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zi—A Traditional Chinese Wind Instrument
1
作者 XIAO HUAN ZHAO NING 《Women of China》 1994年第2期45-46,共2页
RETIRED worker Zhang Guizhen knows a lot about dizi, a traditional Chinese wind instrument, because she worked in the Beijing Traditional Instrument Factory for 20 years and her only task was to make dizi.
关键词 In ZHA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wind instrument
原文传递
近百年来龠的研究述评
2
作者 王晓俊 汪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9,I0002,共11页
近百年来龠的研究整体经历三个重要时期。1930年以降,郭沫若等古文字学者以甲骨文、金文字形训“龠”字、推断龠为古编管乐器,并由此否定了承续两千余年的汉代“龠如笛”成说。至20世纪80年代,音乐学者重新审视前人研究,参考音乐考古成... 近百年来龠的研究整体经历三个重要时期。1930年以降,郭沫若等古文字学者以甲骨文、金文字形训“龠”字、推断龠为古编管乐器,并由此否定了承续两千余年的汉代“龠如笛”成说。至20世纪80年代,音乐学者重新审视前人研究,参考音乐考古成果,提出“龠由编管变单管”“龠为口笛”等见解。1996年间,刘正国通过出土文物、民间遗存、文献考释及文字训诂等多重证据的论证,揭示了古文字学者“由字形训释乐器器形”的研究误区,重申龠为单管形制并提出“古龠斜吹”“龠为笛之祖”“贾湖出土骨管乐器为龠”等创见。回顾近百年龠研究的复杂学术史,省思相关研究之得失,有益于持续研究的推进及龠在当代的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吹法 编管 贾湖骨笛 龠类乐器 学术史
下载PDF
海南黎族道公祭仪吹打乐的跨时空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民康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51-59,共9页
20世纪50年代调查,2002年出版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曾记载了有关海南汉、黎道公祭祀吹打乐的资讯。80年代以来,陆续又有关于该类吹打乐活态表演及乐器的研究成果产生。鉴于黎族传统音乐及乐器包含了诸多跨族群—地域(国家)分布的文... 20世纪50年代调查,2002年出版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曾记载了有关海南汉、黎道公祭祀吹打乐的资讯。80年代以来,陆续又有关于该类吹打乐活态表演及乐器的研究成果产生。鉴于黎族传统音乐及乐器包含了诸多跨族群—地域(国家)分布的文化元素,若以较开放的学术视野,结合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及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乐器进行比较研究,将使本课题领域得到较为明显的开拓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黎族 道公祭仪 吹打乐 唢呐 蛙锣 平锣
下载PDF
唢呐艺术的渊源及音乐社会学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玉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对唢呐历史渊源的追溯与考证,发现其产生与汉代已有的鼓吹乐具有相当的历史关联。在军乐的应用中,起初的唢呐艺术象征了来自官方的“集体威权”意识;而自宋代民间俗乐鼎盛以后,唢呐音乐逐渐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民闻技艺表演活动中。直... 通过对唢呐历史渊源的追溯与考证,发现其产生与汉代已有的鼓吹乐具有相当的历史关联。在军乐的应用中,起初的唢呐艺术象征了来自官方的“集体威权”意识;而自宋代民间俗乐鼎盛以后,唢呐音乐逐渐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民闻技艺表演活动中。直至今天,由于专业音乐教育和民间俗乐活动两种文化体系的保障,唢呐艺术的高度发展,呈现出了必然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鼓吹乐 军乐 铜角
下载PDF
论民俗变迁中音乐传统的坚守——以永新民间婚嫁仪式音乐研究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小东 《艺术探索》 2009年第3期41-42,共2页
社会变迁导致民俗文化中诸多元素的转义。婚俗作为民俗的主要形式之一,亦然。永新婚嫁仪式中的很多文化元素在当下也发生了变化或转义,包括伴随仪式的哭嫁歌的完全消亡,但却依然坚守着它器乐音乐的传统表现形式。这里有其坚守的原因和... 社会变迁导致民俗文化中诸多元素的转义。婚俗作为民俗的主要形式之一,亦然。永新婚嫁仪式中的很多文化元素在当下也发生了变化或转义,包括伴随仪式的哭嫁歌的完全消亡,但却依然坚守着它器乐音乐的传统表现形式。这里有其坚守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打乐 《凤求凰》 坚守
下载PDF
唢呐家族的几种吹管乐器与吹奏艺术
6
作者 隋景山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135-138,共4页
唢呐在各个不同的文化区域,必然要适应当地的艺术土壤,当地的音乐资源以及人们的欣赏习惯,促使唢呐的地方化,同样,唢呐的地方化也是唢呐艺人们对唢呐的再度发明与创造,民间艺术家们为最大限度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地发展完善以... 唢呐在各个不同的文化区域,必然要适应当地的艺术土壤,当地的音乐资源以及人们的欣赏习惯,促使唢呐的地方化,同样,唢呐的地方化也是唢呐艺人们对唢呐的再度发明与创造,民间艺术家们为最大限度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地发展完善以唢呐为主的民间吹管乐的大家族。这些民间吹管乐器在安徽民间,在唢呐演奏者和人民大众之间已经形成完整的吹奏体系和听觉习惯,在安徽民间唢呐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吹奏乐器和演奏形式,几种乐器吹奏音乐风格的多样化,相比作曲家创作纯粹的唢呐曲在民间更为人民大众所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闷子 毛脸筒 呐子 吹管乐器
下载PDF
荆山处处闻乐声——荆山打调浅析
7
作者 杨顺适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4-41,共8页
荆山山地是楚国发祥之地,音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荆山打调是伴随着当地的生活习俗、劳动生产而发生发展的,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借助民间习俗折射出当地的社会生活面貌、人们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审美观念,极具地方... 荆山山地是楚国发祥之地,音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荆山打调是伴随着当地的生活习俗、劳动生产而发生发展的,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借助民间习俗折射出当地的社会生活面貌、人们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审美观念,极具地方特色;它又使各种民俗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流传与发展,具有特殊的传承作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也会跟随民俗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种即兴性与适应的特点。在今日之楚地,民间器乐演奏活动即与当地的婚嫁、丧葬、祭祀、岁时节日、生产劳动等方面联系紧密,活动仍然十分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山打调 民间吹打乐 传统音乐
下载PDF
新中国二人台牌子曲研究回溯与反思
8
作者 王宇琪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回顾七十年来二人台牌子曲的研究历程,学界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涌现出可观的科研成果。本文通过梳理其学术史,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探究,提供了可供参照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脉络的梳理总结。
关键词 二人台牌子曲 丝竹乐 学术史 乐种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