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1
作者 柴刚刚 陈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5期819-821,共3页
目的:观察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加用杜藤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分值、Constant-Murley... 目的:观察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加用杜藤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分值、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SF-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杜藤颗粒 小针刀
下载PDF
张振宇教授基于“在筋守筋”理论动静结合精准舒筋手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经验总结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芊 张振宇 +4 位作者 范肃 万友红 苏红 张西 李美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152-156,共5页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极易与颈椎病及肩关节部疾患混淆而延误治疗,导致后期出现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肩功能受限。早期准确诊断并有效的干预,对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萎缩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基于“在筋守筋”理论,从“筋...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极易与颈椎病及肩关节部疾患混淆而延误治疗,导致后期出现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肩功能受限。早期准确诊断并有效的干预,对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萎缩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基于“在筋守筋”理论,从“筋”论治,初期邪郁肌表,采用精准推拿手法松解局部筋结祛除神经卡压点,使阳气来复,邪从表散;中期病程较久血瘀气滞,还需配合运动牵伸手法以舒筋通络,柔筋助动;后期经脉亏虚,筋肉痿弱,通过自我锻炼,扶助正气,增加肌肉丰满度,为疾病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张振宇 推拿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后入路手术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浩东 方有生 陈德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最佳入路。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1~53岁。病程6个月~3年。均采用后入路切断肩胛上横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最佳入路。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1~53岁。病程6个月~3年。均采用后入路切断肩胛上横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8例术后1周颈肩部疼痛均消失,肩外展、外旋及开始30°外展肌力恢复至5级,于术后1、6、12及16个月随访,症状未见复发,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后入路手术方法简便且不影响外形,肩胛上神经卡压只局限在肩胛切迹处应选择后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4
作者 茆怀海 窦忠新 +3 位作者 邹开军 汪爱国 王文富 阮国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 :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 ,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 ,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冈上孔位... 目的 :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 ,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 ,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冈上孔位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端深面 ,由肩胛切迹和横架于其上方的肩胛上横韧带围成 ,距体表 ( 4 .75± 0 .79)cm。冈下孔位于肩胛冈中外 1 /3交界处下方 2cm处的深面 ,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 ,距体表 ( 3.93± 0 .95)cm。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 ,行向后外下 ,穿冈上孔入冈下窝 ,再向后穿冈下孔入冈下窝 ,沿途发支至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血管经肩胛上横韧带的外上方入冈上窝与神经伴行。结论 :本文提出同时扩大或开放两孔进行治疗的新思路 ,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 ,可提高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肩胛上神经嵌压症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永彬 李彦平 罗克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局部痛点封闭组(LB组,n=15)和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组(NB组,n=15),其中LB组接受局部痛点封闭与耸肩运动康复治... 目的观察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局部痛点封闭组(LB组,n=15)和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组(NB组,n=15),其中LB组接受局部痛点封闭与耸肩运动康复治疗,而NB组接受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与耸肩运动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的疼痛程度、颈部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NB组治疗后1周和3周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LB组(P<0.05)。NB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1周和3周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明显高于LB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症状,并明显改善因疼痛所致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部疼痛综合征 肩胛上神经 肩胛背神经 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三种方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道贵 黄挺武 高晖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32~74岁,平均48岁;右侧29例,左侧12例;病程2个月~2.5年,平均9个月。30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13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其中包括局部...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32~74岁,平均48岁;右侧29例,左侧12例;病程2个月~2.5年,平均9个月。30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13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其中包括局部封闭无效者7例),8例采用手术松解(其中包括小针刀松解无效3例)。局部封闭应用1%利多卡因5ml加曲安奈德40mg,每周1次,连续2~4次;小针刀采用切断肩胛上或下横韧带,肩胛岗上孔、岗下孔松解;手术在局麻直视下行肩胛上或下横韧带切断、松解肩胛上神经。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3个月~1年,依据疗效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局部封闭组30例中,治愈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小针刀组13例中,治愈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手术松解组8例中,治愈6例,有效2例。结论: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应首选患者易接受的局部封闭治疗;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小针刀松解或手术直视下神经松解,尤其是伴有肌萎缩者手术直视下松解更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损伤原因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振华 王浩人 +4 位作者 吴昆鹏 高强 王永奎 张士强 徐高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方法:观察人肩胛切迹的形态,肩胛上神经和肌肉的关系,同时测量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下孔处的转折角、肩胛上、下孔的横径、肩胛上、下横韧带的长度。