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Coat Protein Gene Expression in <i>Escherichia coli</i>and Product Identifica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1
作者 Dina Lida Gutierrez Reynoso Rodrigo A. Valverde Norimoto Mura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9期3013-3024,共12页
Sweet potato is one of the first natural GMOs, genetically modified 8000 years ag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s reported recently by Kyndt et al. A section of 10 kbp long DNA (Transferred- DNA or T-DNA) of the Ri (R... Sweet potato is one of the first natural GMOs, genetically modified 8000 years ag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s reported recently by Kyndt et al. A section of 10 kbp long DNA (Transferred- DNA or T-DNA) of the Ri (Root-inducing) plasmid was transferred to the plant genome by A. rhizo-genes and has been maintained in all 291 hexaploid sweet potato cultivars of the world. The maintenance in the sweet potato genome and expression of two T-DNA genes for tryptophan-2-monooxygenease (iaaM) and for indole-3-acetamide hydrolase (iaaH) are likely to be physiologically significant since these enzymes convert tryptophan to indole-3-acetic acid, a major plant growth hormone auxin.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is ranked the third most important root crop after potato and cassava, and the seventh in global food crop production with more than 126 million metric tons. Although sweet potato originated in Central or South America, China currently produces over 86% of world production with 109 million metric t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North Carolina is the leading producer with 38.5% of the 2007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followed by California, Mississippi, and Louisiana with 23%, 19%, and 15.9%, respectively. Leaf curl virus dise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weet potato throughout the world. One of the causal agents is 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SPLCV) belonging to the genus Begomovirus (family Geminiviridae). Although SPLCV does not cause symptoms on Beauregard,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sweet potato cultivars in the US, it can reduce the yield up to 26%.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SPLCV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obtaining purified virions that can be used as antigen for antiserum production. In attempts to obtain the coat protein (CP) of SPLCV for antibody production,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CP gene. This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MAL-c2E as a fusion protein with maltose-binding protein, and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XL1-Blue. After gene induction, a fusion protein of 72 kDa was purified by amyl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 yield of the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was approximately 200 μg/liter of bacterial culture. Digestion with enterokinase cleaved the fusion protein into a 42.5 kDa maltosebinding protein and a 29.4 kDa protein. The latter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as the coat protein of SPLCV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mass spectrometry elucidated the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37% of amino acid positions of the SPLCV coat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Coat PROTEIN Escherichia coli Mass Spectrometry MALTOSE Binding PROTEIN 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下载PDF
侵染广东甘薯的甘薯曲叶病毒分子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汤亚飞 何自福 +1 位作者 韩利芳 罗方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甘薯曲叶病是广东甘薯的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皱缩,向上卷曲,叶脉肿大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通过滚环扩增方法获得了3个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 甘薯曲叶病是广东甘薯的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皱缩,向上卷曲,叶脉肿大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通过滚环扩增方法获得了3个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均仅含有DNA-A,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单组分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其大小分别为2 829nt(JX286653、JX286654)和2 828nt(JX286655)。三者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6.0%~98.4%;与已报道的甘薯曲叶病毒19个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大于89.0%。因此,引起广东甘薯曲叶病的病原被鉴定为甘薯曲叶病毒。本研究是首次在广东发现甘薯曲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曲叶病 甘薯曲叶病毒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叶原基形态对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远新 张凯 +4 位作者 赵勇 王季春 吕长文 何凤发 唐道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带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的渝薯2号,从其块根萌芽上剥取2叶原基形态分别处于突起态、半闭合态和闭合态0.22~0.35mm大小的茎尖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BAP与IAA,BAP与NAA不同激素体积质量分数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成苗培养,... 以带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的渝薯2号,从其块根萌芽上剥取2叶原基形态分别处于突起态、半闭合态和闭合态0.22~0.35mm大小的茎尖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BAP与IAA,BAP与NAA不同激素体积质量分数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成苗培养,对应再生株系用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茎尖培养最佳的激素体积质量分数组合为0.8~1.4mg/L BAP+0.01mg/LNAA,有利于茎尖基部发生少量的愈伤组织,芽粗壮且成苗快.成苗率因外植体而不同,闭合态和半闭合态较高,分别达92.9%和88.9%,而突起态成苗率仅为46.7%.脱毒效果也与外植体相关,最佳效果是叶原基突起态,其次是半闭合态和闭合态,分别获得100%,83.9%和71.9%的脱毒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原基 茎尖培养 病毒检测
