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strategy of grain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super high yielding japonica rice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MAO Ting LI Xu +4 位作者 JIANG Shu-kun TANG Liang WANG Jia-yu XU Hai XU Zheng-j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75-1083,共9页
japonica ric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ccounts for 44.6% of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of japonica rice in China. The comprehensive using of inter-subspecies heterosis is the main breeding mode of ... japonica ric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ccounts for 44.6% of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of japonica rice in China. The comprehensive using of inter-subspecies heterosis is the main breeding mode of super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this region. Improving rice quality at relative high yielding level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Performing crosses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lines allows for the recombination of regulatory genes and genetic backgrounds, leading to complicated genetic ric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used to explore pattern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tiliz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to analyze the effect factors of rice quality derived from genetic factors, which contain both regulatory genes concerning rice quality and genetic backgrounds' random introduction frequency coming from indica (Di value), 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was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gulatory genes involved in amylase content (Wx)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RT1.1B)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amylose content (AC) and protein content (PC) in RILs, respectively. Both the Di value and the major grain width gene (GS5) had regulatory effects on milled rice width (MRW) in RIL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xplained the major variance of MRW in the RILs. With the mediation of MRW and chalkiness degree (C), Di value had a further impact on head rice rate (HR), which was relatively poor when the Di value was over 40%. In Northeast China, the Di value should be lowered by backcrossing or multiple crosses during the breeding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to maintain the whole better HR and further to emphasize the use of favorable genes in individua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rice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genetic dissec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下载PDF
Breeding of New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Chunyou 284
2
作者 Xinwei SONG Jianrong LIN Mingguo W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5期47-49,54,共4页
Chunyou 284 is a medium- japonica hybrid combination,as well as an indica-japonica subspecific hyrbid with super-high yield,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Chunjiang 23A,a thermo-sensitive CMS line with very early anthesis t... Chunyou 284 is a medium- japonica hybrid combination,as well as an indica-japonica subspecific hyrbid with super-high yield,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Chunjiang 23A,a thermo-sensitive CMS line with very early anthesis time,and C84,an indica-japonica intermediate type restorer line with wide compatibility.This combin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yield potential,early maturity,excellent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and wide adaptability.It was approv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June,2018.The breeding process,main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seed production points of the combination we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Chunyou 284 super high YIELD BREEDING
下载PDF
Density Restriction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Rat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 in Super Rice Yongyou 6
3
作者 徐森富 王会福 +1 位作者 汪恩国 陈伟强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2期39-42,共4页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density restriction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rat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population in super indiea and japonica hybrid rice Yongyou 6. [Method] Different amounts of ...