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based Composites Filled with Self-assembled Supramolecular Nanoplatelets
1
作者 张芳 范红蕾 +2 位作者 HUANG Jin 苏忠民 HE Lih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773-780,共8页
New composite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WPU) as a matrix were prepared by incorporating rigid supramolecular nanoplatelets (SNs) as filler, which were self-assembled by the selective inclusion of β-cyclodextr... New composite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WPU) as a matrix were prepared by incorporating rigid supramolecular nanoplatelets (SNs) as filler, which were self-assembled by the selective inclusion of β-cyclodextrin (β-CD) onto poly(propylene oxide) (PPO) segment in the poly(ethylene oxide)- block-PPO-block-poly(ethylene oxide) (PEO-b-PPO-b-PEO).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when the loading level of SN is lower than 3wt%, the SNs with moderate PEO length result in the simultaneous increase in strength, elongation and Young's modulus in contrast with neat WPU. If there is no stretching free PEO chain, both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decrease in spite of an increase in Young's modulus. However, too long PEO chains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while the relatively higher loading-level of SNs also inhibits the enhancement of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supramolecular nanoplatelets POLYROTAXANE 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SIT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PVA Nanofibers Containing Ofloxacin-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Improve Optical Stability of Ofloxacin
2
作者 Mohammad Mehrizi Sahar Amiri Seyed Hajir Bahrami 《Open Journal of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2019年第2期29-46,共18页
Ofloxacin is an antibiotic with a wide range of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s, but due to the high potential for toxicity when exposed to light, resolving this problem and further stabilizing the drug are amon... Ofloxacin is an antibiotic with a wide range of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s, but due to the high potential for toxicity when exposed to light, resolving this problem and further stabilizing the drug are among the posed challenges. Inclusion complex formation between α-cyclodextrin (α-CD), ofloxacin (OFL)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was prepared via two methods to produce nanocontainers with desirable stability. The effect of PEG as compatible solubilizing agent and mixing condition (in ultrasonic bath) were investigated in formation of an inclusion complex between α-CD/OFL. Obtained complexes were examined by FTIR, H-NMR, SEM, EDX and UV which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an inclusion complex between α-CD/OFL, in turn, is a mixture of the cage and channel structures. Differences between 1H-NMR, FTIR and XRD spectra of OFL, CDs and inclusion complex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α-CD/OFL and supramolecular containers in solid phase. These inclusion complexes loaded in PVA-based nanofibers for smart nanofibers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manner and higher stability of OFL. Obtained nanofiber showed that nanofibers containing CDs/OFL under sonic energy containing higher degree of O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molecular Containers Α-cyclodextrin OFLOXACIN OPTICAL STABILITY Electrospinning
下载PDF
超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水中阿司匹林的吸附
3
作者 仝海娟 范方方 +2 位作者 仝仲凯 左卫元 欧阳辉祥 《化学世界》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选择性、等温吸附线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合成的β-CD/4-VP-MIP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对阿司匹林的等温吸附过程遵从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42.918 mg/g;吸附动力学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为0.0028 g/(mg·min);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印迹聚合物 阿司匹林 Β-环糊精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4
作者 赵品文 游小娟 +1 位作者 申娉 段蓉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54-56,38,共4页
通过自由基共聚作用制备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的丙烯酰胺超分子聚合物P(AM/A-CD/C_(16)DMAAC),考察聚合反应温度、pH值和单体总浓度对超分子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BD响应面法建立表观粘度与各因素的关... 通过自由基共聚作用制备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的丙烯酰胺超分子聚合物P(AM/A-CD/C_(16)DMAAC),考察聚合反应温度、pH值和单体总浓度对超分子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BD响应面法建立表观粘度与各因素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表观粘度的影响依次为单体总浓度>pH值>聚合反应温度;最优工艺条件:聚合反应温度为50.2℃、pH值为7.9、单体总浓度为20.8 wt%。在此条件下,聚合物实测表观粘度为568 mPa·s,与模型预测值560 mPa·s接近,偏差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环糊精 超分子 聚合物
下载PDF
环糊精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南平 余晓冬 陈洪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综述了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对小分子的识别作用 ,环糊精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以及环糊精与冠醚。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 自组装 协同作用 衍生物 合成 小分子识别 客体分子 轮烷 多轮烷 生物酶模拟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及荧光法测定抗坏血酸 被引量:18
6
作者 章丽 佘世科 +1 位作者 高峰 王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83-1586,共4页
