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tic Mechanism of Multi-pass Double-roller Clamping Spinning for Arc-shaped Surface Flange 被引量:3
1
作者 FAN Shuqin ZHAO Shengdun +1 位作者 ZHANG Qi LI Yongy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27-1137,共11页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ingle-roller spinning process, the double-roller clamping spinning(DRCS)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heet metal surface wrinkling and improve th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ingle-roller spinning process, the double-roller clamping spinning(DRCS)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heet metal surface wrinkling and improve th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shape precision of final spun part. Based on ABAQUS/Explicit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multi-pass DRCS for the sheet meta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terial model, the contact definition, the mesh generation, the loading trajectory and other key technical problems are solved. The simulations on the multi-pass DRCS of the ordinary Q235A steel cylindrical part with the arc-shaped surface flange are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number of spinning passes o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spinning moment, the shape error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wall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final part are obtained. It is indicated definitely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pinning passes the geometrical precision of the spun part increases whil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s. Moreover, the variations of the spinning force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tresses, strains, wall thickness during the multi-pass DRCS process are revealed. It is indicated that during the DRCS process the radical force is the largest, and the whole deformation area shows the tangential tensile strain and the radial compressive strain, while the thickness strain changes along the generatrix directions from the compressive strain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flange to the tensile strain on the inner edge of the flange. Based on the G-CNC6135 NC lathe, the three-axis linkage computer-controlled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DRCS which is driven by the AC servo motor is developed. And then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the Q235A cylindrical parts with the arc-shape surface flange are formed by the DRC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pun parts have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DRCS proces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DR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NING double-roller clamping MULTI-PASS arc-shaped surface
下载PDF
A unified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surface texturing process of strip casting rollers
2
作者 ZHANG Yujun YU Yan +2 位作者 LIANG Yongli YE Changhong FANG Yuan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2期39-46,共8页
