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ng ,a Symbo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1
作者 Liu Hao 《China Today》 2000年第12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a symbo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Ding
下载PDF
Jade Huang and Chinese Culture Identity: Focus on the Myth of"Huang of Xiahoushi"
2
作者 TANG Qi-cui WU Yu-w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603-618,共16页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myth of "Huang of Xiahoushi" (~):~ ~2_t~), focus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Jade Huang (夏后氏之璜) since the early neolithic and its process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The paper explor...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myth of "Huang of Xiahoushi" (~):~ ~2_t~), focus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Jade Huang (夏后氏之璜) since the early neolithic and its process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ory of ethnic group,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Jade Huang in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etiquette civilization behind the mythic narrative based on multi-evidence method and the local meaning of literature in ancient Chinese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de Huang Huang of Xiahoushi unified diversity chinese identity etiquette civilization multi-evidence method
下载PDF
族群边界、族界符号与族群认同——海外华人族群边界意识探析
3
作者 刘燕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24-37,共14页
论文参考巴斯的族界理论、拉蒙特的边界分类和维莫的实证研究,通过田野考察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两个层面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当代海外华人存在怎样的族群边界意识;二是何为其象征边界符号;三是其可能的族界意识体现怎样... 论文参考巴斯的族界理论、拉蒙特的边界分类和维莫的实证研究,通过田野考察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两个层面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当代海外华人存在怎样的族群边界意识;二是何为其象征边界符号;三是其可能的族界意识体现怎样的族群认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受访的海外华人的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意识都较为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别和个体差异,其社会边界意识体现在社交网络和对异族婚恋的态度上,其象征边界意识反映在其对族群的原型化认知上;血统、出身等原生族群性、族群标签和族群原型化认知是受访华人的族群象征边界符号,而不是族群身份和传统价值观;受访者的族界意识体现出其对族群身份的类别区分,与族群认同感和亲近感关联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界理论 族群边界 族界符号 族群认同 华人族群
下载PDF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丰富内涵
4
作者 章舜粤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8,共9页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新时代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精神标识、符号象征、物质文明标识、非物质文明标识等多重层面去认识中华文明标识,并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构建...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新时代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精神标识、符号象征、物质文明标识、非物质文明标识等多重层面去认识中华文明标识,并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具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它是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标识 精神标识 象征 符号 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元素在国产动漫中的运用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郭莉 黄瑞琳 +1 位作者 卫高钰 李依伦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1期143-151,共9页
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持续发展,如何合理融入中国元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聚焦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并引入文化认同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国产动漫中中国元素融入方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元素在... 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持续发展,如何合理融入中国元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聚焦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并引入文化认同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国产动漫中中国元素融入方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元素在国产动漫中的恰当融入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并进一步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在中国元素融入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过程中,文化认同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素 有形符号 无形精神 感知价值 文化认同 消费行为 国产动漫
下载PDF
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被引量:9
6
作者 严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文化认同 多民族国家建设 中华民族复兴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维度:解码、探寻与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乐 王艺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体认同的内在密码。象征符号充任承载共享集体记忆、限定共有身份认同、联结共在凝聚整体的核心媒介,赋予共同体成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感知、同一性认知、连续性想象。由此搭建象征符号意义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场域、创设象征符号意义循环与共享节日仪式场景、运用象征符号意义感知与共通的交互技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族际共享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互构——基于湘西“白帝天王”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8
作者 柴冰 江涛 瞿州莲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白帝天王”文化作为湘西苗族地区族际共享符号之一,承载着湘西各民族的共性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意象与情感互通功能,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意蕴。从田野调查与大量文献资料入手,对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建构、逻辑及功能进... “白帝天王”文化作为湘西苗族地区族际共享符号之一,承载着湘西各民族的共性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意象与情感互通功能,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意蕴。从田野调查与大量文献资料入手,对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建构、逻辑及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发现,“白帝天王”符号建构过程在多方叙事和记忆建构下,呈现出从“族群标识”到“族际共享”的演变,并通过“神圣时空的地缘格局”“情感互通的情感基石”“记忆共享的内在核心”一体整合,诠释族际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生成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从“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最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功能想象。研究“白帝天王”符号,探讨族际共享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互构,既能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又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帝天王” 族际共享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传递与共享: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志敏 代洪宝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现代性诠释和现代性传播,有助于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社交媒体时代中华文化符号传播路径,需要明确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政治方向,突出主流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主体地位,发挥公益广告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符号 社交媒体 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逻辑依循与实践向度: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提炼展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诚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40,共13页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对中华文明的凝练展示,是联结全球华人的隐形纽带,也是区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关键所在。传统文化类节目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场景化、故事化与网感化的表达使其成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对中华文明的凝练展示,是联结全球华人的隐形纽带,也是区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关键所在。传统文化类节目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场景化、故事化与网感化的表达使其成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类节目通过锚定古今“共享价值”的逻辑起点、聚焦“家国同构”意识的阐述原则以及深植中华美学传统的表现形式对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进行提炼展示。文化遗产、文学艺术、节气节日、杰出人物、传统服饰与中华饮食等取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资源,共同构成了当下传统文化类节目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主要实践面向。注重以“共享性”文化符号为提炼来源、构筑以“沉浸式数字叙事”为依托的展示形式、建立以“共情思维”为内核的传播方式,有望成为未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视听节目
下载PDF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逻辑框架、符号表达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张淑娟 李庆堂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21,共11页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中华民族集体特征的文化呈现和符号凝聚。从历时和共时维度提炼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应立基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理论链条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观照。运用文化符号学...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中华民族集体特征的文化呈现和符号凝聚。从历时和共时维度提炼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应立基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理论链条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观照。运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所指层指涉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符号要素提炼标准;能指层以载体形式呈现中华文明的物质形态,建立起清晰的符号系统分类体系;文化符号的价值表达依赖传播机制实现社会化和国际化。由此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要从所指、能指和传播维度入手,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性概念,建立层次化观念组合;加强标识实体传承和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载体形式;以民族叙事和文明叙事诠释传播话语,以创新媒介和场景呈现优化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中华文化 文化符号 传播机制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象征的再生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逻辑
