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1
作者 Yuxuan WU Junqing WANG Wenjie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Objectives]The ultrasound-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was studied.[Methods]With the yield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as the index,the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 [Objectives]The ultrasound-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was studied.[Methods]With the yield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as the index,the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system was determined,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esults]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ethanol concentration 25.68%,liquid-to-material ratio 55.83,and ultrasonic treatment time 38.33 min.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yield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could reach 20.646 mg/g.[Conclusions]The ethanol/ammonium sulfate aqueous system is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extracting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weet potato leaf extract as a natural food addi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Ultrasound assistance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sweet potato leaf polysaccharides
下载PDF
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Coat Protein Gene Expression in <i>Escherichia coli</i>and Product Identifica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2
作者 Dina Lida Gutierrez Reynoso Rodrigo A. Valverde Norimoto Mura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9期3013-3024,共12页
Sweet potato is one of the first natural GMOs, genetically modified 8000 years ag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s reported recently by Kyndt et al. A section of 10 kbp long DNA (Transferred- DNA or T-DNA) of the Ri (R... Sweet potato is one of the first natural GMOs, genetically modified 8000 years ag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s reported recently by Kyndt et al. A section of 10 kbp long DNA (Transferred- DNA or T-DNA) of the Ri (Root-inducing) plasmid was transferred to the plant genome by A. rhizo-genes and has been maintained in all 291 hexaploid sweet potato cultivars of the world. The maintenance in the sweet potato genome and expression of two T-DNA genes for tryptophan-2-monooxygenease (iaaM) and for indole-3-acetamide hydrolase (iaaH) are likely to be physiologically significant since these enzymes convert tryptophan to indole-3-acetic acid, a major plant growth hormone auxin.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is ranked the third most important root crop after potato and cassava, and the seventh in global food crop production with more than 126 million metric tons. Although sweet potato originated in Central or South America, China currently produces over 86% of world production with 109 million metric t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North Carolina is the leading producer with 38.5% of the 2007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followed by California, Mississippi, and Louisiana with 23%, 19%, and 15.9%, respectively. Leaf curl virus dise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weet potato throughout the world. One of the causal agents is 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SPLCV) belonging to the genus Begomovirus (family Geminiviridae). Although SPLCV does not cause symptoms on Beauregard,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sweet potato cultivars in the US, it can reduce the yield up to 26%.