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s Using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被引量:2
1
作者 牟建海 李干佐 李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Orthogonal-test-desig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formula by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studie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of two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 Orthogonal-test-desig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formula by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studie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of two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s on interfacial tension is discussed, in which a low-price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SDC) is used as the major surfacta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is SDC (0.5%), alkaline NaHCO3/Na2CO3 with mass ratio of 1 (1.0%), and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0.1%). In the coreflood experiment, their oil recovery is increased by about 25.2% and 26.8% original oil in plac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混合羧酸 ASP 复合驱油体系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化学驱油 界面张力 相态特性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Low salinity water-Surfactant-CO_(2) EOR 被引量:3
2
作者 Tadesse Weldu Teklu Waleed Alameri +2 位作者 Hossein Kazemi Ramona MGraves Ali MAlSumaiti 《Petroleum》 2017年第3期309-320,共12页
Coreflood,interfacial tension(IFT),contact angle,and phase behavior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of a hybrid of low-salinity water,surfactant,and CO_(2) flood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proc... Coreflood,interfacial tension(IFT),contact angle,and phase behavior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of a hybrid of low-salinity water,surfactant,and CO_(2) flood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process.Low-permeability carbonate reservoir cores were aged for eight weeks at reservoi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Coreflood and contact angle between oil droplets and core surfac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Additional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on sandstone and shale cores were also performed.The coreflood sequences were seawater flood,followed by low-salinity water flood,followed by surfactant floods until residual oil saturations to each flooding sequences and finally CO_(2) injection.Coreflood in low-permeability carbonate cores show that the hybrid EOR process produces incremental oil up to twenty-five percent beyond seawater flooding.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on carbonate,sandstone and shale cores indicate that wettability alteration and IFT decrease are the main oil-mobilizing mechanisms in the hybrid EOR process.The hybrid EOR process mobilizes part of the residual oil because:(i)low-salinity brine improves wettability towards hydrophilic condition favorable for surfactant flooding;(ii)surfactant in lowsalinity water solubilizes some of the remaining oil as Winsor type IImicroemulsion and lowers IFT between oil and water;and(iii)CO_(2) will follow surfactant to mobilize more of the remaining oil in the wettability-improve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salinity water eor surfactant eor CO_(2)eor Hybrid LS-surfactant eor Hybrid LS-gas/CO_(2)eor Hybrid LS-surfactant-gas/CO_(2)eor Wettability alteration interfacial tension(IFT)
原文传递
A review of fluid displacement mechanisms in surfactant-based chem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Analyses of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5
3
作者 Ahmed Bashir Amin Sharifi Haddad Roozbeh Rafat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11-1235,共25页
Surfactant-bas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are employed to lower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n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es,change the wettability of rock to a more water-wet system and emulsify the oil to displace it ... Surfactant-bas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are employed to lower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n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es,change the wettability of rock to a more water-wet system and emulsify the oil to displace it in subsurface porous media.Furthermore,these phenomena can reduce the capillary pressure and enhance spontaneous imbibition.