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eep vertical rotary tillage on the grain yield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WU Fen ZHAI Li-chao +6 位作者 XU Ping ZHANG Zheng-bin Elamin Hafiz BAILLO Lemessa Negasa TOLOSA Roy Njoroge KIMOTHO JIA Xiu-ling GUO Hai-q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93-605,共13页
Tillag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ractice that is used to dynamically regulate soil properties,and affects the gra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crops.The objectives of this 3-year field study car... Tillag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ractice that is used to dynamically regulate soil properties,and affects the gra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crops.The objectives of this 3-year field study carried out in the Huang-Huai-Hai(HHH) Plain of China wer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 new deep vertical rotary tillage (DVRT) with the conventional shallow rotary tillage (CT) on soil properties,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rain yield and water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productivity levels,and to identify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at optimizes both grain yield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the HHH Plain.A split-plot design was adopted in field experiments in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s of 2016–2017 (S1),2017–2018 (S2) and 2018–2019 (S3),with DVRT (conducted once in June 2016) and CT performed in the main plots.Subplots were treated with one of four targeted productivity level treatments (SH,the super high productivity level;HH,the high productivity and high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level;FP,the farmer productivity level;ISP,the inherent soil productivity lev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reduced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t the anthesis stage was increased in all three years,which were due to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DVRT.Compared with CT,grain yields,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PFP_(N)),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under DVRT were increased by 22.0,14.5 and 19.0%.Path analysis and direct correlation decomposition uncovered that grain yield variation of winter wheat was mostly contributed by the spike numbers per area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modes.General line mode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illage mod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on grain yield,PFP_(N) and WUE not only as a single factor,but also along with other factors(year and productivity level) in interaction manners.In addition,PFP_(N) and WUE were the highest in HH under DVRT in all three growth seasons.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coordinating the high yield with high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in the resource-restricted region in the HHH Plai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deep vertical rotary tillag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water use efficiency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下载PDF
Strip deep rotary tillage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release urea improves the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maiz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2
作者 HAN Yu-ling GUO Dong +5 位作者 MA Wei GE Jun-zhu LI Xiang-ling Ali Noor MEHMOOD ZHAO Ming ZHou Bao-y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559-2576,共18页