A new unified computational method is proposed for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high-speed particle-impact texturing process and the final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asting roller. The whole... A new unified computational method is proposed for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high-speed particle-impact texturing process and the final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asting roller. The whole surface-textur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of particl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ozzle,which can be analyzed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to obtain the particle impact velocities. The second part is a simulation of the bombardment process of particles onto the roller surface using the LS-DYNA software as the analysis tool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first part as input parameters.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tinuously random impact process of particles on the casting roller surface to form a functional surfac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mplified roughness model. Finally,the above three parts a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mputational model,the performance of which is successfully verified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P CASTING CASTING rollerS surface TEXTU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UNIFIED computational model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Surface Roughness of Tobacco Cutter Roller Grinding
3
作者 XING Fan DU Mengyi LONG Liy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The cutting machine is an important tobacco equipment, in which the sharpe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tting machine, which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al-time grinding of the blades on the cutter rol... The cutting machine is an important tobacco equipment, in which the sharpe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tting machine, which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al-time grinding of the blades on the cutter roller parts of the shredding machine. The quality of the blade grind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cutting force, the cutting edge of tobacco shreds and the breaking rate, etc.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roughness and relevant parameters such as cutter roller speed, grinding wheel reciprocating speed, grinding wheel grinding radius and grinding wheel abrasive gr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RPENING system surface ROUGHNESS KNIFE roller GRINDING
下载PDF
凹坑织构位置对81107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金志浩 赵琛 +1 位作者 龙日升 张义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通过在机械零件表面进行织构化来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其在滚动轴承的应用与研究较少。考虑到滚子与滚道接触区域的内外侧应力较大而中间位置应力相对较小,在81107轴承的轴圈上分别设计并制备了1/4内侧、1/4... 通过在机械零件表面进行织构化来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其在滚动轴承的应用与研究较少。考虑到滚子与滚道接触区域的内外侧应力较大而中间位置应力相对较小,在81107轴承的轴圈上分别设计并制备了1/4内侧、1/4外侧、1/2内侧、1/2外侧、3/4内侧、3/4外侧、双侧以及全织构等8种不同位置分布的凹坑织构化试样,并利用MMW-1A型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非接触式形貌仪和电子天平等设备进行了试验和表征。结果表明:外侧分布织构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比内侧的好;1/4外侧分布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与光滑轴承相比,磨损量降低了16%,平均摩擦系数降低了47%。这将为滚动轴承的滚道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位置分布 贫油 凹坑表面织构