12
作者 陈文婷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122,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其文化实践的实质凸显了象征意义建构主体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过程。作为物质生产实践在文化世界的表征隐喻,象征再生产的实践逻辑阐明了象征力量作用于主客体间的物质关系意图并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其文化实践的实质凸显了象征意义建构主体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过程。作为物质生产实践在文化世界的表征隐喻,象征再生产的实践逻辑阐明了象征力量作用于主客体间的物质关系意图并建立社会交往关系的文化实践方式。文化实践则是以文化活动和精神生产的对象性活动的形式出场,并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的创造中呈现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维度。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以象征符号为连接构成的一个集合体,并且在这个集合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象征为其提供了同一性的团结纽带。在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体系中,象征符号经意义生产、符号传播、文化消费、教育再生产作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社会化导引,不断构建情感共同体、形塑价值共同体、织牢利益共同体、固基目标共同体,它以对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具像化表达,指向了象征再生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象征再生产 文化实践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生成基础与叙事体系建构
13
作者 杨振家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5,共9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该论断在话语叙事层面回应了中华文明何以实现现代性转型的问题、文明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的难题以及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将向何处去的议题。从生成基础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该论断在话语叙事层面回应了中华文明何以实现现代性转型的问题、文明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的难题以及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将向何处去的议题。从生成基础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两个结合”中的思想资源,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体系,要处理好历时性与共时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总体性与具体性的关系,在时空叙事、比较叙事、方法叙事的建设中筑牢叙事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生成 叙事体系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进路
14
作者 姜黎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观念,以语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观念,以语言、时间、空间、政治象征等显性形态呈现。文化“符号化”、符号“扩散化”、符号“互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机制。据此,应重视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符号化”;通过专项化、多元化的社会传播,实现文化符号“扩散化”;在意义接收、解释的符号“互动”过程中,实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建构与普遍认同,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符号机制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之维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
作者 刘涛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中华民族”称名中“中华”的最初意涵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择中建都”“封邦建国”的政治实践,以及礼仪发展状况。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不但创造了多元文明,而且通过交往交流交... “中华民族”称名中“中华”的最初意涵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择中建都”“封邦建国”的政治实践,以及礼仪发展状况。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不但创造了多元文明,而且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使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这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记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黄帝部族集团的活动及其创造的文化,促进了中原地区文明要素的发展,也为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以及秦汉时期开启大一统文明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作用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历史记忆 中华文化符号
下载PDF
文化润疆视角下推进中华文化符号建设的价值关切与实践进路
16
作者 王艺桦 李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文化润疆工程深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地区治理及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在新疆地区持续发挥中华文化凝聚整合功能的运行框架,服务于巩固和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确认和中华文化的心理认同。以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突出... 文化润疆工程深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地区治理及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在新疆地区持续发挥中华文化凝聚整合功能的运行框架,服务于巩固和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确认和中华文化的心理认同。以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突出“共享”以强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强调“共同”以深化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营造“共赏”以再现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达到“共情”以凝聚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实现“共振”以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想信念。在实践探索中注重中华文化符号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与主线,优化整合中华文化符号资源,创新展现形式与传播方式,以此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性和稳固性的深厚根基,标定不断深入文化润疆工程新实践的价值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
17
作者 胡颖璐 李弘立 凃志初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用价值。通过研究文化符号数字化的实际案例,结合数字化应用的真实数据,进而总结促进中华文化符号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借助数字化传承中华文... 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用价值。通过研究文化符号数字化的实际案例,结合数字化应用的真实数据,进而总结促进中华文化符号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借助数字化传承中华文化符号,既要注重文化内涵传达的深度,又要拓宽大众传播的广度;不断创新,抓新符号、新角度、新路径,才能给大众新体验,取得新效果;不断学习,守正创新,打开国际视野,在交流当中吸取数字化经验,学习文化符号传播理念、思路、技术,最终采取优化的数字化手段传承中华文化符号,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化符号 数字化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芦笙:西南地区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
18
作者 于倩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表征和载体,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芦笙作为西南地区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乐器,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文化记忆,是多民族沟通的情感纽带,是凝聚人...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表征和载体,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芦笙作为西南地区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乐器,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文化记忆,是多民族沟通的情感纽带,是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作为西南地区共有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笙 中华文化符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Ethnic Chinese Medicine,Borderless Civilization--On the Identity of Humane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被引量:1
19
作者 CHEN Ke-ji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63-565,共3页
The identit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should include aspects such as its concepts of societal developmen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ough this is related to issues like history of the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 The identit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should include aspects such as its concepts of societal developmen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ough this is related to issues like history of the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al psychologies,the essence lies in the identity of social values at its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chinese Medicine Borderless civilization On the identity of Humane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原文传递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蕴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4
20
作者 袁祖社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13,67,共11页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宏大工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理论为指导,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之“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的精准概括和精...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宏大工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理论为指导,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之“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的精准概括和精辟论述,批判借鉴、辩证扬弃西方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界贡献具有典范性、引领性和超越性意义的文明新理论和新实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精神标识 基本方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