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SPLCV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obtaining purified virions that can be used as antigen for antiserum production. In attempts to obtain the coat protein (CP) of SPLCV for antibody production,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CP gene. This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MAL-c2E as a fusion protein with maltose-binding protein, and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XL1-Blue. After gene induction, a fusion protein of 72 kDa was purified by amyl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 yield of the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was approximately 200 μg/liter of bacterial culture. Digestion with enterokinase cleaved the fusion protein into a 42.5 kDa maltosebinding protein and a 29.4 kDa protein. The latter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as the coat protein of SPLCV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mass spectrometry elucidated the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37% of amino acid positions of the SPLCV coat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Coat PROTEIN Escherichia coli Mass Spectrometry MALTOSE Binding PROTEIN 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下载PDF
Postharvest Quality and Physiological Behavior of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am.) Leaf Stalks Under Three Temperatures 被引量:4
3
作者 PENG Yan XU Yong-quan +1 位作者 DUAN Dao-fu MAO Lin-ch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44-248,共5页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am.) leaf stalks were cut into 20 cm length, and stored at 20, 6, and 2℃. The respiration rate, ethylene production, ascorbic acid, free amino aci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freshne...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am.) leaf stalks were cut into 20 cm length, and stored at 20, 6, and 2℃. The respiration rate, ethylene production, ascorbic acid, free amino aci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freshness, and shelf life were determined during storag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orage temperatures on the quality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sweet potato leaf stalks. Wound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as high respiration rate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immediately after cutting. Sweet potato leaf stalks were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chilling injury manifested as browning and water-soaking on the surface at 2℃. In contrast, sweet potato leaf stalks were susceptible to senescence, exhibited by etiolating and yellowing, at 20℃. Loss in weight and chlorophyll was minimized under low temperatures. High temperatures also caused the accumulation of amino acids with a significant loss of ascorbic acid and chlorophyll. Sweet potato leaf stalks had a storage life of 16 days at 6℃, 8 days at 2℃, and 6 days at 2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potato leaf stalks storage quality
下载PDF
不同富硒方式对甘薯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高琦 段文瀚 +4 位作者 彭雪 王宁 卢雅婷 张倩 薛友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叶面与土壤进行富硒处理,通过分析甘薯叶中硒含量及甘薯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富硒方式对甘薯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富硒与土壤富硒都能提高甘薯叶蛋白的硒含量,在1.6 mg/mL的富... 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叶面与土壤进行富硒处理,通过分析甘薯叶中硒含量及甘薯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富硒方式对甘薯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富硒与土壤富硒都能提高甘薯叶蛋白的硒含量,在1.6 mg/mL的富硒质量浓度条件下两种富硒处理组蛋白硒含量分别达到了20.10 mg/g与1.68 mg/g。富硒对甘薯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中,叶面富硒可使甘薯叶蛋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提升19.17%。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除硒含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外,样品中总酚与总黄酮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经对比可知,叶面富硒能更好地提高甘薯叶蛋白中的硒含量,是较佳的富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甘薯叶蛋白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茎段和穴盘大小对北方叶用甘薯越冬育苗的影响
5
作者 毛思帅 裴志超 +3 位作者 李仁崑 孙丹 曹跃 杨立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45-51,共7页
