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hort-term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heat-waterprocesses of the active layer in a swamp meadow ecosystem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GuangSheng Liu GenXu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Climate change is now evide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ith impact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particularly on water and heat balan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we document the basic ch... Climate change is now evide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ith impact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particularly on water and heat balan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we documen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the water and heat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 typical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Data sets under open top chambers(OTC) and the control manipulations were collected over a complete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2008) air temperatures of OTC-1 and OTC-2 were 6.7 °C and 3.5 °C warmer than the control. Rising temperature promotes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freeze-thaw and isothermal days of OTCs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control, owing to comparably higher water and better vegetation conditions. OTCs soil moisture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oil depth; however, there was an obviously middle dry aquifer of the control, which is familiar in QTP. Moreover, experimental warming led to an increase in topsoil water content due to poorly drained swamp meadow ecosystem with high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icker root horiz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have some contributions to alpine cold ecosystem water-heat process and water cycle under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warming open top chamber Qinghai-Tibet Plateau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下载PDF
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优势植物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影响
2
作者 王子龙 白炜 +2 位作者 房佳辰 马群 牟国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15,共8页
为探究高寒沼泽草甸植物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以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旺季分析增温2.7℃的低增温处理(T_(1))和增温5.1℃的高增温处理(T_(2))对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为探究高寒沼泽草甸植物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以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旺季分析增温2.7℃的低增温处理(T_(1))和增温5.1℃的高增温处理(T_(2))对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促进了优势物种单位根生物量、根长及根表面积碳分泌速率,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种优势物种单位根生物量与根表面积分泌速率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T_(2)>T_(1)>对照组;增温显著影响了优势物种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不同物种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不同,总体而言增温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且二者均在T_(2)处理下达到峰值;T_(1)和T_(2)处理下高寒沼泽草甸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了72.39%和81.81%;增温显著促进了根系分泌物碳输入及土壤养分转化过程,并且这种影响随增温幅度的升高而增强.增温对3种优势物种根系的碳分泌速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养分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增温 根系分泌物 抗氧化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积雪对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常娟 王根绪 +1 位作者 高永恒 王一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289-7301,共13页
有无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水热过程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积雪覆盖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了典型的有无积雪覆盖的沼泽、草甸建立观测场,观测浅层土壤... 有无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水热过程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积雪覆盖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了典型的有无积雪覆盖的沼泽、草甸建立观测场,观测浅层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状况。通过分别研究积雪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沼泽、草甸在有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开始冻结和消融的时间都有所滞后,且冻结持续时间相应有所增加。由于积雪覆盖,浅层土壤温度变化速率略有减小而水分变化速率略有增加,积雪起到了抑制土壤温度变化速率和促进土壤水分变化速率的作用。积雪覆盖对秋季冻结过程和夏季融化过程浅层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冬季冻结降温过程和春季升温过程,且对融化过程的影响较冻结过程明显。通过对比分析有无雪盖沼泽和草甸土壤,说明积雪的覆盖对沼泽土壤温度的影响要大于草甸土壤,对土壤水分融升过程的影响大于冻降过程,且对沼泽浅层土壤的影响大于草甸浅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积雪 沼泽 草甸 浅层土壤 水热过程
下载PDF