合成了单(6-对氨基苯乙酸-6-脱氧)-β-环糊精(AACD)新的荧光化合物.基于抗坏血酸(AA)与AACD形成超分子体系后,荧光强度显著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AA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本方法线性范围0.05 ~ 5.0 mg/L,检出限0.015 mg/L.直... 合成了单(6-对氨基苯乙酸-6-脱氧)-β-环糊精(AACD)新的荧光化合物.基于抗坏血酸(AA)与AACD形成超分子体系后,荧光强度显著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AA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本方法线性范围0.05 ~ 5.0 mg/L,检出限0.015 mg/L.直接用于实际样品中A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超分子体系 抗坏血酸 荧光法 荧光法测定 环糊精衍生物 制备 对氨基苯乙酸 荧光化合物 荧光强度
下载PDF
基于主客体作用的多重刺激响应型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严军林 刘静 +1 位作者 陈希 房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利用单-6-脱氧-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与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季铵盐(FBI)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一种性能特异的超分子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热可逆性和pH刺激响应性,(NH4)2Ce(NO3)6的引入导致凝胶液化,体系的颜色也由淡黄... 利用单-6-脱氧-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与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季铵盐(FBI)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一种性能特异的超分子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热可逆性和pH刺激响应性,(NH4)2Ce(NO3)6的引入导致凝胶液化,体系的颜色也由淡黄色转变为墨绿色.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凝胶中胶凝剂β-CDNH2和FBI结合组成以带状纤维为特征的三维网络结构.1H NMR,FTIR,XRD以及循环伏安等表征结果表明,FBI与β-CDNH2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和β-CDNH2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是凝胶形成并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结构 Β-环糊精 二茂铁 凝胶
下载PDF
β-环糊精作为超分子壳制备BaTiO_3纳米晶体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晓红 郑春明 +2 位作者 章福祥 杨雅莉 关乃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介绍了一种以环境友好的β-环糊精(β-CD)为超分子壳合成纳米钛酸钡的水热方法。经样品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ED)表征证实,合成的钛酸钡为纯立方相的纳米单晶,结晶度好;热重(TG)和红外光谱(IR)研究表明,β-CD在... 介绍了一种以环境友好的β-环糊精(β-CD)为超分子壳合成纳米钛酸钡的水热方法。经样品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ED)表征证实,合成的钛酸钡为纯立方相的纳米单晶,结晶度好;热重(TG)和红外光谱(IR)研究表明,β-CD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为超分子壳的配位或空间位阻作用,导致了BaTiO3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快速均匀成核和慢生长。β-CD的添加能明显抑制钛酸钡的粒径增长和颗粒团聚,窄化其粒径分布(平均粒径:42±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壳 钛酸钡 纳米晶
下载PDF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氯氰菊酯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满秀 赵二劳 薛园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92-594,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p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p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法荧光强度与氯氰菊酯浓度在0.04~0.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24μg/m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Β-环糊精 荧光分析法 超分子包合物
下载PDF
环糊精作为超分子结构的构筑单元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雪 曹克玺 +1 位作者 骆定法 孙德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1-323,329,共4页
对环糊精的来源和分子结构特点作了简单介绍 ,论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地位。理论研究上 ,环糊精是研究弱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化合物 ,化学工业中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用途 。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结构 包合物 合成 结构 物理性质 衍生物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环糊精超分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国梅 双少敏 +1 位作者 钞建宾 潘景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本文介绍了环糊精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着重阐述它在分子识别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引用文献78篇。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 分子识别
下载PDF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二劳 李满秀 +1 位作者 刘芳 王艳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0-352,共3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熊果酸与β-环糊精(β-CD)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熊果酸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37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60/409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熊果酸的荧光分析方法... 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熊果酸与β-环糊精(β-CD)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熊果酸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37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60/409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熊果酸的荧光分析方法。熊果酸浓度在0.71~10.14μg/m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28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重现性好;用于山楂中熊果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Β-环糊精 荧光分析法 超分子包合物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菁染料光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兰英 黄怡 +2 位作者 张小刚 徐玲 张祖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研究了 8种菁染料与 β 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包合现象。实验发现 ,β 环糊精的加入使菁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吸光度及光稳定性普遍提高 ;对于同一系列不对称的一甲川噻菁染料 。
关键词 Β-环糊精 菁染料 光稳定性 超分子化学 包合作用
下载PDF
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育 李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0-861,共12页
系统地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一些工作进展,着重介绍了一些合成受体(环糊精,冠醚,杯芳烃)的分子识别和组装研究.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环糊精 冠醚 杯芳烃 分子识别 分子组装 合成受体
下载PDF
