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1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泛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温建民微创[足母]外翻病症诊疗体系学术思想及运用
2
作者 温冠楠 程桯 +4 位作者 蒋科卫 豆以彪 奚向宇 白志强 温建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68-2575,共8页
[足母]外翻病症作为常见的前足疾病,其诊疗体系一直备受关注。该文介绍了温建民教授基于中医阴阳平衡和筋骨理论,结合现代手术经验,历经40余年的深入临床实践和研究,构建了以“阴阳平衡”“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为原则的... [足母]外翻病症作为常见的前足疾病,其诊疗体系一直备受关注。该文介绍了温建民教授基于中医阴阳平衡和筋骨理论,结合现代手术经验,历经40余年的深入临床实践和研究,构建了以“阴阳平衡”“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为原则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足母]外翻病症诊疗体系(包括第一跖骨微创切骨手法整复术、“裹帘”外固定、围手术期中药的辨证应用以及中医的康复调护等四大关键技术),该体系为[足母]外翻病症的标准化微创治疗提供了系统指南,亦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骨伤科疾病提供了重要思路,具有极高的借鉴及推广价值,是温建民教授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心血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温建民 中西医结合 微创 诊疗方案 阴阳平衡 筋骨并重 动静结合 内外兼治
下载PDF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分析
3
作者 江添 胡选义 +3 位作者 杨思远 彭万富 陈黔苏 李学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5期513-515,519,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100例患者,均为单发,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封堵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97例成功封堵... 目的观察分析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100例患者,均为单发,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封堵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97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P<0.001),3例患者调整为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封堵成功的97例中41例使用偏心封堵器,56例使用等边封堵器,使用等边型封堵器类型的患者例数更多(P<0.05);随访3~6个月后,1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情况,更换封堵伞型号后再次封堵,分流情况消失。结论采用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有较高的封堵成功率,患者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孙增荣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5期554-556,560,共4页
目的探索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皮微... 目的探索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及椎体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468);术后一周、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观察组患者VAS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柯布角(Cobb′s angle,Cobb)角度(t=0.449,P=0.327)和创伤椎体高度比(t=0.324,P=0.373)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周,两组患者Cobb角度均显著减小(P<0.001),创伤椎体高度比均显示增加(P<0.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一周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减小更显著(P<0.001),创伤椎体高度比增加更显著(P<0.001)。结论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作为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微创手术技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出血 康复
下载PDF
双镜双通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东 朱新红 +1 位作者 闵继康 钟莉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双通道联合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采用双镜双通道PELD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双通道联合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采用双镜双通道PELD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8.50±22.15)min,住院时间为(4.05±2.17)d。所有患者游离髓核均完全摘除,术后随访过程中无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出现。术前腿痛VAS评分为(8.15±1.07)分,术后1年降至(1.36±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ODI为(65.25±7.60)%,术后1年为(10.0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0%(21/23)。结论 采用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双通道联合入路PELD治疗高度游离型LD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伍国号 宋明 +8 位作者 陈福进 曾宗渊 魏茂文 许光普 郭朱明 张诠 杨安奎 陈文宽 李浩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接受外科治疗 ,均获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 10例 ,甲状腺腺瘤 9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 4例 ,甲...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接受外科治疗 ,均获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 10例 ,甲状腺腺瘤 9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 4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3例 ,甲状腺滤泡状癌伴气管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1例。 2 3例 (良性病变 19例 ,恶性肿瘤 4例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 (占 85 2 %) ,3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入路的占 11 1%,1例开胸入路并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 (占 3 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9%,其中术后伤口出血较为常见 ,占 42 9%。结论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是可行的 ,它容易操作 ,安全可靠 ,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 surgicalprocedures OPERATIVE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内镜甲状腺手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倪鑫 李平栋 马丽晶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9-730,共2页
近十年来,甲状腺内镜外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不仅要切除病变,也要兼顾术后美容,成为近年来甲状腺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甲状腺切除术(Thyroidectomy) 外科手术 微创性(surgicalprocedures MINIMALLY Invasive)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焕章 徐皓 +2 位作者 姚晓东 符臣学 林松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969-972,共4页
[目的]评估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其中胸椎间隙3例、T12L1间隙2例、腰椎间隙10例、L5S1间隙3例。所有患者均无... [目的]评估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其中胸椎间隙3例、T12L1间隙2例、腰椎间隙10例、L5S1间隙3例。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但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13~45个月,平均2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内植物的应用对感染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 感染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青年肝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智兴 韦玮 +3 位作者 钟崇 石明 陈敏山 郭荣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3-1208,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炎症反应评价指标,已被认为是肝癌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青年肝癌患者术前NLR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2000-2005年间诊断...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炎症反应评价指标,已被认为是肝癌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青年肝癌患者术前NLR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2000-2005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年龄小于35周岁,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2)和高NLR组(NLR>2),分析两组患者NLR与各自的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低NLR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85.3%和80.0%,总生存率为92.9%和85.6%;高NLR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和43.5%,总生存率为89.8%和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模型提示术前NLR>2和肿瘤大小是青年肝癌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NLR>2是达到Ⅲ级根治切除标准青年肝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虚拟手术仿真在脊柱外科医师教学培养及手术训练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侯洋 梁磊 +3 位作者 林艳萍 史建刚 陈华江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性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的教学培养难度。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用户计算机接口 教育 医学