下载PDF
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结构的优化设计
5
作者 姚艳萍 李金泊 +2 位作者 都平安 张玺 程泽鹏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托辊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加约束和工作载荷后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托辊的弹性变形及等效应力分布云图。基于分析结果,找到托辊的薄弱环节,采用托辊中间焊接圆环提高托辊刚度,并对托辊进行基于响应面的参数优... 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托辊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加约束和工作载荷后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托辊的弹性变形及等效应力分布云图。基于分析结果,找到托辊的薄弱环节,采用托辊中间焊接圆环提高托辊刚度,并对托辊进行基于响应面的参数优化,优化后托辊重量降低了23%,显著降低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筒 弹性变形 圆环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高精度铝板矫直机辊系拉力条件提升方案
6
作者 赵岽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结合高精度铝板矫直机的辊系参数特点,分析了辊系拉力条件对设备矫直能力的影响,介绍了采用夹送辊装置改善拉力条件、提升矫直能力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铝板 矫直机 辊系参数 拉力条件 夹送辊
下载PDF
木质重组材单板卷曲辊压成型平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梁 沈明哲 +2 位作者 胡继文 邢义虎 李文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1-281,共11页
低品质木制单板制备重组材是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研发连续式重组材成型技术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对促进木材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设计一种木制重组材单板卷曲辊压成型平台,并以木质管道制备为例对工... 低品质木制单板制备重组材是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研发连续式重组材成型技术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对促进木材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设计一种木制重组材单板卷曲辊压成型平台,并以木质管道制备为例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以测试平台工作性能。设计单板卷曲辊压成型平台的整机机械结构并描述其工作原理,对辊压机构、卷木轴刹车防滑机构、施胶压紧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和理论计算。对物理样机进行性能试验,以芯轴转速、单板厚度、施加压力为试验因素,木质管道的环刚度和轴向压缩强度为试验指标,运用Box-Benhnken试验方法,建立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回归方程,优化参数组合为芯轴转速16 r/min,单板厚度2.15 mm,施加压力293 N。此时预测木质管道的环刚度为26 016.6 N/m^(2),轴向压缩强度为23.11 MPa验证环刚度与预测值误差为1.07%,轴向压缩强度误差为4.46%。进一步使用优化参数对内径为5.08、7.62、12.70 cm的木质管道进行试验,得到环刚度分别为43 812、32 655、17 532 N/m^(2),轴向压缩强度为25.83、24.71、20.17 MPa。该研究成果可为木质重组材卷曲辊压成型技术及装备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 辊压成型 木质管道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大尺寸圆锥滚子3MZ4250球基面磨床支承结构的改进
8
作者 李静 赵文龙 +2 位作者 郭建辉 李岩 柴灵芝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针对原3MZ4250球基面磨床加工风电轴承大尺寸圆锥滚子存在的支承尺寸小以及支承结构不稳定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增大支承尺寸,将支承硬质合金面由方形改进为圆柱形;增大支承安装槽与支承座表面的距离。实际加工表明,改进支承后加工的... 针对原3MZ4250球基面磨床加工风电轴承大尺寸圆锥滚子存在的支承尺寸小以及支承结构不稳定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增大支承尺寸,将支承硬质合金面由方形改进为圆柱形;增大支承安装槽与支承座表面的距离。实际加工表明,改进支承后加工的大尺寸圆锥滚子球基面曲率半径、端面跳动、表面粗糙度均满足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风力发电机 圆锥滚子 球面 磨床 工装设计
下载PDF
辊压树脂浸胶法对桉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影响机理
9