下载PDF
甘薯卷叶病毒的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泳清 李华伟 +4 位作者 张鸿 李国良 林赵淼 邱永祥 邱思鑫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甘薯卷叶病毒重组酶聚合酶(RPA)等温扩增方法,为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甘薯卷叶病毒AV1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RPA检测用引物,并对引物进行筛选,对...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甘薯卷叶病毒重组酶聚合酶(RPA)等温扩增方法,为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甘薯卷叶病毒AV1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RPA检测用引物,并对引物进行筛选,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SPLCV的RPA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甘薯卷叶病毒RPA方法快速简便,39℃反应20 min完成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1);特异性强,与感染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YLCD),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G病毒(SPVG)、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等4种DNA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的RP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适合田间甘薯卷叶病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卷叶病毒(splcv)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 检测
下载PDF
甘薯曲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彩霞 张帅宗 +3 位作者 孙蓬蓬 高雅 汪绪花 刘雨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期298-301,共4页
甘薯曲叶病是限制世界甘薯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已在美国、西班牙、巴西、中国、日本、韩国和南非等国甘薯产区广泛发生。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 甘薯曲叶病是限制世界甘薯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已在美国、西班牙、巴西、中国、日本、韩国和南非等国甘薯产区广泛发生。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的单组分病毒,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由昆虫介体烟粉虱持久性传播,也可通过嫁接传播。在中国,自2006年首次在辽宁大连的甘薯上分离鉴定到SPLCV以来,目前已在福建、浙江、江苏和云南等多个地区发现SPLCV引起的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甘薯、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基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SPLCV的发生、分布、分子特征和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讨论。鉴于SPLCV对全球甘薯生产的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监控甘薯曲叶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曲叶病害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 分子特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甘薯曲叶病毒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张小梅 李广录 +1 位作者 刘宇 侯文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5-961,共7页
为了能够快速且同时大批量检测甘薯样本是否感染甘薯曲叶病毒(SPLCV),本研究建立了SPLCV cp基因的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本研究构建SPLCV cp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并对标记的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 为了能够快速且同时大批量检测甘薯样本是否感染甘薯曲叶病毒(SPLCV),本研究建立了SPLCV cp基因的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本研究构建SPLCV cp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并对标记的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为57℃时,特异性扩增效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对与甘薯无症状1号病毒(SPSMV-1)、甘薯杆状DNA病毒B(SPBV-B)、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和甘薯潜隐病毒(SPLV)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引物对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次,本研究构建了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系统,当抗体包被磁粒时,20μg地高辛单克隆抗体为0.1 mg羧基磁粒的最佳抗体标记量。特异性扩增产物在新构建的层析系统中3 min左右进行可视化检测;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层析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1 ng·μL^(-1)基因组DNA,灵敏度是普通凝胶检测的10倍,说明该系统灵敏度较高。综上,本研究建立的PCR-层析试纸条检测系统具有可视性、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且可以同时对大批量的样本进行SPLCV检验,满足了脱毒薯苗上市前检测量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曲叶病毒 PCR-层析试纸条 灵敏性
下载PDF
侵染湖南甘薯种质资源的曲叶病毒和杆状病毒的检测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7
作者 黄艳岚 张超凡 +2 位作者 张道微 董芳 邹学校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66-2673,共8页