Inappropriate tillage practices and nitrogen(N) management have become seriously limitations for maize(Zea mays L.)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NU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 Inappropriate tillage practices and nitrogen(N) management have become seriously limitations for maize(Zea mays L.)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NU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trip deep rotary tillage(ST)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release(CR) urea on maize yield and NUE, and determined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yield formation and N accumulation during a 2-year field experimen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rotary tillage(RT) and no-tillage(NT), ST increase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mineral N content(Nmin) in the 20–40 cm soil layer due to reduction by 10.5 and 13.7% in the soil bulk density in the 0–40 cm soil layer,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obtained by common urea(CU) fertilization, CR increased the Nmin in the 0–40 cm soil layers by 12.4 and 10.3% at the silking and maturity stages,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root length and total N accumulation were enhanced under ST and CR urea, which promoted greater leaf area and dry matter(particularly at post-silking), eventually increasing the1 000-kernel weight of maize. Thus, ST increased the maize yield by 8.3 and 11.0% compared with RT and NT, respectively, whereas CR urea increased maize yield by 8.9% above the values obtained under CU. Because of greater grain yield and N accumulation, ST combined with CR urea improved the NUE substantially.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T coupled with CR urea is an effective practice to further increase maize yield and NUE by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 and N supply, so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sustainable maize production in the NCP(and other similar area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strip deep rotary tillage controlled-release urea nitrogen accumulation grain yield
下载PDF
Fenlong Tillage System by the Theory of “Natural Forces” and Possibility of “Fenlong Agriculture” Establishment
3
作者 Wei Ben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1期59-63,69,共6页
"Natural forces" ——core theory of Fenlong technique i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We break through key core technique of farming and agriculture,and invent new method of Fenlong tillage. Broad-spectrum Fenlon... "Natural forces" ——core theory of Fenlong technique i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We break through key core technique of farming and agriculture,and invent new method of Fenlong tillage. Broad-spectrum Fenlong tillage technique system based on "full-layer and bottom-layer superdeep tillage without disturbance of soil layer" is established,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establishing "modern Fenlong agriculture". When applied in 35 kinds of crops in 24 provinces of China,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by 10%-50%,and even 1 tim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vere saline-alkali land,corn yield could increase by 73. 0%,and Na,Cl and Mg ions in grain decrease by 20. 81%,1. 47%,and 9. 36% respectively. The newly developed "scarification tillage( reclamation) in the bottom area" could cover "bottom tillage" of dryland,paddy field,degraded grassland,perennial sugarcane,forest and fruit lan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d,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It is point out that if Fenlong technique is used in 666 666. 67 km2 of farmland,200 000 km2 of saline-alkali land,666 666. 67 km2 of degraded grassland,and fisheries in rivers and offshore waters are used,trillion yuan of Fenlong economy could be formed,and the nationals will walk towards a healthier new era.Fenlong technique involves agriculture,forestry,water,grass,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and its global promotion could improve eco-environment and change world development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long series of tillage super-deep without DISTURBANCE soil layer Yield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SALINE-ALKALI land transform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前茬作物对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