长江源区沼泽草甸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光生 王根绪 +1 位作者 孙向阳 陈国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8-675,共8页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地气间水能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高寒生态系统水热过程和寒区流域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开顶式温室(OTC)对长江源沼泽草甸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分析了模拟增温对多年冻土活动层...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地气间水能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高寒生态系统水热过程和寒区流域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开顶式温室(OTC)对长江源沼泽草甸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分析了模拟增温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使得沼泽草甸生物量显著增加,使得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冻结起始时间推迟、融化起始时间提前,从而使融化期延长.室外对比样地在65 cm深度存在明显的干层,而OTC土壤水分随着深度加深不断降低.增温使得多年冻土浅层土壤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但并未导致表层土壤干化,这与沼泽草甸土壤浅层密集的根系层和具有较强的持水和保水能力的有机质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沼泽草甸 土壤水分 模拟增温 开顶式温室(OTC)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细菌16S rDNA 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可 陈强 +2 位作者 赵珂 王文跃 朱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4-3260,共7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和REG55单独成群外,其余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其中,群Ⅰ和群Ⅳ最大,均有15个菌株,其次是群Ⅷ,由11个菌株组成,其余21个菌株分布于5个群内。对22个代表菌株16SrDNA全序列系统发育表明,这些菌株分布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其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主,其余菌株分布于Lysinibacillus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7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沼泽土 草甸风沙土 细菌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CH_4氧化速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拥华 赵林 +2 位作者 岳广阳 刘广岳 杜二计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6-1132,共7页
CH4氧化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过程之一, 对CH4源汇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在-10、-5、0、5、10和18 ℃等6个温度条件下1~72 h内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正温条件下, 各层土壤CH4... CH4氧化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过程之一, 对CH4源汇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在-10、-5、0、5、10和18 ℃等6个温度条件下1~72 h内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正温条件下, 各层土壤CH4氧化速率呈现"U"型分布特征, 0~20 cm高、20~80 cm低、80~100 cm高;负温条件下, 各土层CH4氧化速率相对较低且无明显差异. -5、0、5、10和18 ℃时的CH4氧化速率分别是-10 ℃时的1.3、26.5、390.5、1 644.7和4 926.4倍, CH4氧化速率与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 正温条件下, 各深度平均的CH4氧化速率与时间呈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CH4氧化速率变化范围存在着差异, 在0、5、10和18 ℃条件下, 各土层平均CH4氧化速率变异率为510%、173%、244%和179%, 0 ℃条件下的CH4氧化速率变异性最大. 在正温条件下, CH4氧化速率与土壤pH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冻土冻结时, CH4氧化速率与土壤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草甸 土壤 CH4氧化速率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泰 鄂崇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0-2018,共9页
【目的】有机碳(SOC)与养分含量不仅是土壤质量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高原高寒高海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为探讨高寒沼泽草甸土壤表层养分现状及影响因素,确定该土壤类型供肥能力。【方法】以祁连山南麓高寒沼泽草甸... 【目的】有机碳(SOC)与养分含量不仅是土壤质量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高原高寒高海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为探讨高寒沼泽草甸土壤表层养分现状及影响因素,确定该土壤类型供肥能力。【方法】以祁连山南麓高寒沼泽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参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选取草甸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等8个指标对介于0~10与10~20 cm表层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0~10 cm土壤层位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速效磷(AP)及速效钾(AK)含量高于10~20 cm土壤层位,pH、全磷(T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全钾(TK)含量略有增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0~10 cm土壤层位C/P、N/P高于10~20 cm土壤层位,而N/P低于10~20 cm土壤层位。整体来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总体上pH呈中性-弱酸性,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序列为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全钾(TK)>速效钾(AK)>速效磷(AP),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含量处于第一等级,属于丰富水平;全磷(TP)含量处于第二等级,属于较丰富水平;全钾(TK)含量处于第三等级,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AK)含量处于第四等级,属于较缺水平;速效磷(AP)含量处于第六等级,属于急缺水平。【结论】祁连山南麓高寒沼泽草甸0~20 cm土壤层有机质分解和矿化速率缓慢,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贮备丰富,N、P有效性较低。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的健康、质量评价、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草甸土壤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祁连山南麓
下载PDF
高寒沼泽草甸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泰 鄂崇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6,共7页
为了解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祁连山南麓腹地高寒沼泽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沼泽草甸土壤0~10 cm与10~20 cm中的V、Cr、Mn、Ni、Cu、Zn、Cd、Pb、As、Hg共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为了解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祁连山南麓腹地高寒沼泽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沼泽草甸土壤0~10 cm与10~20 cm中的V、Cr、Mn、Ni、Cu、Zn、Cd、Pb、As、Hg共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污染系数和富集系数对重金属在不同部位的富集规律及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并辅以人为贡献率进行补充和验证,最后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量化评定风险状况。结果表明:(1)在0~10 cm和10~20 cm沼泽草甸土壤中,Cr、Zn、Hg的平均含量高于青海湖土壤背景值,其中Cr与Zn呈略微富集,而Hg的富集最为显著且人为贡献率达到了30%;V、Mn、Ni、Cu、Cd、Pb、As的平均含量与自然值无异,人为贡献率均为负值,并随着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样点存在点源污染。(2)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Ni>Cu>Pb>Cr>V>Zn>M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除Hg以外,其他9种重金属均处于1级轻微生态污染风险状态;沼泽草甸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在0~10 cm和10~20 cm都达到了2级中等生态污染等级,Hg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总体来说,沼泽草甸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在对沼泽湿地污染治理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此研究可为祁连山南麓腹地生态环境的整治与改善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草甸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祁连山南麓
下载PDF