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density restriction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rat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population in super indiea and japonica hybrid rice Yongyou 6. [Method] Different amounts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were released to super indiea and japonica hybrid flee Yongyou 6 during fillering, booting and gain filling stage, respectively. The reproductive rate and variation dynamics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in super ri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 Tillering stage: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during booting and gain filling stag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basal amount of its population during tillering stage; wh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reached a certain limit ( 〉 250 head/cluster),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uring milking stage showed decrease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uch density;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population in super rice Yongyou 6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in middle and slow in two ends. Booting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pop- ulation from booting to gain filling stag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basal amount of density, and their correlation during milking stage was not significant; flee 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 still had high reproduction capaci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super rice, which had latent risk on rice yield. Gain filling stage : when population density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 70 head/cluster, the development of it popul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asal amount of density, which had great threat to yield. [ 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cost-ef- fective control of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ustained control ability against rice brown plantho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indica and japonica hybrid flee Yongyou 6 rice brown planthopper Reproductive Rate Variation dynamic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51
4
作者 万靓军 张洪程 +4 位作者 霍中洋 林忠成 戴其根 许轲 张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 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 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为58.34∶41.66,穗肥以叶龄余数4、2叶等量施氮时,产量最高;产量与总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收获指数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穗肥施氮比例的下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度逐渐下降;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穗肥随追肥叶龄期推迟,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外观品质因基蘖肥施氮比例的不同而异。综合来看,基蘖肥、穗肥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倒4、2叶期追肥可使该品种超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粳稻 氮肥运筹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品质
下载PDF
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产量结构及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华泽田 郝宪彬 +4 位作者 张忠旭 王岩 王彦荣 李全英 沈枫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9-372,共4页
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灌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优3072在产量结构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杂交优势 ,比对照辽粳294增产明显。辽优3072在灌浆上的特点为穗上、中、下各部间干物质充实及灌浆速率差异较小 ;穗... 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灌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优3072在产量结构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杂交优势 ,比对照辽粳294增产明显。辽优3072在灌浆上的特点为穗上、中、下各部间干物质充实及灌浆速率差异较小 ;穗下部灌浆启动早 ,后期灌浆速率大 ;整穗表现出较强的持续灌浆能力。辽优3072良好的籽粒灌浆特性是其在产量上表现出超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同时探讨了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选育具有特异灌浆特性的杂交组合的育种思路以及在北方冷凉稻区推广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品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穗型 超级杂交粳稻 辽优3072 产量结构 灌浆特性 水稻 品种 杂交优势 灌浆速率 杂交组合 育种
下载PDF
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形态育种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郝宪彬 华泽田 +5 位作者 苏玉安 王岩 张忠旭 王彦荣 李全英 沈枫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针对辽宁省及北方粳稻产量现状 ,提出培育在较低群体下的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灌浆速率的大穗型超级杂交经稻的育种思路 。
关键词 大穗型 超极杂交粳稻 形态育种 形态指标 北方地区
下载PDF
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 被引量:45
7
作者 林建荣 宋昕蔚 +1 位作者 吴明国 程式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4、C927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粳不籼恢"或"籼不粳恢"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果】在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创制方面,转育出早花时粳型不育系春江16A以及春江99A、春江23A等早花时、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制种产量明显提高;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创新方面,选育出CH58、C84、C927等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晚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较强的感光特性,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早籼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光温反应类型则表现不一。