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玉米机收适宜性试验
1
作者 李鑫 王占滨 +3 位作者 张银平 张雨滋 陈美舟 周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针对黄淮海两熟区夏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高、严重阻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进程等问题,需优选适宜本地区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以两熟区种植的5个主要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籽粒含水率与脱水速率为基础,提出一种抗压特性参数作为玉米机收适... 针对黄淮海两熟区夏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高、严重阻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进程等问题,需优选适宜本地区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以两熟区种植的5个主要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籽粒含水率与脱水速率为基础,提出一种抗压特性参数作为玉米机收适宜性的辅助评价指标,制定抗压特性的量化方法,进一步通过脱粒试验,以籽粒平均破碎率与平均未脱净率为评价指标,建立描述籽粒机收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相同含水率条件(33%±1%)下5个品种玉米进行脱粒试验。结果表明:DH605、LY296和KN21籽粒平均破碎率高,分别为5.39%、5.02%、7.13%,生理成熟后脱水慢,不适宜机械粒收;LK868与LD6018籽粒平均破碎率较低,分别为4.76%、4.25%,未脱净率较低,分别为0.83%、0.84%,生理成熟后脱水快,适宜机械粒收。为筛选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玉米收获机 抗压特性 机收适宜性 品种筛选
下载PDF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
作者 陈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8-21,共4页
本文结合安徽阜阳太和县夏玉米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前精细整地,采用精耕细作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选择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品种,并进行分拣、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过程中,确保水分... 本文结合安徽阜阳太和县夏玉米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前精细整地,采用精耕细作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选择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品种,并进行分拣、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过程中,确保水分适量供应,适时进行杂草防除、平衡施肥,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水的需求;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综合防控穗腐病、锈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成熟后,适当延后收获,以达到增产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夏玉米生长,从而提升其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适度晚收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商单1967产量、倒伏和机收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尚赏 陈连心 +4 位作者 郭书亚 张艳 汤其宁 卢广远 谢幸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5-8,共4页
为明确玉米品种商单1967在豫东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种植密度对其倒伏和机收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0万株/hm^(2)(D_(1))、7.5万株/hm^(2)(D_(2))和9.0万株/hm^(2)(D_(3))3个种植密度,分析种植密度对商单1967产量、倒伏和机收质量指... 为明确玉米品种商单1967在豫东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种植密度对其倒伏和机收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0万株/hm^(2)(D_(1))、7.5万株/hm^(2)(D_(2))和9.0万株/hm^(2)(D_(3))3个种植密度,分析种植密度对商单1967产量、倒伏和机收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商单1967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从6.0万株/hm^(2)密度增加到7.5、9.0万株/hm^(2)时,其产量增幅分别为12.4%和9.7%;茎折率和总倒伏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机收质量指标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倒伏率与机收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总倒伏率与破碎率呈正相关(P<0.01),与总损失率呈正相关(P<0.05),与杂质率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产量、倒伏和机收质量方面因素,商单1967在豫东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倒伏率 机械粒收 机收质量指标
下载PDF
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与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梦 张垚 +4 位作者 葛均筑 周宝元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7-510,共14页
