pb/204Pb变化于17.775-18.180,207Pb/204Pb变化于15.457-15.805,208Pb/204Pb变化于37.977-38.670。各个矿床之间Pb同位素组成均有较大的重叠,暗示3个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铅源。通过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以及Δβ-Δγ分类图解分析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早古生代中期到末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以及晚古生代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历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铅锌矿床 凤太矿集区 秦岭
下载PDF
喀喇昆仑火烧云超大型喷流-沉积成因碳酸盐型Pb-Zn矿的发现及区域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85
14
作者 董连慧 徐兴旺 +8 位作者 范廷宾 屈迅 李昊 万建领 安海涛 周刚 李基宏 陈刚 刘川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1-50,共10页
新疆和田火烧云Pb-Zn矿床是喀喇昆仑地区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型Pb-Zn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主要由菱锌矿与白铅矿组成,矿石类型以纹层状、块状、角砾状及交代蚀变成因为主。矿体发育沉积... 新疆和田火烧云Pb-Zn矿床是喀喇昆仑地区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型Pb-Zn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主要由菱锌矿与白铅矿组成,矿石类型以纹层状、块状、角砾状及交代蚀变成因为主。矿体发育沉积超覆构造、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鲕粒结构等典型的沉积结构与构造。矿石与围岩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菱锌矿与围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近(其δ13CPDB主要分布在0.78%~3.72‰,δ18OSMOW主要分布在21.71‰~24.87‰),C,O来源主要为海水;白铅矿δ13CPDB=-7.28~1.19‰,δ18OSMOW=10.78‰~16.81‰,C,O来源为岩浆热液与海水混合流体。矿区菱锌矿与白铅矿的C,O同位素组成与表生氧化带中的碳酸盐型Pb-Zn矿不同。火烧云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86±6)Ma,多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火烧云一致。火烧云Pb-Zn矿床具原生层控特征,为喷流-沉积成因,是SEDEX型Pb-Zn矿床的新类型。火烧云碳酸岩型Pb-Zn矿的发现是Pb-Zn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喀喇昆仑乃至藏北地区相应构造层位具寻找同类型铅锌矿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云 碳酸盐型Pb-Zn矿 C O同位素 RB-SR等时线年龄 喷流-沉积成因
下载PDF
广东凡口铅锌矿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英 王京彬 +3 位作者 祝新友 郭宁宁 李顺庭 王艳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8,共7页
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泥盆系台地碳酸盐岩中,矿床成因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含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紫色砂岩的褪色蚀变和碳酸盐岩的白云石化与盆地卤水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 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泥盆系台地碳酸盐岩中,矿床成因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含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紫色砂岩的褪色蚀变和碳酸盐岩的白云石化与盆地卤水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具有显著低的δ13C和δ18O值,与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相似,白云石化的碳酸盐岩之δ13C和δ18O值介于灰岩与矿石中碳酸盐矿物之间。研究表明,盆地卤水活动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卤水性质与成矿流体的C、O同位素组成相似,凡口矿床更多地表现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的特点。卤水沿泥盆系底部碎屑岩运移,引起碎屑岩的褪色蚀变以及上部灰岩的白云石化,促进了铅锌的富集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热卤水 凡口铅锌矿床
下载PDF
新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申态 吕新彪 +3 位作者 曹晓峰 张平 邓杰 刘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4-632,共9页
小热泉子铜(锌)矿床位于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对接带北侧的哈尔力克-大南湖晚古生代陆源岛弧带。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石英中δ18O在6.5‰~10‰之间,校正后石英和闪锌矿中流体的δ18OH2O为-2.95‰~1.73‰,包裹体中δDH2O为-105‰... 小热泉子铜(锌)矿床位于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对接带北侧的哈尔力克-大南湖晚古生代陆源岛弧带。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石英中δ18O在6.5‰~10‰之间,校正后石英和闪锌矿中流体的δ18OH2O为-2.95‰~1.73‰,包裹体中δDH2O为-105‰~-66‰;结合矿区基本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很有可能为次火山热液与古海水的混合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矿石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3.1‰~13.4‰之间,具有"双峰式"特征,峰值主要为4‰~7‰和11‰~12‰,早期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古海水硫酸盐关系密切,晚期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可能来源于火山碎屑岩中硫和古海水硫酸盐还原硫不同程度混合的结果;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值变化在17.669~17.788之间,平均值17.719,207Pb/204Pb值变化在15.360~15.495之间,平均值15.424,208Pb/204Pb值变化为37.279~37.525之间,平均值37.396,μ值介于9.07~9.34之间,Th/U值为3.56~3.67之间,49.53<△α<62.78,3.59<△β<13.10,12.51<△γ<24.47,具有典型的壳幔混合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铅锌矿 小热泉子 新疆
