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厥阴病 被引量:21
1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683-1691,共9页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厥证 热厥 寒厥 脏厥 蛔厥 冷结膀胱关元 血虚寒凝 痰厥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气郁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阳和汤加味联合伤口治疗仪治疗Wagner 2~3级糖尿病足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珍 任红兵 +3 位作者 李燕辉 阳丽容 邓博 杨亮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4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阳和汤加味方内服联合伤口治疗仪治疗Wagner 2~3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阳虚寒凝夹瘀毒型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阳和汤加味方内服联合伤口治疗仪治疗Wagner 2~3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阳虚寒凝夹瘀毒型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循环、营养支持及清创换药等治疗,对照组用伤口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内服阳和汤加味方,并联合伤口治疗仪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创面渗液pH值、C-反应蛋白(CRP)水平、D-二聚体水平、创面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治疗费用及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疗效。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14、21天,2组NRS评分、创面渗液pH值、CRP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创面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时间点的NRS评分、创面渗液pH值、CRP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创面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均少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阳和汤加味方内服联合伤口治疗仪治疗阳虚寒凝夹瘀毒型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减轻炎症程度、抑制细菌生长,优化创面愈合环境,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创面愈合,且治疗费用较低,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阳虚寒凝夹瘀毒证 阳和汤 创面渗液pH值 炎症 细菌感染
下载PDF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被引量:6
3
作者 万海同 +7 位作者 赵希曦 曹雪滨 杨洁红 何昱 别晓东 尚菊菊 刘红旭 何建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757-1759,共3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临床有多种中医证型。项目组经临床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临床有多种中医证型。项目组经临床中医证型研究,提出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是该病常见证型之一。根据临床研究,结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等,建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有助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血脉瘀阻证 阳虚寒凝 诊断与疗效 评定标准
下载PDF
手足综合征从“瘀”论治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韬芝 贾立群 娄彦妮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1015-1018,共4页
手足综合征是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展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治疗效果有限,中医治疗手足综合征方法繁多,且临床效果确切。本文以“瘀”立论,从“阳虚寒凝致瘀”“热毒蕴结致瘀”... 手足综合征是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展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治疗效果有限,中医治疗手足综合征方法繁多,且临床效果确切。本文以“瘀”立论,从“阳虚寒凝致瘀”“热毒蕴结致瘀”“气血亏虚致瘀”3个方面探讨手足综合征发病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综合征 阳虚血瘀 热毒蕴结 气血亏虚
下载PDF
《伤寒论》厥之论述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佳 宋朝 郝旭亮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热厥可见轻证及重证,热厥轻证以清热、泻热之法下之,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期可用竹叶石膏汤;热厥重证用辛寒之品清里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阳虚阴盛厥用四逆汤加减以回阳救逆,少阴阴盛格阳时以通脉四逆汤加减以增强破阴回阳之功。冷... 热厥可见轻证及重证,热厥轻证以清热、泻热之法下之,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期可用竹叶石膏汤;热厥重证用辛寒之品清里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阳虚阴盛厥用四逆汤加减以回阳救逆,少阴阴盛格阳时以通脉四逆汤加减以增强破阴回阳之功。冷结关元厥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阳散寒。阳虚寒湿厥用附子汤温经散寒,除湿扶阳。痰厥病位在上,方用瓜蒂散涌吐实邪。水厥方用茯苓甘草汤温阳化水。脏厥应急温之,方用四逆汤,可加用灸法使回阳救逆之效增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气郁厥用四逆散疏畅肝气,透达郁结之阳。寒浊犯胃厥以吴茱萸汤加减温肝降胃,泄浊止呕。血虚厥治宜养血充脉,临床可用四物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血虚寒凝厥以当归四逆汤养血温经脉。寒热厥宜清上热而温下寒、散发郁遏之阳气,方以麻黄升麻汤。胆厥以大柴胡汤和解通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证 寒厥 热厥 阳虚阴盛厥 阳虚寒湿厥 冷结关元厥 痰厥 水厥 脏厥 蛔厥 气郁厥 寒浊犯胃厥 血厥 血虚厥 血虚寒凝厥 寒热厥 胆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三伏贴治疗痛经组方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孟佳 徐月娥 +1 位作者 肖晓霞 夏亲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三伏贴治疗痛经药物组方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该规律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借助关联、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三伏贴治疗痛经所用药物和穴位进行整理分析,共纳入545诊次,涉及穴位20个,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三伏贴治疗痛经药物组方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该规律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借助关联、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三伏贴治疗痛经所用药物和穴位进行整理分析,共纳入545诊次,涉及穴位20个,中药23味,结合中医相关理论人机结合,筛选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核心方药和穴位组合。