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层沉积富集模式与勘探开发成效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蒙启安 赵波 +3 位作者 陈树民 林铁锋 周永炳 乔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层为例,论述致密油沉积富集模式及勘探开发成效。针对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纵向小层多、层间跨度大,平面砂体错叠分布、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应用丰富的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开发试... 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层为例,论述致密油沉积富集模式及勘探开发成效。针对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纵向小层多、层间跨度大,平面砂体错叠分布、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应用丰富的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开发试验区精细地质解剖,提出了扶余油层小层级叠置型致密河道砂体发育模式及叠置砂体预测技术,以期为致密油地质及工程双“甜点”的规模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发育3种叠置类型砂体,即:主力层河道、主力层薄层河道和薄层分流河道型,深化了前期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富集的宏观认识。黏滞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提高成像效果的垂向分辨率,可实现FI、FII油层组的垂向高分辨率解释。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及Z反演技术,提高了3~5 m河道砂岩储层预测能力,很好地刻画了叠置砂体平面展布和纵向位置,有效指导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陆相致密油勘探与开发井位部署。针对不同叠置砂体,选取相应开发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致密油动用率。大庆油田通过多年的“甜点”区的地质深化认识和砂体识别及开采技术攻关,在勘探和开发上均取得很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沉积富集模式 甜点识别技术 成效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高阶煤储层固-流耦合控产机理与产量模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贤正 杨延辉 +4 位作者 陈龙伟 杨艳磊 申建 晁巍巍 邵国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9-1034,共6页
高煤阶煤层气资源占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1.2%,是中国目前产量规模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开展高煤阶煤储层控产机理和控产模式研究,有利于提高煤层气有利建产区优选成功率。研究认为,构造和水动力条件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两大主控因素,... 高煤阶煤层气资源占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1.2%,是中国目前产量规模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开展高煤阶煤储层控产机理和控产模式研究,有利于提高煤层气有利建产区优选成功率。研究认为,构造和水动力条件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两大主控因素,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程度、地应力、储层流体可疏导性是控产的3个关键要素。基于这些认识,定义了微裂隙发育指数、地应力控产指数和储层流体可疏导指数,建立了控产效应量化评价方法及三大类12种产量模式,讨论了各种模式的主要控产因素。采用储层流体可疏导指数,量化表征了固态储层、地层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提出了三向主应力综合控产的认识,突破了传统上以单一方向应力大小(深度效应)评价控产效应的局限。对比分析开发资料,应用该套评价体系建立的产量模式与实际生产情况高度吻合,验证了控产机理、效应评价方法和控产模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煤储层 煤层气 固-流耦合 控产模式 有利建产区
下载PDF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8段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甜点”模式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锦锋 杨连如 +5 位作者 张凤博 罗江云 薛佺 曹丹丹 张献伟 吴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6期1-9,共9页
下寺湾油田在延长组长8段致密油的勘探中有了一定突破,但由于长8段致密油藏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薄弱且成藏较为复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甜点”模式尚未明确,因此,在大部分区域其开发效率较低。为了进一步探明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开... 下寺湾油田在延长组长8段致密油的勘探中有了一定突破,但由于长8段致密油藏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薄弱且成藏较为复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甜点”模式尚未明确,因此,在大部分区域其开发效率较低。为了进一步探明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前景,在之前致密砂岩油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试油、试采及水平井生产数据,对研究区长8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优相优储”“较高的过剩压力差”和“广泛发育的微裂缝”是研究区长8段致密油藏成藏的四大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8段致密油5种“甜点”模式,并根据5种不同的“甜点”模式,对其合理开发方式分别进行了分析,为长8段致密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8段 致密砂岩油藏 主控因素 “甜点”模式 下寺湾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8段非常规油藏成因与成藏模式——以盆地东南部甘泉西区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义国 贺永红 +6 位作者 王超 葛新民 马芳侠 孟旺才 葛云锦 李晓路 樊笑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0-1286,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8段(长8段)剩余油资源量约为21.5×10^(8)t,页岩油、致密油复合成藏控因与分布规律等研究较为薄弱,制约着盆地非常规油藏的勘探与发现。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西区岩心、测井、烃源岩评价、实验模拟等测试资...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8段(长8段)剩余油资源量约为21.5×10^(8)t,页岩油、致密油复合成藏控因与分布规律等研究较为薄弱,制约着盆地非常规油藏的勘探与发现。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西区岩心、测井、烃源岩评价、实验模拟等测试资料,深化了生-储-盖组合、输导体系与成藏机理等研究。甘泉西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4.1×10^(8)t,构造演化控制了多套烃源岩与多类型砂岩储层的交互分布。发育长8段源内砂岩薄夹层型、长8段—长7段源内砂岩薄夹层型、长8_(2)小层源储近邻型与长8_(1)小层源储近邻型4种有利生-储-盖组合,其中页岩油藏以"源储一体式"Ⅰ、Ⅱ型配置为主,致密油藏以"源储近邻式"Ⅲ、Ⅳ型配置为主。储层品质与原油充注程度控制着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规模,是形成非常规油藏地质"甜点"的关键。建立了非常规油藏多源多储有序复合成藏模式,即"多源生烃增压,驱动多向供烃,裂隙网络联合输导,多储差异充注"。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态聚集于烃源岩层系储集性能优良的滩坝砂岩薄夹层,属烃源岩层系内一次运聚成藏;少量页岩油以吸附态滞留于源内粉砂质纹层或以游离态赋存于页理缝孔隙中,属原位成藏。致密油以游离态聚集于烃源岩层系外储-盖配置优越的砂体中,属近源短距离二次运聚成藏。页岩油与致密油时空有序运聚、连续复式成藏,呈局部"甜点"富集、垂向叠置发育、区域集群分布。在有序复合成藏模式的指导下,发现了甘泉西区亿吨级大油田,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非常规石油潜力巨大。陆相坳陷型湖盆沉降中心周缘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与湖相泥页岩及滩坝砂岩交互沉积区是页岩油、致密油的有利发育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常规石油 油藏成因 地质“甜点”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