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such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 are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p H of the fluids,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Therefore,before any surfactant flooding process is applied,extensive studies of fluid-fluid and rock-fluid interactions are needed.The use of other chemicals along with surfactants in chem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c EOR)processes have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exploit the synergy of individual chemicals and complement the weakness arises from each of them during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Therefore,such combinations of chemicals lead to alkaline-surfactant(AS),surfactantpolymer(SP),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ASP),and nanoparticle-surfactant(NS)flooding processes,among others.In this review study,we categorised the role and displacement mechanisms of surfactants and discussed the key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for analysing the fluid dis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 surfactant(AS)flooding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ASP)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interfacial tension(IFT) Nanoparticle-surfactant(NS)flooding surfactant adsorption surfactant-polymer(SP)flooding Wettability alteration
下载PDF
烷基糖苷和醇醚糖苷对辽河稠油的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俊鹏 吴玉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利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在增加环氧乙烷基团(EO)的情况下,烷基糖苷与醇醚糖苷单独使用对正构烷烃及辽河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影响、在复合体系下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一价与二价离子浓度和EO基团对体系动... 利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在增加环氧乙烷基团(EO)的情况下,烷基糖苷与醇醚糖苷单独使用对正构烷烃及辽河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影响、在复合体系下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一价与二价离子浓度和EO基团对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糖苷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产生较强的协同作用,同时EO链可以调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使得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排列更紧密;矿化度的增加可以压缩双电子层,使得界面处分子紧密排布,降低界面张力。在适当的矿化度条件下,复配表面活性剂系统可以与辽河稠油间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稠油 矿化度 表面活性剂 正构烷烃
下载PDF
琥珀酸酯磺酸盐物化特性及其与甜菜碱复配体系界面性能
5
作者 常世腾 蔡小军 +3 位作者 郑延成 刘雪瑾 易晓 蒋筑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9-998,共10页
为满足低渗油藏注低矿化水开采原油的需要,研究了系列琥珀酸异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C_(12)EO_(6)-CnMS,n=10,12,14和16)的泡沫特性以及溶液的表/界面活性,并研究了C_(12)EO6-CnMS与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界面性能,得到了表面活性剂体... 为满足低渗油藏注低矿化水开采原油的需要,研究了系列琥珀酸异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C_(12)EO_(6)-CnMS,n=10,12,14和16)的泡沫特性以及溶液的表/界面活性,并研究了C_(12)EO6-CnMS与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界面性能,得到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最小烷烃碳数(Nmin)。实验结果表明,C_(12)EO_(6)-CnMS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泡性。C_(12)EO_(6)-CnMS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其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无机盐的加入使得C_(12)EO_(6)-CnMS表面活性剂的cmc进一步降低,并且其降低程度随着无机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脂肪醇碳链长度为10的C_(12)EO_(6)-C_(10)MS表面活性剂与羧基甜菜碱(C_(16)ZC)所形成的复配体系具有降低cmc的协同作用。C_(12)EO_(6)-CnMS与烷烃间的界面张力(IFT)随着表面活性剂的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对表面活性剂与系列正构烷烃的界面张力扫描,得到了琥珀酸异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最小烷烃碳数,并且Nmin随着无机盐的加入而增加。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5%~1%NaCl时,C_(12)EO_(6)-C_(10)MS和C_(12)EO_(6)-C_(12)MS的Nmin为12~14。同样地,C_(12)EO_(6)-C10MS和C16ZC的复配体系具有降低界面张力的协同作用,当两者的摩尔比为4/1,3/2和2/3时,在0.5%~1%NaCl介质中复配体系的IFT值可与十二烷、十四烷和十六烷达到超低或低界面张力值(10^(-3)~10^(-2)mN/m),该复配体系适用于EACN为12~16的原油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异酯磺酸盐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表/界面张力 烷烃碳数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凯丽 王斌 +2 位作者 于乐香 宋君 彭龙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8期1485-1487,共3页