采用PCR技术对2015—2016年从湖南省多个市县采集的180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两种DNA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和sweet potato badnavirus,SPBV)检测,并以PCR扩增产物序列为基础,对这两种病毒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PCR技术对2015—2016年从湖南省多个市县采集的180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两种DNA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和sweet potato badnavirus,SPBV)检测,并以PCR扩增产物序列为基础,对这两种病毒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80份甘薯种质资源中,22份检测出SPLCV,占总数的12.2%;32份检测出SPBV,占总数的17.8%;8份同时检出SPLCV和SPBV这两种病毒,占总数的3.9%。(2)检出SPLCV的市县有长沙、永州、怀化、邵阳、郴州、常德、娄底、益阳、岳阳和株洲;检出SPBV的市县有长沙、永州、怀化、衡阳和邵阳;检出两病毒复合侵染的市县有怀化、长沙、永州和邵阳。(3)基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全球已报道的36个SPLCV分离物可分为3组,本研究获得的12个湖南分离物可分别归于3个组中,其中6个归于组Ⅰ,1个归于组Ⅱ,5个归于组Ⅲ,表明湖南SPLCV具有高度多样性。(4)基于病毒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编码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显示,全球已报道的36个SPBV分离物可分为4组,绝大部分分离物属于组Ⅰ,我国1个安徽分离物单独成组(组Ⅱ),我国2个山东分离物和1个海南分离物构成1个组(组Ⅲ),本研究获得的2个湖南分离物其中1个归于组Ⅰ,而另1个与已报道各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均存在显著差异,相似性仅为74.92%,单独成组(组Ⅳ),表明我国SPB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存在多个变异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地区这两种病毒病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种质资源 甘薯曲叶病毒 甘薯杆状病毒 鉴定与分析
下载PDF
甘薯卷叶病毒江苏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测定及其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乔贞贞 秦艳红 +4 位作者 乔奇 张德胜 田雨婷 高洁 张振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了制备甘薯卷叶病毒(SPLCV)的特异性抗体,克隆了甘薯卷叶病毒江苏分离物SPLCV(JS∶XZ∶3-2)的全长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及分子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利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SPLCV(JS∶XZ∶3-2)... 为了制备甘薯卷叶病毒(SPLCV)的特异性抗体,克隆了甘薯卷叶病毒江苏分离物SPLCV(JS∶XZ∶3-2)的全长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及分子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利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SPLCV(JS∶XZ∶3-2)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SPLCV(JS∶XZ∶3-2)基因组全长为2 834bp,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架,与已发表的SPLCV其他分离物相比,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2.7%~94.4%。其中,CP基因由765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254个氨基酸残基。SPLCV 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分离物的相似性在89.2%~90.6%,其中与SPLCV美国分离物(HQ333135)的相似性最高,为90.6%;与日本分离物(AB433788)的相似性最低,为89.2%;与中国大陆分离物(FJ515896)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2%。将SPLCV 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上,获得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得到了大小约为54.3kD的融合蛋白条带,说明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卷叶病毒 基因组序列 外壳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湖南省番茄和牵牛花上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班一云 丁波 周雪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文对从湖南采集到的6例(洋姜、番茄、萝卜、赛葵、甘薯、牵牛花)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分子鉴定。利用滚环扩增技术(RCA)对样品DNA进行扩增,分别对其RCA产物进行...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文对从湖南采集到的6例(洋姜、番茄、萝卜、赛葵、甘薯、牵牛花)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分子鉴定。利用滚环扩增技术(RCA)对样品DNA进行扩增,分别对其RCA产物进行酶切,并将酶切得到的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番茄样品中的病毒分离物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相似性最高(99%),牵牛花样品中的病毒分离物与甘薯卷叶病毒相似性最高(99%),证明这两个分离物是单组分DNA-A双生病毒。这是在湖南省首次发现并报道双生病毒的全核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甘薯卷叶病毒 DNA-A
下载PDF
湖南甘薯种质资源曲叶病毒检测分析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芳 张道微 +3 位作者 黄艳岚 周虹 余应弘 张超凡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8-1104,共17页
本研究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技术,对从湖南各地区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甘薯曲叶病毒的调查、检测、统计与分析,获得该地区甘薯种质资源曲叶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对... 本研究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技术,对从湖南各地区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甘薯曲叶病毒的调查、检测、统计与分析,获得该地区甘薯种质资源曲叶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对收集的246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甘薯曲叶病毒病症状的调查,记录了每份种质资源的田间生长特性;建立了一种甘薯曲叶病毒巢式PCR检测技术,该技术相对其他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通量大、检测成本低的特点。利用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对选取的样品进行甘薯曲叶病毒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1)巢氏PCR共检测出14份甘薯种质资源感染甘薯曲叶病毒,根据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湖南省至少存在2种曲叶病毒株系。(2)田间调查共发现8份甘薯种质资源的叶片具有甘薯曲叶病毒病典型的卷曲症状,但是其中仅有4份资源与曲叶病毒巢氏PCR检测结果一致;另外4份资源虽然具有明显的卷叶现象但是未检测出曲叶病毒。(3)曲叶病毒检测呈阳性的14份甘薯种质资源分别来源于邵阳市、长沙市、永州市和株洲市4个地区,占种质资源总数的5.7%;4个地区甘薯种质资源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7.6%、14.5%、7.1%和6.7%;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染病情况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综合甘薯种植情况和地理环境分析,商品薯的跨区域流通和农民自留种的种植习惯是影响甘薯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首次利用巢式PCR技术对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进行检测和调查,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鉴定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侵染情况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种质资源 甘薯曲叶病毒 巢式PCR 病毒检测
下载PDF
3种甘薯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宗 梁鑫 +2 位作者 杨露露 王润豪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89-93,126,共6页