外源氮素添加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永万 白炜 +2 位作者 尹鹏松 冯月 张景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3-491,共9页
为探讨氮沉降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及其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对风火山地区3种氮添加处理下(0,5和10 g N·m-2·a-1)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外源氮素添加使得沼泽草甸土壤趋向酸化、土壤有机碳及全氮... 为探讨氮沉降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及其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对风火山地区3种氮添加处理下(0,5和10 g N·m-2·a-1)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外源氮素添加使得沼泽草甸土壤趋向酸化、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发生改变,显著影响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除繁殖期土壤有效氮显著增加外,其他时期显著降低;外源氮素添加使得群落地上生物量增加,总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除返青期显著增加外,其他时期明显减少;整个生长季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随施氮的增加而下降;土壤有效氮含量与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效氮和植物群落生物量对土壤氮素状况的变化反应敏感,在有效养分匮乏的高寒沼泽草甸添加氮素能够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增长,从而改变其自身光合产物的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养分 群落生物量 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奚晶阳 白炜 +1 位作者 尹鹏松 刘永万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以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室增温小室进行增温模拟实验,设置CK(对照点)、T_1(增温1.5—2.5℃)、T_2(增温3—5℃)3种处理,研究了短期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T_1增温显著促进土壤... 以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室增温小室进行增温模拟实验,设置CK(对照点)、T_1(增温1.5—2.5℃)、T_2(增温3—5℃)3种处理,研究了短期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T_1增温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生成,T_2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导致这种促进效果在T_2内不显著。(2)T_1, T_2增温均使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降低, T_1增温促进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的生成,但这种促进效果在T_2内并不显著。(3)T_1, T_2增温均使得0—2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低, 20—30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无明显变化。(4)模拟增温促进了长江源高寒沼泽草甸地上生物量的生成,并且增温幅度越大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T_1增温促进了地下生物量的生成,T_2增温幅度过大,对地下生物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这种促进作用有所抑制。(5)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三者碳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模拟增温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生物量
下载PDF
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不同地下水位土壤理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4 位作者 李广 闫丽娟 朱海东 罗永忠 陈国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1-347,共7页
为了研究地下水位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依据自然原因和地形原因形成的水位梯度,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区内高水位(SI)、中间水位(SII)和低水位(SIII)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土... 为了研究地下水位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依据自然原因和地形原因形成的水位梯度,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区内高水位(SI)、中间水位(SII)和低水位(SIII)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土壤颗粒组成中细砂(<0.2mm)比例下降,粗砂(2~0.2mm)含量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升高,且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SI样地平均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分别是SII样地的1.19和1.36倍、SIII样地的1.93和2.75倍。尕海湿地SI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比SII和SIII分别高出了86.87%和167.35%、99.88%和115.95%、22.32%和58.97%,地下水位的降低显著影响了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加快了氧化分解的速率,造成土壤养分(碳、氮、磷)含量的减少,使得湿地土壤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湿地 地下水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蓄水性能
下载PDF
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红丽 白炜 +2 位作者 房佳辰 徐磊 商光烈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5-1045,共11页
为了解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进行原位氮添加试验。设置对照(CK,0g·m^(-2)·a^(-1))、低氮(N1,5g·m^(-2)·a^(-1))和高氮(N2,10g·m^(-2)·a^(-1))3种处理,采集0~10cm、10~20cm和2... 为了解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进行原位氮添加试验。设置对照(CK,0g·m^(-2)·a^(-1))、低氮(N1,5g·m^(-2)·a^(-1))和高氮(N2,10g·m^(-2)·a^(-1))3种处理,采集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探讨不同氮添加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菌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厚壁菌门,不同土壤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对氮添加的响应趋势因土层而异。氮添加降低细菌α多样性指数,但整体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与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正相关,硝态氮、有机碳和含水量与特定细菌门显著相关。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氮添加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抑制细菌多样性,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和含水量是驱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高寒沼泽草甸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
下载PDF
短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植物-土壤C,N化学计量及季节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永万 白炜 +2 位作者 尹鹏松 冯月 张景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53-1561,共9页
