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otential Role of a Health and Demographic Surveillance System in Rural Northern Nigeria to Reduce Maternal and Child Deaths
1
作者 Olatunji Alabi Henry V. Doctor 《Health》 2015年第12期1741-1746,共6页
There exist a huge gap between generation of evidence-based research findings and its use to inform policies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Further, it is evident that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lagging behind in fo... There exist a huge gap between generation of evidence-based research findings and its use to inform policies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Further, it is evident that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lagging behind in formulating appropriate policies aimed at improving people’s lives due to lack of evidence-based research findings. We describe the potential of a Health and Demographic Surveillance System (HDSS) in informing appropriate health interventions towards reducing the high maternal and child deaths in rural communities of north western Nigeria through the Verbal Autopsy (VA) data collection. VA data collection involves the use of VA questionnaires—set of open ended and closed ended questions adapted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odule— administered to the caregivers, parents or family members of a deceased person to elicit information on signs and symptoms and their durations, and other pertin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ceased in the period before death. VA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by trained VA enumerators on all 2100 deaths reported during the update round 4 of routine data collection (July-December, 2012) and returned forms were checked for consistencies and completeness by a trained research officer. The forms were later coded by trained medical doctors for possible cause of death using the WHO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10) codes. Fifty cases of neonatal deaths, 1650 cases of infant and child deaths, and 400 cases of adult deaths were reported during the update round 4 data collection. Neonatal sepsis was reported as the leading cause of neonatal deaths (58%) while malaria and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reported as the leading cause of infant and child deaths and adult deaths respectively (45%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study provides documented evidence of high neonatal deaths due to neonatal sepsis in an area with low hygiene and high home delivery rates. The findings from the VA data collection at Nahuche HDSS inform the intervention study on home distribution of chlorhexidine to pregnant wome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all on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strengthen research capacity to generate timely data and findings returned to policy makers within the shortest period of time for decision 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and Child deathS VERBAL AUTOPSY CHLORHEXIDINE DEMOGRAPHIC surveillance HEALTH Systems Nigeria
下载PDF
Initiation and Regulation of CNS Autoimmunity: Balancing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CNS
2
作者 Melissa G. Harris Zsuzsanna Fabry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2年第3期203-224,共22页
Whil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as once thought to be immune privileged, more recent data support that certain areas of the healthy CNS are routinely patrolled by immune cells. Further, antigen drainage is ano... Whil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as once thought to be immune privileged, more recent data support that certain areas of the healthy CNS are routinely patrolled by immune cells. Further, antigen drainage is another means by which the adaptive arm of the immune system can g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health of the CNS. Altogether these ensure that the CNS is not beyond the scope of immune protection against viruses and tumors. However, immune surveillance in the CNS has to be tightly regulated, as CNS autoimmune disease and inflammation may arise from increased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concept and implications of CNS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introduce the CNS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 that potentially regulate neuro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 We also discuss novel animal models in which CNS disease initiation and the role of APCs in disease regulation can be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S Immune surveillance AUTOIMMUNITY APCs DCs OLIGODENDROCYTE death DAMPS INITIATION REGULATION
下载PDF
2014—2023年柳州市柳北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3
作者 刘芸 蓝剑 +1 位作者 谢昌平 朱庭萍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目的了解柳州市柳北区常住居民的死因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获取2014—2023年柳北区常住居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人群粗死亡率... 目的了解柳州市柳北区常住居民的死因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获取2014—2023年柳北区常住居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统计指标。死亡分类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结果2014—2023年柳北区常住居民死亡27642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8.76/10万和726.62/10万。不同年份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居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居民。年龄别粗死亡率均呈“√”形。前5位死因稳定,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居民死因顺位由第1位下降至第2位,脑血管病居民死因顺位由第2位上升至第1位。2014—2023年前4位死因构成比占总死因的比例在70.50%~73.67%之间。心、脑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其他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的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柳北区常住居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男性居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居民。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趋势
