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eding of Silkworm Variety "Chuancan No.24" with Strong Vitality for Summer-Autumn Rearing
1
作者 LIU Jun-feng LIU Bin-bin CHEN Yi-a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8期6-8,11,共4页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troduce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natural colorful cocoon silkworm variety, Chuancan No. 24. [ Method] By cross breeding and pedigree separation, the silkworm variety, Chuancan No. 24, with...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troduce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natural colorful cocoon silkworm variety, Chuancan No. 24. [ Method] By cross breeding and pedigree separation, the silkworm variety, Chuancan No. 24, with double sex-limited markings and strong vitality and for sum- mer-Autumn rearing was bred. [ Result]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ryside test in Sichuan Province indicated that the Chuancan No. 24 was strong and could be reared easily. They had uniform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t quality of cocoon and silk. In addition, their sexes could be identified by larval body color and markings. The main indexes are as follows: cocoon yield per 10 003 fourth instar larvae, 19.66 kg; filament length, 1 241.29 m; length of non-broken filament, 941.99 mm; reelability, 75.87% ; raw silk ratio of fresh cocoon, 17.07% ; and neatness, 94.03 points. The main economic features of new variety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 Conclusion] The Chuancan No. 24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Sichuan Silkworm Evaluation Commission, and it is suitable to rear this new variety in som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drainage basin, such as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ori Variety for summer-autumn rearing Strong vitality Chuancan No. 24
下载PDF
Record-breaking summer-autumn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in 2022:Roles of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urasian warming
2
作者 Yuepeng HU Botao ZHOU +1 位作者 Huijun WANG Dapeng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20-431,共12页
From summer to autumn in 2022,a severe drought lasted in southern China,posing serious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system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accounting for this persistent ... From summer to autumn in 2022,a severe drought lasted in southern China,posing serious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system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accounting for this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It shows that the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summer of 2022 was strongly linked to the divergence of water vapor flux and descending motions,which were respectively caused by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jet(EASJ).Differently,the atmospheric background responsible for the sustained drought in autumn is manly featured by a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over the region from the Bay of Bengal to the South China Sea,which led to decreased moisture and descending motions in southern China.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he rarely strong surface warming over northern Eurasia and the extreme La Nina-like pattern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jointly resulted in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th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EASJ in the summer of 2022,while the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prevailing over the region from the Bay of Bengal to the South China Sea in autumn was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extremely negative anomalies of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autumn drought Southern China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Eurasian warming
原文传递
高原夏秋胡萝卜营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3
作者 杨永岗 张化生 赵晓琴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41-444,共4页
为研究高原夏秋胡萝卜未先期抽薹植株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耐或易先期抽薹的3个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连续2 a的高原夏秋露地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品种高原夏秋胡萝卜的茎叶与肉质根的鲜重、干重及库活性。结果表明,3个高原夏秋胡萝... 为研究高原夏秋胡萝卜未先期抽薹植株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耐或易先期抽薹的3个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连续2 a的高原夏秋露地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品种高原夏秋胡萝卜的茎叶与肉质根的鲜重、干重及库活性。结果表明,3个高原夏秋胡萝卜品种随生育进程茎叶和肉质根的鲜重、干重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叶片迅速生长期,耐抽薹胡萝卜品种茎叶与肉质根的干重显著高于易抽薹品种;在高原夏季长日照条件下,耐抽薹胡萝卜品种的库活性显著高于易抽薹品种,较强的库活性可能是胡萝卜不易发生先期抽薹的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夏秋 胡萝卜 营养生长 库活性 发育规律