为探索北方叶用甘薯越冬穴盘育苗,设置4个茎段大小(4、6、8、10 cm,用D1、D2、D3、D4表示)和5种穴盘规格(32、50、72、105、128孔),搭配14个处理,研究不同搭配对种苗成活率、幼苗长势(茎粗、株高等)和鲜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 为探索北方叶用甘薯越冬穴盘育苗,设置4个茎段大小(4、6、8、10 cm,用D1、D2、D3、D4表示)和5种穴盘规格(32、50、72、105、128孔),搭配14个处理,研究不同搭配对种苗成活率、幼苗长势(茎粗、株高等)和鲜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穴盘下,随着茎段增长,幼苗的成活率、叶片数、基部茎粗和株高呈现增加的趋势,进而地上部鲜重和整株鲜重也随之增加,以D4处理最高。相同茎段下,随着穴盘孔数增加,幼苗的叶片数、基部茎粗、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全株鲜重减少,源于穴盘对地下部的影响,以32孔处理最高。不同茎段和穴盘搭配下,D4-32处理的生长情况最好,3月中旬,对于地上部鲜重而言,D2-72处理(9.79 g)可达到与D4-32处理相同的效果(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叶片数、基部茎粗和株高等指标满足移栽水平;对于整株鲜重而言,D2-105处理(10.21 g)可达到与D4-32处理相同的效果,且可节省228.1%的育苗面积,参考其重量,1月中旬,D3-72处理下的地上部和整株鲜重接近上述两个处理的水平,可节省125.0%的育苗面积。综合秧苗生长情况与经济效益,3月中旬移栽时,推荐D2-105,即含2个腋芽茎段与105孔穴盘的搭配,如有生产条件在1月中旬移栽,推荐D3-72,即含3个腋芽茎段与72孔穴盘的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甘薯 北方 越冬育苗 茎段大小 穴盘大小
下载PDF
生长前期光照强度对甘薯叶片光合生理和结薯的影响
6
作者 蒋杨影 唐铭均 +3 位作者 张林茜 吕长文 唐道彬 王季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5-2585,共11页
探明甘薯生长前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生理和结薯性的影响,为甘薯合理套作高位作物提供高产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于2021年,以不同干率和叶型的甘薯品种S1(潮薯1号)、S2(广薯87)和S3(渝苏162)为主区,以L200[(200±50)μmol m^(-2)... 探明甘薯生长前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生理和结薯性的影响,为甘薯合理套作高位作物提供高产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于2021年,以不同干率和叶型的甘薯品种S1(潮薯1号)、S2(广薯87)和S3(渝苏162)为主区,以L200[(200±50)μmol m^(-2)s^(-1)]、L500[(500±50)μmol m^(-2)s^(-1)]和L800[(800±50)μmol m^(-2)s^(-1)]不同光照强度为副区,开展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叶片的光合特性、组织结构和植株结薯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甘薯叶片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RUBP羧化酶活性、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块根干物质重逐渐降低,以高光照强度L800处理最优;而胞间CO_(2)浓度(C_(i))、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块根干率,以低光照强度L200处理最优。通过因子分析综合评价,高干率S3品种在弱光环境下表现最好,低干率S1品种表现最差。甘薯叶片主要通过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与增加叶面积指数来提高对光能的捕获,协同叶片组织结构、光合生理及RUBP羧化酶活性的可塑性变化来适应弱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光照强度 叶片组织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甘薯茎叶收获仿垄型割台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7
作者 谭营 尚书旗 +5 位作者 王东伟 何晓宁 朱浩 郑超 李绪 邹茂茂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3,共9页
为解决甘薯茎叶相互交错缠绕、难以分离导致收获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甘薯秧蔓收获机拨禾割台,并对锯齿形圆盘刀、拨禾轮式仿垄型割刀切割甘薯茎秆的过程进行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到其作业参数范围。利用ANSYS和SolidWorks分别建立甘薯... 为解决甘薯茎叶相互交错缠绕、难以分离导致收获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甘薯秧蔓收获机拨禾割台,并对锯齿形圆盘刀、拨禾轮式仿垄型割刀切割甘薯茎秆的过程进行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到其作业参数范围。利用ANSYS和SolidWorks分别建立甘薯茎秆的柔性体和拨禾轮式仿垄型割台模型,将建立好的模型在ADAMS仿真软件中进行植株与割台之间的刚-柔耦合模型分析,得到割刀切割茎秆时所产生的切割力大小。以机组前进速度、割台转速、切割角度作为田间试验因素,甘薯秧蔓回收率为验证指标进行田间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试验因素交互作用对甘薯秧蔓回收率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得到最优工作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0.801m/s、割台转速为50.037r/min,切割角度为123.309°时,甘薯秧蔓的回收率达到91.524%。根据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作业参数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甘薯秧蔓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2.83%,相对误差小于5%,最优参数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叶 仿垄型割台 收获
下载PDF
甘薯叶粉添加量对面包品质、抗氧化性及淀粉消化性的影响
8
作者 董晓琳 马丽苹 +3 位作者 边雪洁 焦昆鹏 杨浩昆 王澄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3,共8页
以不同添加量甘薯叶粉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包基本指标的测定以及感官评定研究甘薯叶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来分析甘薯叶粉对面包的抗氧化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面包相比,甘薯叶面包的比容下降、水分含量... 以不同添加量甘薯叶粉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包基本指标的测定以及感官评定研究甘薯叶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来分析甘薯叶粉对面包的抗氧化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面包相比,甘薯叶面包的比容下降、水分含量增加、色泽变暗。添加量为0.5%和1%时,面包的质构特性无显著差异,感官评价总分高于对照面包。且随着甘薯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的总酚含量(0.67~3.10 mg GAE/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4.15%~67.47%)和抗性淀粉相对含量(6.48%~27.47%)显著增大。综上,添加甘薯叶粉,可以提高面包的抗氧化性及抗消化性,研究结果为甘薯叶在面包类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叶粉 面包 质构 抗氧化 淀粉消化