4
作者 邵云 王鹏飞 +6 位作者 安佳慧 孟晔 陈海情 刘栩辰 刘战东 高阳 马守田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1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前茬作物对冬小麦土壤养分、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主处理:旋耕(RT)和免耕(NT),2个副处理:玉米前茬(MW)和大豆前茬(SW),共4个处理,分别记为RTMW、RTSW、NTMW、NTSW,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前茬作物对冬小麦土壤养分、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主处理:旋耕(RT)和免耕(NT),2个副处理:玉米前茬(MW)和大豆前茬(SW),共4个处理,分别记为RTMW、RTSW、NTMW、NTSW,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前茬作物对冬小麦土壤养分、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同一前茬作物下,免耕处理土壤含水率高于旋耕处理;同一耕作方式下,玉米前茬处理土壤含水率高于大豆前茬;冬小麦季各处理有机碳量、全氮量、速效磷量、速效钾量、铵态氮量、硝态氮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50 cm土层,NTSW处理均有利于冬小麦麦田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量的积累,较RTMW处理分别提高了4.14%~13.54%、35.51%~54.44%、55.75%~112%;10~50cm土层,RTMW处理后茬麦田速效磷、速效钾量较高;0~50 cm土层,RTSW处理后茬麦田铵态氮量最高,较RTMW处理高13.39%~20.64%;NTSW处理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冬小麦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较RTMW处理增产16.62%;NTSW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及氮磷钾利用效率均最高。【结论】NTSW处理有利于冬小麦田的养分积累,且水肥利用效率最高,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免耕 前茬作物 土壤养分 水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聚脲甲醛缓释肥减量深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氮肥吸收率的影响
5
作者 吕金岭 尤克 +2 位作者 何斌 寇长林 李太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尿素(OPT)处理,PF处理小麦、玉米产量显著高于OPT处理,尤其PFS处理较OPTX处理小麦和玉米季产量分别高12%和6.4%,较OPTS处理分别高3.4%和1.8%;与产量不同,PFS处理仅显示玉米季氮肥利用率(NUE)高于OPTX和OPTS处理,而小麦季NUE甚至低于OPTS处理,这可能与PF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养分释放速度慢有关。对比两种耕作方式,发现PFS处理小麦季产量与PFX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别,而玉米季产量显著高于PFX处理;与产量不同,PFS处理小麦季NUE显著低于PFX处理,而玉米季无显著差别,这可能与玉米季更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小麦季PF养分的后续释放有关。对比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残留量和总氮浓度,发现作物收获后,PFS处理0~30和30~60 cm土层NH_(4)^(+)-N残留量与PFX处理无显著差异,NO_(3)^(-)-N残留量显著低于PFX处理,而总氮含量略高于PFX处理,这可能与PF处理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氮素未释放完全有关。总而言之,依据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聚脲甲醛缓释肥在深耕条件下显示出更高的产量效益和增产潜势,尤其玉米季作物吸氮量、产量和NUE有了显著提升,值得被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甲醛缓释肥 小麦玉米轮作 深耕与旋耕 砂姜黑土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
6
作者 张明伟 刘红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针对播种施肥难的问题,结合垄作区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机具适用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精确深施肥、精密播种、开沟、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提供... 针对播种施肥难的问题,结合垄作区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机具适用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精确深施肥、精密播种、开沟、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对降低漏播、提高播种深度和植株距离的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旋耕 开沟 施肥 播种深度 植株距离
下载PDF
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王云德 刘孜文 何凡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13-15,共3页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简化土壤在耕整地阶段的工作过程,满足保护性耕作的绿色环保整地理念,设计了一款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实现碎土、翻土、旋耕、施肥、深松作业,且作业过...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简化土壤在耕整地阶段的工作过程,满足保护性耕作的绿色环保整地理念,设计了一款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实现碎土、翻土、旋耕、施肥、深松作业,且作业过程中保证深松铲能够打破犁底层,实现施肥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械符合土壤耕整地的农艺要求,作业过程中没有出现残茬缠绕现象,排肥通畅,施肥效果均衡,碎土率较高,满足了一机多用的设计使用要求,机具的适应能力高,适合多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旋耕 施肥 整地 联合作业
下载PDF
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结构设计研究
8
作者 杨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243,248,共5页