下载PDF
乳酸菌的健康功效及其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陈善敏 王奕 +3 位作者 常睿 罗红玉 袁林颖 杨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5-372,共8页
乳酸菌在植物基发酵食品中研究应用广泛,对改善并形成发酵产品的独特风味品质、促进营养健康功效多元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乳酸菌的健康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其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乳酸菌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基础、... 乳酸菌在植物基发酵食品中研究应用广泛,对改善并形成发酵产品的独特风味品质、促进营养健康功效多元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乳酸菌的健康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其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乳酸菌在发酵茶叶中的应用基础、工艺差异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乳酸菌在发酵茶叶中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乳酸发酵茶制品的研发和夏秋茶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健康功效 夏秋茶 生物转化 发酵茶叶
下载PDF
夏秋茶对中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及白酒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肖严严 程伟 +4 位作者 陈兴杰 潘天全 薛锡佳 杨金玉 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夏秋茶对酒曲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和酒体香气物质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夏秋茶(5%、10%和15%)制备茶型大曲,选择15%茶型大曲并添加夏秋茶酿制茶香型白酒(原酒),设置普通大曲和普通浓香型白酒(原酒)作为对照组。对普通大曲... 为探究夏秋茶对酒曲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和酒体香气物质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夏秋茶(5%、10%和15%)制备茶型大曲,选择15%茶型大曲并添加夏秋茶酿制茶香型白酒(原酒),设置普通大曲和普通浓香型白酒(原酒)作为对照组。对普通大曲、5%、10%和15%茶型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发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相较于普通大曲,5%、10%和15%茶型大曲中细菌数量有不同程度减少,霉菌数量有10倍量级的增加,其中15%茶型大曲霉菌数量达到1.9×10^(5) CFU·g^(-1),5%和10%茶型大曲酵母菌数量均有增加;3种茶型大曲的发酵力和糖化力也有显著增加。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2种白酒中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2种白酒的差异香气物质,最终确定了茶香型白酒中的4种差异香气物质,分别是庚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癸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由于夏秋茶的添加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使得霉菌和酵母菌分别成为发酵前期、发酵后期的优势菌种,并且代谢利用夏秋茶中的内含成分产生更多的酸类物质,最终形成庚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癸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等香气物质。结果为夏秋茶资源的增值利用以及茶香型白酒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茶型大曲 茶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庚酸乙酯
下载PDF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6
作者 戴宇樵 罗学尹 +5 位作者 刘亚兵 李琴 刘忠英 张拓 潘科 龙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 目的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梅占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与夏秋梅占红茶相比,梅占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差异,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甜味响应值增加,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其中梅占灵芝菌茶中脯氨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与苦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天冬氨酸、丙氨酸与涩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与鲜味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儿茶素与鲜味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的香气化合物作为关键香气差异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共得到48个,其中酮类6个,醛类9个,醇类15个,酯类7个,酸类化3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8个,共有8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40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结论在灵芝菌影响下,对夏秋梅占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此研究为夏秋茶的品质改善与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电子舌 夏秋茶 梅占 香气
下载PDF
低氘水生物技术对咖啡碱和茶多酚浸出率的作用
7
作者 张红艳 林娟 黄守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为探讨低氘水含量对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浸出率的作用,以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为例,开展低氘水生物技术以及沸水浴浸提实验、微观结构测试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1)4种含氘水的红外光谱图几乎重叠,在波长为1500~3400 cm^(-1)区间具有明... 为探讨低氘水含量对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浸出率的作用,以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为例,开展低氘水生物技术以及沸水浴浸提实验、微观结构测试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1)4种含氘水的红外光谱图几乎重叠,在波长为1500~3400 cm^(-1)区间具有明显的特征峰。(2)对比蒸馏水组,低氘水组的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的茶汤颜色均有所增加;50 mg/kg低氘水组茶叶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痕和塌陷,而其他组没有显著的区别;与蒸馏水组相比,4个采集点不同低氘水组咖啡碱的浸出率均更高。(3)对比刚开始浸泡时间,4组咖啡碱的浸出率均有所提高,且在5、10、15 s不同低氘水组咖啡碱的浸出率均更高。研究表明不同含量的低氘水均有利于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氘水 咖啡碱 茶多酚 南岳云雾茶夏秋红茶