对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相关方面的适用性评价,通过岩心模拟驱替实验研究了改善驱油效果的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与明15块注入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显著,推荐使用的浓... 对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相关方面的适用性评价,通过岩心模拟驱替实验研究了改善驱油效果的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与明15块注入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显著,推荐使用的浓度范围为0.05%~0.30%;地层温度条件下,可稳定65d;65℃时经过150min达到析水平衡且析水率仅为60%,乳化能力较好;吸附量均在2.0mg/g左右,抗吸附能力良好。模拟驱替实验表明:使水驱采收率提高约12%,最终采收率达到42%,驱油效率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r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驱油效率 界面张力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光 叶仲斌 +2 位作者 张凤英 杨建军 薛剑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不同比例复配降...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不同比例复配降低十六烷/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同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TAB与SDBS混合比例为2∶1时,混合体系可以降低十四烷、十六烷/水的界面张力至超低,同时对其它单组分烷烃/水的界面张力也有明显的降低效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与OP-10复配,虽有一定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但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正构烷烃 水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协同效应 碳数最低值
下载PDF
稠油油藏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8
作者 蒋平 葛际江 +2 位作者 张贵才 丁保东 刘晓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采用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盐和羧基甜菜碱两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碱复配构建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特点的驱油体系,通过驱油试验评价不同体系对桩西稠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不同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制。结果表明:界面张力与采收率... 采用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盐和羧基甜菜碱两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碱复配构建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特点的驱油体系,通过驱油试验评价不同体系对桩西稠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不同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制。结果表明:界面张力与采收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碱通过维持油、水、固三相接触点亲油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弱驱替介质沿油与岩石之间的渗入,增强驱替介质从原油中心的突进和分散,提高驱替压力和波及体积;相比于碱和原油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外加的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较强,会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导致驱油剂沿孔隙壁面突进;表面活性剂-碱体系与原油形成的细分散水包油型乳状液加剧了驱油剂的窜进,不利于提高波及系数;对于稠油油藏,化学驱体系的波及系数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提高采收率 碱驱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油相性质对水相中混合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路 罗澜 +1 位作者 赵濉 俞稼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通过不同碳链长度的正构烷烃与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之间动态界面张力的研究 ,发现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效应不仅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而且与油相性质... 通过不同碳链长度的正构烷烃与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之间动态界面张力的研究 ,发现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效应不仅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而且与油相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 表面活性剂溶液 协同效应 石油磺酸盐
下载PDF
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及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琳 李爱芬 +1 位作者 李会会 谢昊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4,116,共3页
在化学驱中,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驱油最基本的机理。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因其特殊结构表现出更好的界面性能。针对已合成的三季铵盐,探讨了各因素对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三季铵盐溶液与长庆油区模拟油界面张力可达10-2mN... 在化学驱中,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驱油最基本的机理。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因其特殊结构表现出更好的界面性能。针对已合成的三季铵盐,探讨了各因素对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三季铵盐溶液与长庆油区模拟油界面张力可达10-2mN/m,比常规活性剂低1~2个数量级,具有较好的耐盐、耐高温性;与阴离子活性剂α-烯烃磺酸盐复配后,界面张力可达10-4mN/m,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驱替实验结果表明,纯三季铵盐可降低低渗透岩心注入压力10.6%,提高采收率8.35%;与α-烯烃磺酸盐复配后,降压率为17.4%,岩心采收率提高了11.1%,降压和驱油效果更佳,这也表明界面张力越低,提高低渗透岩心采收率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季铵盐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复配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磺酸盐系列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驱油性能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田红 胡星琪 +1 位作者 王忠信 赵法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1,280,共5页