结果:肩胛切迹U型58.82%,弧形17.65%,V型19....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方法:观察人肩胛切迹的形态,肩胛上神经和肌肉的关系,同时测量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下孔处的转折角、肩胛上、下孔的横径、肩胛上、下横韧带的长度。结果:肩胛切迹U型58.82%,弧形17.65%,V型19.12%,半封闭型2.94%,全封闭型1.47%;肩胛上神经经过肩胛上孔进入冈上窝,之后经冈盂切迹进入冈下窝,此处有1个51.18°±6.93°的转折角,即肩胛上神经转折角;肩胛上孔由肩胛切迹和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肩胛上孔横径(7.81±3.29)mm,韧带长(12.23±4.89)mm;肩胛下孔是由冈盂切迹和外侧的肩胛下横韧带(冈盂韧带)围成,其横径(8.79±3.96)mm,韧带长(21.26±5.45)mm。同时肩胛上神经主干主要在肌肉和肩胛骨面之间。结论:肩胛上神经自身走行的路径是其损伤的基础,肩关节反复活动对神经的牵拉是损伤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上孔 肩胛下孔 神经卡压 解剖学
下载PDF
针刀微创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顺亮 张黎黎 杨展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观测肩胛上横韧带,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肩胛上横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观察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以及它们的冈上肌支与肩胛上横韧带的位置关系,测量它们... 目的观测肩胛上横韧带,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肩胛上横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观察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以及它们的冈上肌支与肩胛上横韧带的位置关系,测量它们在肩胛切迹处的直径;以韧带内侧附着处下点的骨面为基点,确定体表穿刺点和穿刺深度。结果肩胛上横韧带下缘长(0.901±0.234)cm,韧带中间窄厚,内、外侧附着点宽薄;肩胛上神经走行于肩胛切迹内,肩胛上横韧带的下方;肩胛上动脉有16.67%走行于切迹内神经的外侧,83.33%走行在切迹外韧带外上方;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经肩胛切迹内上角走行入冈上肌;体表穿刺定位角为(24.102±3.681)°。穿刺定位距离计算的回归方程是:Y=2.560+0.615X,穿刺深度为(4.342±0.629)cm。结论针刀切断韧带的方向应从韧带内侧部下缘切向内上,可避免损伤韧带下方的肩胛上神经和韧带外上的肩胛上动脉,且可更有效地解除对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的卡压;直线回归方程使穿刺的体表定位因人而异,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微创手术 肩胛上神经卡压 肩胛上横韧带 穿刺定位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震寰 苗华 《颈腰痛杂志》 1993年第4期215-217,259-260,共5页
对30具正常成人尸体的肩胛上神经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测。23.33±5.46%(14例)的肩胛上神经被结缔组织包裹,并固定于肩胛上孔中。孔中肩胛上神经多为扁圆形(89.50±4.2%),其宽径为3.3±0.87mm。肩胛上神经关节支多... 对30具正常成人尸体的肩胛上神经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测。23.33±5.46%(14例)的肩胛上神经被结缔组织包裹,并固定于肩胛上孔中。孔中肩胛上神经多为扁圆形(89.50±4.2%),其宽径为3.3±0.87mm。肩胛上神经关节支多在肩胛上孔前方发出(83.33±4.81%),其中有2例发出皮支分布于臂上外侧部皮肤。对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孔内的位置做了三维定位,并讨论了肩胛上神经综合征的有关病因及临床应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上孔 卡压综合征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28例随访1年结果
10
作者 孟庆阳 刘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损伤,1例合并后盂唇损伤,2例合并前下盂唇损伤。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冈上肌和冈下肌间隙)完全切除囊肿,并处理合并肩关节病变如SLAP损伤、肩袖损伤等。随访期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和肌力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 2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48.5±7.0)分vs.(95.6±3.4)分,t=-35.804,P=0.000;(17.0±8.3)分vs.(32.3±3.7)分,t=-9.371,P=0.000],7例冈下肌萎缩者肩外旋肌力较术前显著提高[(5.4±3.5)kg vs.(10.7±2.9)kg,t=-2.937,P=0.026]。术后1年复查MRI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完全切除冈盂切迹囊肿、处理合并肩关节损伤,可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囊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盂切迹囊肿 肩胛冈入路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盂唇损伤 肩袖损伤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秀梅 白燕 +1 位作者 周金兰 张为烈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对上肢疼痛、水肿及掌指关节活动度、...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对上肢疼痛、水肿及掌指关节活动度、皮色、肩部症状进行评定。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肩部疼痛和肿胀明显改善,上肢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配对进行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肩胛上神经 天宗穴 神经阻滞 肩手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基础和诊断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兴民 李忠哲 +1 位作者 王军义 冯明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随访 2~ 3年 ,症状完全消失 ,肌力较术前恢复至Ⅳ~Ⅴ级 ,未发现有复发者 ,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 :本征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 ,如治疗 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 ,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症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机制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云骏 王永为 +3 位作者 姜林鹤 黄微 辛建会 肖春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结论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 肩胛上切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针刀松解径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佳 李殿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95-196,共2页
目的: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68例常规固定的成人肩胛骨标本中,测量喙突全长、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等数据。结果:喙突全长为(33.89±4.78)mm,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为(9.39±2.83)mm,喙突与关节盂... 目的: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68例常规固定的成人肩胛骨标本中,测量喙突全长、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等数据。结果:喙突全长为(33.89±4.78)mm,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为(9.39±2.83)mm,喙突与关节盂所在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平均为63.28°。可使用针刀切断肩胛上横韧带以松解肩胛上神经。结论:文章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以提高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 针刀治疗