下载PDF
提升夏秋季茶青原料加工品质技术浅析
8
作者 胡腾 齐兴源 +3 位作者 杨家干 刘春波 王应芬 林蜀云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湄潭是茶业大县,目前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香茶属于绿茶类,市场受众广,在湄潭的加工量比较大。以往香茶的加工以春茶为主,夏秋季用来加工香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制约了茶产业的效益。本文介绍了湄潭茶产业和湄潭香茶的生产现... 湄潭是茶业大县,目前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香茶属于绿茶类,市场受众广,在湄潭的加工量比较大。以往香茶的加工以春茶为主,夏秋季用来加工香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制约了茶产业的效益。本文介绍了湄潭茶产业和湄潭香茶的生产现状,从夏秋茶叶原料加工湄潭香茶的工艺和感官评审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序,设计了不同杀青投叶量、不同揉捻处理、不同干燥处理等变量,对所制作的茶叶进行感官品质比较,通过试验比较优选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就湄潭夏秋茶加工湄潭香茶品质提升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国内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 夏秋季 加工 品质
下载PDF
2022年长江流域夏秋旱特点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苏志诚 高辉 董蓉蓉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3期30-33,66,共5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干旱灾害的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干旱灾害风险的复杂性、多变性也愈来愈显著。2022年,水资源相对丰沛的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影响波及流域...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干旱灾害的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干旱灾害风险的复杂性、多变性也愈来愈显著。2022年,水资源相对丰沛的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影响波及流域农业生产、城乡供水、生态、航运、发电等诸多方面。在总结2022年长江流域旱情、旱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长江流域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抗旱减灾工作重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2022年 夏秋旱 旱情特点 抗旱减灾
下载PDF
福州地区夏秋播青梗菜品种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了筛选适宜福州地区夏秋种植的青梗菜品种,在福州地区初夏引进青梗菜品种5个、秋季引进青梗菜品种6个进行品种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福州地区初夏种植的品种有金品皇冠抗热2号和金品青松2号,产量分别比金品青松(CK)增产28.1%和... 为了筛选适宜福州地区夏秋种植的青梗菜品种,在福州地区初夏引进青梗菜品种5个、秋季引进青梗菜品种6个进行品种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福州地区初夏种植的品种有金品皇冠抗热2号和金品青松2号,产量分别比金品青松(CK)增产28.1%和20.7%;金品皇冠抗热2号耐热、耐湿,株型直立,叶绿色,叶柄绿色;金品青松2号耐热、耐湿性较强,株型直立,叶深绿色、光泽度好,叶柄绿色,叶面平展,商品性好。适宜秋季种植的品种有金品558和金品008,产量分别比清江白(CK)增产23.7%和11.2%;金品558耐湿性较强,抗病强,生长快速,株型直立,叶深绿色,叶片光泽度好,叶柄亮绿色;金品008耐湿性较强,抗病强,生长快速,株型直立,叶绿色,叶片光泽度好,叶柄亮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地区 夏秋季 青梗菜 品种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发酵茶酒微生物多样性、品质特性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11
作者 陈向阳 王浩 +2 位作者 王梓菲 万志兵 胡长玉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茶酒酒醅共检测出细菌2个属,真菌10个属,其中乳杆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复膜胞酵母属和Geotrichum为绝对优势菌属。发酵茶酒的pH、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测出特有的茶多酚物质,其含量高达14.8±1.31mg·kg^(-1)。发酵茶酒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93%,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和有机酸等,具有茶酒独特的风味。相比于对照组,发酵茶酒具有更显著的ABTS、DPP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6±0.06)%、(57.01±0.49)%、(48.20±2.3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并为茶酒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发酵茶酒 茶多酚 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及干旱演变
12
作者 胡菊芳 董保华 +2 位作者 占龙飞 辛佳洁 罗少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3年第4期260-268,共9页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化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此次干旱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和气象干旱发展演变。结果表明: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及其五大支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为同期新高或次高,多站极端最高气温创新高;各流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且秋季降水蒸发差大于夏季;流域各地出现了夏秋连旱,且秋旱重于伏旱,其中9—10月全流域出现重旱或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干旱演变 夏秋季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氮肥和留养时间对夏秋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伊晓云 李晓嫚 曾建明 《茶叶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夏秋茶生产技术,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茶农收入。【方法】本研究设计RT1(留养28 d后采摘)和RT2(留养38 d后采摘)两个留养时间,CK(不施氮肥)、N1(全年氮肥用量300kg N·ha^(-1))和N2(全年氮肥用量600 kg N·... 【目的】研究夏秋茶生产技术,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茶农收入。【方法】本研究设计RT1(留养28 d后采摘)和RT2(留养38 d后采摘)两个留养时间,CK(不施氮肥)、N1(全年氮肥用量300kg N·ha^(-1))和N2(全年氮肥用量600 kg N·ha^(-1))三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施肥和留养对两轮次夏秋茶采摘新梢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其中第二轮新梢留养时间均为30 d)。【结果】施用氮肥提高了夏秋茶产量,其中RT1两轮次夏秋茶总产量N1和N2处理分别较CK提高了20.2%和31.5%,RT2处理施肥后产量略有增加。施用氮肥主要提高了第二轮次新梢的氨基酸含量和氮含量,对第一轮次新梢品质未有显著影响,施用氮肥后RT1和RT2处理新梢氨基酸分别较CK处理提高16.2%~16.8%和8.8%~9.1%、RT2新梢氮浓度较CK提高了5.7%~6.2%,两个氮肥处理间未见显著差异。