由二元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酰氯等合成了N,N’-烷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简记为DTM(12-s-12)]或12-s-12,s=2,4,6。介绍了实验室合成程序。以12-4-12为例,指认了合成产物的红外特征吸收。12—2—12、12—4—12、12—... 由二元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酰氯等合成了N,N’-烷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简记为DTM(12-s-12)]或12-s-12,s=2,4,6。介绍了实验室合成程序。以12-4-12为例,指认了合成产物的红外特征吸收。12—2—12、12—4—12、12—6—12 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r从表面张力曲线求得的值分别为4.81×10^-4、5.67×10^-4、6.75X10^-4 mol/L。12-s-12可使亲水玻璃表面接触角(41°)变小,表面更亲水,使亲油玻璃表面接触角(120°)变小,变亲水,改变表面润湿性的能力强于普通表面活性剂TLS和DTAB,且以12—2—12为最强。在60℃测定了12-s-12/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2g/L)SP体系、Na2CO3(10g/L)/12-s-12/AP-P4(2g/L)ASP体系与黏度12.89mPa·s的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SP体系在12一s-12浓度高于C。。以后界面张力趋于稳定,维持10^-2mN/m,ASP体系有较宽的超低界面张力区,最低值在Cm.cr附近,按界面活性排列顺序为:12—2—12〉12-4-12〉12—6—12。配制P体系(2g/L)及12-2-12浓度为0.35g/L的SP和ASP体系,在60℃以0.3PV的段塞注入水驱后的填砂管(长34cm,水测渗透率1.3~1.4时),采收率分别提高19.75%,31.64%,37.21%。图4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连表面活性剂 双磺酸盐 驱油表面活性剂 合成 界面活性 润湿性能 低界面张力体系 复合驱油体系
下载PDF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应用 被引量:34
12
作者 韩霞 程新皓 +1 位作者 王江 黄建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3,共8页
通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实际油水体系中获得了超低界面张力.通过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加入乙氧基(EO)链段,以及采用阴阳离子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三组分策略,有效解决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问题.进而研究... 通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实际油水体系中获得了超低界面张力.通过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加入乙氧基(EO)链段,以及采用阴阳离子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三组分策略,有效解决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问题.进而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三者组分配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等因素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从而在胜利油田多个实际油水体系中获得了较大比例范围和较低浓度区域的油水超低界面张力,部分体系甚至达到了10-4mN·m-1.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间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相关体系具有很好的抗吸附能力.经过石英砂48h吸附后,体系仍然具有很好的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三次采油 石油开采
下载PDF
胜利油区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新民 冯如森 +3 位作者 宋新旺 郭拥军 祝仰文 胡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114,共3页
通过流变性、界面张力、吸附、老化、驱油等实验研究了适合胜利油区海上油田条件下的二元复合驱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物... 通过流变性、界面张力、吸附、老化、驱油等实验研究了适合胜利油区海上油田条件下的二元复合驱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物理模拟研究表明,二元复合驱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在1152.3×10^(-3)μm的孔隙介质中具有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504.2和102.7,大幅度降低了水测渗透率,且有效地扩大了波及体积。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油能力,能使胜利油区海上原油采收率提高2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缔合聚合物 粘度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海上油田
下载PDF
孪连型表面活性剂SL–1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传闻 刘卫东 +1 位作者 萧汉敏 熊生春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95,共4页
孪连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临界胶束浓度低、泡沫稳定性好等特点,国外学者对其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介绍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此种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表面张力... 孪连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临界胶束浓度低、泡沫稳定性好等特点,国外学者对其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介绍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此种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表面张力法测得各种阳离子孪连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在0.08%~0.12%范围。孪连活性水在0.1%浓度下与大庆原油之间的瞬时最低界面张力达到10–2mN/m。聚合物的存在会增加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值的时间,但不会影响值的大小。水驱之后注入0.15 PV表面活性剂溶液,提高采收率10%左右。现场试验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能起到很好的降压增注、提高油井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连型盐表面活性剂 低界面张力 润湿反转 表面电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评价及驱油实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刚 李宜强 +2 位作者 余昭艳 王超群 陈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高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比含有低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更小,黏度更大,乳化性能更稳定;聚表剂分子具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分子线团尺寸远大于普通聚合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液流转向能力;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主段塞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S二元体系主段塞高11.48百分点,说明聚驱后聚表剂体系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聚驱后的剩余油可以采用聚表剂/S二元体系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S二元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微观结构 乳化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重烷基苯磺酸盐/ 碱/ 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 被引量:28
16