下载PDF
内蒙古甲生盘铅锌硫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付超 王建平 +3 位作者 彭润民 刘家军 柳振江 刘哲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1,共8页
甲生盘铅锌硫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赋存于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并受同生断裂影响,区内矿石层纹状、角砾状和浸染状构造发育。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早期沉积硫化物3δ4S值... 甲生盘铅锌硫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赋存于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并受同生断裂影响,区内矿石层纹状、角砾状和浸染状构造发育。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早期沉积硫化物3δ4S值变化范围在17.0‰~31.5‰之间,均值为23.9‰;后期穿插脉状硫化物3δ4S值变化范围在13.1‰~31.1‰之间,均值为24.1‰;二者δ^34S值相近,均属海水硫酸盐来源,后期热液改造作用微弱,火山活动对该矿区成矿作用直接贡献不明显;围岩3δ4S值变化范围在7.7‰~15.1‰之间,均值为10.2‰,明显小于矿石硫化物的3δ4S值,亦属海相沉积范畴;矿体北翼发育海西期花岗岩,但其对矿体的改造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SEDEX型矿床 甲生盘铅锌硫矿 内蒙古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H-O-S-Pb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忠法 邵拥军 +2 位作者 周鑫 张宇 周贵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之间具有相同的物质成分来源,不同类型矿体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源均为岩浆硫,且与区域上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铅同位素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矿体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冬瓜山铜(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岩溶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荷 陈植华 +6 位作者 王涛 罗朝晖 张亮 王剑 项彩娟 孙帮涛 王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6,共8页
云南毛坪铅锌矿区属于复杂型岩溶裂隙充水大水矿床,亟需查明其充水水源、径流途径以开展地下水防治工程设计与优化。基于水化学、氢氧同位素方法对矿区充水水源进行系统研究与辨识,并对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作了初步分析。矿区石炭系地... 云南毛坪铅锌矿区属于复杂型岩溶裂隙充水大水矿床,亟需查明其充水水源、径流途径以开展地下水防治工程设计与优化。基于水化学、氢氧同位素方法对矿区充水水源进行系统研究与辨识,并对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作了初步分析。矿区石炭系地下水表现为低水温、低TDS、高NO-3、富集重同位素,而矿区泥盆系地下水由北往南水温、TDS逐渐升高,NO-3浓度降低,微量组分浓度升高,且尤为富集轻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组分均对矿区充水水源辨识有直接指示意义:石炭系主要受东侧献鸡一带岩溶洼地区补给,自东往西向矿区径流,并经由断层构造向矿区泥盆系北部补给,同时与泥盆系南部深层水源混合后排泄于矿区疏干漏斗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氢氧同位素 岩溶 充水水源 毛坪铅锌矿
下载PDF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深源与海水硫的混合 被引量:20
20
作者 祝新友 王莉娟 +2 位作者 朱谷昌 邓吉牛 樊俊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666,共10页
锡铁山铅锌矿床发育较为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远端沉积相及各种喷流沉积岩,并有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脉状铅锌矿体。本文通过喷流沉积系统各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的分析,不同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不同,且规律性变化... 锡铁山铅锌矿床发育较为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远端沉积相及各种喷流沉积岩,并有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脉状铅锌矿体。本文通过喷流沉积系统各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的分析,不同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不同,且规律性变化。以黄铁矿分析结果为例,网脉状石英钠长岩δ34S=+0.8‰,代表供给系统的硫化物脉2.95‰,非层状矿体4.48‰,层状矿体3.25‰,炭质片岩为+6.26‰,后期改造型铅锌矿脉为+2.93‰。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石英钠长岩黄铁矿具有深源(幔源)的硫同位素组成,而矿体或大理岩上盘炭质片岩具有海水硫来源的特点。矿体的硫介于二者之间,更靠近炭质片岩的硫化物同位素组成,其来源可能更多受海水硫酸盐的制约,即锡铁山矿床硫具有混合来源性质,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的还原,部分来源于深部卤水的供给。硫的还原方式以生物细菌还原为主。层状矿体中硫同位素组成由早至晚δ34S逐渐降低,表明层状矿体成矿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生物成因的H2S的大量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喷流沉积型 硫同位素 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