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gacity pathways in China under the dual carbon goal:The case of Shanghai
1
作者 Weiduo Zhou Fengqi Zhou Guiyang Z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4年第3期241-249,共9页
The pathways to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at the city level are diverse due to varying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onditions.Shanghai faces obstacles such as limited land resources,high cost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 The pathways to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at the city level are diverse due to varying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onditions.Shanghai faces obstacles such as limited land resources,high cost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and instability of renewable energy.These challenges hinder the city’s efforts to achieve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dual carbon).Therefore,Shanghai must identify and optimize its development path for renewable energy under the dual carbon goal.We employed the 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 Shanghai(LEAP-SH)model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policies,such as industrial upgrading,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energy structure optimization,increased technical innovation on energy,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on the carbon emission pathways from 2022 to 2060 using five different scenario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hanghai has the potential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in 2059 by promoting carbon reduction,pollution control,and green expansion.Moreover,we determined tha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and transportation,storage,and mail services are the three major sectors for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 the dual carbon goal.Furthermore,the capacity and output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 will be gradually replaced by offshore wind power in the dual carbon pathway.Finally,this stud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hanghai to attain the dual carbon goal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carbon goal Pathway Energy transformation mega city SHANGHAI
下载PDF
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的演进与转型——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莉 姚之浩 +1 位作者 于江浩 梁印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城市更新的策略与走向。借鉴“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北上广深为例,梳理我国特大城市自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的变迁,阐述其规划响应策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的转向,分析我国宏观社会...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城市更新的策略与走向。借鉴“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北上广深为例,梳理我国特大城市自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的变迁,阐述其规划响应策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的转向,分析我国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就城市更新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进行解读,随后对城市更新中的战略转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政府 市场 社会 特大城市
下载PDF
超大规模城市粮食安全保障和有效供给——基于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晋 蒋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9,276,共10页
【目的】天府粮仓的建设对于超大规模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群的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探索该背景下超大规模城市粮食安全保障和有效供给路径。【方法】系统总结超大规模城市粮食安全形势和特点,识别特定风险并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目的】天府粮仓的建设对于超大规模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群的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探索该背景下超大规模城市粮食安全保障和有效供给路径。【方法】系统总结超大规模城市粮食安全形势和特点,识别特定风险并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结果】保障成都超大规模城市粮食安全需要提升粮食附加值保量,强化质量安全的政策引导,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响应—处置体系,建立多元化、社区化粮食储备体系。【结论】超大规模城市的粮食安全保障不仅要关注平时的市场调控和法律政策支撑,更要重视应急情况下的供应保障与效率提升,同时注重区域协调与辐射效应,以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系统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城市 天府粮仓 粮食安全 有效供给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陶希东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中国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旨在推动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行稳致远的独特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既有与全球所有城市...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中国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旨在推动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行稳致远的独特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既有与全球所有城市相同的治理特征,更具有基于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城市治理实践在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体制运行、城市结构分异、民众公共意识、风险韧性治理、城乡跨域协同等方面面临问题与挑战。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应以推动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着力构建完善以系统化、融合型党建为引领的城市治理新体系,通过政社合作共治和上下结合的社会化评价模式,推动实现包容共富型治理、整体性治理、数字智慧治理以及德法共治的融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特大超大城市 城市治理 治理理念