无论是"粳不籼恢"还是"籼不粳恢"配组,父母本的花时差小、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则有利于提高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的配组方式,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84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出春优84、五优84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通过品种审定,表现出穗型大、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好等优点。【结论】通过籼粳渐渗杂交,成功转育出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的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携带有S5-n,恢复谱广,明显不同于普通粳稻恢复系。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有利于缩短全生育期。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父母本的花时差小,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选育出春优84等籼粳超级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超级杂交稻 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 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杂交粳稻13.5t 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1
8
作者 张洪程 吴桂成 +12 位作者 李德剑 肖跃成 龚金龙 李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魏海燕 沙安勤 周有炎 王宝金 吴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7-1558,共12页
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以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兴化、姜堰实施基地1.0hm2连片与6.67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研究了13.5thm-2超高产群体特征,并探讨了群体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较之12.0thm-2左右群体,13.5thm-2群体的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6... 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以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兴化、姜堰实施基地1.0hm2连片与6.67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研究了13.5thm-2超高产群体特征,并探讨了群体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较之12.0thm-2左右群体,13.5thm-2群体的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60000×104hm-2以上),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3倍左右,此后群体平缓下降,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成穗率高(>75%);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5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在4.0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675×104m2dhm-2以上,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45.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积累量略低,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3.5thm-2以上,抽穗后积累量亦高,一般为9.75thm-2以上,总干物重高达23.25thm-2以上。13.5thm-2超高产群体形成机制为,依靠精苗,发大蘖,及时够苗,提高够苗期群体质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中期高质量群体结构的培育奠定生物学基础;依靠合理的群体动态及其规模,培育适宜数量的壮秆大穗,于抽穗期形成具有强抗倒力和巨量安全库容的高光效群体;依靠平稳消退的光合系统,提高抽穗后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力,增大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并维持较大的茎鞘强度,增强群体的安全抗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10 位作者 钱银飞 郭振华 陈烨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华正雄 沙安勤 周有炎 刘国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10.5~11.0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10.5~11.0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栽培 生长特性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被引量:32
10
作者 陈进红 郭恒德 +3 位作者 毛国娟 陶稚彪 张国平 赵伟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 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干物质生产上 ,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 ,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 ,经济系数高的特点。...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 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干物质生产上 ,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 ,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 ,经济系数高的特点。在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上 ,超高产条件下 ,稻株对 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增加 ,特别是 P、K的吸收量增加明显 ;成熟期在籽粒与茎中 N、P、K的分配比例较高 ,而在叶片、叶鞘中的分配比例相对较低 ;同时 ,养分效率系数、养分收获指数及养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产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栽培 干物质生产 养分利用效率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冠层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进红 张国平 +1 位作者 郭恒德 毛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研究了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苗穗粒结构及干物重在冠层不同层次、不同器官的分布 ,叶面积配置及光强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 .结果表明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总干物重及 4 0cm以下、4 0~ 6 0cm、6 0~ 80cm和 80cm以上 4个层次的干物重... 研究了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苗穗粒结构及干物重在冠层不同层次、不同器官的分布 ,叶面积配置及光强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 .结果表明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总干物重及 4 0cm以下、4 0~ 6 0cm、6 0~ 80cm和 80cm以上 4个层次的干物重分别比常规粳稻高 32 .2 9%及 2 9.12 %、13.95 %、16 .4 5 %和10 0 .17% .杂交粳稻叶片 (同化器官 )与穗 (库器官 )干重分别占总干物重的 2 4 .8%与 12 .8% ,高于常规稻 ;而叶鞘与茎 (贮藏器官 )的干重分别占总干物重的 33.6 %和 2 8.9% ,低于常规粳稻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叶面积配置比较合理 ,齐穗期 4 0cm以上冠层LAI达 5 .4 4 .冠层光强上下分布比较均匀 ,6 0cm以下冠层光强比常规稻高 13.1%~ 37.0 % ,而 6 0cm以上冠层光强比常规稻低 5 .9%~ 12 .2 % ;2 0cm、2 0~ 4 0cm、4 0~ 6 0cm和 6 0~ 80cm各层消光系数分别比常规粳稻低 35 .1%、13.5 %、2 9.1%和 17.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 冠层结构
下载PDF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被引量:32