为探讨施氮量与收获期对华北平原热量资源限制区夏玉米籽粒灌浆与脱水、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本研究采用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因素公顷施氮量为0(N0)、120 kg(N120,2021)、180 kg(N180)、240 kg(N240)、300 kg(N300)、360 k... 为探讨施氮量与收获期对华北平原热量资源限制区夏玉米籽粒灌浆与脱水、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本研究采用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因素公顷施氮量为0(N0)、120 kg(N120,2021)、180 kg(N180)、240 kg(N240)、300 kg(N300)、360 kg(N360)和450 kg(N450,2020),因素收获期设为传统收获(normal harvest,NH)和延迟收获(delayed harvest,DH),测定干物质积累量(dry matter accumulation,DM)、籽粒灌浆与脱水、产量(grain yield,GY)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偏生产力(nitroge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N)和农学利用效率(nitrogen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ANUE)。与干旱年型(2020年)相比,丰水年型(2021年)DM和粒重(grain weight,GW)显著下降16.3%~81.5%和2.1%~28.1%,穗粒数(ear grains number,EGN)显著减少44.7%~47.4%,导致GY、PFPN和ANUE显著降低31.4%~58.3%、27.2%~30.0%和2.9%~18.0%。与N0相比,施氮显著提高DM,GW提高14.6~82.1 mg grain^(-1),最大灌浆速率(maximum grain filling rate,G_(max))及其生长量(weight increment of G_(max),W_(max))提高0.2~3.4 mg(grain d)^(-1)和10.4~44.1 mg grain^(-1),到达G_(max)时期(time reaching the G_(max),T_(max))提前0.4~7.0 d,GY显著提高51.5%~169.5%(P<0.01),N240增产效应最优;增施氮肥导致PFPN和ANUE比N180/N120显著降低11.7%~57.9%和2.5%~54.9%、19.9%~52.6%和4.9%~37.0%。与NH相比,DH处理DM和GW显著提高0.8%~55.7%和3.4%~79.3%,籽粒含水率(grain moisture content,GMC)显著降低至22.0%~27.9%,GY、PFPN和ANUE显著提高10.6%~18.5%、4.4%~26.8%和1.5%~48.6%。线性加平台模型分析表明,DH处理比NH GY提高11.3%~12.6%(P<0.01),达12.0×10^(3)kg hm^(-2)和7.0×10^(3)kg hm^(-2),但最优施氮量自200~210 kg hm^(-2)增至247 kg hm^(-2)。综之,华北平原热量限制区夏玉米传统收获情景下减氮至200 kg hm^(-2),产量稳定在6.0×10^(3)~10.5×10^(3)kg hm^(-2)以上;延迟收获情景下,降低籽粒含水率,减氮至240 kg hm^(-2),产量达8.0×10^(3)~12.0×10^(3)kg hm^(-2)以上,PFPN和ANUE最优为19.2~49.6 kg kg^(-1)和15.3~20.8 kg kg^(-1),可为区域夏玉米降低籽粒含水率,实现籽粒机收与减氮稳产高效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降雨年型 施氮量 收获期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延迟收获夏玉米产量、强弱势粒形态与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梦 张垚 +3 位作者 葛均筑 杨永安 吴锡冬 侯海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975-3995,共21页
【目的】华北平原热量资源有限,夏播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影响机械粒收质量,限制了该项技术在该区域的应用。延迟收获条件下,施氮量差异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强弱势粒形态、粒重等关键产量性状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施氮水平强弱... 【目的】华北平原热量资源有限,夏播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影响机械粒收质量,限制了该项技术在该区域的应用。延迟收获条件下,施氮量差异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强弱势粒形态、粒重等关键产量性状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施氮水平强弱势粒形态、灌浆及脱水过程的系统观测,明确氮肥调控效应,为区域机械粒收夏玉米稳产减氮增效栽培提供支持。【方法】2020—2021年选用粒收夏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为材料,采用收获时期和施氮量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收获时期设正常果穗收获(NH)和延迟籽粒收获(DH),6个纯氮施用水平分别为0(N0)、120(N120,2021)、180(N180)、240(N240)、300(N300)、360(N360)和450 kg hm^(-2)(N450,2020),测定产量(GY)、籽粒鲜体积(GFV)、鲜重(GFW)、干重(GDW)、含水率(GMC)及其变化速率。【结果】与干旱年型(2020年)相比,多雨年型(2021年)弱势粒的GFV、GFW和GDW的最大变化速率(Gmax)、生长量(Wmax)和起始势(R0)显著降低,到达最大变化速率时间(Tmax)推迟,活跃期(P)延长,导致弱势粒的GFV、GFW和GDW显著降低15.4%—50.6%、25.4%—62.0%和31.2%—57.3%,而强势粒不显著,GY显著降低3.03×10^(3)—5.44×10^(3)kg·hm^(-2)。多雨年型条件下,弱势粒的GDWGmax、GDWWmax和GDWR0比强势粒显著降低55.1%—258.1%、13.4%—143.0%和12.0%—126.6%,GDWTmax推迟4.2—20.7 d,强势粒的GFV、GFW和GDW比弱势粒显著提高56.8%—69.6%、67.0%—80.4%和54.1%—92.1%。与NH相比,延迟收获籽粒的Gmax和R0提高,强、弱势粒的P显著延长;在干旱年型和多雨年型下,GFV、GFW显著降低2.1%—8.1%和12.2%—17.1%、4.0%—5.2%和15.7%—19.5%,GDW自25.1—28.2 g/100 grains提高到28.0—34.4 g/100 grains,GMC降至22.6%—26.0%,降幅达31.3%—40.4%,产量提高0.02×10^(3)—1.67×10^(3)kg·hm^(-2)。干旱年型施氮水平间的GFV、GFW、GDW无显著差异;多雨年型N240-N360处理的GDWGmax、GDWWmax比N180提高,GDWTmax推迟,GDWP延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对弱势粒影响强于强势粒。DH处理下,N240-N360弱势粒的GFV、GFW和GDW比N180显著提高25.7%—85.3%、59.4%—83.6%和17.9%—43.9%。多雨年型下氮肥的增产效应(74.4%—169.5%)显著高于干旱年型(51.5%—99.1%),N240 GY比N120-N180显著提高12.6%—54.5%。【结论】华北平原热量资源限制区小麦-玉米种植制度,将冬小麦变为春小麦,夏玉米延迟收获23—33 d,显著提高弱势粒库容与粒重,籽粒含水率降低至籽粒机收含水率标准,实现周年机械化粒收。优化施氮247.2—248.6 kg·hm^(-2),实现不同降雨年型下产量稳定在7.0×10^(3)—12.0×10^(3)kg·hm^(-2)的稳产减氮增效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降雨年型 延迟收获 施氮量 强弱势粒 籽粒灌浆