延长留养时间提高了夏秋茶产量,两轮次新梢总产量RT2比RT1提高86%~124%,且主要由第一轮采摘新梢产量的提高引起。留养时间影响新梢机械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第一轮新梢1芽4叶及以上组分在RT1处理下占49.1%,RT2处理下提高到约76.5%;第二轮新梢在同样留养时间下,RT1处理以1芽4叶及以上为主(占45.4%),而RT2以1芽2叶和1芽3叶为主(分别占比39.5%和39.2%);不同留养时间新梢成熟度的差异也导致了新梢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第一轮新梢氨基酸含量RT2较RT1下降了7.9%~26.4%,而第二轮新梢氨基酸含量RT2比RT1高29.2%~38.3%。【结论】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夏秋茶产量和第二轮次新梢的品质,留养时间可以改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因此茶农在开展夏秋茶生产时要应注重施用氮肥从而提高夏秋茶的产量和氨基酸含量,同时应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留养和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氮肥 留养 产量 机械组成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夏秋红茶的再加工与冷泡茶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丽华 欧阳学文 +3 位作者 于化泓 余勃 万翠香 吴志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3-273,共11页
目的探索利用夏秋红茶再加工制作冷泡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夏秋红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测定处理前后红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并对其冷泡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优化获... 目的探索利用夏秋红茶再加工制作冷泡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夏秋红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测定处理前后红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并对其冷泡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优化获得了夏秋红茶再加工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 kU/g,料液比为5:8(g:mL),处理时间为24h,处理温度为25℃。纤维素酶加工后茶叶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含量以及冷泡性能等品质指标均有所提高。冷泡茶汤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由4.33%升高至9.35%,水浸出物含量由26.64%升高至35.73%。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加工后茶叶中苯甲醇(芳香、果香)、苯乙醇(玫瑰花香、蜜香)和水杨酸甲酯(清香、花香)等特征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升高。冷泡性能方面,加工后的红茶水浸出物冷泡溶出大幅增加和可溶性总糖则可完全冷泡溶出,产品适于冷泡饮用。结论本研究通过纤维素酶再加工提升夏秋红茶品质,制备冷泡茶,不仅能实现夏秋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为冷泡茶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红茶 再加工 纤维素酶 风味物质 冷泡茶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锌硒夏秋茶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秀 何毛毛 +2 位作者 王丽 杨艳 杨小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锌硒夏秋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硒茶发酵前后茶多酚的含量,以发酵温度、固液比、菌种接种用量、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结合单因素和L_(9)(3^(4))正交设计优化锌硒夏秋茶的发酵工艺,... 为进一步提高锌硒夏秋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硒茶发酵前后茶多酚的含量,以发酵温度、固液比、菌种接种用量、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结合单因素和L_(9)(3^(4))正交设计优化锌硒夏秋茶的发酵工艺,并检测发酵前后溶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以高效酒曲为发酵菌种,在发酵温度30℃、固液比(g/mL)1∶15、菌种用量1.5%、发酵时间10 d时,发酵前后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85±0.03)%和(2.57±0.02)%,发酵后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发酵前.锌硒夏秋茶经高效酒曲发酵后,茶多酚含量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可为锌硒茶在食品、护肤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硒夏秋茶 发酵工艺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贵州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的适制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应芬 李姝妍 +3 位作者 庞德文 旦艺豪 王道平 刘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成品的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品种,为解决贵州夏秋茶利用率不高问题及进一步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州8个茶树品种的夏秋茶原料加工白茶,分析其鲜叶的酶活性及成品白...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成品的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品种,为解决贵州夏秋茶利用率不高问题及进一步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州8个茶树品种的夏秋茶原料加工白茶,分析其鲜叶的酶活性及成品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儿茶素类等,确定各类白茶的品质。【结果】各类成品白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为6.00~41.73△OD_(420)/(min·mL),黔湄601最高,黔湄809其次,为26.13△OD_(420)/(min·mL),金牡丹最低,黔湄601及金牡丹均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为47.66~119.00μmoL/(min·mL),朵贝最高,且与白叶1号和黔湄601无显著差异,金牡丹最低,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为6.46~112.03△OD470/(min·mL),荒野最高,金牡丹其次,为92.36△OD470/(min·mL),朵贝最低,各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浸出物含量与ECG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咖啡碱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1;茶多酚与ECG和儿茶素总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和0.621;水浸出物含量为38.93%~44.68%,金观音(44.19%)和金牡丹较高,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咖啡碱含量为3.37%~7.26%,黔湄601最高,与其余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茶多酚含量为13.27%~23.07%,金牡丹最高,与除黔湄809、黔湄601、金观音和荒野外的其余品种差异显著;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1%~4.80%,福鼎大白最高,与其余品种存在显著差异,金观音(3.71%)其次,与除白叶1号外的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茶氨酸含量为9.40~30.56 g/kg,白叶1号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品种,黔湄809最低,显著低于除荒野(11.82 g/kg)外的其余品种;黄酮含量为6.30~9.63 mg/g,白叶1号最高,金牡丹(9.57 mg/g)其次,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各品种白茶的感官审评得分为82.67~89.38分,呈黔湄601>黔湄809>朵贝>白叶1号>金观音>荒野>福鼎大白>金牡丹。【结论】8个品种中黔湄601、黔湄809、白叶1号和朵贝具备白茶良种的种性特征,金观音和金牡丹2类乌龙品种不宜制白茶,但其特殊花香可进一步探究;酶活力、生化指标及儿茶素类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品种 白茶 酶活力 理化性质 贵州