作者 崔正刚 邹文华 +2 位作者 孙雪芳 张天林 张德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研究了碱/ 重烷基苯磺酸盐( H A B S)/ 大庆原油及苏北原油体系的动态和平衡界面张力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碱浓度范围内,碱/ H A B S/ 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呈现出明显的最低现象,动态界面张力最低点可达10 ... 研究了碱/ 重烷基苯磺酸盐( H A B S)/ 大庆原油及苏北原油体系的动态和平衡界面张力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碱浓度范围内,碱/ H A B S/ 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呈现出明显的最低现象,动态界面张力最低点可达10 - 3 —10 - 5 m N/ m 数量级,而平衡界面张力只能达到10 - 3 m N/ m 数量级。过低或过高的碱浓度将导致高平衡界面张力。采用 Na O H Na4 P O4 复合碱优于使用单一 Na O H。通过调整 H A B S 配方和采用复合碱,对大庆一厂原油和苏北原油,分别可在0 .3 % —1 .0 % 和0 .4 % —1 .2 % 总碱浓度范围内获得10 - 3 m N/ m 数量级的超低平衡界面张力。碱/ H A B S/ 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还与 H A B S 浓度有关,对大庆油田不同区域原油和苏北原油,获得超低平衡界面张力的浓度范围大约为0 .1 % —0 .4 % H A B S。 H A B S 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低廉的价格,可望成为较理想的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 苯磺酸盐 驱油 界面张力 原油 驱油剂
下载PDF
重烷基苯磺酸盐生产工艺及驱油剂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正刚 刘世霞 +2 位作者 王峰 邹文华 张天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共5页
重烷基苯磺酸盐 (HABS)是一种适合驱油用的廉价表面活性剂。采用常规磺化工艺磺化重烷基苯 (HAB) ,磺化率一般低于 70 % ,且产品耐碱性较差。通过研究未磺化油组成和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发现深度磺化 (SO3 /HABmol比达到 1 2 )能在一... 重烷基苯磺酸盐 (HABS)是一种适合驱油用的廉价表面活性剂。采用常规磺化工艺磺化重烷基苯 (HAB) ,磺化率一般低于 70 % ,且产品耐碱性较差。通过研究未磺化油组成和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发现深度磺化 (SO3 /HABmol比达到 1 2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AB的磺化率 ,而加入少量稀释剂在温和的磺化条件下即可使用HAB磺化率提高到 80 %左右。改进的HABS驱油剂配方能在很宽的碱浓度范围和较宽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使大庆原油 /地层水平面张力降至超低 ,并能在 40 0mg/L~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磺化 驱油剂 超低界面张力 三元复合驱油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系列高温高盐条件下界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晓鹏 郭东红 +2 位作者 辛浩川 崔晓东 钟安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2-424,共3页
实验考察了作为驱油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氧乙基数n为7,8,9,12,15的十二烷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n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性质。实验中使用华北油田晋45断块脱水脱气原油,实验温度70℃。用含钙镁离子0.6g/L的模拟水配制的NNA溶液,随矿... 实验考察了作为驱油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氧乙基数n为7,8,9,12,15的十二烷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n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性质。实验中使用华北油田晋45断块脱水脱气原油,实验温度70℃。用含钙镁离子0.6g/L的模拟水配制的NNA溶液,随矿化度增大(20120g/L),油水(平衡)界面张力显现低谷区,其中NNA-9和NNA-12显现较宽的超低界面张力区(10-3mN/m)。当矿化度分别为60、80、100g/L,钙镁离子浓度由0增至1.2g/L时,NNA-9和NNA-12在中间钙镁浓度区也显现界面张力低谷区;NNA-9的低谷区随矿化度加大而变深,在矿化度20g/L、钙镁浓度约为0.30.8g/L区间有超低值;NNA-12的界面张力则在矿化度80g/L时最低,超低值出现在钙镁浓度0.40.9g/L区间。NNA-9在矿化度40g/L模拟水中的1g/L溶液,在110℃老化192小时后,有效物含量为42%,界面张力为8.94×10-3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驱油表面活性剂 高温高盐环境 油水界面张力 抗高温老化性 华北晋45断块
下载PDF
孤东二元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作用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红艳 曹绪龙 +2 位作者 张继超 李秀兰 张爱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比例的增大不断降低,σe值则迅速降低并维持低值。当油相为正辛烷、甲苯、甲苯+正辛烷(1∶2)时,在磺酸盐SDBS中加入非离子剂LS45、TX、Tween、AES后,油水界面张力均大幅降低;在正辛烷中加入甲苯,可以降低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用介观尺寸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求得SDBS+TX在油水界面的分布密度较SDBS大大增加,导致界面张力大幅下降。按以上原理复配的3 g/L SLPS+1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室内物模实验中提高采收率18.1%。在孤乐七区西南Ng54-61层10注16采试验区,从2004年6月起注入SP二元体系(4.5 g/L SLPS+1.5 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截止2008年3月,试验区提高采收率5.7%,中心井区提高采收率12.7%且采出程度达到54%。图7表2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混合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胜利孤东油田
下载PDF
壬基酚醚磺酸钠及其与重烷基苯磺酸钠复配物的耐盐性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永民 牛金平 李秋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正癸烷为油相,考察了EO加合数n=4,6,8的3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NPSO-n及其与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物的微乳相图,测定了各体系的最佳盐含量、最佳中相微乳体积及乳化度。3种NPSO-n耐一价和二价无机盐性能优异,对于NaCl,最佳盐含... 以正癸烷为油相,考察了EO加合数n=4,6,8的3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NPSO-n及其与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物的微乳相图,测定了各体系的最佳盐含量、最佳中相微乳体积及乳化度。3种NPSO-n耐一价和二价无机盐性能优异,对于NaCl,最佳盐含量分别为65.49、101.18、108.84g/L,对于CaCl2,最佳盐含量均≥126.04 g/L。HABS的耐盐(NaCl)性差,加入NPSO-n可改善HABS的耐盐性。用模拟油田采出水配制、含(NPSO-n+HABS)1.0 g/L、加有6.0 g/L Na2CO3的水溶液,与大庆原油间45℃时的界面张力,在NPSO-n与HABS质量比为3∶7时有最低值,在n=6时达10-3mN/m数量级,n=4或8时仅达10-2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 重烷基苯磺酸钠 混合表面活性剂 耐盐钙性 微乳液 相图 界面张力 大庆原油 驱油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