下载PDF
豫北夏播玉米籽粒直收品种比较试验
6
作者 宋淑玲 《种业导刊》 2023年第5期10-13,共4页
玉米机械籽粒收获被认为是继玉米单粒播种之后又一次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为筛选出适合豫北种植、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的玉米新品种,2022年进行了7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豫北地区机械直接收... 玉米机械籽粒收获被认为是继玉米单粒播种之后又一次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为筛选出适合豫北种植、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的玉米新品种,2022年进行了7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豫北地区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的品种为MC812。其籽粒含水量(24.84%)在9月30日即已达到籽粒直收标准。虽然其产量(12 930.0 kg/hm^(2))比豫单888、京农科736略低,但考虑到收获后的晾晒成本及下茬作物小麦适期播种等因素,玉米品种MC812为最佳选项。为规避气候因素、病虫危害等对单一品种带来的潜在风险,播种时可选择玉米品种MC812搭配种植京农科736、豫单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 夏播玉米 籽粒直收 品种
下载PDF
机收夏玉米施肥方案对收获指数的影响
7
作者 邵战功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2期88-90,共3页
为解决机收夏玉米成熟期短、脱水慢、栽培密度高(≥7.5×100株/hm^(2))、收获指数低等造成的减产问题,以机收夏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叶片生长面积、营养质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原肥料施... 为解决机收夏玉米成熟期短、脱水慢、栽培密度高(≥7.5×100株/hm^(2))、收获指数低等造成的减产问题,以机收夏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叶片生长面积、营养质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原肥料施肥做相比,添加甜菜碱的肥料,在试验第10~60d时,加入甜菜碱施肥后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为3.92,正常施肥的叶面积为4.43,证明适量浓度的甜菜碱处理可以使夏玉米的叶面积增长趋于稳定;同时发现,相比挖坑撒施,地面撒施所保留的营养成分更全面,各项指标略高一些;不同行距对于夏玉米收获指数影响差异显著,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正比,宽窄行距显著优于等行距模式,建议夏玉米使用宽窄行距施肥,以期提高收获指数与产量,实现籽粒机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机收 施肥方案 收获指数 收获产量
下载PDF
河南省夏季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有飞 田宏伟 +2 位作者 陈怀亮 刘忠阳 邓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0-1594,共5页
基于2007年夏季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结合粮食产量、谷草比、排放因子等,估算了河南省秸秆焚烧各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河南省秸秆焚烧共排放:PM2.5 30 433.9 t、SO2 1 586.2 t、NOx 12.2 t、NH3 76.1 t、CH4 39.6 t... 基于2007年夏季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结合粮食产量、谷草比、排放因子等,估算了河南省秸秆焚烧各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河南省秸秆焚烧共排放:PM2.5 30 433.9 t、SO2 1 586.2 t、NOx 12.2 t、NH3 76.1 t、CH4 39.6 t、VOC 82.2 t、CO477.8 t、CO2 2 799.9 t。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分布受小麦种植面积影响较大,中东部多于西部,其中周口、驻马店和南阳排放量最多;夏季秸秆焚烧较为集中,PM2.5的排放多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且与郑州市PM2.5日均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收 秸秆露天焚烧 排放清单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夏玉米联合收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宋卫堂 封俊 胡鸿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8,共4页
以室内试验为基础,结合3年来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了夏玉米成熟期籽粒的脱水规律以及脱粒质量与籽粒含水率、脱粒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联合收获的适宜条件是:玉米籽粒含水率小于30%,脱粒速度13.0~14.5m/s(400~450r/min)。北京地区1... 以室内试验为基础,结合3年来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了夏玉米成熟期籽粒的脱水规律以及脱粒质量与籽粒含水率、脱粒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联合收获的适宜条件是:玉米籽粒含水率小于30%,脱粒速度13.0~14.5m/s(400~450r/min)。北京地区10月上旬夏玉米籽粒含水率能够降到30%左右,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可以实现夏玉米联合收获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 夏玉米 破碎率 北京 籽粒含水率 脱粒速度 联合收获机