下载PDF
基质土壤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菜用甘薯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陈雅亚 董晓丽 +5 位作者 柴沙沙 王连军 雷剑 靳晓杰 杨新笋 张文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菜用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菜用甘薯“鄂菜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菜用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 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菜用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菜用甘薯“鄂菜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菜用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总黄酮、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菜用甘薯茎尖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质量分数,提高了蔗糖和硝酸盐质量分数;钾肥降低了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3种基质土壤类型对菜用甘薯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而言,3种基质土壤中田间土种植菜用甘薯总糖和多酚类物质积累最多,泥炭土中氮、钾肥追施量分别为3.22 g/m 2,0.69 g/m 2,有机基质栽培土每次追施钾肥0.69 g/m 2,田间土不施肥时可溶性总糖、蔗糖、总黄酮、总酚、绿原酸等积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土壤肥力 氮钾施肥 糖分积累 总酚
下载PDF
改性红薯叶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特性比较
10
作者 王译晗 刘荣 +2 位作者 竹娟 陈立莉 曲文鑫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36,共9页
该文研究了以红薯叶为原料提取红薯叶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并采用物理粉碎法、酸法、碱-过氧化氢法、纤维素酶法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对改性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的研究,探究不同改性处理对... 该文研究了以红薯叶为原料提取红薯叶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并采用物理粉碎法、酸法、碱-过氧化氢法、纤维素酶法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对改性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的研究,探究不同改性处理对其微观形貌、化学结构、晶相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改性处理改变了红薯叶IDF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比表面积(BET)结果显示改性前后红薯叶IDF比表面积有一定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改性前后的特征衍射峰位置基本未发生改变。改性操作提高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阳离子吸附能力(CEC)和负电荷吸附能力(TNC)分别提升0.31~2.86、0.75~2.88倍,以酸改性的SIDF3表现出最强的持水力(WHC)、膨胀力(SC)、葡萄糖吸附能力(GAC),相较于未改性的SIDF1分别提升了0.34、4.33、0.16~0.39倍;以酶改性的SIDF5的持油力(OHC)最强,相较于未改性的SIDF1提升了0.24倍。研究结果表明对红薯叶进行不同改性处理可以改变其性质和功能特性,为进一步应用红薯叶不溶性膳食纤维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不溶性膳食纤维 改性
下载PDF
红薯叶饼干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消化特性的研究
11
作者 徐洪宇 张京京 +1 位作者 刘晓岩 崔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24-33,共10页
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红薯叶饼干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配方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红薯叶饼干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消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薯叶饼干最佳配方:白砂糖、鸡蛋液、红薯叶粉及黄... 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红薯叶饼干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配方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红薯叶饼干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消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薯叶饼干最佳配方:白砂糖、鸡蛋液、红薯叶粉及黄油添加量分别为36.5%、14.6%、9.7%及30.6%,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3.2;红薯叶饼干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普通饼干提取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90、3.12 mg/mL;红薯叶粉添加后,饼干的快消化淀粉含量从22.41%下降到17.76%,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84%和10.47%,且红薯叶饼干的体外消化率低于普通饼干,红薯叶饼干血糖指数预测值为56.35,属于中等血糖指数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饼干 响应面优化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 抗氧化活性 消化特性
下载PDF
红薯叶叶片及其叶柄中多元素的分析
12