下载PDF
北京女性婚育行为特征与家庭结构变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磊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2期28-42,共15页
育龄女性是生育行为的直接承担者,婚内或家内生育是我国历史与现实中的主流文化观念和主导生育行为。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是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出... 育龄女性是生育行为的直接承担者,婚内或家内生育是我国历史与现实中的主流文化观念和主导生育行为。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是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出生队列分析、时期分析、人群类型比较分析和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超大城市女性婚育行为和家庭结构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女性人群的婚育行为和家庭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人群类型和婚育状态对女性所处家庭结构产生显著性影响。研究认为,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必须聚焦女性的婚育行为及其家庭结构,需要根据其婚育状态、人群类型和家庭结构等特征来加快建立健全针对性、差异化、协同性和系统化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女性 婚育行为 婚育意愿 家庭结构
下载PDF
以人为本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邹一南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自上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门槛已经完全放开,破解部分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成为户籍制度改革接下来的突出任务。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福利扩散(落户)与福利剥离(居住证)... 自上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门槛已经完全放开,破解部分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成为户籍制度改革接下来的突出任务。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福利扩散(落户)与福利剥离(居住证)二元并行路径面临困境,在政策上陷入了“落户悖论”:如果推进落户,在超大特大城市户籍门槛很难进一步降低,且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不高的背景下,落户已很难继续推进;如果不推进落户转而依靠居住证,在核心公共服务难以进一步与户籍脱钩的条件下,农业转移人口仍需要通过落户实现市民化。破解“落户悖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可实施“愿落尽落+负面清单”改革方案:在完全放开超大特大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将少数高含金量公共服务列入负面清单,落户者须满足负面清单中公共服务的提供部门所制定的附加条件,才能享受该公共服务。这一改革方案具备较好的经济性、道义性和可操作性,是放开超大特大城市落户限制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落户悖论 以人为本 超大特大城市 愿落尽落+负面清单
下载PDF
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问题研究
7
作者 王颖 陈明 +1 位作者 张丹妮 骆芊伊 《城市交通》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趋势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城乡建设、法律制度、行政管理、财税制度等各方面的变革都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研究新时期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必须遵循国家政... 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趋势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城乡建设、法律制度、行政管理、财税制度等各方面的变革都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研究新时期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必须遵循国家政策和改革措施。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进程,总结当前中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包括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法律制度规定将城市交通问题的事权和财权划分为地方事务,城市发展进入区域化、数字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等。基于这些特征,要求坚持城市政府的主体地位,以改革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支撑现代化都市圈培育,面向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镇化 城市群 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 财税制度 法律制度 超(特)大城市
下载PDF
产业导向的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技术路径——以广州市长湴村改造方案为例
8
作者 袁奇峰 顾嘉欣 +1 位作者 贾姗 李赫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4,共10页
在“去房地产化”的现实背景下,以往房地产导向的拆除重整式城中村改造模式不可持续,需探索融合产业发展和拆整结合的改造模式。基于对房地产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反思,提出当前城中村改造需转向“以地兴产”的产业导向逻辑。不同于... 在“去房地产化”的现实背景下,以往房地产导向的拆除重整式城中村改造模式不可持续,需探索融合产业发展和拆整结合的改造模式。基于对房地产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反思,提出当前城中村改造需转向“以地兴产”的产业导向逻辑。不同于房地产逻辑下的“大拆大建”,产业导向的城中村改造需探索“保留+改造+拆除”结合的改造模式,以“控制改造成本、聚焦产业发展、倡导混合用地、提升空间质量”为理念。以广州市长湴村改造方案为例,探索产业导向的利益统筹格局、面向产业需求的空间规划策略、以“村集体+国企”为核心的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产业导向 超大城市
下载PDF
基础设施分形对超大城市规模边界的影响
9
作者 陈进 樊志宏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基础设施分形是超大城市规模边界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分形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分形从人口异速增长、社会系统熵增和社会网络结构改变等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边界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 基础设施分形是超大城市规模边界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分形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分形从人口异速增长、社会系统熵增和社会网络结构改变等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边界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正替代传统基础设施,成为决定城市规模边界的核心要素。当前,应顺应科技革命趋势,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实施全周期、数字化治理,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重塑超大城市规模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分形 异速生长 城市规模边界 超大城市