下载PDF
2016-2021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死因研究
4
作者 李东阳 李一辰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变化趋势及主要死因,为制定、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2016-202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对北京市U5MR和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及主要死...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变化趋势及主要死因,为制定、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2016-202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对北京市U5MR和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及主要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21年北京市U5MR呈下降趋势,2021年下降至2.24‰,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中,新生儿死亡率(NMR)下降速度最快,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8.98%(95%CI:-13.14%~-5.59%),是2016-2021年北京市U5MR下降的主要原因;而1~<5岁儿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3.50%,95%CI:1.06%~27.51%)。2016-2021年早产或低出生体重(APC=-14.00%,95%CI:-23.51%~-6.38%)和其他新生儿疾病死亡率(APC=-25.91%,95%CI:-44.69%~-12.43%),呈下降趋势;意外伤害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2.34%,95%CI:5.11%~19.72%)。2021年主要死因中,远郊地区先天异常、意外伤害、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窒息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2016-2021年,城市地区和远郊地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城市地区出生窒息和远郊地区其他新生儿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地区意外伤害和肺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北京市在降低NMR以及降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和其他新生儿病等疾病死亡率方面成果显著,但同时还应重视意外伤害、先天异常和出生窒息等主要死因防控,并加强对1~<5岁儿童群体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死亡原因 人群监测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分析
5
作者 张妤 刘飞 李玮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户籍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目的:分析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户籍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分析其趋势。结果: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合计死亡3293例,粗死亡率为354.63/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352.29/10万。2002-2020年合计粗死亡率AAPC为-2.46%(95%CI为-4.29%,-0.61%,P=0.01),合计中国标化死亡率AAPC为-2.72%(95%CI为-4.01%,-1.42%,P<0.001)。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占32.71%),心血管疾病(占26.66%),呼吸系统疾病(占12.82%),消化系统疾病(占2.98%),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2.7%)。男、女性死亡率和标化率均逐年下降(均P<0.05)。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均P<0.001)。65~79岁组死亡率年均下降7.85%(P<0.001)。2002-2020年60~69岁组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2.82%(0.23%,5.48%,P=0.034),80岁以上组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1.67%(0.48%,2.87%,P=0.009),均呈逐年上升;70~79岁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3.53%(-5.04%,-2.00%,P<0.001),呈逐年下降。结论: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居民的死亡存在性别、年龄和疾病差异,社区需加强65岁以下及男性居民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监测 趋势分析 社区
下载PDF
Experiences of Community Members on Reporting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in Mangochi District of Malawi
6
作者 Jane Dzoole Mercy Pindani Alfred Maluwa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5年第3期226-236,共11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and describe the experiences of community stakeholders on reporting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to relevant authorities in Mangochi District of Malawi. The study employed qualit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and describe the experiences of community stakeholders on reporting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to relevant authorities in Mangochi District of Malawi. The study employed qualitative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approach to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It was conducted in three health zones of Mangochi district which are Monkey-bay, Mangochi boma and Namwera zones. Purposive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major community stakeholders on issues of safe motherhood and these were;Village heads, Health Surveillance Assistants (HSAs), safe motherhood volunteers and members of village health committees (VHCs). A total of eightee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hree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computed for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modified Colaizzi (1978) method based on Heideggerian and Gademerian philosophy. Findings showed that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were not always reported because there were no records in the district. Most participants lacked knowledge on the process and their role in reporting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despite knowing the importance of reporting such deaths. However, findings indicated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participants towards reporting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to authorities. The study recommends that health education be offered to community members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Assistants regarding reporting maternal death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MATERNAL deathS COMMUNITY MEMBERS REPORTING Safe MOTHERHOOD MATERNAL death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MATERNAL Health
下载PDF
Accuracy of Physicians in Diagnos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Addis Ababa, Ethiopia