用极谱法研究酸性大红GR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芦飞 潘景浩 +3 位作者 孟莉新 吴小林 张红芬 郭玉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6-618,共3页
本文用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法研究了酸性大红与各种环糊精的超分子体系;测定了它们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比较了它们的包结能力,初步探讨了影响包结能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 极谱法 环糊精 超分子体系 包结常数 包结比
下载PDF
β-环糊精超分子催化剂用于液相有机合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纪红兵 黄丽泉 +1 位作者 石东坡 周贤太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72-2080,共9页
详细介绍了β-环糊精超分子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液相有机合成,包括开环、脱保护、保护、氧化、还原、加成、置换等反应的研究进展.对β-环糊精的催化性能和反应底物选择性能进行分析,认为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催化液相有机化... 详细介绍了β-环糊精超分子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液相有机合成,包括开环、脱保护、保护、氧化、还原、加成、置换等反应的研究进展.对β-环糊精的催化性能和反应底物选择性能进行分析,认为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催化液相有机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选择性.提出对β-环糊精进行功能化修饰将促使其在液相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包结物 超分子催化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一)——有机硒修饰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与L-和D-色氨酸的包结配位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尤长城 刘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9-251,共3页
Mono(2-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2) and mono[2-(p-methoxy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4), were new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ombustion analyses, IR,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o... Mono(2-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2) and mono[2-(p-methoxy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4), were new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ombustion analyses, IR,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ofluorometric titr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aqueous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H 7.20, 0.1 mol/L) at 25 ℃ to give the complex K S and -ΔG° for the stoichiometric 1∶1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mono(6-phenylseleno-6-deoxy)-β-cyclodextrin(1), mono[6-(p-methoxyphenylseleno)-6-deoxy]-β-cyclodextrin(3) and the novel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2 and 4 with L- and D-tryptophan. The molecular binding ability and selectivity for L- and D-tryptophan of modified β-cyclodextrins(14) are discussed from the size/shape-fit and geometrical complem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ost cavity and the guest molecule.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dominate the complexation of 1—4 and the aromatic substituents introduced extend the original hydrophobicity of cavity and the molecular binding ability, but reduce the enantioselectivity for L/D-tryptophan gu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配合物 手性识别 色氨酸 合成
下载PDF
采用β-环糊精增敏荧光测定杀虫剂胺菊酯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文莉 唐波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β 环糊精(β CD)与农药胺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胺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40.3L/mol,在λex/em=295/356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胺菊酯的荧光光度法。线性范... 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β 环糊精(β CD)与农药胺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胺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40.3L/mol,在λex/em=295/356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胺菊酯的荧光光度法。线性范围11~1500ng/mL,检出限3.4ng/mL。方法已用于河水中胺菊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菊酯 Β-环糊精 荧光分析法 超分子包合物
下载PDF
meso-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红芬 潘景浩 +1 位作者 高筱玲 郭玉晶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41-1545,共5页
采用极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T(4-Mop)PS4与α-CD、-βCD、γ-CD、Hp-β-CD及SBE--βCD 5种环糊精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4-Mop)PS4分别与这5种环糊精形成了T(4-Mop)PS4-CD s超分子体系。此外,本研究还采用... 采用极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T(4-Mop)PS4与α-CD、-βCD、γ-CD、Hp-β-CD及SBE--βCD 5种环糊精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4-Mop)PS4分别与这5种环糊精形成了T(4-Mop)PS4-CD s超分子体系。此外,本研究还采用极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测定了T(4-Mop)PS4-CD s超分子体系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比较了T(4-Mop)PS4与5种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并由此推测了包结机理,为T(4-Mop)PS4卟啉、环糊精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极谱法 环糊精 超分子体系 包结常数 包结比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的超分子体系识别机理及其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霞 周智明 孟子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21,共9页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揭示β-CD衍生物对客体分子的作用机制和一般规律,本文综合评述了β-环糊精(β-CD)衍生物超分子体系的识别机理,分析了主客体结构、溶剂小分子、溶液pH值及固定相链接方式对其机理的影响,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荧光...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揭示β-CD衍生物对客体分子的作用机制和一般规律,本文综合评述了β-环糊精(β-CD)衍生物超分子体系的识别机理,分析了主客体结构、溶剂小分子、溶液pH值及固定相链接方式对其机理的影响,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核磁共振、热力学分析、X-射线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机理研究方法,并介绍了β-CD衍生物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衍生物 超分子体系 识别机理 手性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