作者 吴婕妤 张亚梅 于文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目的】为解决重组木制备过程中重组单元施胶不均匀导致的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辊压树脂浸胶工艺制备重组木,探究辊压树脂浸胶工艺对桉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方法】分别通过吊笼式浸胶法和辊压树脂浸胶法制备桉木重组木... 【目的】为解决重组木制备过程中重组单元施胶不均匀导致的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辊压树脂浸胶工艺制备重组木,探究辊压树脂浸胶工艺对桉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方法】分别通过吊笼式浸胶法和辊压树脂浸胶法制备桉木重组木,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单元和重组木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胶液分布情况,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粗糙度仪、接触角测定仪以及63℃水泡24 h和28 h循环法(沸水煮4 h,63℃烘20 h,沸水煮4 h)研究重组木表面化学成分、表面粗糙度、表面润湿性和耐水性能。【结果】与吊笼式浸胶法制备的重组木(CWS)相比,辊压树脂浸胶法制备的重组木(RWS)表面裂隙减少,粗糙度降低,表面润湿性减弱,耐水性能显著增强。RWS表面粗糙度R_(a)和R_(z)相比CWS分别下降了34.38%和72.75%。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第20 s时RWS的表面接触角相对于CWS增大幅度为283.95%。63℃水泡24 h测试结果显示:RWS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宽度膨胀率分别为5.47%和1.11%,与CWS相比降低幅度分别达到52.16%和50.09%。28 h循环测试结果显示:RWS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宽度膨胀率分别为6.24%和1.17%,与CWS相比降低幅度分别为51.45%和58.51%。辊压浸胶过程对重组单元产生了二次破坏,增加了胶液进入的通道;同时,辊压使细胞在被压缩到恢复原貌的过程中产生的负压,增加了胶液的渗透深度,形成网状胶合结构,加强了重组木的胶合性能,抑制了木材细胞在吸水后的回弹。【结论】辊压树脂浸胶法提高了重组木内部胶液分布的均匀性,降低了桉木重组木表面的粗糙度和润湿性,显著提高了重组木的耐水性能,改善了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对重组木的工艺优化和连续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笼式浸胶 辊压树脂浸胶 桉木重组木 表面性能 耐水性能 尺寸稳定性
下载PDF
曳引机调心滚子轴承唇形密封圈密封及摩擦性能分析
10
作者 王宇婷 马晨波 +4 位作者 王志良 刘德利 孙见君 张玉言 韩权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4,共8页
针对曳引机主支承调心滚子轴承密封过早失效及密封圈摩擦损耗大问题,构建调心滚子轴承唇形密封圈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唇形密封圈主要结构参数及橡胶材料硬度对其密封性能(最大接触应力表征)及摩擦性能(摩擦力矩表征)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响... 针对曳引机主支承调心滚子轴承密封过早失效及密封圈摩擦损耗大问题,构建调心滚子轴承唇形密封圈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唇形密封圈主要结构参数及橡胶材料硬度对其密封性能(最大接触应力表征)及摩擦性能(摩擦力矩表征)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响应曲面法探明唇形密封圈主要结构参数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最大接触应力随唇形密封圈过盈量、腰部厚度及橡胶材料硬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随唇倾角及唇口圆角半径的增加分别呈近似线性减小及非线性减小;摩擦力矩随过盈量、腰部厚度及橡胶材料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唇口圆角半径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随唇倾角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过盈量和唇口圆角半径的交互作用及腰部厚度和唇口圆角半径的交互作用对最大接触应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腰部厚度和过盈量的交互作用对摩擦力矩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调心滚子轴承唇形密封圈设计及选型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心滚子轴承 唇形密封圈 密封性能 摩擦性能 有限元法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激光诱导梳齿沟槽阵列表面的润滑增效
11
作者 谢自奇 刘成龙 +2 位作者 郭峰 李兴林 王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利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在滚动轴承内圈沟道中心两侧制备了梳齿型沟槽阵列,在限量供油条件下,利用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测量仪测量了轴承的摩擦力矩及温升。结果表明:带有梳齿沟槽阵列表面的轴承摩擦力矩、外圈温升以及沟道磨损状态均得到改善... 利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在滚动轴承内圈沟道中心两侧制备了梳齿型沟槽阵列,在限量供油条件下,利用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测量仪测量了轴承的摩擦力矩及温升。结果表明:带有梳齿沟槽阵列表面的轴承摩擦力矩、外圈温升以及沟道磨损状态均得到改善;限量供油条件下,轴承摩擦力矩降低率随着载荷增加而降低,外圈温升得到有效抑制。利用光干涉弹流润滑油膜测量仪在限量供油条件下测量梳齿沟槽阵列表面润滑油膜厚度的结果,验证了该表面对滚动轴承具有润滑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表面织构 润滑 摩擦力矩 温升
下载PDF
酸轧产线剪前夹送辊简介及常见问题解析
12
作者 闫利臣 李文波 +2 位作者 吕庆秋 梁文亭 房明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酸轧产线的特点是产量大、负荷高、连续性强,酸轧产线剪前夹送辊安装于轧机板型仪辊与飞剪之间,以实现酸轧产线连续生产。剪前夹送辊是轧机出口重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停机处理。鉴于此,重点讨论酸轧产线剪前夹送辊组成结构、自动... 酸轧产线的特点是产量大、负荷高、连续性强,酸轧产线剪前夹送辊安装于轧机板型仪辊与飞剪之间,以实现酸轧产线连续生产。剪前夹送辊是轧机出口重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停机处理。鉴于此,重点讨论酸轧产线剪前夹送辊组成结构、自动控制及常见问题,总结剪前夹送辊系统问题及处理经验,以提高对剪前夹送辊基础知识的认识,实现其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送辊 夹紧力 磁尺 液压缸