作者 吴慧卿 邢东海 +3 位作者 陈益新 李南 吴含秀 梁晓涵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7期101-106,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对30批红薯叶中叶片、叶柄进行多元素测定。主成分分析表明红薯叶叶片的特征元素比叶柄的特征元素丰富,Al、Ti、Fe、V、Na、Mg、Ca、Co、Mn、K、Sr、Zn、B、Cu、Ba和Tl这16种元素为红薯叶叶片的特征元素...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对30批红薯叶中叶片、叶柄进行多元素测定。主成分分析表明红薯叶叶片的特征元素比叶柄的特征元素丰富,Al、Ti、Fe、V、Na、Mg、Ca、Co、Mn、K、Sr、Zn、B、Cu、Ba和Tl这16种元素为红薯叶叶片的特征元素,Ca、Sr、B、K、Na、Mg、Ba、Tl和Mn这9种元素为红薯叶叶柄的特征元素,同时是叶片和叶柄共同的特征元素;所有被测样品中,Pb、Hg、As、Cd和Cr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要求。但叶片中Pb、Hg、As和Cd这4种重金属元素检出率均比叶柄高,说明红薯叶叶片富集Pb、Hg、As和Cd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能力更强;在矿物质中,除元素Se未检出外,红薯叶叶片和叶柄中8种矿物质含量趋势一致(K>Ca>Na>Mg>Fe>Mn>Zn>Cu),但是叶片的含量均比叶柄高,说明叶片对矿物质的富集能力比叶柄强。综上,红薯叶受Pb、Hg、As、Cd和Cr等5种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低,叶片的特征元素比叶柄的特征元素丰富,且叶片中各元素的含量均比叶柄高,说明叶片对矿物质的富集能力比叶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红薯叶 矿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凉粉的配方及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雪丽 顾欠欠 +4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黄继红 郭卫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282,共7页
为研究红薯叶提取液对凉粉产品综合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红薯叶及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考察碳酸钠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红薯叶提取液添加量、红薯淀粉添加量、蒸制时间等因素对红薯叶凉粉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弹性为响... 为研究红薯叶提取液对凉粉产品综合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红薯叶及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考察碳酸钠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红薯叶提取液添加量、红薯淀粉添加量、蒸制时间等因素对红薯叶凉粉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弹性为响应值做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红薯叶凉粉的最优配方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0.20 g/100 mL的碳酸钠溶液制备红薯叶提取液效果较为理想。红薯叶凉粉最佳配方为:红薯叶提取液40 mL/100 g、白砂糖1 g/100 g、红薯淀粉19 g/100 g,纯净水40 mL/100 g。原料经充分混合并蒸制处理8 min,再经冷却制得的红薯叶凉粉色泽翠绿,质地均匀,具有红薯叶特有香气,经验证弹性为6.19。本研究为进一步拓展红薯叶应用范围,提升红薯产业综合附加值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凉粉 配方 工艺 响应面
下载PDF
红薯叶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及抑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任美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4-232,共9页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中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黄酮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9,超声温度42℃,提取时间42 min,乙醇体积分数5...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中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黄酮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9,超声温度42℃,提取时间42 min,乙醇体积分数58%,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率为2.611%±0.032%;红薯叶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3382 mg/mL和0.4538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084 mg/mL和0.16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硫酸钠-聚乙二醇双水相法萃取红薯叶多糖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香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5,140,共4页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硫酸钠-聚乙二醇双水相法提取红薯叶中多糖。以多糖萃取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pH 5、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硫酸钠-聚乙二醇双水相法提取红薯叶中多糖。以多糖萃取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pH 5、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该条件下红薯叶多糖的平均萃取率为94.2%,得率为62.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法 红薯叶 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甘薯曲叶病毒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张小梅 李广录 +1 位作者 刘宇 侯文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5-961,共7页
为了能够快速且同时大批量检测甘薯样本是否感染甘薯曲叶病毒(SPLCV),本研究建立了SPLCV cp基因的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本研究构建SPLCV cp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并对标记的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 为了能够快速且同时大批量检测甘薯样本是否感染甘薯曲叶病毒(SPLCV),本研究建立了SPLCV cp基因的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本研究构建SPLCV cp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并对标记的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为57℃时,特异性扩增效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对与甘薯无症状1号病毒(SPSMV-1)、甘薯杆状DNA病毒B(SPBV-B)、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和甘薯潜隐病毒(SPLV)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引物对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次,本研究构建了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系统,当抗体包被磁粒时,20μg地高辛单克隆抗体为0.1 mg羧基磁粒的最佳抗体标记量。