下载PDF
北京都市农业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春玉米一熟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1 位作者 李佳 唐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69-474,共6页
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使北京市种植业既能克服水资源限制,又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抑制扬尘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农民兼业增收的要求,从而满足北京市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试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种植制度调整的必... 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使北京市种植业既能克服水资源限制,又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抑制扬尘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农民兼业增收的要求,从而满足北京市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试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种植制度调整的必要性和不同种植制度的效益进行探讨。对春玉米一熟制和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多种效益的比较表明,春玉米一熟制虽比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经济效益略低,但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较低的水资源消耗,且有利于农民兼业增收,是更符合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的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 春玉米-熟制 种植制度 效益分析 都市农业 北京
下载PDF
单粒播种玉米品种收获期和后期脱水速率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霞 刘京宝 +7 位作者 唐保军 冯保荣 刘麦囤 黄璐 夏来坤 丁勇 李丽华 赵发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44-45,48,共3页
2010年研究了5个单粒播种夏玉米品种的收获期和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色层形成、果穗苞叶彻底松散时,可作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的标准。5个品种的平均日增产量为98.58~244.49 kg/hm2。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以先玉335收... 2010年研究了5个单粒播种夏玉米品种的收获期和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色层形成、果穗苞叶彻底松散时,可作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的标准。5个品种的平均日增产量为98.58~244.49 kg/hm2。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以先玉335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最低,为19.85%;以登海662的后期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最大,达0.73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收获期 籽粒含水量 脱水速率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克如 李璐璐 +10 位作者 鲁镇胜 高尚 王浥州 黄兆福 谢瑞芝 明博 侯鹏 薛军 张镇涛 侯梁宇 李少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共7页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2013-2019年机械粒收技术联合试验示范的1250组测试样本进行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等粒收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机械粒收时籽粒...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2013-2019年机械粒收技术联合试验示范的1250组测试样本进行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等粒收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机械粒收时籽粒含水率平均为27.38%,破碎率平均为9.29%,杂质率平均为1.68%,损失率平均为3.28%,籽粒含水率和破碎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从不同年份收获质量看,2018、2019年收获籽粒平均含水率下降至25.45%和25.05%,平均破碎率下降至9.07%和7.88%,虽仍然高出国家玉米机械收获规定的破碎率标准(≤5%)的要求,但收获质量已发生明显改善。破碎率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破碎率最低时籽粒含水率为21.08%。因此,破碎率高仍然是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破碎率高、制约机械粒收的主要原因。针对黄淮海夏播区热量资源梯度分布差异较大,玉米收获季节窗口期短的特点,选择早熟、脱水快的品种,进行品种脱水与区域气候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规范宜机械粒收栽培技术以及收获机操作规程是破解黄淮海夏玉米粒收质量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作物 夏玉米 机械粒收 收获质量 品种 热量资源