下载PDF
三针疗法治疗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50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磊 张凡凡 +5 位作者 程宏毅 王雷 王建武 李文高 肖豪 党建军 《陕西中医》 2015年第5期603-604,609,共3页
目的:探讨三针疗法治疗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门诊患者采用三针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第一针于肩胛冈冈下肌中线与肩胛下角线交点处取穴;第二针于肩峰与肩胛下角的连线与冈下肌中线的交点处取穴;第三针于肩胛冈中... 目的:探讨三针疗法治疗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门诊患者采用三针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第一针于肩胛冈冈下肌中线与肩胛下角线交点处取穴;第二针于肩峰与肩胛下角的连线与冈下肌中线的交点处取穴;第三针于肩胛冈中点向下2cm处取穴,此处进针,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每日一次,每次30min,共治疗14次,随访1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针疗法治疗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疗效显著;5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显效率为96%,随访1个月无复发。结论:本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病理体征方面均不相同。采用三针疗法治疗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 @三针疗法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萍 王文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7-279,共3页
在6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了肩押上神经,肩胛切迹,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等结构,观察了肩胛上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井根据摹拟观察,分析了引起肩胛上神经嵌压的原因,认为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和肩胛上神经转折用处受嵌压性损伤的可... 在6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了肩押上神经,肩胛切迹,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等结构,观察了肩胛上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井根据摹拟观察,分析了引起肩胛上神经嵌压的原因,认为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和肩胛上神经转折用处受嵌压性损伤的可能性最大,并提出了预防和手术治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 上神经转折角 上神经嵌压症
下载PDF
彩色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贺业霖 朱俊琛 +1 位作者 龚悦诚 熊忠兴 《河南中医》 2020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观察彩色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给予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彩色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给予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1个月后随访,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1个月后随访,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针刀局部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彩色超声引导 针刀疗法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歧 陈兴民 +1 位作者 李忠哲 吉冬梅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67%;手术治疗8例,随访2...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67%;手术治疗8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增加Ⅱ~Ⅲ级,未发现有复发者,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本病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诊断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上神经松解术配合葛根汤加味熏洗对肩部撞击症合并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勇 张胜利 +1 位作者 戴勇华 靳西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2096-2101,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上神经松解术配合葛根汤加味熏洗对肩部撞击症合并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SNE)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肩部撞击症合并SN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肩上神...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上神经松解术配合葛根汤加味熏洗对肩部撞击症合并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SNE)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肩部撞击症合并SN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肩上神经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汤熏洗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肩关节活动度(ROM)、上肢肌力、MRI检查指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中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后伸、内收、外旋、内旋角度均显著增大(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上肢肌力分级、平均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MRI检查显示肩肱间距显著提高(P均<0.05),肩峰下积液厚度、肩峰角、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喙肩韧带厚度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解剖稳定性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ADL量表中洗漱、穿脱衣服、床椅转移、进食、上厕所、上下楼梯、平地行走、洗澡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前5项单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上神经松解术配合葛根汤加味熏洗可显著缓解肩部撞击症合并SNE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肌力与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肩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松解术 葛根汤 肩部撞击症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肩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部撞击症
20
作者 刘艳红 闫丽霞 黄德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部撞击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于肩胛上神经主干外侧 1.5 cm处 ,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耐德的混合液对其肩关节支进行阻滞 ,治疗肩部撞击症 17例 17肩。每周注射 1次 ,3次为1疗程 ,每例注射 1...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部撞击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于肩胛上神经主干外侧 1.5 cm处 ,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耐德的混合液对其肩关节支进行阻滞 ,治疗肩部撞击症 17例 17肩。每周注射 1次 ,3次为1疗程 ,每例注射 1~ 2疗程 ,同时辅之以患肩功能锻炼。随访 6~ 32个月平均 11个月。结果 :优 8例 ,良 6例 ,可 3例 ,优良率为 82 .4 %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撞击症 肩胛上神经 肩关节支 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