结果:穴位总频次为3103次,药物总频次为3143次;穴位平均使用频次为155次(5.00%),中药平均使用频次119次(4.35%)。高频穴位(频率>5.00%)共有9个,累计频率82.20%,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关元、气海、子宫、肾俞、三阴交、神阙、腰阳关、次髎、归来;高频药物(频率>4.35%)共有7味,累计频率72.69%,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芥子、延胡索、细辛、肉桂、当归、吴茱萸、甘遂。三伏贴治疗痛经的基本药物组合为白芥子-延胡索-细辛,主要加减配伍中药为肉桂、当归、吴茱萸、甘遂等温中散寒活血药;基本穴位组合为气海-关元,主要配伍穴位有肾俞、三阴交、子宫、神阙等培元固本、温养胞宫穴位。结论:三伏贴治疗痛经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和寒湿凝滞型痛经,借助三伏天自然界阳气,祛除体内沉疴之寒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痛经 伏寒之邪 肾虚寒凝 寒凝血瘀型 寒湿凝滞型 止痛 固肾助阳 数据挖掘 组方 选穴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熊婕 朱咏梅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检测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情况。结果2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患者87例(36.0%),痰湿瘀阻型36例(14.9%),寒凝血瘀型33例(13.6%),热郁血瘀型24例(9.9%),肾虚血瘀型43例(17.8%),气虚血瘀型19例(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组、肾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组织IGF-Ⅰ阳性表达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型组IGF-Ⅰ阳性表达率高于痰湿瘀阻组、热郁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在9∽12评分(+++)项中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以及寒凝血瘀型与IGF-1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气滞血瘀 肾虚血瘀 寒凝血瘀
下载PDF
阳虚、阳郁肢厥辨治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晨欢 郝征 《河南中医》 2018年第7期993-997,共5页
阳虚致厥者可见四肢厥冷,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干不渴,或渴不多饮,代表方剂为四逆汤类。阳郁之气滞致厥者可见手足逆冷,伴胸胁苦满,或腹痛,代表方剂为四逆散。阳郁之水湿致厥者伴心下悸,或伴背寒冷如手大者,宜用茯苓甘草汤;小便短少... 阳虚致厥者可见四肢厥冷,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干不渴,或渴不多饮,代表方剂为四逆汤类。阳郁之气滞致厥者可见手足逆冷,伴胸胁苦满,或腹痛,代表方剂为四逆散。阳郁之水湿致厥者伴心下悸,或伴背寒冷如手大者,宜用茯苓甘草汤;小便短少或色黄者,宜用蒲灰散;苔滑而腻,脉缓软或沉缓且濡,伴大便溏,小便不畅者,宜用缩脾饮、大顺散、来复丹、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等。阳郁之阳热致厥者,厥前有发热过程,宜用白虎汤;伴口渴喜凉饮,小便赤,胸腹满坚拒按者,宜用大承气汤。阳郁之寒实致厥者,伴身体剧痛,代表方剂为大乌头煎、赤丸。阳郁之血寒致厥者,可伴疼痛,不伴畏寒,无腹泻、小便清长等,代表方剂为当归四逆汤。阳虚者以虚损为主要表现,还可兼有气虚、血虚、阴虚,治疗以扶正补虚为主,常以温补阳气或温通阳气为主法,兼益气、养血,调摄阴阳。阳郁者,多有诸多原因致阳气郁闭,治疗以祛邪为主,邪气去,阳气通,则正自安,一般邪气盛时禁温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厥 阳虚证 阳郁证 气滞 水湿 阳热 寒实 血寒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伤寒论》中厥证辨证施治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罗会治 《河南中医》 2014年第9期1649-1651,共3页
《伤寒论》中论及手足厥冷之厥证的因机证治大略有热厥、寒厥、气郁致厥、血虚致厥、血虚寒凝致厥、痰(食)致厥、水厥、蛔厥、冷结膀胱关元致厥、脏厥、正伤邪陷,阳郁致厥等。其病因虽各不相同,但阴阳之气失去相对平衡,不能相互贯通的... 《伤寒论》中论及手足厥冷之厥证的因机证治大略有热厥、寒厥、气郁致厥、血虚致厥、血虚寒凝致厥、痰(食)致厥、水厥、蛔厥、冷结膀胱关元致厥、脏厥、正伤邪陷,阳郁致厥等。其病因虽各不相同,但阴阳之气失去相对平衡,不能相互贯通的病理机制则为一致。其治疗应根据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及寒热虚实等属性之不同,而分别采取吐,下、和(疏)、温、清、消(驱蛔)、补等法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证 热厥 寒厥 气郁致厥 血虚致厥 血虚寒凝致厥 痰(食)致厥 水厥 蛔厥 冷结膀胱关元致厥 脏厥 正伤邪陷 阳郁致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肩袖损伤血虚寒凝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维 李力夫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肩袖损伤血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肩袖损伤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肩袖损伤血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肩袖损伤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下降,UCLA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前屈、外展、体侧外旋的角度显著增大(P<0.01);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体侧外旋的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肩袖损伤血虚寒凝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血虚寒凝证 浮针 麻桂温经汤 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 肩关节活动度(ROM)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国敏 陈董东 +2 位作者 刘文涛 黄永杰 温速女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麦肯基疗法联合当归四逆...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麦肯基疗法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味及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及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均有效,但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优于单纯麦肯基疗法,能明显改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血虚寒凝型 当归四逆汤 针刺疗法 麦肯基疗法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寒凝慢性荨麻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育林 刘燕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寒凝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咪唑斯汀1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45例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各20g,白芍15g,细...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寒凝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咪唑斯汀1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45例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各20g,白芍15g,细辛、通草各8g,白术、茯苓各6g,大枣4枚),水煎400mL,1剂/d,2次/d;咪唑斯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损计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寒凝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虚寒凝 当归四逆汤 咪唑斯汀 皮损计分 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证候类型的用药规律