下载PDF
2014-2015年夏秋收期间全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丽娟 厉青 +6 位作者 陈辉 毛慧琴 周春艳 王中挺 张玉环 马鹏飞 陈翠红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6期61-65,共5页
本文基于EOS的Terra/Aqua卫星MODIS传感器数据监测的2014-2015年夏秋收季秸秆焚烧结果,对比分析了我国近两年夏秋收季节的秸秆焚烧分布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15年夏秋收季全国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共计4454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本文基于EOS的Terra/Aqua卫星MODIS传感器数据监测的2014-2015年夏秋收季秸秆焚烧结果,对比分析了我国近两年夏秋收季节的秸秆焚烧分布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15年夏秋收季全国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共计4454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南、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湖北、山西9省,且每个省份火点数均超过100个,共计4174个,占火点总数的94%;其中,黑龙江省火点数最多,达到1824个,远高于其它省份,占火点总数的41%。2与2014年同期(4197个)相比,2015年夏秋收季秸秆焚烧火点数增加了257个,同比增加6%。秸秆焚烧主要省份(火点数大于100个)中,黑龙江增加最多,同比增加132%,火点数增加1037个;河北增幅次之,同比增加91%;山东、湖北、山西等省也略有增加;安徽、河南、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火点数有明显减少。32015年夏秋季秸秆焚烧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10月下旬及11月上旬,呈现双峰分布,高值出现在6月11日、10月23日以及11月1日、4日、6日,火点数均超过200个,其中最高值出现在11月1日,火点数高达473个。4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夏季高峰期出现时间段保持不变,仍集中在6月中旬,但火点总数有所减少;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秋季高峰期出现时间段相对较晚,10月中旬火点略有减少,11月上旬火点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MODIS 夏秋收季
下载PDF
生物炭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14
作者 张娜 李佳 +4 位作者 刘学欢 刘杨 王永平 梁海燕 廖允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9-1574,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在夏玉米(Zea mays L.)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重等指标,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分析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CK)、1000 kg·hm^-2(T1),5000 kg·hm^-2(T2),10 000... 通过大田试验,在夏玉米(Zea mays L.)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重等指标,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分析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CK)、1000 kg·hm^-2(T1),5000 kg·hm^-2(T2),10 000 kg·hm^-2(T3)]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量的生物炭施用均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其中T1增产幅度最大,达8.8%;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穗粒数T3显著高于T1和CK,百粒重T1显著高于T3和CK。生物炭显著影响LAI、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等指标,T2、T3处理能显著增加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在各生育时期分别高于对照9.2%~20.5%和11.5%~36.7%;在生长前期表现为高生物炭施用量更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和光合速率的提高,但生长后期,较低量的生物炭施用更有利于叶片的持绿和光合作用的持续,而较高量的生物炭施用下生育后期植株有早衰迹象,从收获指数来看,T1收获指数达57.4%,分别显著高于T2、T3和CK8.3%、13.2%和6.5%,这表明低施用量生物炭更有利于夏玉米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尤其是较低的生物炭施用量更有利于后期叶片光合性能的维持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夏玉米 产量 干物质重 收获指数
下载PDF
垄覆黑膜沟覆秸秆促进夏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银敏华 李援农 +3 位作者 李昊 Yang Yang 徐袁博 张天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22-130,共9页