7
作者 Tekebash Araya Biruk Tensou +1 位作者 Gail Davey Yemane Berhane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2年第2期89-96,共8页
Background: The lack of cause of death information is the main challenge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s in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deaths occur a... Background: The lack of cause of death information is the main challenge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s in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deaths occur at hom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hysician reviewers of verbal autopsies in diagnos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s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Addis Ababa, the capital of Ethiopia. Methods: This study was don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burial surveillance system in Addis Ababa. Trained interviewers completed a standard verbal autopsy questionnaire and an independent panel of physicians reviewed the completed form to assign cause of death. Physicians' review was compared to a reference standard constructed based on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HIV-serostatus and patients' hospital recor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calculated to validate the physicians' verbal autopsy diagnoses against reference standards. Results: Physicians accurately identified AIDS-related deaths wit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0.88 (95% CI: 0.80 - 0.93) and 0.77 (95% CI: 0.64 - 0.87), respectively. Generally, there was high level of agreement (Cohen's Kappa Statistic (K > 0.6) between the first two physicians with some yearly variations. In 2008 and 2009 there was an almost perfect agreement (K > 0.80).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agreement level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physicians in diagnosing AIDS-related death is very high and thus using a single verbal autopsy coder is practical for programmatic purposes in countries where there is critical shortage of do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ian ACCURACY HIV-Serostatus Verbal AUTOPSY Diagnosis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 BURIAL surveillance CEMETERY Addis Ababa Ethiopia
下载PDF
2016-2020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昭璇 林立丰 +5 位作者 孟瑞琳 许晓君 许燕君 王晔 效拟 郑雪燕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16-623,共8页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要疾病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61.78/10万、457.04/10万、438.33/10万、429.15/10万和411.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因的84.94%~86.38%,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死因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2016-2020年,尽管广东省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66.15%~68.0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恶性肿瘤死因以肺癌为首,其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鼻咽癌死亡水平远高于全国;冠心病和脑卒中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其中冠心病和脑出血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52.77%~64.65%。结论2016-2020年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其形势仍然严峻,男性和农村地区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广东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鼻咽癌死亡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主要死因 变化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医疗机构视角下死因监测信息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亦舒 高菁 +1 位作者 王丽娜 王强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死因监测信息是反映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的重要流行病学资料,医疗机构作为主要报送单位,其工作开展情况对死因监测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死因监测评价和优化对策研究着眼于区域整体死因信息总体质量或单一类别问题评价,并基于... 死因监测信息是反映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的重要流行病学资料,医疗机构作为主要报送单位,其工作开展情况对死因监测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死因监测评价和优化对策研究着眼于区域整体死因信息总体质量或单一类别问题评价,并基于经验或局部流程提出对策建议,缺乏对质量问题成因的系统化分析,导致其实践指导力度不足。研究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8年9月—2022年9月死亡个案信息进行质量评价,系统性回顾机构内管理流程;基于统计学方法和根因分析法,运用亲和图、鱼骨图和帕累托图等工具,发现死因监测信息质量在患者入院途径、疾病诊疗专业类型间存在差异,医疗机构死因监测信息质量主要受个体因素、监管因素、资源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因此,建议加强死因信息质量管理培训、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死因信息管理机制、推进死因监测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质量评价 医疗机构 优化对策 根因分析法
下载PDF
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10
作者 代利 陆晓莉 +3 位作者 谢海英 唐丰 戈斌 张雨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对金汇镇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对金汇镇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年均死亡率为948.65/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4~75岁年龄组主要死因为肿瘤,75岁以上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的主要死因,特别是循环系统及肿瘤。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开展可行的防控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因构成 死亡率 死因顺位