下载PDF
超大特大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标对比分析及对上海的建议
10
作者 汪鸣泉 顾倩荣 +2 位作者 黄永健 金九平 魏崇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2期80-89,共10页
超大特大城市作为“双碳”战略的主战场,亟须重视全过程碳相关指标跟踪,提前开展科学谋划,进行“双碳”导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数据和指标研究。要根据经济、人口、城镇化、绿色低碳等多维度指标,结合工业用电、工业产值、产业结构等数据... 超大特大城市作为“双碳”战略的主战场,亟须重视全过程碳相关指标跟踪,提前开展科学谋划,进行“双碳”导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数据和指标研究。要根据经济、人口、城镇化、绿色低碳等多维度指标,结合工业用电、工业产值、产业结构等数据,深入挖掘低碳城市发展的多维度影响因素,构建多城市多指标的关系矩阵,开展路径模拟预测,制定更加合理切实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特大城市 绿色可持续发展 指标分析
下载PDF
超大城市社会基层“绣花治理”探索与创新——以上海市普陀区“靠谱解纷中心”建设为样本
11
作者 邹鹏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靠谱解纷中心”是上海市普陀区基层治理领域重要的机制创新。通过街镇层面实体化纠纷化解平台全覆盖,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力量下沉一线,有力地协同联动条块力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实现“群众少跑路、政... “靠谱解纷中心”是上海市普陀区基层治理领域重要的机制创新。通过街镇层面实体化纠纷化解平台全覆盖,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力量下沉一线,有力地协同联动条块力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实现“群众少跑路、政府多跑腿”,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第一线,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花治理 靠谱解纷中心 基层治理 超大城市
下载PDF
超特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五维”技术体系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超 陈思伽 王崇烈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根据对超特大城市的更新现状分析,从市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视角总结了规划编制面临的挑战,即空间资源复杂性、更新诉求复杂性与制度设计复杂性。从空间维度、组织维度、方法维度、动力维度与实施维度5个维度阐述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根据对超特大城市的更新现状分析,从市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视角总结了规划编制面临的挑战,即空间资源复杂性、更新诉求复杂性与制度设计复杂性。从空间维度、组织维度、方法维度、动力维度与实施维度5个维度阐述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思维变革,并搭建了超特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五维”技术体系。同时,将该“五维”技术体系引入北京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实践,探讨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工作目标与定位、技术框架与要点、部门协同与规划实施等的内在逻辑与技术体系方案,归纳总结了在资源评估、政策创新、更新方法与平台搭建等方面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专项规划 方法 超特大城市 北京
下载PDF
多元价值导向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路径——以西安为例
13
作者 曹晓腾 雷振东 +2 位作者 屈雯 马琰 党雨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2,共8页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对城中村改造路径与规划策略的创新探索成为实现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向新时期城中村改造“公益性”“精细化”“可持续”的趋势,针对既有改造价值导向单一、空间模式单一、...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对城中村改造路径与规划策略的创新探索成为实现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向新时期城中村改造“公益性”“精细化”“可持续”的趋势,针对既有改造价值导向单一、空间模式单一、实施机制单一的问题,基于对城中村经济价值、保障价值、文化价值的再认知,提出适配“决策—规划—实施”3个阶段的“价值评估—价值转译—价值共享”改造路径。以西安为实证案例,构建城中村多元价值评估框架、创新城中村空间精细管控模式、深化城中村包容合作改造机制,以期为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路径与规划应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特大城市 城中村 多元价值 改造路径 规划策略
下载PDF
超大特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方法探讨——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鹏 许忠秋 +2 位作者 张险峰 倪凯旋 江艺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超大特大城市率先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并先行发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更新行动,离不开更新规划的战略引领、刚性管控和治理协同平台作用。超大特大城市更新规划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超大特大城市率先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并先行发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更新行动,离不开更新规划的战略引领、刚性管控和治理协同平台作用。超大特大城市更新规划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解析新时期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职能作用、基本特征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认为超大特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应进一步强化战略导向、实施导向和治理导向,更好发挥规划引领、管控和统筹作用,并以郑州市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专项规划 超大特大城市 郑州市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应急社会动员能力研究——基于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政策文本分析
15
作者 刘丽 米加宁 刘润泽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67-78,共12页