针对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年际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衡的气候特点,探究更为有效的农田集雨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稳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2 a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不覆盖(CK)、垄覆白膜沟不覆盖(M1)、垄不覆盖沟覆秸秆(M2)、垄覆白... 针对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年际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衡的气候特点,探究更为有效的农田集雨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稳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2 a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不覆盖(CK)、垄覆白膜沟不覆盖(M1)、垄不覆盖沟覆秸秆(M2)、垄覆白膜沟覆秸秆(M3)和垄覆黑膜沟覆秸秆(M4)5种集雨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硝态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处理M4地上部生物量理论最大值最高,快速生长持续时间最长,根系最发达;夏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且覆盖条件下,根长分布呈浅根化趋势。覆盖秸秆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集雨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存在差异,其中处理M3和M4硝态氮入渗较深,但其峰值仍保持在200 cm土层内,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夏玉米各器官中养分累积量表现为果>叶>茎>根(其中K素累积量为茎略大于叶)。2 a中各覆盖处理夏玉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中处理M4的平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较处理M1、M2和M3提高8.37%、14.93%和3.74%。综合分析,全程微型聚水覆盖(M3和M4)尤其是垄覆黑膜沟覆秸秆可较好的促进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同时能维持地力,具有较大的增效潜力。该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改善集雨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集雨模式 夏玉米 根系生长 有机质 养分吸收
下载PDF
1951—2017年双夏期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郝全成 杜尧东 汪明圣 《广东气象》 2018年第6期6-8,共3页
统计分析了1951—2017年双夏期间(7月10—25日)登陆广东32个热带气旋的特征,结果显示:登陆热带气旋的日变化较大,最多有5个;近67年约1/3年份有热带气旋登陆,2/3年份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热带气旋的年际差异明显,最多的有3个(1980年)。20... 统计分析了1951—2017年双夏期间(7月10—25日)登陆广东32个热带气旋的特征,结果显示:登陆热带气旋的日变化较大,最多有5个;近67年约1/3年份有热带气旋登陆,2/3年份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热带气旋的年际差异明显,最多的有3个(1980年)。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最多为7个、50年代最少为2个;热带气旋登陆强度以强热带风暴最多有12个,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最少均为1个,其余等级的大致相当;热带气旋登陆粤东的占比16%,珠三角和粤西分别为44%和40%,1992年以来10个热带气旋全部在粤西和珠三角登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双夏 热带气旋登陆 广东
下载PDF
江苏省1998年夏熟作物减产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炳娟 黄毓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49,共3页
江苏省1998年夏熟作物严重减产,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期间出现了罕见的全省性、全程性的涝渍害及冻、病等灾害,危害程度高,不可抗拒。作者对江苏省1998年夏熟作物减产的气象条件作出分析。
关键词 夏熟作物 减产 气象条件 产量 预报
下载PDF
2006年云南省小春作物生长季内气象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雪琼 邹丽云 黄中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271-276,共6页
分析了云南省2006年小春作物生育期间的光、温、水气象条件以及所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云南省小春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最终作出2006年云南省小春粮食产量的年景预测。
关键词 干旱 暖冬 小春粮食产量
下载PDF
湖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夏收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4期36-41,F003,共7页
对80年代以来湖北省气候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该省年平均气温变化是以降温为主,这与全球、全国的一些研究结论不同。冬季变暖夏季变凉是湖北省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在大约111°E线附近有一条温度变化的分界线,此线以东... 对80年代以来湖北省气候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该省年平均气温变化是以降温为主,这与全球、全国的一些研究结论不同。冬季变暖夏季变凉是湖北省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在大约111°E线附近有一条温度变化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气温变化是冬暖夏凉型,此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是四季降温型。气候变化使各种气象因子对小麦和油菜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鄂西山区气候变化一年四季均为降温型,且各种气象因子的变化对小麦和油菜的影响程度不如其它地区。小麦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理分布 夏收作物 湖北
下载PDF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月华 侯大山 +5 位作者 刘强 李向华 李霞 于广军 李辉利 李中建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1-3,6,共4页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收获期 千粒重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