针对旋耕机在作业时存在耕深不够、碎土效果差及土地平整效果差等问题,将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了提升旋耕机的作业效果,对旋耕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旋耕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旋耕装置的数学... 针对旋耕机在作业时存在耕深不够、碎土效果差及土地平整效果差等问题,将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了提升旋耕机的作业效果,对旋耕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旋耕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旋耕装置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旋耕机的性能,对其进行了旋耕性能试验和旋耕后农田碎土率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耕机的耕深、地表平整度和碎土率均达到合格指标,作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拟合法 旋耕机结构 耕深 地表平整度 碎土率
下载PDF
反转旋耕刀作业功耗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9
作者 朱浩 王东伟 +4 位作者 何晓宁 尚书旗 赵壮 谭营 王海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82,共8页
针对油莎豆收获过程中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反转旋耕挖掘装置,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并明确了旋耕装置的作业功率消耗主要组成。建立沙壤土土壤颗粒模型和油莎豆植株颗粒模型,最终建立土壤-植株-旋耕刀相互作用... 针对油莎豆收获过程中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反转旋耕挖掘装置,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并明确了旋耕装置的作业功率消耗主要组成。建立沙壤土土壤颗粒模型和油莎豆植株颗粒模型,最终建立土壤-植株-旋耕刀相互作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并进行反转旋耕刀功耗仿真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刀辊转速、前进速度、作业深度为试验因素,以功率消耗为试验指标,通过Design-Expert 10.0.1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旋耕刀最佳工作参数,确定最优作业参数为刀轴转速233r/min、前进速度0.65m/s、工作深度138mm,此时功率消耗为30.49kW。经田间试验验证,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22%,表明功率消耗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研究中旋耕刀功率消耗仿真分析结果和最优作业参数可为旋耕挖掘、减阻降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旋耕挖掘 功率消耗 离散元
下载PDF
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稳定性时序分析与前馈PID控制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杨杭旭 周俊 +2 位作者 齐泽中 孙晨阳 赖国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420,共9页
针对温室小型农机对地面平整度敏感,微小的地面起伏便会造成机具俯仰的情况,基于课题组已开发的温室电动拖拉机,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预测方法引入前馈PID控制(Angle prediction and feedforward PID,APF-PID),解决了温室旋耕作业... 针对温室小型农机对地面平整度敏感,微小的地面起伏便会造成机具俯仰的情况,基于课题组已开发的温室电动拖拉机,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预测方法引入前馈PID控制(Angle prediction and feedforward PID,APF-PID),解决了温室旋耕作业中因机具俯仰而出现的响应性差、耕深不稳定和功率突变的问题。建立了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作业的功率模型,并建立了俯仰角-耕深的转换矩阵,得到了旋耕系统实际耕深的转换值;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机身俯仰角,并作为旋耕系统的扰动输入;结合耕深的转换值和预测得到的扰动,采用APF-PID控制器调节旋耕系统的提升机构,将旋耕机维持在目标耕深;在温室内未旋耕和已旋耕的两种地块进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俯仰角时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可达0.983 2;APF-PID控制的控制性能优于PID控制,在目标耕深6 cm的测试路面中,APF-PID在两种试验地块上的平均耕深分别为6.47 cm和6.44 cm,均方根误差为0.80 cm和0.72 cm,绝对平均误差为0.67 cm和0.58 c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89.95%和91.30%,消耗的总能量较PID控制分别降低4.18%和19.13%,较好地实现了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稳定性控制,满足温室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温室 旋耕作业 稳定性控制 前馈PID 角度预测
下载PDF
基于土壤扰动的新型超深旋耕刀具仿真研究
11
作者 孙杰 姜河 +3 位作者 郑贤 农宏亮 曾伯胜 杨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解决现有超深旋耕刀具作业时存在的土壤扰动大、表层土壤破碎度低的问题,采用SPH方法建立现有刀具-土壤作业系统模型,开展仿真研究,分析刀具对土壤的作用过程,从而揭示现有刀具作业时土壤扰动大、表层土壤破碎度低的原因;而后,开展超... 为解决现有超深旋耕刀具作业时存在的土壤扰动大、表层土壤破碎度低的问题,采用SPH方法建立现有刀具-土壤作业系统模型,开展仿真研究,分析刀具对土壤的作用过程,从而揭示现有刀具作业时土壤扰动大、表层土壤破碎度低的原因;而后,开展超深旋耕刀具结构创新设计,构建3种新型刀具,并对其扰动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优选出性能最佳的新型刀具,最后与现有刀具的作业性能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刀具的螺旋叶片触土面积大,对土壤的推挤和抬升作用大,是土壤扰动大的原因,而刀具上方的切割刀片数量少,难以切碎大幅扰动的表层土壤,导致其破碎度低;与原刀具相比,优选的新超深旋耕刀具对表层土壤的竖直方向扰动量减小了67%,且表层土壤的质量中值下降了42%,功耗幅宽比减小11.67%,能有效减小土壤扰动,提高表层土壤破碎度,同时降低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旋耕 刀具 土壤扰动 优化 SPH
下载PDF
土壤-水稻前茬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及其旋耕轨迹分析
12
作者 赵智豪 吴明亮 +4 位作者 谢双鹏 罗海峰 黎鹏程 曾熠 蒋啸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2,共11页