下载PDF
阴极辊在线抛磨参数对电解铜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辉 尹朋朋 +1 位作者 唐宏洁 李晓晗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阴极辊的表面状态会影响电解铜箔的品质,抛磨处理能够令阴极辊保持较佳的表面状态。[方法]通过对日常生产中阴极辊抛磨参数的跟踪与铜箔性能的分析,探究了电解铜箔生产中阴极辊在线抛磨对铜箔粗糙度、拉伸强度、延伸率等性能的影... [目的]阴极辊的表面状态会影响电解铜箔的品质,抛磨处理能够令阴极辊保持较佳的表面状态。[方法]通过对日常生产中阴极辊抛磨参数的跟踪与铜箔性能的分析,探究了电解铜箔生产中阴极辊在线抛磨对铜箔粗糙度、拉伸强度、延伸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适当提升抛磨刷的摆动频率,降低抛磨刷与阴极辊间的接触压力,增大阴极辊抛磨长度,以及使用小粒度的抛磨刷均能降低铜箔的粗糙度,提高铜箔的常温拉伸强度,减小铜箔纵向与横向延伸率的差异,提高产品合格率。[结论]控制好阴极辊的在线抛磨参数有助于获得品质良好的电解铜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阴极辊 在线抛磨 表面粗糙度 拉伸强度 延伸率
下载PDF
大型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碳氮共渗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志鹏 周瑞虎 王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6,共6页
碳氮共渗工艺可以大幅提升轴承疲劳寿命,但在商用车轮毂轴承上的研究还较少。采用工艺试验的方法,分析对比不同温度、碳势、NH_(3)流量和工艺时间对33022圆锥滚子轴承的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强渗阶段,温度为860... 碳氮共渗工艺可以大幅提升轴承疲劳寿命,但在商用车轮毂轴承上的研究还较少。采用工艺试验的方法,分析对比不同温度、碳势、NH_(3)流量和工艺时间对33022圆锥滚子轴承的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强渗阶段,温度为860℃,NH_(3)流量为2.5 L/min,碳势为1.2%,时间为330 min;扩散阶段,温度为860℃,NH_(3)流量为2.5 L/min,碳势为1.0%,时间为60 min;保温阶段,温度为820℃,NH_(3)流量为2.5 L/min,碳势为1.0%,时间为60 min。工艺优化后,测量碳氮共渗后的轴承尺寸、表面组织和硬度,均能满足产品技术要求;轴承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热处理工艺,碳氮共渗处理后的轴承寿命由2L_(10)提升至5L_(10),有效提高了轴承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表面热处理 碳氮共渗 优化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体属性对滚针轴承润滑与承载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宋琦 王优强 +3 位作者 竺俊杰 马金月 徐莹 娄元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7-87,108,共12页
目的探究线接触滚针轴承润滑剂中颗粒对润滑特性的影响,为提高滚针轴承的润滑性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建立两相流润滑模型及两相流中含有的颗粒变形承载数学模型。其中,颗粒变形承载模型基于变形连续性假设,综合考虑在弹性变形、弹塑性... 目的探究线接触滚针轴承润滑剂中颗粒对润滑特性的影响,为提高滚针轴承的润滑性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建立两相流润滑模型及两相流中含有的颗粒变形承载数学模型。其中,颗粒变形承载模型基于变形连续性假设,综合考虑在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3个阶段下颗粒的变形承载力,研究不同尺寸、质量分数和密度对颗粒承载量和两相流体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润滑油中含有颗粒时,颗粒会承担部分外载荷,但承载量相较于油膜承担的载荷量较少。在相同的变速条件下,颗粒尺寸越大,会因产生较大的尺寸变形而增大颗粒的承载量,进而降低油膜承载力,增大油膜厚度,0.5μm的颗粒承担的载荷相较于0.3μm的颗粒提高了119.2%;颗粒密度的减小和质量分数的增大均会增大两相流中颗粒的数量,进而提高两相流中颗粒的承载量,质量分数为10%颗粒的承载量相比于质量分数为2%颗粒增大了251.8%,密度为3×10^(3)kg/m^(3)的颗粒相较于密度为7×10^(3)kg/m^(3)的颗粒的承载量增大了86.9%。承载颗粒会因接触表面变形而产生接触摩擦力,且接触摩擦力远大于油润滑产生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对系统产生的负效应远大于颗粒承载产生的正效应。结论润滑油中颗粒的存在会改变其润滑性能,颗粒与轴承表面的接触摩擦会导致接触表面出现点蚀等现象,进而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应尽量避免润滑油中含有尺寸较大、数量较多的杂质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针轴承 两相流体 颗粒承载 弹塑性变形 接触摩擦 表面点蚀
下载PDF
滚柱滚压工艺参数对TC4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6
作者 袁喜林 罗湛 金雷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钛合金是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常用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关键零部件除了受到稳定载荷作用外,还会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因而这些零部件表面极易造成裂纹的萌生,从而导致疲劳失效。为了满足关键零部件的表面性能和抗疲劳性... 钛合金是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常用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关键零部件除了受到稳定载荷作用外,还会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因而这些零部件表面极易造成裂纹的萌生,从而导致疲劳失效。为了满足关键零部件的表面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要求,开展滚柱滚压TC4钛合金表面工艺性研究,选取压下量、滚压速度和行距3个工艺参数作为变量,以表面粗糙度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法进行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建立滚柱滚压表面粗糙度的回归预测方程。综合考虑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选取表面粗糙度作为关键性能指标,对三项滚压工艺参数进行系统性优化。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滚压量为0.03 mm,行距为3 mm,进给速度为150 mm/min。在此参数组合下,滚压后表面粗糙度降低了67%。该试验结果可为钛合金滚柱滚压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柱滚压 表面粗糙度 钛合金
