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伤寒六经传变浅议荨麻疹的辨治
1
作者 许经纶 兰燕琴 +2 位作者 曹毅 陶茂灿 沈佳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范畴,以营卫不和为主要病机,与狭义的太阳病病机相符,通过研究太阳经与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等三阴三阳六经之间的传变规律,并将之运用到荨麻疹的辨治上。观察发现,六经传变能有效指导荨麻疹... 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范畴,以营卫不和为主要病机,与狭义的太阳病病机相符,通过研究太阳经与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等三阴三阳六经之间的传变规律,并将之运用到荨麻疹的辨治上。观察发现,六经传变能有效指导荨麻疹的临床方药选择,且可重复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六经 传变 荨麻疹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圣济总录》治疗伤寒头痛特色探析
2
作者 李冠增 李宁宁 +1 位作者 谷万里(指导) 刘贯龙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634-636,共3页
《圣济总录》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官方修订的大型医书,代表着北宋医学发展的水平。《圣济总录》首次对伤寒头痛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认为伤寒、伤风、温病、热病、风温等病因皆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治疗上首宗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将伤寒头... 《圣济总录》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官方修订的大型医书,代表着北宋医学发展的水平。《圣济总录》首次对伤寒头痛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认为伤寒、伤风、温病、热病、风温等病因皆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治疗上首宗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将伤寒头痛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其次针对时气因素导致寒郁化热的伤寒头痛,多采用辛开凉散之法;善用药引,其中茶是使用次数最多的药引,用以引导主方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头痛 《圣济总录》 六经辨证 用药特色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方证及其辨证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星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0-23,26,共5页
沿用分经审证的方法,将六经各自证型,按主证、经证、腑证(或脏证)、兼证、兼病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并附以相应方剂。同时,探讨六经辨证机理,认为伤寒六经的形层说与西医组织胚胎学的三胚层极为相似;六经之气的变化与物质的新陈代谢密不... 沿用分经审证的方法,将六经各自证型,按主证、经证、腑证(或脏证)、兼证、兼病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并附以相应方剂。同时,探讨六经辨证机理,认为伤寒六经的形层说与西医组织胚胎学的三胚层极为相似;六经之气的变化与物质的新陈代谢密不可分;伤寒六经的传足不传手之说,伤寒论重视脾、肾、肝的作用,重视精、气、神的调节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六经证型 伤寒方剂分类 伤寒辨证机理
下载PDF
晋唐时期疫病病证认识浅析
4
作者 李董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晋唐时期,以伤寒研究为中心,以疫疠、天行、时行、时气、温病等研究为翼助,疫病的辨证体系得到了较大丰富,且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疫病:认为伤寒有新感而成、两感而成、直中三阴而成;提出伏邪温病、新感温病等概念,指出温病由"伏... 晋唐时期,以伤寒研究为中心,以疫疠、天行、时行、时气、温病等研究为翼助,疫病的辨证体系得到了较大丰富,且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疫病:认为伤寒有新感而成、两感而成、直中三阴而成;提出伏邪温病、新感温病等概念,指出温病由"伏邪"、"疠气"("乖戾之气")等导致,温病初起应使用寒凉药;《诸病源候论》则对疫病的传染性进行了探究。疫病辨治思路有时气病六经日期辨治、时气病表里日期辨治、天行病日期辨治和疫疠病脏腑辨治等,但大都体现了时间辨治思想。晋唐医家对疫病证候的认识、辨治思路及疫病流行性、传染性的辨识等,对后世疫病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时期 疫病 时间辨证 伤寒 温病 时行 天行
下载PDF
纵看伤寒:伤寒的三焦辨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郜贺 白长川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365-1369,共5页
《黄帝内经·素问》记载风邪、寒邪首先伤人于上焦,然后传至中焦。宋本《伤寒论·辨脉法》第29条明确提出了伤寒的三焦传变规律。一些后世医家看到了伤寒的这一发展规律,如罗天益、缪希雍、王好古、何秀山、何廉臣、俞根初、万... 《黄帝内经·素问》记载风邪、寒邪首先伤人于上焦,然后传至中焦。宋本《伤寒论·辨脉法》第29条明确提出了伤寒的三焦传变规律。一些后世医家看到了伤寒的这一发展规律,如罗天益、缪希雍、王好古、何秀山、何廉臣、俞根初、万友生、刘渡舟等或含蓄或直接地揭示出伤寒"纵看"的观点,至此,"纵看伤寒"的脉络逐渐清晰。"纵看伤寒"的实质是伤寒的三焦脏腑辨证,其与吴鞠通提出的温病的三焦辨证在病因、传变速度、遣方用药等有所差异,故而可明确区分二者的异同。"纵看伤寒"的提出为寒温合论提供了新的理论素材,或有助于推动外感热病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看伤寒 伤寒三焦脏腑辨证 寒温合论
下载PDF
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探究痹症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孝余 罗丰 +5 位作者 熊鸿 袁雪梅 周勇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痹证是临床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等均属痹证范畴。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痹证是临床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等均属痹证范畴。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都无法彻底根治病人关节破坏和免疫系统受损。基于《黄帝内经》《阴阳大论》等理论成书的《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开辟了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密切结合的先河,对诊疗包括痹证在内的现代临床各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文献,探讨六经辨证理论在痹证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痹证
原文传递
认识伤寒病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通过思考伤寒病获得9个基本观点:六经证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充分理解六经证治的精髓;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伤寒论》是后世临床一切流派形成发展的根源;疾病、证候、症状与治法、方剂、药物是临床诊疗的基本体系;辨证是基础,... 通过思考伤寒病获得9个基本观点:六经证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充分理解六经证治的精髓;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伤寒论》是后世临床一切流派形成发展的根源;疾病、证候、症状与治法、方剂、药物是临床诊疗的基本体系;辨证是基础,辨病和对症处理同样不可忽视;具体看待历史医家和疾病;从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实际,理解和把握热病证治的历史脉络;流行性出血热蕴育出六经证治。认识伤寒病可以深刻了解中医临证的历史脉络,并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素养,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伤寒病 六经证治 意义
原文传递
从潮热发生机理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8
作者 邵柳彬 林素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6期428-428,430,共2页
古今医家通过实践,发现阳明腑实、阴血津液内亏、瘀血阻滞阴分、湿热阻遏气机、虚阳浮越均可引起潮热,但因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差异。临床应审证求因,把握本质病机,发挥“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等中医特色。
关键词 潮热 机理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