为了探讨植物-土壤C,N化学计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和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优势种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模拟气候变暖,对2种增温幅度条件下(T1:增温1.5~2.5℃... 为了探讨植物-土壤C,N化学计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和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优势种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模拟气候变暖,对2种增温幅度条件下(T1:增温1.5~2.5℃;T2:增温3~5℃)植物-土壤碳(C)、氮(N)化学计量及其季节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不同增温幅度下对C、N的利用率不同;该研究区土壤处于氮限制状态,增温加剧了这种限制,植物通过提高养分重吸收率来应对自然胁迫;植物C,N含量与土壤C,N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认为:温度变化影响了沼泽草甸植被生长及其C,N含量,但不同季节对其影响并不一致;在养分供应上,整个生长季内增温和对照处理下植物生长均受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增温 植物地上部分 枯落物 根系 土壤
下载PDF
高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任玉连 陆梅 +1 位作者 范方喜 彭淑娴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42-49,共8页
以高原湿地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真菌... 以高原湿地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真菌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_(SW))和丰富度指数(D_(MA))均表现为0—20 cm土层> 20—40 cm土层;分别分离得到土壤真菌12属和10属,其中木霉属、青霉属、腐霉属、曲霉属同为沼泽化草甸两个土层的优势类群,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同时20—40cm未发现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经RDA冗余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pH、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可能是影响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沼泽化草甸 土壤真菌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下载PDF
长江源区草地覆盖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贞贵 毛天旭 +2 位作者 屠丹 张涛 王根绪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1-807,共7页
为了明确长江源区草地覆盖变化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2种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特征。结果显示: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25 mm和0.25~0.053 mm粒径范围内,沼泽... 为了明确长江源区草地覆盖变化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2种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特征。结果显示: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25 mm和0.25~0.053 mm粒径范围内,沼泽草甸土壤团聚体在不同粒径范围内分布相对均匀;高寒草甸土壤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WR0.25)表现为高覆盖度草地高于中覆盖度草地,随土层加深,低覆盖度草地WR0.25显著高于高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除表层0~10 cm土壤外,高覆盖度沼泽草甸土壤WR0.25显著高于中覆盖度和低覆盖度土壤;不同植被覆盖度下高寒草甸表层0~1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无显著差异,在10~20 cm和20~40 cm土层差异显著,表现为低覆盖度>高覆盖度>中覆盖度,沼泽草甸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则随草地植被覆盖度降低和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中覆盖度草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Aggregate destruction rate,PAD)最大,其稳定性最差;高覆盖度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好;在不同土层深度上,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无显著差异,沼泽草甸土壤随土层加深团聚体稳定性变差。本研究结果表明WR0.25和PAD能够更好地评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沼泽草甸土壤团聚体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加强植被覆盖变化背景下对长江源区土壤保护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变化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高寒草甸 沼泽草甸 长江源区
下载PDF
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不同季节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玉连 范方喜 +1 位作者 彭淑娴 陆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9期69-75,共7页
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 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0~2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0~40 cm土层除全氮外,为旱季>雨季。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在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多样性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0~20 cm土层除均匀度指数JSW外,真菌数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20~4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真菌数量和均匀度指数JSW为雨季>旱季。(3)经形态鉴定,旱季和雨季分别分离到12属和11属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极高,但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曲霉属和腐霉属同为旱季和雨季沼泽化草甸的优势类群;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是旱季特有属,链孢菌属是雨季特有属。(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旱季和雨季,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容重和自然含水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关性大。不同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为研究真菌群落对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沼泽化草甸 土壤真菌 土壤理化性质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常见种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宏林 周浪敏 +1 位作者 薛静 孙冉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高寒沼泽化草甸作为湿地与草甸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群落物种组成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土壤水分状况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影响,移栽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17个组分物种,在完全避免自然降雨影响的条件下进行3种不同的... 高寒沼泽化草甸作为湿地与草甸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群落物种组成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土壤水分状况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影响,移栽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17个组分物种,在完全避免自然降雨影响的条件下进行3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充分浇水、对照和轻度干旱)并分别测量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和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LMA)。用充分浇水(FD)和轻度干旱(SD)处理下性状值减去对照(CK)处理下的值,得到各功能性状的差值,以比较不同物种对充分浇水和轻度干旱的响应;同时对光合差值和叶片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及气孔导度的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探讨叶片表型特性对对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对叶片的LMA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物种间差异。(2) A和g对充分浇水和干旱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物种间的差异,并且受到其原始分布生境的影响。