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站式”检查智能预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黄敏 龙兴波 +1 位作者 刘栩 叶青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0期30-33,共4页
为解决门诊病人检查、预约难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该文借鉴流程优化、业务重组及分时段预约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一站式”检查智能预约平台的构建。该平台的应用,系统能自动完成预约60%的门诊检查项目,患者减少了2次排队,检查等候... 为解决门诊病人检查、预约难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该文借鉴流程优化、业务重组及分时段预约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一站式”检查智能预约平台的构建。该平台的应用,系统能自动完成预约60%的门诊检查项目,患者减少了2次排队,检查等候时间平均缩短50 min。“一站式”检查智能预约平台的搭建,真正实现让患者“看病少排队”、“检查少跑腿”,在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医院服务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技检查 分时段 诊间预约 扫码支付 自助报到 等候时间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分析的摄动法
2
作者 张道明 郭学东 赵志蒙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8-1363,共6页
基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的特征,分析了梁弯曲损伤后的固有频率特征向量和敏感性。其中,梁跨中截面刚度弯曲损伤系数对损伤后梁振动特征向量的增量最为敏感,并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电磁激振器扫频试验和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 基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的特征,分析了梁弯曲损伤后的固有频率特征向量和敏感性。其中,梁跨中截面刚度弯曲损伤系数对损伤后梁振动特征向量的增量最为敏感,并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电磁激振器扫频试验和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后基频随荷载的增加呈明显非线性降低,试验梁基频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有明显偏差,利用摄动分析法可以修正弯曲损伤梁刚度的误差,判别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弯曲损伤 扫频测试 摄动 敏感性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筋与简支梁耦合振动的特性
3
作者 张道明 郭学东 +1 位作者 张明亮 赵志蒙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30,共4页
为了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梁振动特性,基于预应力筋和梁的分离式模型及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预应力筋随梁耦合振动的张拉力变化时程方程和耦合振动特征方程。通过6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电磁激振器扫频试验,测试了不同预应力条件下梁... 为了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梁振动特性,基于预应力筋和梁的分离式模型及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预应力筋随梁耦合振动的张拉力变化时程方程和耦合振动特征方程。通过6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电磁激振器扫频试验,测试了不同预应力条件下梁的基频。理论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对等值杆梁结构自振频率没有直接影响,但其布筋形态和预应力筋抗拉刚度影响梁自振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索 振动频率 扫频试验 耦合振动
下载PDF
110 kV新赛线高频通道衰耗过大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4
作者 褚国伟 《江苏电机工程》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高频通道的可靠性对高频保护的正确动作起决定作用。针对常州电网110 kV新赛线高频通道衰耗过大的问题进行分析,测试了高频通道上的电器设备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地返波干扰因素。通过对新赛线高频通道进行扫频试验,选择适合该高频通道的... 高频通道的可靠性对高频保护的正确动作起决定作用。针对常州电网110 kV新赛线高频通道衰耗过大的问题进行分析,测试了高频通道上的电器设备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地返波干扰因素。通过对新赛线高频通道进行扫频试验,选择适合该高频通道的工作频率,有效地减小了该高频通道的衰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通道 衰耗 工作频率 扫频试验
下载PDF
一种基于扫码认证和人脸识别的签到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戴瑞婷 莫李思 黄祉衡 《通信技术》 2019年第7期1773-1779,共7页
基于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活动、会议现场签到的应用场景,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扫码认证和人脸识别的签到系统。该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Android手机作为签到终端,使用方便且时效性高,并能够有效地避免目前指纹、人脸等固定签到设备昂贵、不易... 基于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活动、会议现场签到的应用场景,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扫码认证和人脸识别的签到系统。该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Android手机作为签到终端,使用方便且时效性高,并能够有效地避免目前指纹、人脸等固定签到设备昂贵、不易于携带的问题。系统使用扫码身份认证与人脸活体识别相结合的模式,杜绝了代签到、伪签到的出现。签到者出示个人身份二维码,现场管理员扫码后,系统自动检测签到者身份信息,确保签到者到达现场;签到者再使用个人Android终端进行人脸生物特征识别和交互式随机动作的活体检测,完成身份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到 扫码 人脸生物特征识别 活体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