在进行稻油轮作区域水稻收获后旋耕作业中的前茬运动、受力仿真分析时,由于缺乏可靠的离散元仿真参数难以准确计算土壤-水稻前茬运动规律和相互间受力。该研究采用EDEM软件对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内部各物质的物理与接触参数进行离散元... 在进行稻油轮作区域水稻收获后旋耕作业中的前茬运动、受力仿真分析时,由于缺乏可靠的离散元仿真参数难以准确计算土壤-水稻前茬运动规律和相互间受力。该研究采用EDEM软件对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内部各物质的物理与接触参数进行离散元仿真标定。首先测定了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内各物质物理与相互间接触参数,以堆积角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试验进行了显著因素筛选、最优水平取值范围确定及二阶回归模型下最佳参数寻优,对参数进行了标定,得到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模型极显著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土壤-土壤恢复系数0.407、土壤-土壤动摩擦系数0.123、土壤-水稻前茬静摩擦系数0.596、土壤表面能1.860 J,此时与试验堆积角误差为0.58%。并进行了土壤-水稻前茬间的直剪试验与仿真,得到了稳定后不同垂直应力下试验与仿真的直剪切应力误差分别为:5.4%(50 kPa),4.1%(100 kPa),3.1%(150 kPa)。最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开展了基于MBD-DEM的旋耕土壤-水稻前茬轨迹分析试验,前茬跟随旋耕刀及直接被掩埋两种埋覆场景下仿真与土槽试验轨迹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4,验证了仿真模型标定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前茬旋耕轨迹调控过程的离散元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接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直剪试验 堆积角 水稻前茬 接触参数 旋耕轨迹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立式旋耕刀结构参数对作业影响仿真分析
13
作者 扈伟昊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林云龙 黄珂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探究立式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对其作业过程中自身受力及作业效果的影响,建立立式旋耕刀作业过程离散元模型,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内折弯角对旋耕刀入土阻力、耕作阻力、扭矩、碎土率的影响,以及刀尖... 为探究立式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对其作业过程中自身受力及作业效果的影响,建立立式旋耕刀作业过程离散元模型,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内折弯角对旋耕刀入土阻力、耕作阻力、扭矩、碎土率的影响,以及刀尖圆角半径对刀具入土阻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并建立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和内折弯角对其所受阻力、扭矩及碎土率影响的预测模型。以减阻提效为目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上述3个角度参数进行优选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刀具的外倾角为6.140°、刀刃倾角为5°、内折弯角为10.752°时,旋耕刀的耕作阻力为1 131.164 N、扭矩为307.758 N·m、碎土率为89.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耕刀 结构参数 离散元法 响应面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旱作区立旋耕和地表覆盖对蒙古黄芪土壤水热、冠层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李丽 潘晓春 +4 位作者 汪淑霞 杨荣洲 刘莉莉 王文娟 王富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索旱作区调节蒙古黄芪土壤水热、促进蒙古黄芪冠层发育和抗旱增收的栽培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立旋耕和普旋耕2种旋耕方式,黑膜、玉米秸秆和露地栽培3种覆盖方式,研究立旋耕和地表覆盖对蒙古黄芪土壤水热、冠层发育及产... 目的:探索旱作区调节蒙古黄芪土壤水热、促进蒙古黄芪冠层发育和抗旱增收的栽培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立旋耕和普旋耕2种旋耕方式,黑膜、玉米秸秆和露地栽培3种覆盖方式,研究立旋耕和地表覆盖对蒙古黄芪土壤水热、冠层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因种子成熟期蒙古黄芪耗水量较大,其0~100 cm土壤贮水量低于苗期和花期,但立旋耕覆黑膜和普旋耕覆黑膜两个覆膜处理在苗期至种子成熟期0~100 cm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普旋耕+露地栽培(CK);不同处理苗期至种子成熟期8∶00、14∶00和18∶00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立旋耕覆黑膜处理与CK的土壤温差在花期最高(5.5℃);不同处理苗期至种子成熟期蒙古黄芪冠层温度均表现为CK最高,立旋耕覆黑膜处理最低;蒙古黄芪各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单根鲜重、产量和经济收益均以立旋耕覆黑膜处理最高,立旋耕露地栽培、立旋耕覆黑膜和立旋耕覆秸秆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CK。结论:立旋耕结合地表覆盖可使蒙古黄芪处于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中,尤其立旋耕覆黑膜是促进旱作区蒙古黄芪冠层发育、提高土壤水热和产量的重要栽培模式。考虑到覆黑膜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立旋耕露地和覆秸秆栽培模式可代替覆黑膜应用于蒙古黄芪的栽培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旋耕和地表覆盖 蒙古黄芪 土壤水热 冠层发育 产量
下载PDF
腐熟剂喷洒还田机设计
15
作者 王腾 郭佰涛 +2 位作者 张磊 张哲 李雨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7期21-25,共5页
结合玉米秸秆还田等农艺要求,同时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集成秸秆喷施腐熟剂与秸秆还田机技术,设计了腐熟剂喷洒还田机。该文详细介绍了腐熟剂喷洒还田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对腐熟剂喷洒系统进行设计;对还田系统传动、还田刀辊进行了计算;利... 结合玉米秸秆还田等农艺要求,同时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集成秸秆喷施腐熟剂与秸秆还田机技术,设计了腐熟剂喷洒还田机。该文详细介绍了腐熟剂喷洒还田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对腐熟剂喷洒系统进行设计;对还田系统传动、还田刀辊进行了计算;利用ANSYS求解出旋耕刀辊前六阶固有模态与振型图,分析出还田刀辊安全性。得出结论:该机以5 km/h作业时,还田系统传动比为1.3,侧变速箱输出齿轮直径为19 cm;第一阶固有频率远大于工作频率(5.5~9.7 Hz),故不会产生共振,且在最大激励频率下,轴向相邻刀不会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熟 秸秆还田 旋耕 工作原理 设计
下载PDF
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的应用
16