下载PDF
基于二分二至节气节律探讨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关键证候要素与用药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明秀 史军 +2 位作者 陈小宁 马亚楠 刘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749-1753,共5页
节气与人的生、长、壮、老生命变化以及疾病发生息息相关。鼻鼽的发生乃阴阳失衡的体现,其证候随节气节律的更替亦可出现变化。通过阐释节气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总结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临床... 节气与人的生、长、壮、老生命变化以及疾病发生息息相关。鼻鼽的发生乃阴阳失衡的体现,其证候随节气节律的更替亦可出现变化。通过阐释节气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总结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临床用药特点:春分温肺驱寒;夏至清热脱敏;秋分补气固表或顾肺滋阴;冬至温补肾阳。深入探索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对鼻鼽中医临床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变应性鼻炎 干祖望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下载PDF
湖南2022/2023年夏秋冬季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傲 罗伯良 +1 位作者 邓剑波 高霞霞 《干旱气象》 2023年第6期910-922,共13页
湖南是干旱灾害多发区,针对湖南地区开展干旱事件特征与成因分析,对于提高湖南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面观测站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2023年夏秋冬季湖南发生的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 湖南是干旱灾害多发区,针对湖南地区开展干旱事件特征与成因分析,对于提高湖南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面观测站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2023年夏秋冬季湖南发生的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湖南夏、秋、冬三季连旱具有降水显著偏少(全省平均累积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持续时间长(历时201 d)的特点,同时2022年夏季还伴随罕见的长江全流域性极端高温热浪,湖南平均气温、高温天数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给湖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次夏秋冬持续干旱事件与海温和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前期春季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模态导致沃克环流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和北抬。2022年8—11月西太副高西伸至105°E,湖南地区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湖南夏秋干旱发展;12月至2023年2月上旬,西太副高相比历年同期偏弱,东亚大槽增强,且位置在湖南以东,难以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湖南,印缅槽偏弱,不利于槽前西南气流发展,湖南地区水汽输送受阻,导致冬季湖南干旱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冬三季连旱 湖南 干旱成因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夏秋灵芝菌茶的制备及内含物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亚兵 戴宇樵 +4 位作者 王敏 罗学尹 蒲璐璐 冉乾松 潘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9-328,共10页
目的探究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夏秋茶为原料,经加工成黑毛茶后,灵芝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制备灵芝菌茶,测定发酵前后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茶多酚、pH、感官评分、色差L*及滋味... 目的探究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夏秋茶为原料,经加工成黑毛茶后,灵芝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制备灵芝菌茶,测定发酵前后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茶多酚、pH、感官评分、色差L*及滋味(酸、甜、苦、鲜、涩度)等品质指标,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对夏秋茶品质指标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综合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结果黑毛茶经灵芝菌发酵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8.70 mg/g,茶多酚质量分数减少了0.9%,甜度由11.12增加到14.36,苦涩度由4.98减少到2.53;构建数学模型Y(综合评分)=93.00-0.23A-0.84B+0.21C+0.01AB+2.100AC+1.50BC-3.40A^(2)-3.20B^(2)-2.60C2(A、B、C分别表示茶多酚含量、感官评分、氨基酸含量),模型决定系数R^(2)=0.9812,调整决定系数R^(2)_(adj)=0.9570。结论灵芝菌发酵夏秋黑毛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夏秋茶滋味品质,降低其苦、涩味,增加甜味,所建模型可应用于实际夏秋茶品质评价。为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及产业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夏秋茶 发酵 品质 模型
下载PDF
红曲发酵夏秋茶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圣凌 赵兴丽 +3 位作者 周罗娜 宋诗颖 罗林丽 刘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口给药的受试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且雌雄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大于10 g/(kg BW),属于实际无毒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红曲发酵夏秋茶各剂量组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red blood cells,PCE/RBC)比例无明显差别,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红曲发酵夏秋茶无细胞毒性。结论 在本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通过红曲发酵的夏秋茶既无食用毒性也无遗传毒性,该结论能为其食用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夏秋茶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