下载PDF
含表面缺陷双列调心滚子轴承动力学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杨慧明 杨霞 +1 位作者 黄宇齐 江连运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1-256,262,共7页
为了分析双列调心滚子轴承故障位置,基于动量定理建立了缺陷处冲击载荷计算公式,引入缺陷位置分段函数和承载区分段函数,建立了双列调心滚子轴承外圈和内圈含缺陷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转速... 为了分析双列调心滚子轴承故障位置,基于动量定理建立了缺陷处冲击载荷计算公式,引入缺陷位置分段函数和承载区分段函数,建立了双列调心滚子轴承外圈和内圈含缺陷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缺陷轴承的振动加速度,由仿真结果可知:轴承转速越高,缺陷冲击载荷越大,且冲击载荷在轴承底部最大,沿两侧逐级递减。最后对该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测得振动加速度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冲击载荷计算公式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冲击载荷类型可清晰判断缺陷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调心滚子轴承 振动加速度 表面缺陷 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MATLAB/SIMULINK仿真
下载PDF
聚酯薄膜生产中各种展平方式的研究与分析
18
作者 李中国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9期49-52,共4页
聚脂薄膜作为一种产品,由于它的特性,在下游工序使用时的对平整性的要求特别高,一般聚脂薄膜生产线上都配置有带有展平功能的一些辊筒、机构,本文结合实际针对这一部分的功能概括的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使用方法以及... 聚脂薄膜作为一种产品,由于它的特性,在下游工序使用时的对平整性的要求特别高,一般聚脂薄膜生产线上都配置有带有展平功能的一些辊筒、机构,本文结合实际针对这一部分的功能概括的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薄膜 夹持展平辊 弓形辊 螺旋纹展平辊 中高辊
下载PDF
销轴表面织构化对凸轮-滚轮打滑影响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朱桂香 孙楠楠 +4 位作者 晁珅 谭瑞亮 黄积松 刘成龙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138,共5页
为改善内燃机中凸轮-滚轮/滚轮-销轴系统的摩擦学性能从而降低配气机构功耗,在销轴表面设计三角形矩阵织构,采用自主开发的凸轮-滚轮转速测量系统测量滚轮的打滑特性及销轴织构对滚轮打滑的影响。结果显示,滚轮打滑随转速增加先增加后降... 为改善内燃机中凸轮-滚轮/滚轮-销轴系统的摩擦学性能从而降低配气机构功耗,在销轴表面设计三角形矩阵织构,采用自主开发的凸轮-滚轮转速测量系统测量滚轮的打滑特性及销轴织构对滚轮打滑的影响。结果显示,滚轮打滑随转速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高油温和高载荷能抑制滚轮打滑;充分供油条件下销轴表面织构能有效降低滚轮的打滑。非充分供油高转速条件下,随时间的增加润滑油流失,导致配有普通销轴的滚轮打滑率增加;而带有表面织构的销轴,通过三角形矩阵织构引导供油口润滑剂的流动及润滑剂的存储,能有效改善销轴与滚轮之间的润滑状态,降低滚轮的打滑率,而且打滑率随时间增加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滚轮 配气机构 打滑率 油膜厚度 表面织构
下载PDF
重型支承辊大厚度堆焊工艺研究
20
作者 李利霞 靳涛 +1 位作者 李园园 田娜 《电焊机》 2024年第11期75-81,共7页
针对重型70Cr3Mo锻件支承辊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辊面剥落和掉块问题,从堆焊材料选择、堆焊工艺优化和工艺装备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通过断口宏观形貌分析、理化分析和金相分析等方法,确定了辊面剥落的主要原因是疲劳裂纹扩... 针对重型70Cr3Mo锻件支承辊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辊面剥落和掉块问题,从堆焊材料选择、堆焊工艺优化和工艺装备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通过断口宏观形貌分析、理化分析和金相分析等方法,确定了辊面剥落的主要原因是疲劳裂纹扩展导致分层。其次,根据70Cr3Mo钢的焊接性和高温性能,确定了预热温度、升温速度、中间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等关键工艺参数,并选择SW型号的超低碳Cr-Ni-Mo-V型马氏体合金钢材料进行堆焊。最后,设计了多功能保温罩和四枪堆焊装置,确保了大厚度埋弧堆焊工艺的实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恢复支承辊尺寸,提升其强度、硬度和冲击性能,使修复后的支承辊使用寿命达到甚至超过新辊。该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154吨重型支承辊的堆焊修复,实现了废旧支承辊的再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Cr3Mo锻件 支承辊 辊面剥落 堆焊工艺 再制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