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1
作者 高峰 王秀会 +2 位作者 夏胜利 周小小 郭胜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 研究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上组),37例采用髌... 目的 研究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上组),37例采用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胫骨远端矢状面、冠状面骨折复位和踝关节AOF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5.6)个月。髌上组的骨折矢状面成角(4.1°±0.89°)小于髌下组(5.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冠状面成角(4.2°±0.82°)小于髌下组(5.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骨折复位不良2例(4.17%),髌下组10例(2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AOFAS评分[(97.3±4.50)分]高于髌下组[(92.0±5.72)分],踝关节疼痛评分髌上组[(37.3±4.50)分]高于髌下组[(32.0±5.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更简单,能获得更好的术后骨折对位和更好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
作者 余立钦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对比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目的:对比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行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两组术后均抗感染处理,并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更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术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疼痛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
3
作者 陈春冉 王万骥 +4 位作者 黄润堂 李春广 高凯 张霏 李生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接受常规髌下入路胫骨...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接受常规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B组接受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A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4
作者 张举林 尹逸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09.28±30.17)min、透视次数为(15.23±2.71)次、住院时间为(10.18±2.17)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9.156、7.686,P均<0.05);术后3、6、9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指标较优,并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助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胫骨骨折 手术时间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5
作者 熊先 董志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New method to remove tibial intramedullary nail through original suprapatellar incision:A case report
6
作者 Miao He Jie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期1116-1121,共6页
BACKGROUND Since 2006,introducing a tibial intramedullary nail via the suprapatellar approach has been established;however,nail removal must be carried out using classic infrapatellar access,which can lead to complica... BACKGROUND Since 2006,introducing a tibial intramedullary nail via the suprapatellar approach has been established;however,nail removal must be carried out using classic infrapatellar access,which can lead to complications.Here,we report a new method to remove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through the original suprapatellar incision.CASE SUMMARY A 39-year-old man was hit by a vehicle in 2019.He was immobilized with a 10-mm×330-mm tibial intramedullary nail via the suprapatellar approach due to left middle tibial fracture.Two years later,the patient requested for the implant to be removed.We used a new method to remove the tibial intramedullary nail through the original suprapatellar incision,and the operation went smoothly.CON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indicates that suprapatellar access can be used to remove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via the original incision without infrapatellar access,thus avoiding surgical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patellar approach Nail removal Infrapatellar access Case report
下载PDF
胫骨骨折患者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膝前疼痛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耀华 张梦华 佘恒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阿伯丁负重试验-膝关节(AWT-K)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30、45、60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7、4.754、7.000,P=0.043、P<0.001、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15、30、45、60 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0、4.556、9.134、11.050,P均<0.001);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7、12.600,P均<0.001)。结论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承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膝前疼痛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瑞仁 谢皇林 +1 位作者 刘忠国 林建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下组与髌上组,各3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下组与髌上组,各3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1、3、6、10个月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髌上组患者手术时间(117.36±31.31)min及住院时间(11.31±2.30)d均短于髌下组的(134.69±35.22)min、(15.76±3.15)d,透视次数(16.33±2.87)次少于髌下组的(21.77±3.0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0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个月,且髌上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41±0.67)、(1.77±0.41)、(0.69±0.18)分,均低于髌下组的(2.75±0.62)、(2.05±0.36)、(1.05±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0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1个月,且髌上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3.75±4.72)、(87.97±4.61)、(92.69±3.18)分,均高于髌下组的(80.93±5.27)、(84.85±4.26)、(89.25±5.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时,应用髌上入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减轻术后疼痛效果更明显,优于髌下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培培 赵云昌 夏红涛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9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髌上入路,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对比两...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9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髌上入路,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免疫指标[高迁徙率族蛋白(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T淋巴细胞(CD4^(+)、CD8^(+))]、膝关节功能(HSS)、疼痛程度(VAS)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X线使用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4^(+)、HMGB-1、MCP-1、CD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优良率93.48%,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实施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安全可靠,但髌上入路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免疫功能抑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 髌上入路 胫骨髓内钉内固定 免疫炎症反应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于涛 马俊 李春洪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畸形、稳定性项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5%(1/35)低于常规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胫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经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段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进 杨光辉 +3 位作者 陈明 陈浩 史册 王冰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32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64~100(84.94±8... 目的探讨经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32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64~100(84.94±8.50)min,术中出血量10~50(24.78±8.84)ml,术中透视次数18~52(28.16±7.24)次。骨折解剖复位11例,功能复位21例。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骨不连、力线不良、膝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3.5~7.0(4.84±1.00)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40°,伸直0°,患者步态均正常;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经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髓内钉 胫骨远段骨折
下载PDF