特异性扩增产物在新构建的层析系统中3 min左右进行可视化检测;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层析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1 ng·μL^(-1)基因组DNA,灵敏度是普通凝胶检测的10倍,说明该系统灵敏度较高。综上,本研究建立的PCR-层析试纸条检测系统具有可视性、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且可以同时对大批量的样本进行SPLCV检验,满足了脱毒薯苗上市前检测量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曲叶病毒 PCR-层析试纸条 灵敏性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资源耐寒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亚林 李瑶 +3 位作者 潘攀 唐道彬 罗启燕 王季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2-540,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照温度,10℃为低温胁迫温度,研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组织含水率(TM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叶绿素a/b(Chl a/b)10个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按照耐寒性强弱划分为4类,即不耐寒型、轻度耐寒型、中度耐寒型、高度耐寒型;建立叶菜型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D=0.283+0.0171X_(1)-0.074X_(3)+0.166X_(4)+0.409X_(5)-0.874X_(7)-0.067X_(8)+0.116X_(9)+0.030X_(10),估计精度大于95%;筛选出8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即POD、CAT、SOD、SP、TMC、Chl、Car及Chl a/b。【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通过回归方程筛选获得的8个关键指标可用于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鉴定和预测。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供试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中耐寒性最强的前3名为:福菜薯18、渝菜薯3号、广菜薯6号,可在早春推广种植耐寒能力强的品种,结合现代保温设施,使其提早上市从而抢占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耐寒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莉 王燕 +3 位作者 黄华 毕韬韬 吴雪 喻仕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5,共4页
采取微波萃取法提取红薯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以SDF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柠檬酸质量分数7%、微波功率为中低火、微波时间58 s,在此条件下红薯叶中SDF得率为26.46%... 采取微波萃取法提取红薯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以SDF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柠檬酸质量分数7%、微波功率为中低火、微波时间58 s,在此条件下红薯叶中SDF得率为26.46%±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水溶性膳食纤维 微波萃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耐热甘薯品种筛选及生理机理探析
19
作者 施小梅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筛选获得甘薯耐热品种,以4个优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叶片耐热评价值、SPAD值、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作为耐热指标,对比35℃和40℃高温胁迫下4个品种... 为了筛选获得甘薯耐热品种,以4个优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叶片耐热评价值、SPAD值、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作为耐热指标,对比35℃和40℃高温胁迫下4个品种甘薯叶片各指标间的差异,探究高温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胁迫下,4个品种甘薯叶片形态无明显变化,在40℃高温胁迫下,龙薯116和莆薯23的叶片出现明显的失水卷曲,SPAD值较金山57和广薯87显著降低;叶片中产生的H_(2)O_(2)含量高达2.53μmol·g^(-1)和4.21μmol·g^(-1),造成CAT以及APX的活性增强,且MDA含量较金山57和广薯87显著增加,高达10.06 nmol·g^(-1)和14.94 nmol·g^(-1)。综合评价,参试品种中广薯87为耐热性优秀的甘薯品种,金山57次之。研究结果可为甘薯种植产业提供耐热品种资源,为甘薯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甘薯品种 叶片 高温胁迫 生理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甘薯叶柄藤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罗丽萍 高荫榆 +2 位作者 洪雪娥 夏冬华 陈才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8-250,共3页
研究薯蔓黄酮(FSPV)对瘤株和动物的抗肿瘤作用。采用MTT法研究FSPV对4种瘤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动物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为模型,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FSPV对动物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FSPV能显著抑制4种瘤株... 研究薯蔓黄酮(FSPV)对瘤株和动物的抗肿瘤作用。采用MTT法研究FSPV对4种瘤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动物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为模型,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FSPV对动物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FSPV能显著抑制4种瘤株的生长,并呈一定的剂量浓度关系;尤其对HL-60瘤株效果最佳。FSPV对S180荷瘤小鼠有较强的抑瘤作用(p<0.05),并以中剂量(400mg/kgbw)的抑瘤率最高;结论:FSPV对4种瘤株和移植性S180肉瘤小鼠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叶柄藤 黄酮 抗肿瘤作用 MTT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