下载PDF
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玉鹏 周东生 +3 位作者 李连欣 穆卫东 何吉亮 李庆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9023-9028,共6页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1例,患者伤后至内固定时间为4-13 d。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治疗中除1例伴有骶髂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出血量约300 mL,其余患者平均出血量18 mL。内固定中共置入螺钉42枚,髋臼前柱骨折螺钉24枚,后柱螺钉18枚,所有螺钉均一次性准确置入。平均内固定时间59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39 s。31例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摄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评分系统: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提示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坚强内固定,且治疗中创伤小,内固定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骨盆骨折 计算机辅助导航 经皮内固定 微创手术 髋臼骨折
下载PDF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of ultrasound-guided A1 pulley release vs open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ger finger 被引量:14
12
作者 Vasileios S Nikolaou Michael-Alexander Malahias +2 位作者 Maria-Kyriaki Kaseta Ioannis Sourlas George C Babi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2期163-169,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release of the first annular pulley and compare results with the conventional open operative technique.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center, c...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release of the first annular pulley and compare results with the conventional open operative technique.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center, clinical study, 32 patients with trigger finger or trigger thumb, grade Ⅱ-Ⅳ according to Green classification system, were recruited. Two groups were formed; Group A(16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an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release of the affected A1 pulley under local anesthesia. Group B(16 patients) underwent an open surgical release of the A1 pul ey, through a 10-15 mm incision. Patients were assessed pre- and postoperatively(follow-up:2,4 and 12 wk) by physicians blinded to the procedures. Treatment of triggering(primary variable of interest) was expressed as the "success rate" per digit. The time for taking postoperative pain killers, range of motion recovery, QuickD ASH test scores(Greek version),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ies(including work), complications and cosmetic results were assessed.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in group A was 93.75%(15/16) and in group B 100%(16/16). Mean times in group A patients were 3.5 d for taking pain killers, 4.1 d for returning to normal activities, and 7.2 and 3.9 d for complete extension and flexion recovery, respectively. Mean Quick DASH scores in group A were 45.5 preoperatively and, 7.5, 0.5 and 0 after 2, 4, and 12 wk postoperatively. Mean times in group B patients were 2.9 d for taking pain killers, 17.8 d for returning to normal activities, and 5.6 and 3 d for complete extension and flexion recovery. Mean QuickD ASH scores in group B were 43.2 preoperatively and, 8.2, 1.3 and 0 after 2, 4, and 12 wk postoperatively. The cosmetic results found excellent or good in 87.5%(14/16) of group A patients, while in 56.25%(9/16) of group B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s fair or poor.CONCLUSION Treatment of the trigger finger using ultrasonography resulted in fewer absence of work days, and better cosmetic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pen surgery technique. It is a promising method that represents excellent results without major complications, so that it could be possibly be established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in the trigger fing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GUIDED Trigger finger A1 RELEASE COMPARATIVE V-lance knife Percutaneous minimallyinvasive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云川 张罗 +3 位作者 周兵 葛文彤 王先忠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用于修补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共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鼻中隔穿孔位于鼻中隔前部,穿孔大小0.8 cm~2.0 cm,在鼻内镜下采用邻近穿...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用于修补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共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鼻中隔穿孔位于鼻中隔前部,穿孔大小0.8 cm~2.0 cm,在鼻内镜下采用邻近穿孔后上方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向前下反转覆盖于鼻中隔穿孔黏膜缺损处,对侧采用穿孔前下方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和鼻底黏膜瓣或下鼻甲带蒂黏膜瓣覆盖修补穿孔。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2例漏出部位在嗅裂,5例漏出部位在筛顶,1例漏出部位位于嗅裂延续至后筛顶,面积大小为0.1 cm×0.8 cm~0.3 cm×0.8 cm。采用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反转覆盖于缺损处,必要时黏膜瓣中间夹层钩突或中鼻甲骨片,外覆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补漏出部位。结果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3个月~3年,未见复发。鼻中隔黏膜转瓣后供区黏膜缺损区在2周后基本上皮化。结论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自身有血供,成活率高,获取容易,取材区域广泛,转蒂距离充足,是修补鼻中隔穿孔和嗅裂和筛顶脑脊液鼻漏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脑脊液鼻漏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珍珍 姚广东 +3 位作者 王锡蓓 秦芹 张江来 许忠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烧伤整形外科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的60例腋臭患者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120侧)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09侧,... 目的:探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烧伤整形外科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的60例腋臭患者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120侧)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09侧,经换药愈合11侧。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无明显瘢痕。54例腋下异味完全消失而治愈,6例有轻度异味。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微创小切口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效果确切、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的优点并最大限度地符合了整形外科的美学的要求,值得临床推行并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真皮下血管网 微创 小切口
下载PDF