13
作者 甘涛 崔轶凡 +1 位作者 陈慧娟 陈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27-835,共9页
目的:挖掘当代医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3种常见证型(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目的:挖掘当代医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3种常见证型(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从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治疗EMT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复杂系统熵聚类、聚类分析法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EMT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方剂113首,治疗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的方剂分别为55首、31首、27首。治疗EMT肾虚血瘀证常用药物有菟丝子、莪术、当归、丹参、香附等,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菟丝子-当归、川芎-当归等,演化出16个核心组合、8个新方。治疗EMT寒凝血瘀证常用药物有甘草、当归、延胡索、五灵脂、肉桂等,常用药对有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五灵脂、五灵脂-当归等,演化出10个核心组合、5个新方。治疗EMT气滞血瘀证常用药物有延胡索、赤芍、当归、丹参、柴胡等,常用药对有延胡索-当归、赤芍-当归、赤芍-丹参等,演化出16个核心组合、8个新方。治疗EMT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心经、肾经等为主。结论:EMT为本虚标实之证,关键病机为伏邪伤肾阳,瘀血阻滞,治疗以活血化瘀、温补肾阳为主,用药攻补兼施,标本兼治,重视肝脾两脏,使瘀去而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组方用药规律 肾虚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下载PDF
中药辨证治疗痛经13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曹阳 赵莉 +5 位作者 张婷婷 徐莲薇 连伟清 严培绮 徐梅 陈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39例、中成药组45例及西药组47例。中药组患者按照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湿热瘀阻证、气血虚弱证及宿瘀内结证给予中药辨证治疗,西药组给予散利痛片,中成药组给...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39例、中成药组45例及西药组47例。中药组患者按照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湿热瘀阻证、气血虚弱证及宿瘀内结证给予中药辨证治疗,西药组给予散利痛片,中成药组给予血府逐瘀颗粒。各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痛经及其他主要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中药组、中成药组、西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75.56%、40.4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01%、71.11%、8.51%,中药组及中成药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痛经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中药组其他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成药组仅乳房胀痛、冷汗淋漓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西药组仅冷汗淋漓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痛经有较好疗效,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气滞血瘀 寒凝湿滞 湿热瘀阻 气血虚弱 血府逐瘀颗粒 散到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温阳活血通痹方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血瘀证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Hcy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光善 黄达 +1 位作者 李鸣镝 林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通痹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阳虚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降血糖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通痹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阳虚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降血糖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温阳活血通痹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及Hcy均有明显下降,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通痹方联合西药可改善DPN阳虚寒凝血瘀证临床症状及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Hcy,是治疗DPN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阳虚寒凝血瘀证 温阳活血通痹方 神经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基于阳虚寒凝血瘀病机以温阳活血法针刺治疗郁证
16
作者 杜耀文 王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人体结构与功能复杂,虽有五脏六腑之分、气血阴阳之别,但生命活动恒而不止的根本仍在于一身之阳气。生理上,人体阳气充足,则血行滑利而不滞,五脏皆得所养,故五神可安;病理上,寒伤阳气造成血行凝涩,久之血瘀脉中,导致五脏失养,进而五神... 人体结构与功能复杂,虽有五脏六腑之分、气血阴阳之别,但生命活动恒而不止的根本仍在于一身之阳气。生理上,人体阳气充足,则血行滑利而不滞,五脏皆得所养,故五神可安;病理上,寒伤阳气造成血行凝涩,久之血瘀脉中,导致五脏失养,进而五神飞扬。郁证正是寒凝血瘀容易引发的疾病之一,对此采用针刺疗法,遵循温阳活血的原则,主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关元、足三里以温阳补气,血海、委中、三阴交以活血通脉;辅以膻中、中脘、气海、合谷、太冲等穴理气开滞,以助气血运行。全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可使虚阳得复,瘀血得行,随之气血盈满平和,五脏五神皆得其滋养,则郁证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阳虚 寒凝血瘀 温阳活血 针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