下载PDF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的食管癌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列线图的开发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杰 王子兵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开发和验证列线图,以预测食管癌的早期死亡风险。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2010年至2015年诊断的食管癌,通过X-tile分析获得最佳年龄阈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早期死亡(食管... 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开发和验证列线图,以预测食管癌的早期死亡风险。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2010年至2015年诊断的食管癌,通过X-tile分析获得最佳年龄阈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早期死亡(食管癌诊断后存活≤3个月)相关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被用来构建预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 SEER数据库中符合入组标准的食管癌患者中,1 261例(15.5%)涉及全因早期死亡,1 133例(13.9%)涉及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P均<0.001)、未婚(P均<0.001)、鳞癌(P均=0.001)、较高组织学分级(P均<0.001)、脑转移(P=0.009、P=0.012)、肝转移(P均<0.001)、骨转移(P均=0.001)、未放疗(P均=0.001)、未化疗(P均<0.001)是预测全因早期死亡和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肺转移(P=0.039)仅是预测全因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全因早期死亡和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826~0.851)和0.833(95%CI:0.823~0.848)。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SEER数据库预测食管癌患者早期死亡的列线图,这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筛查高危病例并实施适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死亡 列线图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预后
下载PDF
2011—2020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12
作者 尤雁 文珍林 高登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全国妇幼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2011—2020年盐池县5岁以下死亡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监测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对...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全国妇幼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2011—2020年盐池县5岁以下死亡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监测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对盐池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20年盐池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7.80‰、11.50‰、13.60‰降至0.00‰、0.62‰、2.47‰,且各年份间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12.228、18.269、21.170,均P <0.001)。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意外死亡、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是2011—2020年盐池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 2011—2020年盐池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更加有效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死因
下载PDF
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以松 周脉耕 +4 位作者 王黎君 王玉英 葛辉 马家奇 杨功焕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12期788-791,共4页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构成,并了解医疗机构与全人群死因构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资料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包括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报告的所有死于医疗机构的病例,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构成,并了解医疗机构与全人群死因构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资料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包括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报告的所有死于医疗机构的病例,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常见的50种死因进行分析,排在前10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21.73%)、心脏病(17.14%)、脑血管疾病(14.30%)、伤害(3.6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1%)、围生期疾病(2.0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1.94%)、其他肿瘤(1.87%)、糖尿病(1.62%)、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病(1.60%)。与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结果比较,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其他慢性病死亡所占的比例更大,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占的比例较低,仅为2.70%,明显低于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20%。2006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和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前5位的死因无论城市和农村都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但是死因的顺位均不同。结论目前的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与全人群死亡病例的死因顺位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死因构成 监测
下载PDF
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晓岚 格鹏飞 +4 位作者 何健 张清华 张静 范浩强 张丑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324-4326,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情况,以探索意外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工作由各监测点收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情况,以探索意外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工作由各监测点收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C逐一核对,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确定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并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工作。[结果]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14.97/10万(标化后为15.40/10万)、自杀13.17/10万(标化后为13.12/10万)、意外坠落5.03/10万(标化后为5.00/10万)、淹死2.71/10万(标化后为2.75/10万)。意外伤害的构成比交通事故占33.14%、自杀占29.14%、意外坠落占11.14%、淹死占6.00%、意外中毒占4.57%、他杀占2.29%。其中,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淹死占全部意外伤害的79.42%。[结论]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的意外伤害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淹死为主,占全部意外伤害的79.42%,其中,交通事故在两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即男性死亡率显著大于女性死亡率,男女死亡性比值为3.32,而男性交通事故死亡中,尤以中年男性为多。今后应加强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男性中年人群是干预的重点人群。自杀和意外坠落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自杀的年龄段提前到10岁年龄段,这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进一步探讨其外部原因,从根本上预防低年龄段自杀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疾病监测 死亡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晓岚 格鹏飞 +1 位作者 魏志真 何健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9期492-494,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肿瘤死亡情况,探索肿瘤死亡特点,为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监测点负责收集、核对和上报辖区内所有死亡个案,并以死亡证明书形式邮寄至省CDC;省CDC负责逐一核对,并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肿瘤死亡情况,探索肿瘤死亡特点,为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监测点负责收集、核对和上报辖区内所有死亡个案,并以死亡证明书形式邮寄至省CDC;省CDC负责逐一核对,并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对确定的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同时完成计算机录入和统计工作。结果2003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癌(29.56/10万)、肝癌(16.26/10万)、肺癌(12.00/10万)、食管癌(9.29/10万)、白血病(2.45/10万)、宫颈癌(2.07/10万)等,且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的死亡在两性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另外,1993~2003年胃癌、食管癌死亡呈下降趋势,而肺癌死亡呈缓慢上升趋势,肝癌死亡上下波动变化不大。结论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肿瘤死亡以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为主,占全部肿瘤死亡85.95%;男性死亡率明显大于女性死亡率。今后应加强这四种肿瘤危害因素的研究,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死亡 疾病监测 死亡分析