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丽丹 陈丽红 +2 位作者 吴建波 胡继芬 陈一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UACE)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UACE治疗12例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患者,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胎盘植入区域血流灌注明显减少...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UACE)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UACE治疗12例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患者,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胎盘植入区域血流灌注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较入院时有显著下降(P〈0.002),其中6例患者7天内胎盘组织自行排出,5例患者接受辅助清宫术。术后随访3~3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患者均月经复潮,其中1例患者再次妊娠。结论 UACE是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胎盘 侵入性 感染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微创治疗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39
16
作者 尹西盟 穆胜凯 +4 位作者 吴岩 孙赫非 宫数一 王景续 邬波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患者分为2组,A组41例行传统开放减压、PLIF,B组35例行PTE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icual aneli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X线照射时间、出血量等指标显著降低(P<0.01)。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24个月较术后1个月ODI明显改善,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TED在术中切口、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应用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芳 杨博 +1 位作者 杜莉 姜学钧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8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同一术者收治的耳廓瘢痕疙瘩患者34例,根据瘢痕疙瘩的发生部位和基底部累及的范围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24小时内即...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同一术者收治的耳廓瘢痕疙瘩患者34例,根据瘢痕疙瘩的发生部位和基底部累及的范围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24小时内即开始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其中2例1年内失访。剩余32例患者中2例在孕期复发,复发时间均超过术后1年。结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疗效好,复发率低,术后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瘢痕疙瘩 耳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临床方案
下载PDF
延迟关胸技术在婴儿复杂危重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晋阳 莫绪明 +6 位作者 顾海涛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沈立 束亚琴 钱龙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延迟关胸技术在婴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共19例婴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术后延迟关胸治疗,患儿年龄2 d至18个月,体重3~10 kg,... 目的 探讨延迟关胸技术在婴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共19例婴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术后延迟关胸治疗,患儿年龄2 d至18个月,体重3~10 kg,延迟关胸时间1~4 d,平均(1.26±0.52)d.结果 19例中,痊愈14例,死亡2例,2例放弃治疗,1例远期死亡.结论 对于复杂危重先心病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心律失常、心肌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婴儿,延迟关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法.正确采取延迟关胸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婴儿复杂危重先心病手术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危重病 心脏病/先天性 婴儿
下载PDF
Two-year outcomes of ab interno trabeculectomy with the Trabectome for Chinese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被引量:6
19
作者 Ya-Long Dang Xiao Wang +4 位作者 Wan-Wei Dai Ping Huang Nils A Loewen Chu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6期945-950,共6页
AIM: To evaluate the 2-yea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b interno trabeculectomy with the Trabectome in Chinese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 AIM: To evaluate the 2-yea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b interno trabeculectomy with the Trabectome in Chinese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included POAG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visually-significant cataracts. The Chines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three glaucoma centers and a group of comparable Japanese POAG patients was analyzed from our international Trabectome database.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abectome or a combined surgery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reduction.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reduction of glaucoma medications,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success at 2y. Success was defined as: 1) IOP≤21 mm Hg and at least 20% IOP reduction from baseline after 3mo at any two consecutive visits; 2) no additional glaucoma surgery required. RESULTS: A total of 42 Chinese POAG patients from three glaucoma centers were enrolled. Twelve patients underwent Trabectome surger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hile the remainder underwent Trabectome surgery alone. Thirteen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failed glaucoma surgery and were considered as complicated cases. In China data, the mean preoperative IOP was 21.4±1.23 mm Hg. The Trabectome lowered IOP to 17.9±1.8 mm Hg at 2y (P=0.05). The number of glaucoma medication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a baseline of 2.0±0.9 to 1.1±0.8 at 2y post-surgery (P=0.04). The overall 2-year success rate was 78%, with patients undergoing combined surgery having a higher success rate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going Trabectome surgery alone (100% vs 76%). In Japan data, the mean preoperative IOP was 20.8±7.7 mm Hg. The Trabectome lowered IOP to 12.20±2.0 mm Hg at 2y. The number of glaucoma medication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a baseline of 2.1±0.9 to 3.4±0.6 at 2y post-surgery. In all patients,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CONCLUSION: Surgery with the Trabectome appears to be an efficient and safe procedure in Chinese POAG patients in the long-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minimallyinvasive glaucoma surgeries intraocular pressur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楼建林 郭良 +1 位作者 赵坚强 王可敬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1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15例为放疗后复发(4例为再程放疗后),3例为放疗后未控,2例为首诊行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15例为放疗后复发(4例为再程放疗后),3例为放疗后未控,2例为首诊行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根治性切除,无术中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张口困难,5例出现腭瘘,1例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行再次手术,另11例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80个月,3例出现局部复发,1例颈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1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8例死亡。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2年累积生存率为66.1%。结论经上颔骨翻转径路切除鼻咽部肿瘤术野暴露良好,直视下可操作性强,手术切除彻底,是鼻咽癌手术径路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外科手术 上颌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