作者 张仰峰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应用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可一次性完成麦田旋耕整地、小麦播种、种肥施入作业流程,显著节约小麦种植的劳动力及时间成本,提升小麦种植工作的效率及生产效益。目前,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在我国小麦种植产区应用较多,深受种... 应用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可一次性完成麦田旋耕整地、小麦播种、种肥施入作业流程,显著节约小麦种植的劳动力及时间成本,提升小麦种植工作的效率及生产效益。目前,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在我国小麦种植产区应用较多,深受种植户的欢迎。为提升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效果,对四种不同机型进行对比分析,为小麦机械化播种机械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旋耕施肥播种 一体化机械 机械选型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小麦机械化免耕浅旋播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王锋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众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生产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发展为机械种植,并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小麦的高产和提升小麦的品质。围绕小麦机械化免耕浅旋播种高产栽培示范,分析其高产技术原理与特点,归纳技术要点,以...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众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生产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发展为机械种植,并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小麦的高产和提升小麦的品质。围绕小麦机械化免耕浅旋播种高产栽培示范,分析其高产技术原理与特点,归纳技术要点,以更好地推广此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机械化栽培 免耕浅旋播种 高产技术 技术要点
下载PDF
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庆喜 谢昊明 +3 位作者 张青松 张季钦 敖倩 王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110,195,共13页
针对传统旋耕式耕整机在稻-油或稻-稻-油水旱轮作的油菜种植模式下进行耕整地作业易存在整机通过性、适应性差,旋耕装置作业碎土率低、刀辊易缠草、秸秆埋覆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提出先主动... 针对传统旋耕式耕整机在稻-油或稻-稻-油水旱轮作的油菜种植模式下进行耕整地作业易存在整机通过性、适应性差,旋耕装置作业碎土率低、刀辊易缠草、秸秆埋覆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提出先主动犁耕后双刃旋耕、两侧开畦沟的工作方式,分析确定了驱动圆盘犁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驱动圆盘犁组-开畦沟前犁布局方式;分析确定了一种应用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的双刃型旋耕装置关键结构参数。依据滑切原理确定了具有长刃部和短刃部的双刃型旋耕刀片关键结构参数;根据驱动圆盘犁组结构布局确定了双刃型旋耕装置为双头螺旋线排列方式。利用离散元仿真方法分析了整机的秸秆埋覆性能以及对土壤耕层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4.69%,且整机作业后土壤耕层混合均匀。在秸秆留茬量不同的两种工况下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田间性能试验表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作业后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6.45%,平均碎土率为95.30%,犁组不堵塞,刀辊不易缠草,机组通过性好;田间播种试验表明,整机播种后油菜出苗均匀,整机作业各项指标均满足稻茬地油菜直播种床整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犁旋联合耕整机 旋耕 离散元仿真
下载PDF
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7期32-34,共3页
施肥是果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施肥对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果园施肥技术主要基于水肥一体化设备施液体肥和机械开沟施肥。设计一种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该设备可以一次性完成开... 施肥是果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施肥对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果园施肥技术主要基于水肥一体化设备施液体肥和机械开沟施肥。设计一种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该设备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和施肥作业,改善传统施肥技术中存在的工作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果园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机械 旋耕 施肥 装备研究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波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7期118-123,共6页
秸秆还田是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和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的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验及调查研究可知,玉米秸秆还田数量和土壤湿度大时会引起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作业产生严重的拥堵现... 秸秆还田是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和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的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验及调查研究可知,玉米秸秆还田数量和土壤湿度大时会引起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作业产生严重的拥堵现象。因此,结合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作业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机型及秸秆处理方式以提高玉米播种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条件下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整地播种技术对比试验,探索形成适宜的区域性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还田 秸秆集行 条带旋耕 比空种植 播种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