(3)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能力主要由气孔调节,而与叶片表型特征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对土壤水分条件极度敏感,在全球变化影响高寒地区的降水格局的背景下,开展高寒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工作应该考虑未来降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钰 雍少宁 王俊峰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酶活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选择北麓河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在7月份、12月份分别对增温和对照样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对不同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 为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酶活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选择北麓河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在7月份、12月份分别对增温和对照样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对不同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夏季7月份,增温作用下近地表月平均气温升高4.55℃,不同深度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水分和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冬季12月份,增温作用下近地表月平均温度升高6.64℃,不同深度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且在20—50 cm深度的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和40—50cm深度的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四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在深度变化上,夏季增温样地四种土壤酶活性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冬季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增温处理下,不同土层深度冬季四种土壤酶的活性总体均大于夏季,且在40—50 cm深度上差异显著(P<0.05)。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冬季大于夏季。夏季土壤酶活性受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对增温的响应不显著。冬季土壤酶活性受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在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均较高的土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增温 高寒沼泽草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草地利用方式对藏嵩草沼泽化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巍 周娟娟 +2 位作者 刘云飞 白玛嘎翁 仁增旺堆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探讨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西藏藏嵩草沼泽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为其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当雄县羊八井镇藏嵩草沼泽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定放牧+刈割处理(M+G)、生长季休牧处理(WG)和全年放牧(FG)3种传统的草地利用方... 探讨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西藏藏嵩草沼泽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为其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当雄县羊八井镇藏嵩草沼泽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定放牧+刈割处理(M+G)、生长季休牧处理(WG)和全年放牧(FG)3种传统的草地利用方式,进行植物多样性分析和土壤碳、氮、磷养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全年放牧处理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呈斑块化退化趋势,高山嵩草(K.pygmaea)、藏豆(Stracheya tibeticum)、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二裂委陵菜(P.bifurca)、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等低矮化指示植物的重要值均增加。放牧+刈割利用方式在获得较高草地生物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群落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明显下降,放牧+刈割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低于生长季休牧和全年放牧处理;而全年放牧样地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其他两类利用样地。放牧+刈割利用方式可能加速土壤养分的流失,全年高强度的放牧利用是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生长季休牧可有效利用草地资源,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高寒草甸 草地利用方式 植被数量特征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网络对围封禁牧与恢复放牧的响应
20
作者 叶董 王瑞 +4 位作者 王京 言迫 卓玛姐 刘丹 林英华 《生态学报》 CAS 2024年第24期11229-11240,共12页
研究围封禁牧、恢复放牧与持续放牧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有助于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选取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封禁牧3年(NG3)、5年(NG5)和解禁后第1年(RG)的样地,以持续放牧干扰(G... 研究围封禁牧、恢复放牧与持续放牧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有助于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选取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封禁牧3年(NG3)、5年(NG5)和解禁后第1年(RG)的样地,以持续放牧干扰(G)为对照,分析围封禁牧与恢复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与生态网络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围封禁牧和恢复放牧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全部类群(WT)、丰富类群(AT)和稀有类群(RT)的α多样性,且NG3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丰富,但NG5、RG与G之间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细菌群落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27.0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8.74%)、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17.62%)、绿弯菌门(Chloroflexi,10.18%)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5.02%)为研究区域优势菌门,除了变形菌门,其他菌门在围封禁牧与恢复放牧过程中丰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围封禁牧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但NG5和RG之间仅AT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AT对恢复放牧更加敏感。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围封禁牧增加了共现网络的复杂度和模块化指数,表明禁牧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稳定性;禁牧增加了共现网络中与RT相连边的比例,并且网络关键节点中以RT为主,表明禁牧使土壤细菌群落形成了以RT为主的互作模式。Mental检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细菌WT、AT和和RT的组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围封禁牧有利于土壤细菌群落的稳定;丰富细菌类群群落结构对围封禁牧和放牧的敏感性,可作为放牧的生物指示指标;围封禁牧以及恢复放牧主要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细菌群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围封禁牧 环境因子 土壤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