12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13 位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3-1034,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甬优系列 籼粳杂交稻 超高产 群体形成特征
下载PDF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培江 付强 +1 位作者 占新春 吴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杂交粳稻 育种 策略
下载PDF
北方粳型超级稻中籼粳杂交优势贡献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虹 林晗 +4 位作者 孙健 王嘉宇 马殿荣 唐亮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粒基因qSH1,同时保留了北方粳稻原有的理想株型基因DEP1,宽粒基因qSW5。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理论"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理想株型 粳型超级稻 籼型基因频率 功能基因
下载PDF
杂交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汝科 段红平 +1 位作者 秦德林 师常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29”两年的超高产实践为研究内容,探讨该组合超高产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1“榆杂29”的超高产技术路线有两条.2超高产需要肥沃的水稻土和科学的施肥、管理技术.3超高产的群体最... 以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29”两年的超高产实践为研究内容,探讨该组合超高产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1“榆杂29”的超高产技术路线有两条.2超高产需要肥沃的水稻土和科学的施肥、管理技术.3超高产的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仍在孕穗期,达9.26~9.584超高产的关键措施:培育壮秧,适时早栽、施足促蘖肥,及时促控、增施钾肥、磷肥、保健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超高产 栽培 杂交水稻
下载PDF
粳型杂交稻超高产光合生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红平 洪汝科 +1 位作者 师常俊 秦德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51-257,共7页
用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研究法对粳型杂交稻“榆杂29”超高产的光合生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粳型杂交稻产量15t/hm ̄2的群体生产率(CGR)19.7~25.3g/m ̄2·d.CGR变化在同一地区呈相同变化趋势,不同海... 用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研究法对粳型杂交稻“榆杂29”超高产的光合生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粳型杂交稻产量15t/hm ̄2的群体生产率(CGR)19.7~25.3g/m ̄2·d.CGR变化在同一地区呈相同变化趋势,不同海拔地点的CGR存在差异。超高产的CGR变化特点是齐穗后10天至成熟出现第二个峰值(24.5~42.7g/m ̄2·d);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达最大值9.26~9.58,抽穗后20天仍保持较高值的LA15.99~7.43.本田期平均净同化率(NAR)333~4.8Ig/m ̄2·d,提高本田期两头的NAR是粳型杂交稻超高产的关键。超高产与组合的不落粒性、灌浆期长、穗大有关。超高产的技术路线有两种,构成产量的光合产物形成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光合生产 杂交水稻 水稻 粳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衍生不育系的籼粳属性鉴定及配组F_1优势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深广 曹立勇 +1 位作者 斯华敏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671,共5页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B和300S形态指数分别为11、9和12,属于中间偏籼类型;基于分子...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B和300S形态指数分别为11、9和12,属于中间偏籼类型;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3份材料聚为一类,也属于中间偏籼类型。通过广泛测交,发现应用籼粳杂交,在籼稻遗传背景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粳稻"血缘",培育中间偏籼型不育系,对丰富水稻育种遗传背景,配制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 形态指数 分子标记 超级杂交稻
下载PDF
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及其群体质量指标 被引量:9
18
作者 邱枫 孙菊英 +2 位作者 陈昱 赵品恒 郁寅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0,共6页
以太湖地区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常优2号和常优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对产量、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及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11 250kg.hm-2)的群体特征。结果表明: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田的平均产量为11 476.5kg.hm-2,干物质积累... 以太湖地区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常优2号和常优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对产量、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及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11 250kg.hm-2)的群体特征。结果表明: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田的平均产量为11 476.5kg.hm-2,干物质积累在拔节前较对照低,抽穗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群体生长率和对照表现较为一致,移栽-拔节期较低,拔节-抽穗期最高,抽穗-成熟期次高;茎蘖数在拔节期以前低于对照,抽穗至成熟略高于对照;与各生育期茎蘖数的变化相类似,叶面积指数在生长前期低于对照,生长中后期明显高于对照;颖花/叶比为0.668~0.693,实粒/叶比为0.584~0.614,粒重(mg)/叶比为15.31~15.66,均显著大于对照。在超高产前提下,适当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肥用量,同时增加磷钾肥用量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机插 超高产 生育特性
下载PDF
热研1号、2号与我国水稻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明 张培江 +1 位作者 白一松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日本粳稻品种热研1号、2号与我国籼型、粳型及广亲和水稻品种杂交,F_1的结实率均较高,除热研1号与某些籼稻杂交,F_1结实率为75.70%外,其余均在80%以上。而且同类型组合间的变异系数较小,最大为14.21%。可以认为,热研1号、2号都具有广谱... 日本粳稻品种热研1号、2号与我国籼型、粳型及广亲和水稻品种杂交,F_1的结实率均较高,除热研1号与某些籼稻杂交,F_1结实率为75.70%外,其余均在80%以上。而且同类型组合间的变异系数较小,最大为14.21%。可以认为,热研1号、2号都具有广谱亲和性和较强的亲和力。它们的花时早而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对野败、矮败和BT型不育系都是保持的,在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性 灿稻 粳稻 杂交 育种
下载PDF
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春优927的选育及其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昕蔚 林建荣 吴明国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春优92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春江16A作母本、C92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组合,具有产量潜力大、熟期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春优927 超高产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