针对甘薯卷叶病毒(SPLCV)、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了3种病毒的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大小分别为180、295、774 bp,通过对引物添加量、退火温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完善了能... 针对甘薯卷叶病毒(SPLCV)、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了3种病毒的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大小分别为180、295、774 bp,通过对引物添加量、退火温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完善了能同时扩增出SPLCV、SPFMV、SPCSV 3种病毒的多重PCR体系,可以实现同时对甘薯3种病毒104拷贝水平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该技术体系,对不同田间样品进行了检测,PCR产物测序表明,3种病毒序列与已知的参考序列同源率一致性分别达到94%、94%、97%及以上。建立能够同时进行3种病毒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体系,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甘薯脱毒苗病毒检测和田间样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卷叶病毒(splcv)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 多重PCR
下载PDF
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分子变异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2
作者 赵晓立 乔奇 +4 位作者 王永江 侯爱芹 许君 郑文明 张振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Georgia virus,SPLCGV)是侵染甘薯的重要病毒.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11个SPLCGV中国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65bp,编... 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Georgia virus,SPLCGV)是侵染甘薯的重要病毒.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11个SPLCGV中国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65bp,编码254个氨基酸残基.SPLCGV中国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4%~10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7%~100%,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将SPLCGV四川分离物(Sichuan7:2012)cp基因的部分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产生了预期大小的蛋白条带,说明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 外壳蛋白 分子变异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侵染湖北圆叶牵牛的甘薯曲叶病毒分子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13
作者 罗婉笛 王鹏 +3 位作者 莫翠萍 蔡健和 章松柏 李战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96-103,共8页
【目的】明确湖北省荆州市1株表现黄脉的圆叶牵牛的病毒病原,为该类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北省荆州市采集1株表现黄脉、卷叶的圆叶牵牛植株叶片,采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检测,通过分段克隆、核苷酸序列比对分... 【目的】明确湖北省荆州市1株表现黄脉的圆叶牵牛的病毒病原,为该类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北省荆州市采集1株表现黄脉、卷叶的圆叶牵牛植株叶片,采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检测,通过分段克隆、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获得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样品中可扩增一条大小为363 bp的目的靶标序列,证实所采集的圆叶牵牛植株受到双生病毒的侵染;通过分段克隆的方法从阳性样品中拼接获得一条全长为2 827 bp的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相似性比较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已登录序列的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各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1%以上,其中与湖南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KY783941)和江苏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FJ176701)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52%和96.81%,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对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种核苷酸相似性>91%为同一病毒的分类标准,确定侵染圆叶牵牛的双生病毒为SPLCV的一个分离物。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OM287440)与中国及多个亚洲分离物处于一个大分支,特别是与湖南分离物处于同一小分支,说明该研究获得的分离物与湖南分离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侵染湖北圆叶牵牛的病原为SPLCV,而该病毒可能通过种苗或烟粉虱经湖南传入。该研究为SPLCV侵染湖北牵牛花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圆叶牵牛 甘薯双生病毒 甘薯曲叶病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Small RNA深度测序鉴定甘薯种质的甘薯曲叶病毒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艳岚 张道微 +2 位作者 董芳 张超凡 邹学校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41-3649,共9页
本研究利用Small RNA深度测序对长沙、永州、邵阳等地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病毒症状样品进行鉴定,发现样品中含有与甘薯曲叶病毒同源的系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出24个SPLCV-AC1基因片段序列,经NCBI-Blast比对,与10个不同株系SPLCV... 本研究利用Small RNA深度测序对长沙、永州、邵阳等地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病毒症状样品进行鉴定,发现样品中含有与甘薯曲叶病毒同源的系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出24个SPLCV-AC1基因片段序列,经NCBI-Blast比对,与10个不同株系SPLCV同源性达96%以上。为进一步获得SPLCV全长序列,设计背靠背引物,经PCR扩增、鉴定,获得3个SPLCV全长序列。系列进化分析显示,这3个SPLCV分离物聚为同一分支,其中SPLCV(76)序列大小2 774 bp,与甘薯乔治亚曲叶病毒中国分离物、甘薯金脉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SPLCV(47)序列大小2 777 bp,与甘薯河南曲叶病毒分离物具有较高同源性;SPLCV(68)序列大小2 832 bp,与甘薯广西曲叶病毒分离物具有96%的同源性。以上同源系列与Small RNA测序显示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为甘薯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RNA 深度测序 甘薯曲叶病毒 双生病毒 病毒鉴定
原文传递
侵染甜椒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和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开通 王少杰 +5 位作者 雍容婧 左琳彧 邓丛良 范在丰 周涛 周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在世界范围内可危害多种作物,造成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变形、局部黄化等症状。该病毒自1964年首次报道以来已蔓延至世界多地。在我国2006年上海首次报道该病毒,随后江苏、山东...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在世界范围内可危害多种作物,造成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变形、局部黄化等症状。该病毒自1964年首次报道以来已蔓延至世界多地。在我国2006年上海首次报道该病毒,随后江苏、山东、安徽、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相继报道,危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曲叶病毒 全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番茄 甜椒 侵染 世界范围 vir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