下载PDF
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晓平 齐惠萍 +1 位作者 封宝琴 李海萍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8期412-414,共3页
目的了解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9017例死亡报告。应用Micro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清洗及死因分析。结果太原市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 目的了解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9017例死亡报告。应用Micro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清洗及死因分析。结果太原市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5 ̄44岁组,损伤和中毒为第一死因;45 ̄79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恶性肿瘤;80 ̄84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脑血管病;85岁以上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自然死亡。分性别死因顺位结果有差异,并且不同疾病死亡高峰季节不同。结论2004年太原市人群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因顺位 死亡率
下载PDF
青岛市城市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樱 张秀英 +2 位作者 郑维霞 吕欣 唐霞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405-406,共2页
目的:通过了解青岛市居民死因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了我市区1997年疾病监测点的1108例死因资料。结果:居民在年龄性别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 目的:通过了解青岛市居民死因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了我市区1997年疾病监测点的1108例死因资料。结果:居民在年龄性别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意外伤害等。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66.42%。结论:应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和意外死亡相关因素的监督、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监测 死因 青岛市 居民
下载PDF
2004—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鑫 丛革新 +1 位作者 张玲 马爱灵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河北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天津市河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库获得肿瘤死亡数据,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对...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河北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天津市河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库获得肿瘤死亡数据,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对标化死亡率进行对数转换后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得到的回归系数β估计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统计学检验结果,使用APC来显示恶肿瘤中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用死亡性别比(男性死亡率/女性死亡率)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结果 2004—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27.86/10万,10年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低是2011年的94.13/10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高是2007年的135.64/10万。男性年均报告死亡率263.80/10万,女性年均报告死亡率191.62/10万。2005—2013年男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42%(t=-0.36,P=0.73)],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7.00%(t=3.09,P=0.015)]。男性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多在1以上。男性肺癌和结直肠癌呈上升趋势,ACP分别为0.072%和1.688%,但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均呈现下降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天津市河北区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应该开展有针对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恶性肿瘤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从居民死亡漏报分析谈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卫红 杨国强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11期607-608,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居民死亡调查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的死亡率、死亡漏报率,发现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驻马店市驿城区居民死亡调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资... 目的通过比较居民死亡调查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的死亡率、死亡漏报率,发现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驻马店市驿城区居民死亡调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居民死亡总漏报率为87.59%。网络直报死亡率为56.91/10万明显低于居民死亡调查死亡率458.63/10万(P<0.001);农村居民死亡漏报率为95.36%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死亡漏报率36.39%(P<0.001);因病死亡漏报率与其他原因死亡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居民死亡漏报严重,网络直报死亡率严重低于居民调查死亡率。农村居民死亡漏报率高于城市。建议:健全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制度;扩大死因监测范围;完善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技术规范;加强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漏报 死因监测 网络直报 死亡调查
下载PDF
2006年陕西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峰 刘岭 +2 位作者 郭晓荣 郁会莲 邱琳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9期589-592,共4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2006年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分析了2006年陕西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人口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并编码,分年龄、性别对数据统计分析。用2000年全国人口对数据进行标化,进... 目的了解陕西省2006年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分析了2006年陕西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人口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并编码,分年龄、性别对数据统计分析。用2000年全国人口对数据进行标化,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2006年陕西省疾病监测点居民粗死亡率为507.83/10万,标化率为850.90/10万;陕西省2006年导致死亡主要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这4种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6.87%。结论减寿分析显示,伤害、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影响陕西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上升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少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疾病监测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