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朱大伟 杨光辉 +1 位作者 王冰 王加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3期2528-2531,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DT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纳入回顾性研究。按照手... 目的比较采用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DT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纳入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髌上入路组(n=35)和纳入髌下入路组(n=31)。髌上入路组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髌下入路组的患者采用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切开复位例次、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Lysholm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术后踝关节恢复情况;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切开复位的患者比率分别为(75.63±6.04)min、(19.36±2.61)次、11.43%,均低于髌下入路组[(86.91±6.77)min、(26.74±3.23)次、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74±0.51)、(1.55±0.42)分,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3.21±0.59)、(2.19±0.51)分],且髌上入路组术后3、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73.26±5.93)、(91.88±6.97)分,AOFAS评分分别为(79.96±6.77)、(95.03±8.44)分,均显著高于髌下入路组[(68.80±6.17)、(85.17±7.16)分和(73.62±6.19)、(85.87±9.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髌骨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TFs疗效优于髌下入路,可加速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的疗效比较及术后膝部疼痛原因分析
13
作者 廖云健 黄佳 +4 位作者 尤加锐 李孝新 黄平 袁华兵 胡锐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两种入路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不同入路对胫骨骨折治疗的效果差异,分析术后膝前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荆门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髓内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共143例。髌上入路(A...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两种入路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不同入路对胫骨骨折治疗的效果差异,分析术后膝前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荆门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髓内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共143例。髌上入路(A组)74例,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34~55岁,平均(41.56±3.24)岁。髌下入路(B组)69例,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30~56岁,平均(40.56±5.5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 h隐性失血量、住院天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0个月,平均(8.31±1.21)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除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深部组织感染、内固定失效、皮肤坏死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随访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HSS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个月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行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均安全、可靠,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髌上入路更具优势。术中减少医源性损伤、适度的尾帽突出、术后持续的功能锻炼能降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膝关节前侧疼痛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红航 孙振国 +2 位作者 翁伟 闵继康 李恒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接受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接受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术后膝关节疼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4,t=-1.723,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32,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1,t=3.288,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髌上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经髌韧带入路 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郇振东 李建军 +3 位作者 胡振宇 李天威 顾一 张彦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例(乙组)。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15.5)岁。乙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4~64岁,平均(46.4±12.8)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术中透视次数(8.8±1.2)次少于乙组(10.9±2.0)次,甲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远低于乙组(41.2%),甲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7.9分)高于乙组(83.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术中透视 膝前疼痛
下载PDF
髌上入路Meta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备刚 吴佳俊 +2 位作者 王秀会 蔡攀 李卓凯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52-55,64,共5页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至2018年2月,回顾性分析应用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的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至2018年2月,回顾性分析应用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的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1~58岁,平均38.8岁;右侧13例,左侧9例;所有骨折全部行闭合复位。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及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膝和踝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2例患者失随访。术后10~24周(平均18.5周)骨折全部愈合,无软组织感染、骨延迟愈合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2~98分(平均93分),其中优16例,良4例;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为88~96分(平均94.5分),其中优14例,良6例。结论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复位方便、固定牢靠、术中透视方便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内固定术 阻挡钉 髌上入路
下载PDF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海波 郭祥 刘亦恒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25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25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16.23±1.05)个月。手术时间40~130(60.21±8.45)min,术中出血量60~230(80.32±10.15)ml。术后2周切口均正常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9(4.40±1.4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24/2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需术前全面检查,把握好手术指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多段骨折 胫骨髓内钉 髌上入路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严朝浪 龚剑斌 杨凤云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41-43,77,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名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为42-A型)患者,随机分为髌上入路组(SPAG)与髌下入路组(IPAG),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名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为42-A型)患者,随机分为髌上入路组(SPAG)与髌下入路组(IPAG),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统计两组术中指标(术中辐射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 Knee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SPAG组术中辐射量(11. 9±2. 0)多于IPAG组(9. 2±1. 5),膝前疼痛发生率(6. 0%)远低于IPAG组(41.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Lysholm Kne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髌上入路较髌下入路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而术中辐射量更高。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振军 杨华 葛文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5期169-17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12~2020-01我院收治的106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两组均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A组采用髌上入路,B组经髌韧带入路。比较两...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12~2020-01我院收治的106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两组均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A组采用髌上入路,B组经髌韧带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踝、膝关节功能恢复(Lysholm量表、AOFAS量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膝、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3个月两组膝、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P<0.05),A组并发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均良好,但髌上入路更利于手术操作,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经髌韧带入路 髌上入路 膝/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入路行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对比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登军 李建峰 +1 位作者 郭霞 张华东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中的手术效果差异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髌上入路手术(上路组)、4...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中的手术效果差异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髌上入路手术(上路组)、40例患者采用髌下入路手术(下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上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下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路组患者的X线照射次数显著的低于下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路组患者的术后发生踝关节疼痛、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下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路组患者髌前疼痛发生率低于下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上路组患者的跛行、下蹲及疼痛评分均高于下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路组患者的支持、绞锁、不稳定、肿胀、上楼各项评分与下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体现在减少术中X线照射、减少术后髌前疼痛发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胫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