以动员及引导社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动员能力,不仅是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手段,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维度和重要体现。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如何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应急管理社会动员组织体系,对于区域内社会动员要素的随时调动、即时... 以动员及引导社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动员能力,不仅是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手段,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维度和重要体现。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如何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应急管理社会动员组织体系,对于区域内社会动员要素的随时调动、即时整合以及打通应急管理社会动员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相关政策文本,结合实践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应急社会动员能力的建设路径,即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应急法规建设和应急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各主体的应急安全素养,培育形成社会协同应急文化;利用数字技术平台在应急状态下有效整合人、财、物和信息等社会资源形成协同合力,共同参与应急管理的全周期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城市 应急社会动员能力 政策文本分析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成都市实时体检评估体系与技术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炼军 徐恺阳 +1 位作者 蒋源 陈卫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实时体检评估是城市体检评估的补充和完善,可弥补短时间动态评估的空白,以成都市实时体检评估为例,将评估工作与超大城市治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构建包括用地结构、交通运行、职住平衡、公共服务... 实时体检评估是城市体检评估的补充和完善,可弥补短时间动态评估的空白,以成都市实时体检评估为例,将评估工作与超大城市治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构建包括用地结构、交通运行、职住平衡、公共服务等4大维度的实时体检评估体系,按照数据“可获取、可计算、可对比、有结论”的要求,探索“边监测、边评估、边应用”的技术方法。通过数据整合形成“多元渠道+数字支撑”的数据运行保障机制,并形成“评估—结论—运用”的闭环工作体系,构建“共同谋划、动态反馈、成果共享”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体检评估 超大城市治理 公园城市 以人为本 规划评估 成都市
下载PDF
奥运会作为城市交往的媒介:体育赛事融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巴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盛 路珏 《体育科研》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是一部展现全球城市变迁的历史。本文聚焦奥运会为城市赋能的多元价值,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筹办为个案,为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态等产生的综合效应提供分析框架。巴黎在奥运会筹办过程中推动体育赛...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是一部展现全球城市变迁的历史。本文聚焦奥运会为城市赋能的多元价值,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筹办为个案,为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态等产生的综合效应提供分析框架。巴黎在奥运会筹办过程中推动体育赛事融入生产、生活和生态,促进城市生产与更新,活跃市民生活与社群发展,助力赛事融入生态与人文遗产保护,展现了奥运会以赛营城、以赛聚人、以赛传承的发展新动向,为奥运助力可沟通城市建设,推动举办城市与奥运共生共荣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奥运会 可沟通城市 城市传播
下载PDF
超大城市供排水管网系统韧性能力建设实践与思考
18
作者 周骅 宋朝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0,共6页
韧性建设是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气候极端性和不确定性的加剧,提升超大城市管网系统的韧性能力愈发紧迫。围绕原水管渠、供水管网和排水干线三类管网系统,从五个方面介绍上海在管网韧性能力建设方面的主要实践,包括原... 韧性建设是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气候极端性和不确定性的加剧,提升超大城市管网系统的韧性能力愈发紧迫。围绕原水管渠、供水管网和排水干线三类管网系统,从五个方面介绍上海在管网韧性能力建设方面的主要实践,包括原水管渠强韧互备能力提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供水管网态势感知平台建设、老旧排水干线改造、污水片区连通性建设。基于此,提出了供排水管网韧性建设的一般性技术路线,包括灾害防范、灾害响应、韧性评估和韧性提升四个维度。最后从数字化赋能、管网韧性与管理韧性结合、韧性与效率的平衡三方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管网系统 韧性 极端气候 数字化
下载PDF
成都城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研究
19
作者 吴欣玥 姚南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58,共7页
采用“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方针已成为超大城市应对规模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的战略共识,但实践中,超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绩效与预期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成都为例,基于城市职住空间的“静态—动态”耦合视角,以城市空间结构的... 采用“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方针已成为超大城市应对规模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的战略共识,但实践中,超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绩效与预期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成都为例,基于城市职住空间的“静态—动态”耦合视角,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识别—绩效识别—理论认知”为逻辑主线,运用大数据等分析技术,从职住空间关系到就业中心体系等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绩效。研究表明对超大城市实施“多中心”战略,不仅要关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形态上的“多中心”,还需要关注组团之间合理的通勤联系强度、相应的通勤方式、通勤出行特征,若外围组团的内部通勤比例提升,则“多中心”空间结构绩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空间结构 空间绩效 职住平衡 成都
下载PDF
如何看待都市型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性——以北京市为例
20
作者 姜长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基于对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分析,指出普适型农业政策对于以北京等超大城市为典型代表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有其不适应性,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日趋紧迫。...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基于对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分析,指出普适型农业政策对于以北京等超大城市为典型代表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有其不适应性,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日趋紧迫。据此提出要辩证看待北京等超大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做到分类精准施策;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超大城市农业发展更多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并提升精品农业、短链农业、科技型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要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政策,支持北京等超大城市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先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 超大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